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明霞:《複印報刊資料》選文的五個傾向

《複印報刊資料》簡介

書報資料中心的核心業務是學術期刊和專業期刊出版,是國內事業出版單位擁有獨立標準刊號最多的期刊出版機構,擁有148個國家正式批准的期刊刊號,分為複印報刊資料(115種)、人文社科文摘(14種)、報刊資料索引(7種)和原發期刊(12種)四個系列,其中複印報刊資料系列刊,遵循「精選千家報刊,薈萃中華學術」的理念和編輯方針,始終堅持精品意識,成為書報資料中心在中國人文社科領域最具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學術品牌,其轉載量(率)被學術界和期刊界視為人文社科領域中影響廣泛、客觀公正的學術評價標準之一。

複印報刊資料115種學術期刊對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目錄,覆蓋所有一、二級學科和重要專業方向。2014年,複印報刊資料共有121個期刊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審認定為學術期刊,核心競爭力不斷加強。它覆蓋了我們國家所有的一級學科,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宗教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史學、教育學等,每一個一級學科下面,再細分為若干的二級學科,以刊物形式出版。

《複印報刊資料》的選文流程

每年《複印報刊資料》收到的全國關於人文社科的文章大概有40萬篇,但是能夠入選我們《複印報刊資料》的,也就是1.2萬~1.5萬篇之間吧,那麼,我們的選文流程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有一個資料室,就像一個小型的圖書館一樣。我們的資料室收集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學術期刊大概有3500多種,加上我們還收集了一些集刊,還有200多種報紙,將近4000餘種報刊。可以說,像高校的文科學報,人文社科的綜合期刊,還有理工科院校的社科版學報,我們全收齊了,大概有將近2000種學報,然後還有省市級社科院社科聯繫統的綜合期刊,還有專業刊物。

首先,我們從報刊的源頭上應該是覆蓋比較廣泛、收集比較完整的,其次,我們有一個專業的論文學科的分類隊伍,我們叫選材編輯室,他們就能保證所有的學術論文我們編輯都能看到。每一本原發刊來了以後,我們的選材編輯都要進行初選和分類,把一些非學術論文剔除,比如說會議報道、會議動態、書評,就是消息類的我們會剔除。那麼基本上符合學術規範的學術論文我們都會把他們選下來,跟我們《複印報刊資料》的每個專題相對應,然後交給每個學科的編輯。

我們有一支專業的學科編輯隊伍,除了我們自己的專業編輯之外,我們還有一些從人民大學各學院聘的一些博士兼職編輯。專業的責任編輯對收到的所有的論文按照我們的編輯制度要求,進行初選和欄目策劃,按照「同類比較」的原則,優中選優,精中選精,選出我們認為學術質量最好的論文,進行欄目策劃,完成初選工作。

我們還有一個強大的顧問隊伍,我們《複印報刊資料》有115種學術期刊,每一個刊物都成立了編委會,我們的編委會有1600餘人,我們中心專門聘請了執行編委,執行編委可以從編委會成員中輪流擔任。執行編委都是在本學科領域有一定造詣的專家學者,不乏長江學者,由他們把關終審。終審之後,我們每個學科還有一個學科評議組,對執行編委終審後的稿件我們學科評議組也要商量一下,最後才定稿。如果有爭議的文章,就提交總編辦,總編再最終決定,總編有最終的決定權。

文章是如何被挑出來的?

