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十四講 上篇
師父開示百法第十四講要點筆記(上篇)
【原文】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
言所顯示者,此第五無為之法,乃有六種,謂此無為體性甚深,若不約事以明,無由彰顯,故藉前四斷染成凈之所顯示,前四有為,此即無為,先有後無,所以最後明也。
甲一、經文簡釋
這句話要談的是無為法,無為法是從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這四(種法)所顯示(出來的),四所顯示。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名為有為法,有為法有生、有住、有滅,因緣所生法就是有為法。因緣所生法的本體、本性,無為法,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是對待法,是無分別法,有為法是差別法。
甲二、結合現行分析開演
乙一、從五蘊來分析人無我
對於我們個人來講,每一個人都有身體,我的身體,身體是色;我的感受,受法,受蘊;我的想法,想蘊;我的行為,行蘊;我的思想,我的觀念,識蘊。色受想行識,五蘊都是有為法,我們人的本身也是有為法。所以要人無我,人無我才能夠到達法無我,首先要通達人無我,進一步才能夠通達法無我。人無我,我們自己對自己還沒有搞清楚,自己認識不清自己,就是無明了,有我,就不能解脫,有我,就是無明。
釋迦牟尼佛發現了無我的道理,他怎麼發現的呢?他就通達「我」的不實在性,「我」的虛幻性,「我」的種種的假相。
◇色蘊 我們人的身體,也是會變化的;
◇受蘊 受蘊無我,我們的感受也是會變化的,有時候感受痛苦,有時候感受快樂,有時候感受到冷,有時候感受熱,等等,種種的感受都不是實在的。有時候感受別人對我好,有時候感受別人對我不怎麼好,所以受蘊也是無常的。
◇想蘊 想蘊也是無常的。我們心裡種種的想法,今天這麼想,明天那麼想;現在這麼想,過會兒又是那麼想,就是一直都是在反反覆復,種種不切合實際的想法,不切合實際就是與因緣所生法不符順的,與佛法不符順的想法。因緣所生法的相,它就是有為法。我們的心裏面的種種的想法本身,也是有為法,是生滅法,是差別法。
◇識蘊 我的思想觀念,更是錯亂顛倒、不實在。
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五蘊無我,人無我。
乙二、執五蘊為實產生的種種邪知邪見
丙一、總示問題根源
如果我們對自己五蘊當中任何一蘊,誤以為說是實在的、是正確的、是對的,本身就發生了問題,就是一種無明,一種執著,一種顛倒。有我,就無法對事物產生客觀的、正確的、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不能客觀認識、了解,那你的認識和了解就會有偏頗,有偏差,有片面,乃至會有錯誤,我們就會對客觀生活當中的人、事、物,所有的一切,產生誤判,產生誤解,產生誤會,產生種種的問題,種種的毛病,對自己、對別人,對事情的判斷,要麼就高估,要麼就低估。
丙二、分別解說錯誤現行
【錯誤現行一:面對境界,反應有問題,不能正確評判自己和他人。】
我們人常常就是高估自己低估別人,覺得別人沒有什麼呀,自己很了不起,內心不平衡。要麼低估自己,高估別人。低估自己,這個事情我做不了,某某人會做,某某人會發心,那麼就讓他去做,認為自己做不到,沒什麼辦法,實際上面我們不想去做了,你拜佛啊,念經啊,掃地啊,都能做。我們自己,沒有很正確地對自己進行估計,說到底我們能不能做得到,往往我們自己能做得到但是沒有想去做,或者說我們做得到,但是我們會以為說這事情不值得我自己去做,我們應該自己可以做更大的事,更重要的事情。一件大事是由無數件小事組成,事情的本身也是有為法,其實各種人事物,種種事相的組合,一塊磚,一塊瓦,一塊木頭,一塊石頭,一包水泥,慢慢累積成一堵牆,一個房間,一個樓層,一座樓。你只是想說我要做一個大樓,沒有從基礎開始做起——測量地怎麼樣,勘查地基,挖,這些一步一步做,才能做得起來——如果我們只是說我要做一座大樓,這些具體的、實際的、基礎的工作不做,不用功,最後大樓怎麼能夠做起來?肯定做不起來。
