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洞庭湖的古詩詞名句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原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由於多年來縮水成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
關於洞庭湖的詩詞,以劉禹錫的《望洞庭》最為有名。全詩純然寫景,描寫細緻,比喻生動,讀來饒有趣味。前兩句「湖光秋月兩相合,潭面無風鏡未磨」描寫洞庭湖的水光和湖色。秋氣侵寒,月光如水,秋夜月下的洞庭湖極其朦朧靜謐,水色和月色不分彼此,相互交融,水天一色,茫然一片,到處都是一派祥和空靈的氣象,表現了洞庭湖湖面的開闊和廖遠。湖面上沒有一絲清風,更沒有一絲的漣漪,水面平靜,就像沒有被打磨過的銅鏡一樣,寧靜而自然。「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靜柔之美。
後兩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寫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島上古迹眾多,風景秀麗,是洞庭湖中最著名的小島。從遠處眺望君山島,只見島上草木繁茂,山色青翠。在皓月的銀輝之下,君山愈顯蒼翠蔥蘢,洞庭湖水愈顯平靜清澈,就如一個白銀雕盤,而蒼翠的君山就如盤中的一個小小青螺,十分惹人喜愛。這個比喻匪夷所思,妙到絕處,不僅巧妙形象地形容出了洞庭湖山水一色的美妙景象,而且體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面積接近三千平方公里,何其廣袤無垠,然而在詩人的眼裡,諾大的洞庭湖不過是一個白銀盤,而湖中的君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青螺,詩人胸襟寬廣,氣度不凡,可見一斑。
杜甫的《登岳陽樓》亦是描寫洞庭湖的名篇。其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兩句描寫的是洞庭的浩瀚無邊,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專門寫洞庭湖水,寫景既是實寫,又是想像,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詩人在岳陽樓上眺望洞庭湖,只見湖水茫茫,極其廣闊,吳地在湖水之東,而楚地則在湖水西南,好像是湖水把本來相連的吳楚兩地隔開了。一個「坼」字,非常有力,把看似靜止的山水寫得富有動感。詩人四面眺望洞庭湖,看到的是茫茫無際的湖水,彷彿整個天地都被湖水浮了起來,日日夜夜在水上漂游。「浮」字下得也很準確,亦具有強烈的動態感。這兩句一寫水面的寬闊,二寫水的力量,雖有誇張成分,也有寫實的成分,詩人準確地抓住了視覺上的錯覺,真實地再現了洞庭湖水的無邊無垠。此外,這兩句又不純粹是寫景的,景中滲透著詩人的胸懷,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更多有關水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一詩中讚歎洞庭湖的名句。八月的洞庭湖汪洋浩闊,湖面風雲激蕩,波濤洶湧,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西南風起時,湖中波濤翻湧,湧向東北岸,好像要搖動了岳陽城。「雲夢」是古代兩個湖澤,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嶽陽市。一個「蒸」字,一個「撼」字,有千鈞之重,把洞庭湖的氣勢十分準確地刻畫出來,而且這兩個字眼還賦予洞庭湖以人的意識,產生了攝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把洞庭湖的景緻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此外,寫景之外,這兩句還襯托出詩人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暗喻詩人正當年富力強,願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
李白的《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一詩,生動地描繪了洞庭湖明麗的秋景。秋季的洞庭湖十分寧靜清爽,特別是在月照之下,一湖秋水,水波不驚,澄澈如畫。在如此清凈寧謐的境界了,詩人逸興遄飛,異想天開,欲「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兩句,是奇思妙想之筆。它直接點出了月色之美,雖承上寫來,卻有所轉移。第二句寫詩人慾「乘流直上天」,但因洞庭湖夜色太美,詩人「且就洞庭賒月色」,準備在人間欣賞月色。李白曾說「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這些「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的最美的風景都是不需要金錢去買的,因此為「賒」。然而,「賒」字似又無理,「月色」既不能「賒」,也用不著去「賒」,自然美景「目遇之而成色」。然而著此一字,就將八百里洞庭寫成了一位富有的主人,他擁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風等無價之寶,他慷慨好客,不吝把月色「賒」與李白。這種別出心裁的擬人化手法,給人以親切之感,極其巧妙。李白是好酒之人,面對良辰美景,不僅起了詩興,亦起了酒興——「將船買酒白雲邊」。作者在船上賞月,明明在湖上,卻說到白雲邊買酒,亦是無理之辭。但仔細玩味,便可知其中妙處。洞庭湖面十分遼闊,遠望之下,水天相接,湖畔的酒家便好像在白雲之處了。次句不僅極寫湖面之寬闊,同時又與「直上天」的異想呼應,充滿奇情異趣,豐富了全詩的情韻。
張說《和尹從事懋泛洞庭》一詩,前兩句「平湖一望上連天,林景千尋下洞泉」寫景,是詩人遠眺碧波浩渺的洞庭湖所見。八百里洞庭,廣袤無際,煙波浩蕩,彷彿與碧天連成一片。湖上的君山,層林疊翠,千重翠色投入到洞泉之中。詩人寫湖水,從近到遠橫向鋪展,襯其平遠廣闊;寫君山,從上到下俯仰縱覽,襯其高大幽深。「忽驚水上光華滿,疑是乘舟到日邊」兩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寫作者泛舟湖上,隨著陽光突然鋪滿水面,就覺得小舟漂浮在了天上,到達了日邊。這當然是作者的想像之筆,但也不乏真實的生活體驗。因洞庭湖廣闊無邊,遠遠望去,似與上天相接,特別是在日光的照耀之下,水光與陽光交相輝映,給人以遨遊天際的錯覺。末句用了伊尹夢裡乘舟到日邊的典故,委婉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對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將簡單的泛舟湖上轉換成超脫的體驗。
(責任編輯:夏素箏)
推薦閱讀:
※三首古詩詞里美麗的星空
※哪些因杜甫詩, 而留名千古的小人物
※古詩詞鑒賞中的虛實相生手法的具體應用
※如何鑒賞詩歌?
※【古詩詞賞析】…《楊叛兒》(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