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子研究第一書 ——評《孔子家語》

  孔子研究第一書 ——評《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記錄了孔子及孔門弟子的思想言行。今本《孔子家語》作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附有 王肅序和漢孔安國後序。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引三國魏王肅注《孔子家語》所附漢孔安國後序說:「《孔子家語》者,皆當時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訪交相對問言語也。既而諸弟子各自記其所問焉,與《論語》、《孝經》並時,弟子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餘則都集錄之,名之曰《孔子家語》。」後來「《孔子家語》乃散在人間,好事者或各以意增損其言」,安國「於是因諸公卿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悉得之,乃以事類相次,撰集為四十四篇」。《通考》還引孔安國之孫孔衍奏言:武帝時,「魯共王壞孔子故宅,得古文科斗《尚書》、《孝經》、《論語》,世人莫有能言者。安國為改今文,讀而訓傳其義。又撰次《孔子家語》。既畢訖,會值巫蠱事起,遂各廢不行於時」。     這說明,《家語》是一部重要的記錄了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但自宋代以來,《家語》被疑為是王肅的偽作,從而埋沒了《家語》在孔子及其弟子研究中的價值。     可喜的是,對《家語》的這種「成見」被「竹」的事實打破。1973年河北定縣八角廊西漢墓出土的竹簡《儒家者言》,內容與今本《家語》相近。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墓亦出土了篇題與《儒家者言》相近的簡牘,內容亦與《家語》有關。力倡「走出疑古時代」的李學勤先生名其為竹簡本《家語》,並指出:「此為今本《家語》的原型,王肅所稱得自孔猛,當為可信。」(李學勤,竹簡《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上海博物館館藏戰國楚竹書中,有一篇被定名為《民之父母》的文獻,與《家語》中的《論禮》相同。這些終於還了《家語》的清白,使學術界重新審視並充分肯定《家語》在孔子及其思想和孔子弟子研究中的文獻價值。     學術界在研究孔子及其思想學說和孔子弟子時,以往可資利用的主要資料不過《論語》、《左傳》、大小戴《禮記》、《史記》等而已,尤以《論語》為主,但因其篇幅短小,語言簡略,難以盡展孔子等人思想言行的全貌,而《家語》足以彌補上述文獻的缺憾。     首先是,《家語》保存了最原始和可靠的材料。《家語》保存了一大批比較原始的文獻資料,有許多地方明顯地勝於其他相關古籍,具有重要的版本、校勘價值。《家語》是「孟子以前遺物,絕非後人偽造所成」(龐朴,話說「五至三無」,《文史哲》,2004年第1期。),並且學術界已有學者考證《家語》是由孔子的孫子子思領編而成,(楊朝明,孔門師徒與原始儒家學派的構成,楊朝明著《出土文獻與儒家學術研究》,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7。)根據今本《家語》所附漢孔安國後序,可知《家語》的材料是由孔子弟子「各自記其所問」而成,所以《家語》保存的材料應是最原始的,這一點通過傳統文獻的比較也可看出。如:在《家語》中的《哀公問政》又見於《禮記·中庸》,將二者對勘,會發現《禮記·中庸》語言更為簡練,似曾進行過修改、潤色,這種改動明顯帶有西漢時期的政治風貌。本篇「為政在於得人」,在《禮記·中庸》中作「為政在人」,前者強調賢者的重要性,後者卻是強調統治者的重要性。本篇「爵其能」,《禮記·中庸》改為「尊其位」;「篤親親」、「敬大臣」、「子百姓」、「來百工」幾句,分別變成「勸親親」、「勸大臣」、「勸百姓」、「勸百工」,都反映了西漢政權高度統一,封建****主義正在逐漸加強的特徵。至於本篇中的「舉廢邦」在《禮記·中庸》中改為「舉廢國」,顯然是避漢高祖劉邦的名諱。由此可斷定,《禮記·中庸》晚於《孔子家語·哀公問政》顯而易見。又如《賢君》部分可見於《說苑·政理》,在《家語·賢君》中作「孔子見宋君」,而在《說苑·政理》作「孔子見梁君」。清俞樾曰:「仲尼時無梁君,當從《家語》作宋君為是。」