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石牌大捷的背後(22)

二十二、大捷是怎樣誕生的(2)

根據當時日軍的戰報,聲稱點檢到國軍的遺體30766具,而日方自己僅被擊斃771人,其中157人還是遭空中攻擊而死亡;被打死軍馬423匹,其中207匹遭空中攻擊而死。在《日軍在支那方面之作戰記錄》中,聲稱鄂西會戰期間日軍共戰死1025人,戰傷3636人;被打死軍馬499匹,打傷280匹。(其中有不少人員和馬匹的損失還是因為山勢陡峭,失足墜岩而死的)。

但是到了國民政府和國軍這方面卻變成了另一種說法。比如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在他的那部回憶錄中宣稱:「統計是役(鄂西會戰)所獲戰果如下:一、斃傷敵三萬餘人;二、俘獲:人員三十五名、馬騾八十一匹、武器彈藥等無算。至我軍傷亡損耗:一、傷亡及失蹤:官長一、四四二人,士兵一八、二八三人;二、損耗:武器彈藥等損耗較俘獲者為重。」

他在《鄂西會戰的檢討》中更是侃侃而談的寫道:「各戰區歷次戰鬥,敵我使用的兵力都有很大的懸殊。大致的比例是一與五之比,即我軍使用兵力常五倍於敵軍。其所以如此者,因為敵人的裝備優越,素質較佳,故我軍不得不以量的眾多,以補裝備素質之不足。但這次鄂西會戰,就頗有一新耳目之處。敵軍總兵力為十萬餘人,我軍總兵力名為九個軍,實際不過十四萬人,就裝備來講,我軍亦遠較敵軍為遜。敵彼裝備五倍優越於我之強寇,而猶能獲致勝利,這不能不說是一次稀有的戰例。」

陳誠接著開始吹牛:「裝備劣勢的部隊與裝備優勢的部隊作戰,前者的傷亡率一定較後者的為大,這是人所公認的事實。抗戰以來,統計各戰區大小戰鬥中,敵我傷亡比例,初期約為一與二之比,即我傷亡二人時,敵傷亡一人。以後有時為二與三之比,亦有時約略相等,但敵之傷亡較我為大之時,實不多見,至若敵之傷亡竟較我超出百分之五十以上,恐怕只有鄂西會戰這一個特例。」

而時任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的何應欽在《八年抗戰之經過》一文中更是熱情洋溢的宣稱:「敵第39師團、第13師團主力,及第3師團、第34師團、第58師團一部,均先後轉用於宜昌西岸地區。敵酋第11軍軍長高木義人(系橫山勇之誤)親至宜昌指揮,似有一舉攻佔我第一線要塞,威脅恩、巴之企圖。我軍早有周密之準備,我最高統帥並手令江防守備部隊諸將領,明示石碑要塞乃中國之史達林(斯大林的舊譯)格勒,為聚殲倭寇之惟一良機。」

他接著吹噓:「當敵開始向我要塞外進攻時,我守備部隊沉著應戰,待敵陷入我之圈內,將其全部殲滅,故八斗沖、大小朱家坪、永安寺及北平山各地之戰鬥,屢次進犯之敵,均無一生還。敵第39師團主力及第34師團之一部,幾全部被我消滅,而由偏岩竄占木橋之敵,亦被我消滅大半……所獲戰利品,亦堆積如丘……,此次進犯之敵,總兵力約達十萬之眾……其結果只贏得數萬具屍體無言凱旋,戰馬無辜犧牲於戰場者亦達三千餘匹……」

國民政府的官方宣布鄂西會戰中日軍調動武漢會戰的主力第11軍和第3、第13、第39師團共10萬人,海陸空立體進攻石牌。中國軍隊調集15萬人海陸空迎戰。石牌保衛戰歷時一月半。軍部發言人公布的數據稱:鄂西五月四日至六月卅日戰事激烈。日軍死傷五萬五千八百七十名,其中被俘者四十八名。戰利品甚多,計獲步槍六百四十枝、機關槍卅挺、迫擊炮十尊、戰馬三百餘匹。又擊落敵機三架、擊沉日軍內河航船十艘。而中國軍隊僅傷亡一萬餘人。也就是說在石牌保衛戰中,雙方的交換比達到了驚人的1:5.5,雙方的戰力由此發生了根本逆轉。

所以才說是石牌大捷。


推薦閱讀:

圖書背後的人
【轉載】要堅決斬斷「佔中」的背後黑手
很多人只說她是金庸的夢中情人,卻忽略了她傾城容顏的背後,有著怎樣的付出
「港獨」與外國勢力頻密聯動的背後
男女行為背後的那些關係

TAG: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