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意境幽深 倪瓚山水

意境幽深 倪瓚山水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倪瓚自古是「逸品」的代表,作品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蘊激情。他的繪畫理想,或者說人性的光芒,成為中國文人的精神彼岸。他的許多力作給後來的朋清繪畫以巨大的影響。

《容膝齋圖》元 倪瓚 紙本水墨 縱74.4厘米 橫35.5厘米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倪瓚少小聰明, 早年專意讀書, 家中清秘閣藏書數千卷, 經史子集, 佛道經典, 他都專心閱讀批校, 所藏法書名畫, 亦悉心臨學。其書法天然古淡, 有魏晉人風格。倪瓚隱居於太湖四周的宜興、常州、湖州、松江一帶, 常領略這裡秀麗清幽的湖光山色, 他的畫也多取材於此。此畫分近、中、遠三景, 近處作平坡, 上植數枝樹木, 間或綴以茅舍亭閣; 遠處作巒頭或低矮的土坡。作為近景與遠景之間的過渡部分則多為大片空白, 不著一墨, 是為湖水。

《六君子圖》元 倪瓚 紙本水墨 縱61.9厘米 橫33.3厘米 上海博物館收藏倪瓚(1301-1374), 「元四家」之一, 字元鎮, 號雲林, 別號幼霞生、荊蠻民、奚元朗、凈名居士、朱陽館主等, 常州無錫梅祗陀村人。出身江南富豪, 家境十分富裕。倪瓚早年喪父, 由長兄撫養成人。《六君子圖》寫江南秋色, 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種樹木, 疏密掩映, 姿勢挺拔。圖的上部有遠山地抹。全圖氣象蕭疏, 近乎荒涼, 用筆簡潔疏放。此圖後有黃公望題詩云:「遠望雲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擁披陀, 居然相對六君子, 正直特立無偏頗。」《六君子圖》因此得名。

《漁庄秋霽圖》元 倪瓚 紙本水墨 縱96厘米 橫47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倪瓚信奉道教(全真教), 崇尚佛學, 常與和尚和道士們為友, 也許因研習佛道之故, 養成他孤僻狷介的性格, 加之他愛潔成癖, 故世人稱他為「倪迂」。倪瓚主張作品要表現畫家的「胸中逸氣」, 強調主觀意興的抒發, 反對刻意求工、求似, 曾云:「仆之所謂畫者, 不過逸筆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娛耳!」「余之竹聊以寫胸中之逸氣耳!」《漁庄秋霽圖》一畫是倪瓚山水畫典型風格的作品。近景是平坡, 上有雜樹五六枝, 中景是一片空白, 實為浩森的湖水, 遠景是低平的巒頭,境界極為曠遠。此畫墨法濃潤, 與他晚年一意平淡的風格稍有不同。

《幽澗寒松圖》元 倪瓚 紙本墨筆 縱59.7厘米 橫 50.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倪瓚的山水畫秀麗、清幽。他作畫喜用干筆皴擦, 以側峰著紙, 稚嫩中見蒼老, 簡淡中見厚重。焦墨只用在點苔或寫景樹叢。《幽澗寒松圖》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畫家不得不採用特殊的構圖方式,將通常所畫的寬廣水面壓縮成一條溪流,從前景緩緩流過。他用輕重乾濕不同的側峰微妙地畫出山石的頂面與側面,以表現其立體感,此畫對這一畫法的運用可謂登峰造極。畫中所展現的是幽靜清涼的景色,而這正是倪瓚心目中的寧靜有序、遠離塵囂的理想環境。

《水竹居圖》元 倪瓚 紙本設色 縱55.5 厘米 橫28.2厘米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倪瓚宗法董源,參以荊、關,創折帶皴法,常寫蕭疏簡遠的景色,為「元四家」之一。此圖寫一仙居景緻,平靜的水面環繞著一段坡石,幾株大樹簇生其上,枝葉扶蘇。樹後一岸邊空地上,樹間茅舍掩映,屋後竹林茂密。遠處高大山坡下,林木蔥鬱,相比而生。整個畫面彌散著幽靜、清涼的氣氛。畫中筆墨沉實,賦形具體,為畫家中年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雨後空林圖》元 倪瓚 紙本設色 縱63.5 厘米 橫37.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倪瓚以畫水墨山水見長,少作設色,《雨後空林圖》即為其少有的設色作品之一。而且,倪瓚的多數作品,寫景極簡,而這件作品則寫高大山川,景物豐富。畫面描繪一高大的山嶺,細瀑從山澗穿石而下,匯入山腳一片水域之中。山前,一條小河蜿蜒曲折,緩緩流動,石橋橫跨,水波不興。兩岸地勢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間屋舍,人去屋空。畫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帶皴,干筆淡墨,濃墨點苔,敷色清淡溫和。整個畫面布局充實飽滿,平穩而有變,景象開闊,意境清淡蕭疏,雨霽林空之景,宛然目前。

倪瓚 古木幽篁圖 立軸

倪瓚 山水 立軸
推薦閱讀:

《禪詩意境 六》
品味古典詩詞之意境
同樣是離人思婦之情,李白卻寫出不一樣的意境
唐詩三百首中意境最美的七絕,雖出自大曆詩風卻蓋過華美盛唐
詩詞意境漫談(五)

TAG:意境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