籍海探珍——紹興魯迅紀念館魯迅著作初版本巡禮

前言 中國現代文學巨匠魯迅,一生著譯宏富,包括書信、日記,皇皇近千萬言。1936年,魯迅病逝前親自編訂「三十年集」書目,所列著作就達24種。魯迅著作版本、版次之多,令人嘆為觀止。如小說《吶喊》,僅在1949年前,就正式印行達三十多個版次。魯迅生前極為重視書籍裝幀藝術,許多著作初版時,無論封面設計、書名題籤,還是裝幀式樣,都由他親自操作,風格各異,別具美感。當今天我們再翻開這些存世不多的魯迅著作初版時,更覺彌足珍貴。 紹興魯迅紀念館自上世紀50年代起,致力於魯迅文物資料收藏,迄今藏有大量不同版本的魯迅著作。今年是魯迅誕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魯迅紀念館特以館藏魯迅著作初版本為主,同時擇取有代表性的魯迅翻譯、編輯、校勘的中外古今作品的版本,分全集、著作、譯作和輯錄古籍四部分,以《籍海探珍——魯迅著作初版本巡禮》為題展出,供廣大觀眾欣賞,同時也以此為一瓣心香,表達對先生的景仰之情。

全集(第一部分)

1938年復社紀念本乙種初版(20卷本)

1938年魯迅紀念委員會編印復社出版的《魯迅全集》紀念本乙種。此版本是第一部魯迅著譯收集較完整的全集,全書一套20本,共印製200套,此為第180號。紫紅色膠布封面,黑皮書脊並包角,燙金字,真金頂。附楠木雙層書箱,正面刻有蔡元培先生題:「魯迅全集 紀念本 蔡元培」白文綠字。全集由蔡元培、馬裕藻、許壽裳、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許廣平等組成的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輯,復社主持出版和代理髮行工作,是魯迅著譯作品的彙集,是我國現代出版史上規模宏大、裝幀精美的「現代中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1938年版全集】

同時展出的還有1948年9月15日光華書店東北版和1948年12月15日作家書屋版,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卷本及2005年出版的十八卷本。

【東北版全集】

【2010年台灣邱守巒向本館捐贈1948年作家書屋版《魯迅全集》】

1941年《魯迅三十年集》(30本)

1941年10月,魯迅全集出版社初版《魯迅三十年集》。編印出版《三十年集》是魯迅生前的意願,「回憶《墳》的第一篇,是1907年作,到今年足足30年了,除翻譯不算外,寫作共有200萬字,頗想集成一部,印它幾百部,以作紀念。」1936年初夏,魯迅曾說「只是著述方面,已有250餘萬言,擬將截止最近的輯成十大本,作一紀念,名曰《三十年集》」。魯迅先生在逝世前為該書的出版擬定了書目,本設想自己慢慢集印,後因積勞成疾,未能進行下去,成為一大憾事。1941年10月,為紀念魯迅逝世五周年,由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印,魯迅全集出版社發行的《魯迅三十年集》,在許廣平的主持下出版。此套書的封面與初版基本一致,但有些書的圖案顏色較有變化,但書脊、扉頁、版權頁為統一版式。

【魯迅三十年集】

著作(第二部分)

《中國礦產志》(1906年)

1906年上海普及書屋、南京啟新書局、日本東京留學生會館發行,顧琅、周樹人合撰的《中國礦產志》。此書是一部記述我國地質狀況和礦泉資源的自然科學著作,他們利用課餘時間,從我國各個地質年代中礦產和生物形成及客觀事實出發,運用在南京礦路學堂時獲得的地質學、礦產學的基礎知識,用科學眼光,撰寫的我國第一部地質學科學著作。

《中國礦產志》

《吶喊》(1923年)

1923年8月北京大學第一院新潮社初版《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被列為「文藝叢書」之一。本書收入了魯迅在1918年至1922年間創作的15篇小說,包括《狂人日記》、《阿Q正傳》、《明天》、《一件小事》等名著。《吶喊》的問世,「是一個新辟的天地」;是「中國新文藝上真正的,劃時代的傑作」,奠定了我國新文學的基礎。由於該書所收之篇章都是經典之作,在國內外反響巨大,僅1949年之前就有38種版次。初版的封面為深紅色,書名「吶喊」和作者「魯迅」系鉛字放大,用曲線相隔。從第4版起,書名和作者由魯迅自書帶有隸書風味的美術字,使封面更顯活力。

《吶喊》

(《彷徨》1926年)