我們全年收到將近40萬篇的文章,編輯是以怎麼樣的眼光,如何挑選出來的。一個是我們有很多的制度規範。我們《複印報刊資料》選稿有一個嚴格的制度流程,我們對於推薦稿也有一個管理辦法。另一個是我們嚴格遵循學術規範,判斷一篇文章的學術價值我們有四大主要指標和兩大輔助指標。我重點講一下我們編輯選文的傾向性。主要關注五點:

(一)編輯比較傾向於中觀或者宏觀的文章

剛才前面的幾位老師也都提到了這個問題,特別偏、窄的問題因為不具備普遍意義和普遍性難以入選。《複印報刊資料》選取的文章要具有普遍性和指導意義。學者和讀者要關注這個,我們編輯也比較關注這個。

(二)文章具有普遍性,也是學術界都比較關注的問題,也是這個學科研究領域當中關注的重要問題,前沿問題、熱點問題

對這些問題要有持續而深入的學術探討而不是跟風或炒剩飯,在研究方法上,跨學科的綜合研究及比較研究、外來理論和經驗的本土轉化更受編輯青睞。不管是我負責的政治學專題,還是其他的專題,包括公共行政、社會學,都是這樣的。

(三)文章具有顯著的學術創新性

學術創新這個詞現在用的太普遍了,頻率太高了。國家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那麼作為一個學術文章,我們說它的創新,具體展開就是怎麼能知道和把握它的創新呢?在具體的編輯工作當中,我們從四個方面去判斷文章的創新性。

第一個方面,就是一篇文章提出了新的思想、理論、觀點、概念,或者是構建了新的理論,使得這個學科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這一點非常難,但是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的所有的學科,確實是在這樣的創新當中不斷向前發展的。就拿我們《複印報刊資料》舉例來說,最早的時候,我們沒有《公共行政》這個專題,我記得是98年之前,我們有本刊叫《中國政治》,這本刊里有一個板塊叫行政管理,就是這塊內容。到了98年的時候,我們覺得根據學科的發展,有必要把這塊內容從《中國政治》中獨立出來。創立刊名的時候,我還記得我當時擔任編輯部主任,還去徵求了一下人大公管學院的張成福老師和張康之老師的意見,我說我們想創一個新刊,叫《行政管理學》還是叫《行政管理研究》,他們建議我用《公共行政》這個名稱來作為刊名。從99年創刊,近20年過去了,我們的所有高校,不管理工科院校還是文科院校都有公管學院,公共行政這個學科經過這許多年的發展,構建了很多新的理論、概念,越來越成熟。我剛才說的第一個創新就是學者們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新的概念、新的理論,使得這個學科不斷發展壯大,最後一直到它成熟起來。這個是難度較高的創新,但是也有人在做。

第二個方面,一篇文章雖然沒有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論、沒有對學科有突破性的建樹,但作者運用了新的方法、新的視角或是開闢了新的研究思路,我們覺得這也是創新。這個問題是別人已經研究過的,但是你在研究的時候,你的視角跟別人的都不一樣,你的研究思路是獨闢蹊徑的,你的研究方法也是比較新穎的,這個編輯也認為有一定的創新性。

第三個方面,一篇文章用了新的資料、新的史料、新的證據、新的數據、新的線索,使得這一問題的研究更為深入,我們覺得這也是一種創新。

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大量的數據、史料來作為證據的學科裡面,比如說我們的古代史研究,斷代史研究。我們古代史研究是分成四個專題的。隨著我國考古的新發現,發現的一些新的史料就會大大豐富這個學科。你用這些最新的材料充實到論文當中。經濟學也是這樣,你用近一兩年的,比如說統計學年鑒或者國家一些權威部門的數據來支撐你的論文,那麼編輯會覺得,你至少用的是新的資料、新的數據,比較新穎。如果我們編輯在看論文的時候發現你還是用三年前、五年前的數據,那至少你的數據是比較陳舊的,這樣陳舊的數據也許會影響你的結論。我們編輯有時候從你引用的數據上就會判斷你的論文的新穎性不夠,就不採用了,這是第三點。

第四個方面,是指對於學術綜述文章,對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出新的概括、新的評析,這也是創新。

