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金融八大趨勢展望
2014年是中國改革措施的落地之年,而金融改革居於核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工業化過程中的中國和同階段的日本一樣,採取「金融壓制」的策略,用壓低資金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儘可能的使存量資本被最大程度的用於擴大再生產,將工業化和改革的成本向全社會分攤,直到2006年這個階段才暫告段落。在經過了幾年的彷徨後,中國政府終於決定解開金融壓制的枷鎖,啟動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匯率改革和資本雙向流動。在金融領域裡,讓市場決定價格。
但是這個過程將會受到國際金融局勢,國內環境和實體經濟的影響。這裡列出八個可能的趨勢
中國可以躲過美聯儲退出QE 的衝擊?
2013年年末,伯南克在任期最後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開始縮減QE, 在隨後的問答中,伯南克暗示,在2014年如果一切順利,每次減少100億美元購債可能會成為常規,這意味著美聯儲在2014年的頭三次會議(1月29日、3月19日、4月29 日)可能每次減100 億,後半年擴大規模,甚至在2015年進入加息周期。
歷史上,美聯儲三次轉入緊縮周期都使新興市場產生了波動:1994 年2 月和1999 年6 月導致資金撤出,而2004 年6 月導致大規模資金流入 。2008年危機後,新興市場先於歐美復甦,於是帶來了大規模的資金流入。在2014年,QE這場史無前例的寬鬆緩緩落幕,對新興市場影響幾何,會不會重現去 年5-6月份資金撤出的動蕩?
高盛發布報告稱,由於美聯儲比預想的要延後退出QE,新興市場國家爭取到了一定時間,他們縮小了經常項目赤字,受衝擊會明顯減小。而對於中國這樣有著嚴格管制且經常項目長年盈餘的國家,反而會得益於發達國家的復甦。
一個更熱情加入「自由貿易區」的中國?
隨著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破裂,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慢慢站到了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的前台。目前,日本很可能將在2014年上半年加入這個奉行零關稅原則,已經擁有11國的貿易組織,韓國也在已經宣布加入談判。如果日韓成行,TPP將覆蓋世界上全球40% 的GDP和30%的貿易總量,成為最大的全球貿易協定之一。TPP不同於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涵蓋所有的產品和服務,且規則透明。另一邊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同樣強勢推進。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進展緩慢,似乎被隔離在了世界貿易經濟合作格局之 外。
在三中全會改革措施完全落地,自貿區制度實現推廣之前,中國幾乎沒有可能成為TPP一員:貿易關稅,減少對匯率的干預、利率管制、負面清單管理,招標程序、保護知識產權等多方面阻礙重重。
但是中國正在不斷擴張自己的區域性合作領地:中國和東盟的自貿區升級版談判、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等等。但領土和歷史爭端可能會破壞這些合作的氛圍。
發行市政債以解決地方政府債務?
中國審計署公布的17.8萬億地方債和30萬億政府債務,規模略低於市場預期,普遍被認為風險可控。但地方債的主要問題不在於總體規模而在於流動性,中國發改委官員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承認,2014年後將出現城投債償還高峰,已經允許城投公司「借新債,以償還舊債務」。
發行市政債可能是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的方法。市政債需要人大審核通過,有詳細的預算,和現在的地方融資平台賣地收入相比,是「硬約束」,把過去通過城投公司,融資平台甚至通過當地國企融資的債務顯性化,有利於核查和監管。
但市政債最大的阻礙是法律層面,中國《預演算法》和《擔保法》規定,地方政府不能直接負債,也不能為債務提供擔保。地方融資平台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為繞過限制而存在。
自貿區資本項目有限放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
在資本項目管制的條件下,人民幣國際化採用了一條跨境貿易結算+離岸中心的曲線道路。
2013 年是這一路線突飛猛進的一年,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排名顯示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規模已佔到總量的2.2%,首次躋身前十位。據中國銀行報告顯示,2013年前11個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發生4.07 萬億元,已超過2012 年全年規模。同時,離岸人民幣市場也在不斷壯大。據統計,海外人民幣存量已突破萬億元大關。中國已經 與23 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超過2.5 萬億元。根據SWIFT 統計,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第八大交易貨幣;在國際貿易融資貨幣中,人民幣已經取代歐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常用貨幣。