我們修行也是如此,都是在內心面對種種境界的時候,自己怎麼來反應,怎麼來認識、了解、判斷?我們的反應有問題,不僅我們內心不能轉變外在的境界,反過來說,我們的內心因為通過我們的根門,受到外在境界不好的影響。就起反作用。
【錯誤現行二:以自我為中心。】
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我們自己會認為說,自己對待別人怎麼樣,別人也應該對待自己怎麼樣。比如說,你喜歡說話,你硬要找他說話,對方不喜歡說話,(你)可能就不高興:「我來找你說話,(你怎麼不理我)?」另外一個人,對方,他就不喜歡說話,說「我本身不喜歡說話,你硬要跟我說話」,他也不高興。
實際上我們的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喜歡說話的人總是希望說說話,不喜歡說話的人總是希望不要找我說話。自己需要別人同自己說話的時候,「現在想找一個人說說話,誰都不理我。」自己用功的時候,「不要找我說話,我在看書用功,不要打擾!」人都是這樣的毛病,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他都認為是正確的。他就認為自己在這裡看書,搞衛生,不要找我說話,別打擾我。站在你的理由上面,肯定是對的,你說,我在用功啊,念經啊,做事啊,不能來打擾;從對方來講,這個人剛好沒有事做,他就要找一個人來說話,他看不到人,「這個人對我不錯,找他說說話,反正掃地也不是很重要的」,他可能這樣子作意。
【錯誤現行三:不接納他人的建議,反而認為別人背叛自己,保護自我。】
這些都是我們的習慣、習氣、無明、自我在作怪,自己發現不了,都是煩惱,都是毛病,察覺不出來。察覺不出來,我們就會常常認為別人對自己不好,就會覺得同行道友、同學好像背叛自己一樣,或者說,「我們自己怎麼跟大家合不攏?自己的心怎麼跟大家格格不入?」這些都我們內在的無明的煩惱。因為我們的心不聽、沒有能力聽、聽不進去同行善友的建議,這樣的話,我執、我慢不斷在增長,不聽法師、善知識們的教授、教誡,我們的行為不能得到改正。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不是說被誰背叛、被誰遺棄,什麼人不管自己,實際上我們每個人被背叛,都是被自己的無明煩惱所背叛。我們常常認為說,我們都是被同行道友、周邊的人背叛,慢慢慢慢,不僅我們的心態、心念不會很正常,對自己煩惱的一種防護的心,保護的心就會越來越強烈。
保護自我,就是保護自己的煩惱,把自己的煩惱關在心裡。把自己的煩惱關到心裡,就如把一個賊關在自己的家裡,早晚有一天偷你的東西,把你的功德都偷走,肯定的。
【以喻說明我們起煩惱是因為不會用無我來看待問題。】
這就是佛法和世間法認識問題不同的地方。比如我們到這裡來吃飯,這個菜很可口。菜很可口,因緣所生法;這個菜不好吃,也是因緣所生法。這個菜很可口(的因緣):有人去買;菜乾凈、有機;他炒菜的時候,技術很好;他打菜的時候給你打得非常的合適,不多也不少。如果這個菜好吃,你本來能吃一勺,給你打一大碗,看你煩惱不煩惱,一下你就起煩惱;這個菜本來很好吃,(又如)吃餃子一樣,本來能吃十個,行堂只給你打二個,也起煩惱,你說別人都是十個我只有二個;你說是不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你總是認為說你有十個,我有十個,他也有十個,多了也起煩惱,少了也起煩惱。(吃飯的心情與這些因緣)都是有關係的。
【錯誤現行四:追求別人的關注、肯定。】
我們常常覺得需要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別人對自己的照顧,別人能夠很在意自己,自己做的事情能夠得到別人的承認、肯定、讚歎、隨喜。你一方面認為說,我這個本來就是善業,都是善法,(你應該承認、肯定、讚歎我)。但是實際上面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自己的所作所為要得到別人的隨喜、讚歎、肯定、關心,那麼還是把 「我」放在首位,是不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需要得到別人的肯定,還是把「我」放在首位,還是在增強我執、法執。如果我們內心裏面感覺到說,我做這麼多事情,對方,某某人,或者那麼多人怎麼不理解自己?我做這麼多事情,別人怎麼不知道?這麼忙,這麼辛苦,怎麼沒人來關心我呢?
