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時造物——清朝宮廷與王府傢具賞析

清式扶手椅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專制主義集權國家,在吸取了歷朝歷代分藩之弊的經驗教訓後,不再對宗室實行封藩建國,而是結合自己的民族特點,對皇子及其宗室成員實行封爵制度。制度規定,皇子年滿十五歲後,由宗人府請封,皇帝欽定爵位,離開皇宮,在京城選地分府,獨立生活。親王作為最高爵位的享有者,所擁有的王府是由朝廷出資撥款,依照親王的規制營建,其建築形式和文化內涵可視為皇家宮殿的縮影。而與王府建築相配套的王府傢具,也同樣繼承了宮廷傢具的優良血統,成為了天潢貴胄炫耀顯赫家世的重要實物。

一.清代前期宮廷傢具對王府傢具的影響

台北故宮的恭王府傢具陳列展廳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一套《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共由十二幅寫實性繪畫組成,經專家考證,認定該套繪畫中所描繪的內容是雍正皇帝做親王時期,賜予他的園囿—圓明園中的實景。其中大部分繪畫以室內陳設為主。它不僅為研究清代早期室內陳設布置、裝飾風格及各類藝術品具有重要價值,更為了解清代早期宮廷傢具對王府傢具的影響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筆者試通過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歷史背景

這套大致創作於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3年)之間的繪畫作品,所處的時期正是皇位之爭的關鍵階段。深謀遠慮的雍親王胤禛此時卻逐漸退出了角逐儲位的爭鬥。而是潛心研究並沿襲其父康熙皇帝在藝術造詣方面的成就,即而博取父皇對他的好感。加之胤禛本身又是一位藝術修養極高的政治家,因此其王府及園囿中必定會效仿宮廷定製許多藝術價值很高的名貴傢具。

2.藝術風格

雍正皇帝畫像

清朝建立之初,其宮廷之中仍以明式風格傢具為主。但是隨著清朝統治地位的穩固,一些清廷貴族已不滿足明式傢具那種簡潔、樸素的裝飾風格,而是希望結合本民族文化和審美情趣,創新出一種與明式風格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到了康熙朝晚期,一種重於形式,富於變化,整體造型粗獷但細部裝飾考究的藝術風格應運而生(後人稱為清式風格傢具的開端)。風格一經推出,立刻受到皇室及王公貴族的大力推崇,並迅速在宮廷及各王府中風靡起來。

這套《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恰恰就是反應了這樣一種文化現象。圖中所描繪的三十餘件明清傢具中,按造型風格分為三類:1.明式傢具;2.過渡時期帶有清式風格的明式傢具;3.清式傢具。由此說明,當時的清朝上層社會已經形成了多種風格並存的傢具陳設體系。

3.裝飾紋樣

清 酸枝木嵌螺鈿鑲理石扶手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多件標有康熙年款的宮廷傢具,其中髹漆傢具佔有較大比重。這恰好同《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中所描繪的多件髹漆傢具不謀而合。而這樣的不謀而合絕非偶然,說明當時髹漆傢具在滿清親貴中很受歡迎。究其原因,大致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其一,皇帝的喜好,在現藏的宮廷傢具中,標有年款的傢具實不多見。而康熙一朝則有多件髹漆類傢具標有年款或干支款,筆者認為出現這樣的現象並不奇怪,這與康熙即位以來所提倡的厲行節儉不無關係。在當時,進口的硬木材料比起傳統的髹漆工藝是要昂貴數倍之多,所以選擇成本相對較低的髹漆傢具作為宮廷陳設,也不失為是一個明智之舉。因此在皇帝的直接影響下,王公貴族會以皇帝為楷模,投其所好,爭相將這類傢具收藏於自己的王府之中。其二,裝飾性強,清早期宮廷及王府中的髹漆傢具,無論在工藝、技法、品種上都較前朝有所發展和創新。其目的是為了適應當時居室內華麗裝修的需要,並通過這些髹漆傢具與室內多彩陳設物相互呼應,力求營造優美的生活環境。

綜上所述,宮廷傢具對王府傢具的影響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經過了長期複雜、曲折的演變過程才最終實現的。這為日後王府傢具與宮廷傢具親緣關係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清代晚期宮廷傢具與王府傢具的流變