1926年8月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彷徨》,魯迅的第二本短篇小說集。「烏合叢書」之一。本書收入1924年至1925年魯迅創作的11篇小說,卷首引錄了屈原《離騷》中的詩句作為題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正體現了魯迅當時真切心情和探求真理的熱切願望。封面由陶元慶設計作畫。橘黃色封面,墨綠色畫。畫面上三個穿著墨綠色舞裝的人,面對著一輪深紅色的昏沉沉的太陽並行坐著,似在看落日,而太陽也在緩緩地下去,貌似彷徨。這與《彷徨》的詞義頗為貼切,具有寂寞之後準備去追求光明、迎接戰鬥的含意。《彷徨》與《吶喊》一樣,是五四新文學的奠基之作,因此版次也是名列前茅。

《彷徨》

《野草》(1927年)

1927年7月北京北新書局初版《野草》。散文詩集。為「烏合叢書」之一。本書收錄魯迅先生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創作的散文詩23篇。魯迅對出版《野草》是這樣說的「那時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正如他在《題辭》中寫道:「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因此,孫福熙所作的初版封面是深綠色的地面下有一抹綠色的地火,魯迅自書美術字「野草」,旁署「魯迅先生著」。當時,魯迅生活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處於極度苦悶中的魯迅心境很頹唐,但對理想的追求仍未幻滅,這部詩集真實地記述了魯迅在新文化統一戰線分化以後,繼續戰鬥,卻又感到孤獨、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感情。詩集內容形式多樣、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語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樂性,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集以獨語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詩性的想像與升華,深化了中國散文詩的藝術和思想意境。

《野草》

《朝花夕拾》(1928年)

1928年9月北平未名社初版《朝花夕拾》,魯迅回憶散文集。為「未名新集」之一。所收入的10篇回憶散文創作於1926年,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魯迅對初版《朝花夕拾》的裝幀和封面設計,花了不少心血,先後三易畫者,最後確定由陶元慶所畫的以亭園草木襯以古裝仕女,寥寥數筆勾畫出了頗有中國風味的景色。此書封面圖案精巧,神靈飛揚,赫然有宋詞之風。

《朝花夕拾》

《墳》(1927年)

1927年3月北京未名社初版《墳》,是魯迅第一本論文集。本書收錄了魯迅從1907年至1925年間創作的論文23篇,是一本「古文和白話合成的雜集」。1926年11月11日,魯迅《寫在〈墳〉後面》中寫道「想將糟粕收斂起來,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墳,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戀。」這是魯迅取名「墳」的含意。初版的封面、書名等總體由魯迅設計,圖案由陶元慶設計,白色封面,淡黃色圖案。

《墳》

《熱風》1925年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書局初版《熱風》,是魯迅第一本雜文集,收錄了1918年至1922年魯迅創作的雜文41篇。

《熱風》

這是魯迅開始運用雜文的武器作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出版《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偽自由書》、《南腔北調集》、《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門外文談》、《夜記》等十五本雜文集,魯迅的雜文理一種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這種批評,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是在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家庭經營,是攻守的手足,」是「匕首和投槍」。《熱風》初版為米色封面,魯迅自書紅色美術字「熱風:魯迅」。在以後出版的雜文集都是採用了這種簡潔的封面設計形式,就像他的雜文一樣,蘊含著他的嚴肅、崇高而執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

《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三閑集》

《二心集》

《偽自由書》

《南腔北調集》

《准風月談》

《花邊文學》

《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集》

《且介亭雜文末編》

《門外文談》

《夜記》

《魯迅書簡》1937年

A.1937年上海三閑書屋出版許廣平編《魯迅書簡》影印本(乙種)

【《魯迅書簡》乙種】

B.1937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許廣平編《魯迅書簡》影印本(甲種)

【《魯迅書簡》甲種】

C.1937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許廣平編《魯迅書簡》影印本(丙種)

【《魯迅書簡》丙種】

D.1946年魯迅全集出版社出版許廣平編《魯迅書簡》鉛印本。

【《魯迅書簡》鉛印本】

1937年6月,上海三閑書屋初版許廣平編《魯迅書簡》影印本。收錄1923年9月到1936年10月魯迅致許壽裳、台靜農、許欽文、曹靖華、內山完造等54位親友信札69封。手跡影印本分甲乙丙3種裝幀。乙種為函套線裝本,宣紙精印;甲種為皮脊本,銅版紙精印;丙種為膠布書脊本,道林紙精印。由於國民黨當局不僅查禁魯迅著作,而且致友人的書信出版也十分困難,因此,到1946年10月,才由魯迅全集出版社出版了鉛印本的《魯迅書簡》。

