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公社·名家品鑒——張志民作品賞析

張志民履歷:

原山東藝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山東省文聯副主席,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張志民工作室導師,文化部國韻文華書畫院副院長,中國長城書畫院副院長、山東畫院藝術顧問,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首批齊魯文化名家,山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第六屆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第三屆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及美術分委員會委員,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美術與藝術設計分委會委員,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客座教授。

主要從事中國畫教學、研究、創作與藝術教育工作。《將軍出山》、《承包北山》、《風雨孔府》等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第八屆美展」、「全國第十一屆美展」、「十藝節全國美展」等重大展覽並獲獎。《夕照圖》獲「全國中國山水畫展」優秀獎;《將軍出山》獲「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全國美展」大獎,並獲山東省特等獎;《鐵道游擊隊》(合作)入選「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全國美展」獲銀獎,並獲山東省一等獎;《千秋孔府》、《初光先照千帆競流》《北山後窪》分別入選「神舟六號」、「神舟七號」、「天宮一號」宇宙飛船搭載藝術品遨遊太空,《丘壑無言》、《夢遊天姥》、《歷山詩話》、《中華泰山》等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京西賓館等收藏。出版有《張志民山水畫集》、《中國山水畫構圖研究》等專著、教材數十部,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中國畫研究》等多項科研項目。

作品名稱:《中華泰山》,2012年,規格:844cmx 192cm,作者:張志民

作品名稱:《北山後窪的轟鳴聲之一》,2010年,規格:186 x 101cm,作者:張志民

作品名稱:《北山後窪的轟鳴聲之一》,2010年,規格:186 x 101cm,作者:張志民

作品名稱:《家園》,2010年,規格:186 x 101cm,作者:張志民

作品名稱:《齊國長城》,2010年,規格:186 x 101cm,作者:張志民

作品名稱:《鵲華浴雪》,規格:53×232cm,2002年,作者:張志民

周韶華評: 張志民(藝名張大石頭),以其藝術敏感和特有的靈性,對傳統中國畫筆墨功能的特性這一有生命力的形式的深刻理解,並有效地以筆墨的直接性營造出自已的「造型風格」的山水畫。可以說他的「造型風格」山水畫的神采,皆生於用筆,成於用墨,從而把中國畫這一特有的審美形式向前推進了一步。他的用筆,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狀物不平不扁而有圓渾的立體感。他能在用筆中顯現出生命情調與文化精神。中國畫的墨,可以說是龍脈,是生命之流。張志民的用墨,五色交替,玲瓏剔透,不板、不結、不滯,滿紙重重景象,虛靈綿邈,如縱浪大化,生之在宇宙大氣中。幻化莫測的水墨,煙波無盡,目極無窮,雖丘壑無言,但卻透露出生命的神韻。張志民說他的畫「沒有設計圖紙」。但從他的造型結構的凝重性和審美形式的穩定性來看,他抓住了山水畫的靈魂。所謂「江山一統」,「穩如泰山」,其意旨就是愛國主義的象徵。雖說「沒有設計圖紙」,卻有建築構造意識,圓渾蒼厚,大氣逼人。我以為這是張志民的意義所在。

作品名稱:《天齊淵》,2010年,規格:186 x 101cm,作者:張志民

作品名稱:《消息樹》,2006年,規格:136 x 68cm,作者:張志民

作品名稱:《泰山賦》,規格:170cm×130cm,作者:張志民,2012年

作品名稱:《北山大戲》,2012年,規格:190×130cm,作者:張志民

作品名稱:《北山石仔嶼之一》,2010年,規格:186 x 101cm,作者:張志民入圖

作品名稱:《寫意孔府》,2012年,規格:180 x 97cm,作者:張志民

山水畫的創作應具時代精神

張志民

山水畫的發展進程與時代有著無法分割的關係。當代社會,如果我們還都是去畫古人那種逃避現實、歸於山野、風花雪月,我覺得是不符合這個時代感覺的。藝術創作應該是與時俱進的,有時代痕迹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曾出現的一批優秀畫家和好作品,像石魯的《轉戰陝北》、《南泥灣途中》,錢松喦的《紅岩》、李可染的《萬山紅遍》、《婁山關》等,都代表了那個時代。這些作品體現了李可染先生提出的「為山河立傳」的主張。二十世紀前半段的大部分時間裡,祖國的山河被侵略的戰爭給破壞了,新中國成立以後,藝術家有義務為新的建設、為祖國的大好山河立傳。不僅僅是畫家,科學家、政治家都為新中國的建設努力過。

對當代藝術家來說,我們要發揚為「祖國山河立傳」的傳統,但我認為還要有新的責任。我總結當今時代的這個責任就是:不但為山河立傳,還要為祖國的山河吶喊。隨著經濟建設的大發展,破壞祖國山河自然環境的問題也日益嚴峻,這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中國的自然資源人均來說是比較匱乏,我們應該有強烈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有些不能開發的必須禁止。所以說畫家應該「為祖國的山河吶喊」,以藝術的形式,提高人民的環保意識,宣傳資源浪費是可恥、犯罪的觀念。我近幾年來所畫的一些具有環保意識的、渴望自由家園的作品,就是批評那些盲目開發的人,就是宣傳大自然和人以及動物這種親密一致的關係,美好的家園本是可以「詩意的棲居」的地方,不要濫無節度地開發。我曾經畫了一批《北山後窪的轟鳴聲》的作品,在上面題字寫到:機器的轟鳴意味著人類又開闢了一片新的領地,然而動物卻再次失去了家園。有些人說你的畫法和從前不太一樣了,是不是年齡的問題?我說:「不是年齡上的問題是思想上的問題」。在創作時,我是思想在前,技法在後。我不能把石濤、八大的畫法搬到當代畫面上來,如果是用石濤、八大的畫法,去畫《北山後窪的轟鳴聲》是絕對不行的,那麼我就必須找到一種新的語言。新的語言是什麼呢?我認為來源「生活」,其中「生」是指在當代的創作當中,要體現兩個方面:第一是生疏的「生」,讓我的畫面出現一些生疏感,「畫到生時是熟時」,是技法上的體現;另外一個「生」是生命的生、活生生的「生」,讓它感覺到一種生機,有一種時代的生生不息的感覺,讓自己的畫有生活、有生機、有生命。當今時代,更需要畫家勇於承擔歷史責任,關注自然,關注生活,提高作品的思想深度,體現時代精神,彰顯一個藝術家對社會的責任感。


推薦閱讀:

這些是今年最美的攝影作品
徐悲鴻畫馬傳世經典作品
Albin Brunovsky 的繪畫作品(7pics)
秋韻雨思的作品02
現當代名家:李可染山水作品集(3)

TAG:藝術 | 名家 | 作品 | 賞析 | 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