(向宗魯,《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這也說明《家語》早於《說苑》。尤其是戰國竹簡的出土進一步印證了《家語》材料的淵源有自。正是因為《家語》材料的原始性,所以其所記載的材料比其他傳世材料更為可靠。例如關於顏回的生卒年壽,可以根據《家語》糾正《史記》傳本之訛。     其次是,《家語》記載的內容比其他研究孔子的資料更為完整。在有關孔子的研究上,《論語》是傳統的第一手材料,但是《論語》篇幅短小,語言簡略,難以盡展孔子等人思想言行的全貌。有一說,「論語」的「論」,有「選擇」、「別擇」的意思。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曰:「論,叚借為掄。」《國語·齊語》「權節其用,論比其材」韋昭註:「論,擇也。」《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照之,以觀其成者也」楊倞註:「論,選擇也。」如果《論語》書名的「論」為選擇之意,則《論語》應該是選自「孔子家」之「語」中的材料,這樣《論語》就是「孔子語錄」,《孔子家語》則相當於「孔子文集」(楊朝明,新出竹書與《論語》成書問題再認識,《中國哲學史》,2003年第3期。),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內容上,《家語》都要高出《論語》很多。僅從規模上講,《論語》僅有一萬六千多字,而《家語》卻比《論語》多出近四倍。朱熹在談到讀《論語》的方法時,引程子的話說,如果不通讀全書,「終是不浹洽」,說的應該是準確理解、融會貫通的問題。《家語》詳於《論語》,所記全面,又有孔子言行的生動情節,與《論語》相比,顯然更能展現孔子的人品和思想。已有學者通過比較研究,證明《家語》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價值甚至要超出《論語》。(楊朝明:《孔子家語·執轡》篇與孔子的治國思想,楊朝明著《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齊魯書社,2002。)     第三是,利用《家語》有利於解決早期儒學中的一些學術問題。《家語》保存了某些獨一無二的文獻資料,是研究孔子、孔子弟子及先秦兩漢文化典籍的重要依據。。這些獨有的文獻資料,有利於拓展對於孔子及其思想和有關學術問題的研究。例如:《家語》一書中有《弟子行》和《七十二弟子解》等孔子弟子的材料專篇,所列孔子弟子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人物有不同,經學者考證《家語》中所記弟子在許多方面顯示出更為準確、可靠。(同上)這一研究有助於反思孔子弟子研究在資料運用及方法上的一些不足,進而開拓孔子弟子研究的新局面。同樣,利用《家語》中的材料,可以推動因材料短缺而一直困擾學術界的「孔老關係」和早期「儒道」關係的研究、孔子的「五帝」「三王」觀的研究等許多早期儒學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識到《家語》因其豐富的內容和獨特的價值,在孔子研究方面超過傳統公認的孔子研究的任何資料,因此,《家語》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孔子研究第一書」。在今後的孔子及早期儒學的研究中重視並發揮《家語》應有的學術價值,理應成為學術研究的自覺。在這一方面,山東省儒學研究基地的首席專家、曲阜師範大學教授楊朝明先生走在了前面;楊先生近些年一直致力於《孔子家語》的研究,撰寫了一系列《孔子家語》的研究文章,收集在《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齊魯書社2002年版)和《儒家文獻研究》(齊魯書社2004年版)中。當今,在堅持學術第一的原則下,楊先生又將向學界奉獻一部精良的《孔子家語通解》,即將由齊魯書社出版;相信該著作的出版發行,不僅滿足當今學界孔子思想研究新門徑的需要,還將使更多的人們熟悉《家語》,更真實的走近孔子、了解孔子。    
推薦閱讀:

儒道生命觀比較研究——以《論語》和《老子》為例
星巴克藍海戰略成功因素研究
劉宗迪 周志強:神話、想像與地理:關於《山海經》研究的對話
偏頭痛相關缺血性腦卒中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原創】金口訣『就』法測彩研究

TAG:孔子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