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給人類的啟示
2、小鳥給人類的啟示
我們的朋友小鳥,展翅在藍天飛翔,有的還邊飛邊「啾啾」唱著歌,他們不單是自然界的一大流動的風景,同時也給人類實現飛天夢很關鍵的啟示。
那是在遠古時期,人們躺在綠色的草地上,仰望著天空上的鳥類。他們在仰望藍天的時候,不同時代的人們,不同年齡的人們,有著不同的夢想。那麼他們在想什麼呢?無從有人得知,我們可以猜測他們的想法。
處於幾千年前,或幾萬年前,人們還處在蒙昧的時代,他們不會想的那麼多,古代人的想法很有局限,因為古代人,他們認識世界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他們認識世界的方法和手段更是有限的。
現在,我們知道了想像與思維的方法,最核心的是想像與思維,是通過形象與文字概念而產生的,可是那時候還沒有文字,只有大自然的影像。所以,他們的想像與思維肯定是有局限性的,他們的想法離不開這山山水水,離不開這天空、大地、和一切的動植物生命。
我們不妨推測,也許多彩的自然界中,多種狀態會引起他們的想法,尤其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食物。
遠古時代,或許他們感到漁獵的食物不多,他們還在休息,希望他們下一次,會獲得更多的食物,甚至還可能在草地上睡一覺,享受這陽光的溫暖;古代的人們,他們看到鳥類飛行,也許有了另一種想法,為什麼鳥類長了兩個翅膀?為什麼他們能在藍天上飛行?甚至百思不得其解。
他們會想到鳥類能在天上飛,而他們會很羨慕鳥類的飛行行為,但他們不可能知道,鳥兒為什麼會飛,他們只能想到我也能飛那該多好,我可以獲得更多的食物,我可以飛起來抓到剛剛飛起的鳥,會得到更多的獵物一飽果腹。
時代在前進,人類在進化中也積累了經驗。人們仰望藍天時,就會想到仿照學習鳥類飛行,這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大都出現過。比如,人類探索自己自做鳥羽一樣的東西,用來學習鳥類的飛行。不過,他們只是從外部的表現形式學習,學習鳥類的飛行,結果是無一成功,甚至還有說不清的人,因為夢想而獻身。歷史上曾有過無法統計的探索者,因飛天夢想失敗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我們現代人們絕不會幹這種事,但那時的人用模仿這種形式學習鳥類飛行,也許就是一種進步,這種人在那時的行為,也許就是了不起的創新。因為過去從來就沒有人有過這種想法,儘管現在看來這種想法,是毫無道理的想法。
所以這些想法和行為也被記入古代的經典中,甚至成為流傳到現在的傳說,這就是世界各地都有的飛行傳說,可想而知沒有一個成功之例。
這個探索之路也有一定的意義,證明了人類不能像鳥類飛行。如果,人類要在藍天空中飛翔,必須另想出路,那就是藉助飛行器飛上藍天。因此,才促進了另一批精英們,開始從學習鳥類飛行,轉為為研究飛行器,這樣才促進了氣球、飛機等飛行器面世。
古代的人像鳥一樣飛行的嘗試,形成了很多傳說,有的甚至記載於某些古籍中。如果現代人看來,有的人信以為真,他們覺得古代的人真偉大,可是這都是傳說而已,不會有特殊的例外;可有的人目光銳利,一看這些典籍,就知道和傳說一樣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他們是不可能信以為真的,然而這都是那些少數人。其更多的人都引經據典,豈不知典籍也是沒依據的傳說,就是像現在也有相當的一部分人相信,相信中醫的脈象診斷是老中醫的絕活,現代的影像技術永遠也比不上,甚至,感嘆現代人沒有傳承他們的絕活,為失去了的老中醫而遺憾。
在古代很多文明古國中,幾乎都有把鳥類看作是神秘物的傾向。許多民族的神,都被想像成有飛行能力。身為一種會思考有追求的陸生兩足動物,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在想像中,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執著不懈地試圖離開地球表面,鳥的飛行原理開啟了人類的飛天夢。
比如: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飛得太高導致羽翼熔化,溺死在愛琴海中……這些傳說並不可信,現在的許多研究證明,像伊卡洛斯那樣,借著羽毛飛起來的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幾千年來許多人的實踐,發達的科學技術,都證明了這實在是不能成功的。第二,這種飛行,也不可能飛到使羽毛融化的高度,就是當代,人們乘坐最現代的航天器,也無法飛到使羽毛融化的如此高度。
