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謀士張良為何誓死追隨「流氓」劉邦?
張良是後人眼裡的「謀聖」,也是劉邦眼裡的「人傑」,劉邦在統一天下後,曾大發感慨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這個人雖然有點流氓習性,但說話卻從不拐彎抹角,非常直爽,喜歡就喜歡,討厭就討厭,佩服,也是真心佩服,比如他佩服張良的謀略、蕭何的治理、韓信的勇猛,便衷心佩服,大力宣揚,喻為「人傑」,「漢初三傑」,來源於此,就是來源於劉邦的衷心喜歡和大力宣傳中,對部下如此毫不掩飾的表揚,並做到天下皆知,這也是作為皇帝難能可貴的一面。
反過來說,這也就是張良誓死追隨劉邦的重要原因。
張良原是韓國貴族,其祖父張開地為韓宣惠王、韓襄哀王時期的丞相。父親張平,是韓厘王、韓悼惠王時期的丞相。秦始皇滅亡韓國後,張良因韓國滅亡而生家仇國恨,立志反秦復韓,曾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
陳勝、吳廣起義後,天下大亂,張良也聚集一伙人,加入了反秦的隊伍,後投奔劉邦。劉邦西征,取宛城、收嶢關、抵霸上、招降秦王子嬰,這一路勢如破竹的勝利,處處時時可見張良在戰爭中所提的建議和所起的作用,真應了劉邦那句「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評價。
尤其是進入咸陽後的「約法三章」,獲得了民心;在項羽強破函谷關,要消滅劉邦的緊要關頭,張良在項伯通風報信之後,他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為劉邦出謀劃策,最終使劉邦在鴻門宴安全脫離虎口,轉危為安;之後,暗渡陳倉、平定三秦,最終,張良以其大智大勇,更是幫助劉邦在楚當戰爭中打敗了項羽,奪取了天下。
所以,張良與劉邦,也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沒有劉邦,張良不過秦末亂世中的曇花一現的韓國丞相而已,沒有張良,劉邦統一之路也不會那麼快速和平坦,君臣知遇,成就了張良位居人臣之極的事業,更成就了劉邦創立漢家三百年基業的輝煌。
推薦閱讀:
※劉邦能赦免將他置於死地的敵人
※楚漢爭霸劉邦取勝項羽失敗,內在原因只有毛主席講的清晰透徹明了
※劉邦偽游雲夢,削藩韓信
※假設歷史?如果劉邦沒分封諸王 漢朝會是什麼樣兒
※劉邦的好基友盧綰最後為什麼要背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