師父直斥:這都是毛病!什麼毛病呢?你的感受有問題,你的受蘊有問題。
如理的做法:我們應該要去關心別人,要去照顧別人。慈悲就是如此,關心別人、照顧別人、服務別人、幫助別人、利益別人。
如果我們需要別人對自己如何如何,就說明說我們內心有很大的缺陷。有很大的缺陷,就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理解和幫助,當我們自己感覺不到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幫助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委屈,認為我們在團體當中這麼努力,別人還委屈自己,你的煩惱就越來越厲害。煩惱越來越厲害,再往下去就會有很多埋怨,很多憂愁,很多悲傷,很多痛苦,很多孤獨,(這些負面情緒)都會出來,寂寞,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丙三、總攝
這些都是我們內心錯誤的感覺、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感覺、錯誤的觀念,是因為你錯誤的行為造成的,因為你的行為無法和別人相融,自己的行為無法和大眾融在一起形成的。
乙三、如何用法來解決身心問題
丙一、為斷煩惱故必須修行
學佛法、學唯識,就是要來解決這些問題,不是學得好玩的,他是能夠對自己的身心,對別人、對佛教有用處。
我們常常講要用法,怎麼來用法?就是這樣來用法。用法,不是機械的一個概念說「我們要去用法」,就猶如說,我們要把電腦打開,把電視打開,現在電腦已經短路了,電視機信號不強,裡面有故障,有很多問題,那怎麼辦?你要修理、要清理。不修理、不清理,電腦、電視、計算機的作用就不能得到正常的發揮。我們修行都是如此,我們的「電腦」時時刻刻都會有病毒,經常要進行殺毒,經常要斷煩惱,否則煩惱一起現行,人的行為、人的心態、人的精神面貌都會出問題。所以需要天天聞法,天天學法,不學就不行。不學,煩惱就會出來,各種各樣的邪知邪見就會出來,各種非理作意就會出來,各種問題、毛病、麻煩都會出來。
丙二、與法相應故破除邪見
我們常常自己學不下去、修不下去、工作做不下去、在道場裡面不能安住,都會歸咎於別人。這不是別人給我們造成的。
跟某某人有違緣,或者說這個道場沒有什麼法可學,都是一些邪見。得成就感等等。力、法、的精神面貌、都會病樣,本來能吃十個,行堂的做得好的,自己用功、安住、發心、努力、覺得有成就感,等等,往往會歸功於自己,擔任一個什麼職務,自己比別人強;工作遇到問題、遇到困難、遇到障礙,這些都是別人給自己造成的障礙。也就是會把成績歸功於自己,把問題歸功於別人、歸咎於別人。佛法剛好是相反的,要把成績、要把功勞歸功於三寶、歸功於大眾,人心態就會好。如果老把成績歸功自己,人就會有問題,這個就是起心動念的差別處。我們把功勞歸功於三寶、歸功於大眾,不等於說我們的成績就少了,反過來說,功德(反而會)放大;如果把這個功德僅僅歸功於自己,你功德就非常小。你把這個問題歸咎於別人、歸咎於大家,你就把這個問題放大、把困難放大,把障礙放大,那麼你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天天心裡都難受。「我這麼忙,你怎麼不幫幫我,你遇到了你都不幫幫我」,現在我們哪一個部組都沒有人,哪一個部組都這樣。實際上面我們現在的義工比參加法會的人還多,一個人招呼一個人都容易,怎麼會忙呢?這都是很奇怪的,怎麼會忙?很多東西都是自己亂忙一通,哪裡會那麼忙?根本不需要那麼忙。
所以我們需要去反省,需要去檢查,檢查我們自己內心一些問題。一個人也好,一個寺廟也好,一個社會也好,都是相依共存,都需要有序發展。什麼叫有序?有序就是法,因緣所生法。有序才能發展,無序怎麼發展?春夏秋冬倒過來,春天、秋天、夏天、冬天,植物都不能生長,是不是?你蓋房子,也是有次第的,人學佛法也是有次第的,做事也是有次第的,一切都是有次第的,次第的本質就是法。你看起來好像沒有次第,其實都是有次第的。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任何一個事物都是有次第的,都是有秩序的。
如果我們內心當中會覺得,應該很好地保護自己,乃至說,我們外在的一種態度,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都顯示出擔心被別人傷害的這種狀態,實際上面,我們整個人的身心都是無明煩惱,都是黑暗。你有沒有自我保護,對方都能夠感覺得出來。我們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想就怎麼做,這個(才)跟佛法相應,但是我們不容易做到。
推薦閱讀:
※令人明心見性的一百首禪詩【上篇】
※《公篤相法》上篇一
※佛教入門(上篇: 佛陀示現)---聖嚴法師
※從農曆出生時間,看你另一半的命運《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