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高手低。
比方說吧,在美版Parents中,每間隔一兩期就會見到Value、Discipline或者Routine這樣字眼,而且是出現在標題里。因為他們會反反覆復講述如何給孩子傳遞價值觀、教會孩子尊重;如何在理解「破壞是種成長」的同時,在各種狀況下給孩子必需的約束;如何建立和保持一個儀式性的家庭活動,來穩固家庭關係和情感紐帶……但與此同時,我們幾乎年年都要探討的哪些活動可以開發智力、要不要上早教班,怎麼給孩子選鋼琴課,基本上翻遍80多年200多期,也很難找到需要的解釋。
只是,四五年過去了,這篇稿子遲遲沒有寫。因為,隨著養育觀念西風東漸的勢頭一陣猛似一陣,我的心態反而越來越明確地從最初的拍案驚奇,逐漸回歸平靜。相對於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看上去很美」,我更想知道,此時此地,我能夠提供給我孩子的到底是什麼。
也就是說,我更想知道我們該如何成為「眼高手低」的媽媽。
怎樣理解「眼高手低」?
眼高,即我們儘可能看得高、看得遠、看得多,要看到美好,看到差異,看到心底里的終極追求。比如,本期「特別關注」里,王東異教授講到的,西方國家父母是給社會培養公民,所以對品格教育、人文素養更加重視,鼓勵孩子發展獨立性和社會價值,而我們是給自己家培養人,更重視「教育」,更容易陷入育兒的焦慮和恐慌。
再比如,蘭海在採訪中強調的,上學時最容易被犧牲掉的課程是體育、美術和音樂,而這三科恰恰是最能帶來幸福感的科目,這種「犧牲」會在20年後讓你嘗到苦果。當我們從教育的本質和整個人生的角度來看待今天的教育時,便很容易做出些方向性的決定。
我們不要把「給社會培養人」看成是單向奉獻。做本期雜誌的時候,剛好發生長春盜嬰事件。當每個家庭都只是為自己家培養繼承人的時候,這個社會將不再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懷存在。
手低,就是具體執行了,它甚至比「眼高」還難,需要我們了解孩子的階段特徵,了解個性需求,了解操作方式,特別是,要剋制住焦慮與比較之心,耐心收穫成長。
眼高,手低。我們共同的課題。
我們一起努力。
【《父母世界Parents》雜誌 2013年4期卷首語】
推薦閱讀:
※如何15天成為房地產銷售高手?
※素描到底該怎麼畫?適合零基礎,高手勿點
※高手支招 5個技巧迅速搞定人像攝影構圖
※《馴龍高手2》成長是愛為基礎的承擔與守護
TAG: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