樂道堂內裝修

晚清時期,由於封建統治的日益腐朽及西洋列強的肆意蹂躪,王朝到了岌岌可危的邊緣。本就脆弱的民族手工業受到重創,盛極一時的明清傢具藝術從此失去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社會保障。面向宮廷、王府及官紳富賈的硬木傢具業因購買力大減和原材料的匱乏,而紛紛倒閉流散。大批掌握先進傢具製作工藝的傢具藝人,不斷流入民間,他們用精湛的技藝和聰明智慧為民用傢具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這對於宮廷傢具藝術走向民間和硬木傢具大眾化起到了推動作用。

這一時期,由於受到國力和工藝衰頹等因素的影響,宮廷及王府中訂做傢具的情況在逐年減少,而此時民營傢具製作業的迅速崛起,讓這些皇親貴胄看到了希望,並逐漸將傢具的置辦方式轉為了採買、進貢和調撥。晚清時期擺設於家居正廳或較為雅緻、莊重場合的清式扶手椅,就是通過採買和進貢的方式由民間進入到宮廷及王府之中,而廣泛流行的。這類椅具之所以能受到皇家與王室的認可,大致出於兩個層面的考察。

1.造型工藝

清人畫胤禛妃行樂圖軸燭下縫衣

中國古典傢具自古就是封建社會中表達等級制度和宗族權威的文化載體。在中央集權高度集中的清代更是如此。清式扶手椅的出現,真實的反應出自乾隆朝以降,宮廷及王府傢具造型重形式而輕結構的設計理念。這種椅具多採用紅木、花梨木或上等柴木製作,造成寬大、厚重。結構、比例不追求科學適度,舒適感較差。具體表現在靠背與扶手的處理,以及束腰工藝的大量應用。晚清時這類扶手椅的靠背與扶手,摒棄了明式座椅中靠背與扶手按人體的自然曲率的設計形式,而是普遍採用上下垂直的造型效果。其目的在於犧牲舒適而換取尊嚴,以正襟危坐的姿態表現出封建社會中主人身份的至高無上。在扶手椅中大量使用束腰工藝的做法,屬晚清最為盛行。傳統帶束腰扶手椅在設計中,通常在牙板下安裝羅鍋棖、霸王棖、矮老和拖泥,起到支撐和加固的作用,從而提高椅面和腿部之間的穩定性。此時的扶手椅出於外形的簡約和材料的拮据,只是在腿柱間用四面平管腳棖連接。又由於束腰的存在,腿柱與扶手間不能連通,上下只好兩木分做,理論上講這樣的做法是甚不合理的,因此,對於這類扶手椅來說,其穩定性和科學性還是很值得商榷的。

2.裝飾紋樣

清人畫胤禛妃行樂圖軸博古幽思

清代傢具中最為顯著的特徵是在於它千變萬化、美輪美奐的裝飾藝術。但是到了晚清時期,當大量的民營傢具成為市場的主流時,許多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被雕刻在傢具中,並成為這一時期主要的裝飾主題。此時,宮廷及王府中扶手椅的紋飾同樣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圖案雕刻多以「葫蘆萬代」、「福磬有餘」、「喜上梅梢」等題材為主,內容通俗且隨意性大,雕刻紋飾或大或小、或歪或正,但都不會影響其富含的美好寓意。而在扶手椅中採用滿鑲螺鈿和嵌大理石的方式,更是為追求傢具中新穎多變、多姿多彩的裝飾效果。

通過以上對晚清時期宮廷及王府傢具中造型工藝和裝飾紋樣親緣關係的描述,充分說明這一時期國力的衰退和皇室審美藝術品位的降低,正是直接導致中國古典傢具藝術最終走向衰敗的重要原因。

原文:淺析晚清時期王府傢具與宮廷傢具的親緣關係——孟慶重

資源出處:《收藏家》2016年3月刊 總233期

欲知曉更多精彩內容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下載《收藏家》雜誌App!更多乾貨等著你!

更多藝術賞析與收藏資訊,歡迎關注【文藏】頭條號!

推薦閱讀:

清代官帽很別緻,但是裝帽子的盒子更讓人稱讚!
如何評價恭親王奕訢的歷史地位?
清朝洋僱員薪水:高五品京官10多倍
辛亥往事---大清朝的1911

TAG:傢具 | 清朝 | 宮廷 | 賞析 | 造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