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之道與山水畫的精神——徐麗延山水藝術品鑒

【人物介紹】

徐麗延,字延之,號玩石、百井坊閑人、延馨齋主、浙江嚴州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65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附中(現中國美術學院附中)。

1970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曾任《文化娛樂》雜誌社副主編、美術總監。

現任浙江省國際美術交流協會副主席、浙江開明畫院副院長、浙江女花鳥畫家協會副秘書長。擅長山水畫、中國人物畫等。

1989年 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

2004年 參加第十屆全國美展

2009年 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1989年 浙江省第八屆美展獲優秀創作獎

2004年 浙江省第十一屆美展銅獎

2006年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黃河壺口贊中國畫提名展」(山西)獲優秀作品獎。

2006年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7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北京)獲優秀作品獎。

2006年 全國中國畫展。(福建)

2007年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紀念中國美術大師李苦禪藝術館開館」暨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山東)

2007年 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回顧印象》中國畫學術展。(北京)

2007年 水墨中國·2007俄羅斯中國文化節中國當代書畫家邀請展(莫斯科、杭州)

2008年 中國文聯主辦的:「2008東方美術家作品交流展」(日本)

2009年 參加國際美術論壇名家交流作品展(韓 國)

2010年 民進中央開明畫院赴台畫展(台北)

2010年 參加浙江省名家中國畫邀請展(杭州)

2011年 首屆中國當代百名女畫家邀請展(杭州)

2011年 參加由西冷印社舉辦的東京國際墨畫會展

2012年 山語」——徐麗延山水畫作品展(杭州)

2012年 參加由浙江省美協舉辦的浙江省名家中國畫邀請展(嘉興)

2013年 相約南湖——梁平波、徐麗延、張衛民、張谷良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清風徐來」—徐麗延中國畫作品展(杭州恆廬美術館)

所編繪《增廣賢文》一書由新加坡亞太出版公司出版。

2002年編的《國畫蔬果起步》 《國畫花卉起步》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6年編的《國畫入門必備花卉與蔬果》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6《江南國畫名家——徐麗延》由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

2007《台門墨痕》當代中國畫水墨藝術徐麗延輯由中國美院出版社出版。

2013 《東方美術》徐麗延中國畫作品集由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

山泉(松溪圖)參加中國美協辦的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優秀

老莊之道與山水畫的精神

中國畫的哲學特質,用一句話概括:「藝即是道」。無論是道家和儒家、佛家都是將各自的道與藝結合在一起的。尤其是道家之道,對中國山水畫的影響極深。中國山水畫家的審美理想與境界,實際上也就是道家的審美理想和審美境界。比如,老子認為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故曰:「道法自然」。「我師造化」便成為中國山水畫家的座右銘。莊子的「解衣般礴」所表現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更為中國文人畫家所津津樂道。

石泉野翠(參加中國美協辦的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自然之道與自然之美

正因為道家的世界觀與審美理想,形成了中國山水畫以天真自然為貴的寶貴傳統,也成為中國傳統美學的重要來源。莊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就是自然之美。天真的自然之美就是中國藝術家們夢寐以求的。它既是藝術觀,也是一種行為方式。比如道家提倡「無為而無不為」顯然就是所謂的「自然而然」的自然觀與世界觀。它強烈地影響著歷代畫家的人格與畫品。萬物自得自然。自然而然之道就是山水畫所要觀照的藝術之道,也是山水畫家要觀照的人生之道。

長征——天險臘子口(參加中國美協辦的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優秀獎)

公元五世紀中葉,宗炳提出山水畫的宗旨「澄懷觀道、卧以游之」。 宗炳認為山水畫令人「暢神」。又認為山水畫「含道應物」。就是懷道的聖人能適應萬物的變化。既然畫師自然,以自然山水為觀照,以此精神創作的山水畫當然和「暢神」、「觀道」融為一體,當然可以資作「臥遊」了。