在許多典籍或文學作品中,對飛行的嚮往更是層出不窮。如《山海經》中出現的「以取百禽,能作飛車,從風遠行」。百禽可謂許多會飛的各種鳥類,但絕不能因百禽就能做成車飛天,這種典籍的記載,和我們現代的小學生水平,也會相差萬里,這隻能是神話表現的想像力。
無獨有偶,古代斯堪的納維亞傳說中,維蘭鐵匠使用的飛行馬甲,以及阿拉伯傳說中的飛毯,都將當地常見生活物品,賦予了飛翔的特性。看來,飛翔不是某個民族的夢想,而是屬於全人類的共同願景。同時這只是典籍、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只能是人們夢想的一種表達方式,沒有根據說這是可靠地史實。
典籍是文字作品,不是科學實驗報告,沒有一點事實依據,完全不具備可信性,而文學作品可以充分發揮想像,不要把它當做科學論文來讀。
近代科學出現以前,人們不知物理原理,以為撲扇著粘滿鳥羽的大翅膀,就能克服重力脫離地球的引力。這只是那個時代人的想法,今天大多數人都不會這樣想。
殊不知鳥類歷經幾千萬年的演化,骨骼之輕盈、胸肌之發達,遠非人類可比。它們也是重於空氣的,只不過它們的身體結構特殊,它們的身體在進化中,變成了適宜飛行的形態。
現代研究表明,健壯男子在10分鐘內,只能連續輸出0.26千瓦的功率。按每千克體重所能輸出的功率計算,人類遠不如鳥類。人的體質僅適於陸地生活,實在不適合做振翅飛天這種體力活。
中國見諸文字的,飛行最有名的,當屬有班固在《前漢書·王莽傳》里的記載。這個24史的典籍中的前四史被人們推崇,但所記載事實也並不十分可靠。
《前漢書·王莽傳》中記載,王莽曾下令徵集天下身懷絕技之士抗擊匈奴,應徵者中,有號稱可以飛行窺探匈奴軍力虛實的人,王莽令其試驗。此人用鳥羽做成兩隻翅膀捆在身上,並在頭和身上飾以羽毛,又裝上「環紐」等機關,從高處往下飛行數百步遠才落地。這也是不可信的,滑行這麼遠的距離,只用羽毛綁在身上是不可能的。那時,人們還真造不出滑行傘,因此,誰也不能完成這個任務。
若有氣流托舉,從高處撲翼而下,滑翔一陣再平安落地並不太難。難的是以人力撲翼,達到如鳥兒一般「平地飛升」的效果這是完全不可能的。見於歷史記載的,西歐、東歐、中國等地都有進行撲翼飛行嘗試的人,除了造成死傷,尚無人能從低處飛到高處。
為了模仿鳥類飛行,人類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與犧牲,越是遙不可及,便越有人心生嚮往。人類飛行的形象不斷出現在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中。進入近代,鳥類和羽翼的圖像更為流行,它們大量出現在人人都有機會接觸的錢幣上,不少國家還把鳥(特別是鷹)作為榮譽勳章乃至國徽的圖案。
文藝復興的盛世時,義大利人、聰明的達·芬奇,二十年如一日地紙上談兵,觀察飛鳥、蝙蝠和昆蟲的同時,留下大量的撲翼機和直升機圖樣供後人琢磨。他曾應用解剖學和數理方面的知識,觀察和分析鳥類翅膀的運動,著有《論鳥的飛行》一文。他還最先提出用兩個旋翼繞垂直軸轉動,以支持飛行器的構想(現代直升機的雛形),並預見到降落傘的應用。
達·芬奇從不以身犯險,嘗試飛行。虧得如此,否則飛天史上徒增一個烈士,文藝復興卻要少一個大師了。可惜他的這些研究成果,直到19世紀後期才被發現,對航空技術的發展沒有起到應有的推動作用。
1680年,義大利人波萊里出版了《動物的運動》一書。此書不僅討論了鳥的飛行原理,還研究了人類飛行的可能性。波萊里的結論是:「人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撲翼飛行是不可能的。」與波萊里同時代的英國人羅伯特·胡克,也著迷於飛行,但他到底在皇家學會混過,認識到「人要想飛起來,胸部得有兩米寬,還要長出豐滿且強有力的肌肉和翅膀。」
按胡克的說法,除非用生物工程改造人體,否則以人力驅動的撲翼機註定飛不起來。事實也的確如此。既然模仿鳥類被證明是死路一條,便有人另闢蹊徑,藉助外力曲線飛天。
簡陋的飛行實踐,尚無法與鳥類的高超飛行技藝相提並論。論速度,飛最快的尖尾雨燕時速可達352.5千米;論高度,大天鵝可飛躍珠穆朗瑪峰;論航程,北極燕鷗每次遷徙的往返距離達到4萬千米……這些彷彿都是無法逾越的記錄。
但很快,人類就開始用飛行器,向自然界的鳥類飛行記錄發起挑戰了。並且,很快的藉助飛行器,超越了任何鳥類所創造的紀錄。小鳥的啟示,讓人們拉開了飛天的夢想大幕。經過了幾千年的人類探索,地球上的數以億計的人們,終於乘坐了飛行器飛行在世界各地。
推薦閱讀:
※開通頭條號:古人畫小鳥放大10倍,絕了!
※青年曹操曾是憤怒的小鳥
※聰明的小鳥
※小鳥依人般的女人
※【每日播客】小鳥兒都知道給孩子設置「障礙」和「挫折」,我們還要「溺愛」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