譯作(第三部分)

《域外小說集》(2冊)1909年

《域外小說集》是1909年2月和6月由魯迅和周作人合譯,先後在日本東京出版的短篇小說集。第一冊收小說7篇,第二冊收小說9篇。本書封面統一為青灰色,上端印希臘神話故事的圖案,下印陳師曾自右向左橫書篆字「域外小說」。魯迅在《序》中說:「我們在日本留學時候,有一種茫漠的希望:以為文藝是可以轉移性情,改選社會的。因為這意見,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介紹外國新文學這一件事。……這結果便是譯印《域外小說集》。」《域外小說集》便成為我國從事介紹外國文學的最早作品之一,也是魯迅和周作人兄弟倆首次合作出版的書籍。

《域外小說集》

《工人綏惠略夫》1922年

《工人綏惠略夫》是魯迅翻譯俄國阿爾志跋綏夫的中篇小說,1922年5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是「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本書初版封面為單色線條圖案,左右兩邊分別繪有站立的帶有翅膀的小孩,四周是花紋細巧、構圖繁複,墨色深淺有致的線條畫,在商務印書館早期書籍中,別開生面。

《工人綏惠略夫》

《桃色的雲》1923年

《桃色的雲》是魯迅翻譯的俄國詩人、童話作家愛羅先珂的三幕童話,1923年7月由新潮社初版,「文藝叢書」之一。俄國盲人詩人愛羅先珂受到日本當局的驅逐來到中國,魯迅對他的遭遇十分同情,為了「傳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聲和激發國人對於強權者的憎惡和憤怒」,想將他的作品介紹給中國讀者,因此翻譯了這部具有「積極意義」的作品。在書籍封面的設計上,魯迅也化費了不少心思,白色封面上方紅色圖案,系魯迅摹繪的石刻雲紋。封面下端分二行橫印黑字書名和著者。

《桃色的雲》

《苦悶的象徵》1924年

《苦悶的象徵》是魯迅翻譯日本廚川白村著的文藝理論集,1924年新潮社初版,「未名叢刊」之一。1923年9月作者廚川白村死於關東大地震,後在其別邸的廢墟上發現了該書遺稿。魯迅就依據東京改造社的版本進行翻譯出版。魯迅認為翻譯這類書籍,是召喚一種「天馬行空似的大精神」,以催促「大藝術的產生」,來衝破當時因循守舊的思想束縛。因此,魯迅曾把這部書作為文藝理論的講義,在北京大學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等校講授。該書的封面畫著一把鋼叉,叉著一個少女的舌頭號,象徵所謂「人間苦」。此封面是陶元慶最早一幅為魯迅繪製的封面畫。魯迅非常滿意,「使這書被了凄艷的新裝。」

《苦悶的象徵》

《死魂靈》1935年

《死魂靈》是魯迅翻譯俄國作家果戈理著的長篇小說,1935年1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譯文叢書」之一。果戈理的《死魂靈》是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也是果戈理的現實主義創作發展的頂峰。1935年,魯迅以德譯本為底本,精心選譯此著作。當時魯迅帶著虛弱的身體,一直支撐著翻譯工作,直到後來一病不起,此書成為了先生的翻譯絕筆。

《死魂靈》

輯錄、校勘古籍(第四部分)

《會稽郡故書雜集》

《會稽郡故書雜集》,1915年會稽周氏刻本,是魯迅早期輯錄史傳地記中有關會稽記載的古代逸書集。全書輯集古會稽先賢著作8種。魯迅一生耗費極大的時間和精神,從事古籍的輯錄和校勘,使許多瀕於失傳的文獻重新得到流傳。《會稽郡故書雜集》便是其中一部。此書在魯迅青少年時便開始搜集文獻,幾經擱置,到1915年在紹興刊行木刻版,可謂三輟其業,輾轉成書。此書為白棉紙線裝。封面淡黃色,由陳師曾小篆題籤,鈐「師曾」章。內封牌記鐫「乙卯二月刊成/會稽周氏藏版」。

《會稽郡故書雜集》

END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全國研學旅遊示範基地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魯迅故里歡迎您!

微信ID:sxlxjng
推薦閱讀:

「魯迅後」
孫犁與《魯迅全集》
從《朝花夕拾》里可以看到的怎樣的魯迅?
魯迅《吶喊》賞析
《阿Q正傳》-魯迅

TAG:魯迅 | 紀念 | 著作 | 紹興 | 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