但要真正促使人民幣國際化取得質的飛躍,資本項目有限度的放開勢在必行。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在年末的論壇上提出,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其中核心是資本項目 可兌換,推進的重點在於完全可兌換這一領域。央行副行長易綱則在《求是》雜誌撰文,外匯管理重點將從「正面清單」向「負面清單」轉變。正在深入研究將深入 研究「托賓稅」、無息存款準備金、外匯交易手續費等價格調節手段,抑制短期投機套利資金流出入。
復星集團CEO梁信軍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一旦加速,人民幣在全球的佔比有可能會到15%—20%。
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如何進一步放鬆利率匯率管制
「蒙代爾不可能三角」指,對於一個開放經濟體來說,「資本自由流動」、「獨立的貨幣政策」和「匯率穩定」這三項政策目標,最多只能同時實現兩項。
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認為,「不可能三角」並不是金科玉律,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只假設了理論上的極端情況。盛松成指出,大國利率和匯率都不是由套利資金決定的。美國採用了「先外後內」的次序:先實行本幣國際化、資本項目自由兌換,再實行浮動匯率,最後利率市場化,取得成功,英國和德國同樣「先放開資本管制,再推動匯率和利率」,結局卻有喜有憂。而日本和韓國遵循「先內後外」,日本經濟在改革後卻陷入泥潭,韓國則遭遇了亞洲金融危機重創。
綜合各方消息來看,上海自貿區成為資本項目兌換試點的同時,中國可能在2014年大力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通過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資產證券化和存款保險制度等措施,推進利率的市場化定價,逐步實現表內表外的利率並軌。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預測,2015年會基本實現利率市場化。
至於最早開始的匯率改革恐怕會較為謹慎,延續2005年以來的方針,逐步減少央行常態干預。目前,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意義並不大。三菱東京日聯銀行首席金融市場分析師李劉陽認為,在2020年之前不會實現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自由浮動匯率將很遙遠。
同業監管加強 利率高位盤旋 錢荒常態化?
無論中國人民銀行是失誤還是有意為之,2013年的6月錢荒都被視為這一年的里程碑式時刻。
而2013年年底未見其聲,就名動商業銀行江湖的銀監會的「9號文」則是「錢荒」在監管層的某種延續。2014年,銀監會將會拿出真正的」9號文「,規範同業業務,限制買入返售業務,逼迫表外資產回到表內。
中金公司銀行分析師黃潔指出,銀行資產端(尤其是非標資產)增速持續超過負債增速,銀行真正去槓桿才能解決「錢荒」的常態化:放緩廣義資產端(尤其是同業非標資產)的增速,同時降低期限錯配。資金需求方無法產生足夠的現金流,借新還舊愈演愈烈,佔據了銀行大量信貸資源 。銀行資產負債部門對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準備不足,過度追求盈利,導致超儲率過低和期限錯配嚴重。
中金強調,去槓桿需要時間,需要經濟、財稅體制等系統性的改革真正抑制非市場主體(如融資平台)的投資衝動,非貨幣政策能單獨解決的問題。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短期利率一定會經歷上升的過程。
中國股市改革措施落地
新股發行改革、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優先股、保護中小投資者「國九條」和新三板全國擴容這一系列資本市場的改革似乎讓多年陷於熊市的中國A股投資者看到了些希望。
興業證券張憶東認為,中期來看,這些改革將構建更健康、更有資源配置效率和價值發現功能的A 股生態環境,投資者行為也將隨之發生變化,場外增量資金也有望向A 股重新配臵。股市體制改革構建更良性的A 股生態環境,吸引場外資金進入,釐清各種圈錢亂象改變A 股市場凈融資(IPO+增發-分紅-回購)長期為負的窘境,提升A股在大類資產配置中的相對吸引力。
互聯網金融從邊緣走向主流
互聯網金融是2013年的一大亮點,無論是百度式的補貼收益,還是餘額寶利用支付賬戶餘額購買貨幣基金,不僅補充了傳統金融銷售渠道的作用,更通過貨幣基金的膨脹,倒逼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但無論是百度和阿里,雖然在購買流程、用戶服務和營銷上都取得了創新,但是依舊停留在分銷的階段,沒有能夠在製造金融產品上取得突破。大批創業者湧入的的P2P貸款行業,則遭遇了監管風險和大面積倒閉的麻煩。
在2014年,無論是小微貸款、P2P貸款,互聯網銷售理財和基金產品都會在規模擴張中走向成熟。隨著監管完善和推進,傳統金融機構的不斷擁抱,互聯網金融勢將從邊緣走向主流,成為中國金融改革中的先鋒之一。
推薦閱讀:
※CESA 2016展望 VR與無人駕駛組團來襲|無人駕駛|虛擬現實
※事後諸葛亮一一本輪豬周期回顧及後市展望
※回顧、評價與展望——關於本世紀宋詩研究的談話
※田飛龍:中國法治的現象解釋與理性展望
※基因工程的應用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