得歡常有餘

在這方面,還有走得更遠的。唐張彥遠覺得山水畫有真山真水不能達到的暢神功能。即所謂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在《歷代名畫記》曰:「閑居理氣,拂觴鳴琴,披圖幽對,坐究四荒,不為天勵之叢,獨應無人之野。峰岫嶢嶷,雲林森眇。 聖賢暎於絕代,萬趣融其神思。余復何為哉,暢神而已。...」體現了畫家追求自由自在,沒有壓抑和干擾審美的自由。他在《歷代名畫記》中更進一步發揮了自己的觀點,並用「一蟹不如一蟹」的邏輯修辭予以詮釋:「 夫失於自然而後神,失於神而後妙,失於妙而後精,精之為病也,而成謹細。自然者為上品之上,神者為上品之中,妙者為上品這下,精者為中品之上,謹而細者為中品之中。」顯然,自然而然在他心目中得到了最高的尊敬,把它作為中國畫境界的最高層次。

清風送爽圖

養性才能悟道 師法存於妙悟

除了尊奉自然之道,老莊還提出達到自然的不二法門:「虛靜、游心、靜觀、玄覽、心齋、無欲」,他推崇「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的狀態。只有在這空明澄澈的心理狀態,才能達到超越功利,歸於自然。這時不是聽之以心,而是聽之以氣。用氣去感應。也就是當你的心靈空寂至極點時,就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地。這時你會獲得對自然的「妙悟」。

秀嶺奇雲

妙悟來自何處?一曰親近自然。為避亂而隱居到太行山的荊浩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他認為以親近自然是「怡悅情性」的最好方法。養性才能悟道,才能出好作品。道家主張虛靜、養氣、體知。道家養性的主要點要做到「解衣盤礴」擺脫世俗雜念。做到神閑意定的最佳心理狀態。這就是中國山水畫畫家應有的創作狀態。

水光山色與人親

二曰是以心觀。明代顧凝運曰:「作畫需有解衣盤礴,旁若無人之意,然後化機在手,元氣狼籍,不為先匠所拘,而游法度之外也。」老子的「常無欲,以觀其妙」當我們要對萬物本原的「道」進一步認識,光憑感觀是不夠的,必須是以心觀。

峭壁飛泉

三曰養氣可恃。現代著名花鳥畫家吳昌碩非常主張養氣:「氣充可意造,學力久相倚.。荊關董巨流,其氣乃不死。」「氣充可意適」這說明作畫時元氣在胸對案揮毫,元氣貫注於筆墨,所出作品中的景物元氣淋漓。氣亦有分野。金冬心主張以靜氣作畫。怒氣屬於躁氣。「古人云:怒氣畫竹。予有何怒氣而畫此軍中十萬夫也。胸次芒角,筆底崢榮。試問舌飛霹靂鼻生火者,可能畫一筆兩筆也。」鄭板橋則說得更加形象:「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畫總需一塊元氣團結而成。」 我們不妨認為這塊元氣是天地之氣與人之氣合二為一。

暢園四條屏

總而言之,庄老之道所涵道的的天人合一關係,在中國山水畫的實踐中得到了形神皆具的體現。它不僅成為中國山水畫的審美實踐與標準,也成為對中國藝術家影響最為深遠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中國歷代藝術家與文學家浸淫其中,無時不刻受它的薰陶與滋養,創造出獨具一格,美妙精湛的中國文化藝術。。

(徐麗延寫於2011-06-01夜巳時)

雲山清韻

山水清音

龍井問茶

冬至

春山皆秀髮

清夏潺湲

載將春色過溪山

空翠濕人衣

松陽寫生

都是人間好時節

雲滿山頭

松陽寫生

西溪賞梅圖

坐飲香茶

不覺身形在畫間

推薦閱讀:

《語言與精神分析》第十五講-霍大同
海明威為什麼要自殺?
論「五四」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請問關於精神?
百變佟麗婭,穿出優雅小黑裙的7種新精神

TAG:藝術 | 精神 | 藝術品 | 山水畫 | 山水 | 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