可能大家之前普遍的認知是綜述性文章哪有什麼創新。我們不這麼認為。我們《複印報刊資料》作為二次文獻,每年收到的綜述性的文章也比較多,我們編輯認為,如果對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出新的概括、新的評析也是創新。就是綜述性文章不僅要有述,一定要有評。在收集所有的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你有一個判斷,就是這些成果它最終得出了一個普遍性的大家認可的一個結論是什麼。根據這麼多的研究,在這個問題上,還有哪些問題沒有研究透,還有哪些進一步拓展的領域,有哪些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還需要再下功夫去研究。那麼你指出這一點,編輯是比較看重的,我們認為這種綜述性文章也是有創新的。

所以我們選擇綜述性文章的時候,不是簡單地看你羅列的研究成果有多麼完善,一定是更重視最後的那部分,有的人就是前面羅列了很多內容,等到最後評述的時候,用了非常少的篇幅,這樣的綜述性文章編輯也不會選用。編輯看學術論文的時候就從這四點來把握學術創新的程度。我們認為,創新性是我們判斷一篇論文是否有價值最首要的標準,也是最重要的標準。

(四)學術論文應該反映現實問題,要有問題意識

尤其是我們的社科類期刊更為關注現實問題,比如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類刊物,作為社會科學類的刊物,即使是文史哲類的刊物儘管更傾向于思想性、抽象性、思辨性,但即使是這樣的刊物,我們也不是完全選擇脫離現實的文章,我們也希望對現實有指導作用。

比如《文化研究》,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哲學意味的,因為文化的概念,不管內涵也好,外延也好,它太大了。但即使是這樣的一個專題,我們在選文上除了選取文化理論的文章、文化哲學的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外,我們也關注文化現象和文化熱點,與現實也有緊密聯繫。更不用說我們社會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和法學等其他學科的文章。重大理論更是要關注中國的現實問題。從我們這幾個專題所設的欄目就能看到,比如說《公共行政》有社會治理,《政治學》和《中國政治》有國家治理、政治參與這些欄目,都很關注現實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問題。

點擊上圖閱讀《政治學》文章

(五)學術文章,一定要突出它的學術性

所謂的學術性,我們從這幾點來把握是不是學術性的東西。一個就是追蹤學術前沿,抓住學術熱點,選擇具有學術前瞻性、創新性和創造性的文章;二是要把握正確導向,這是不言而喻的問題,就是政治導向要正確。三是不抱主觀偏見,注意選取關於本學科研究領域中的亮點、難點、熱點、焦點和重大課題的資料。那麼這些特點加起來,我們覺得這篇文章才有學術性。比如說黨建理論的文章,只有一些空泛之談、學習體會,或簡單重複文件中的一些表述,我們不認為具備學術性,而是應該找出理論背後蘊含的亮點、難點或者是有爭議性的問題,我們覺得才有研究價值,才具備學術性。

編輯以什麼標準給學術論文打分?

我們編輯要給每篇入選的學術論文進行打分,那麼我們怎麼打分呢?我們有六大指標,其中有四大主要指標和兩大輔助指標。

四大主要指標,第一個就是學術創新程度,就是我剛提到的學術創新。我們編輯從四點來把握學術創新性。

第二個就是一篇論文的論證完備程度。我們從這幾點來把握。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概念是準確的,資料佔有是全面的、真實的,引證是規範的,論證是有邏輯的,等等,以此判斷論證的完備程度。

第三個就是文章的社會價值,這是指一篇學術論文對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推動作用及對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具備這些,我們說這篇文章才是有價值的。

第四個是論文難易程度,我們根據論題選擇的複雜程度和投入的勞動量的大小來衡量。這個與學科密切相關。在《政治學》的論文當中,獨立作者比較多,合作作者也常見,但是三個以上的作者非常少見,四個作者的情況幾乎沒有。但是在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論文當中,團隊作者,包括三個人、四個人以上的作者比較常見。一篇管理學的論文,涉及一個重大的課題,確實是一個人完成不了的。有人要去做實證研究,收集資料、收集數據;有的人去建立模型;最後有人執筆歸納出結論寫成文章。這樣的論文,我們編輯還是比較看重的。因為覺得一個是做得比較嚴謹比較紮實,再一個投入的勞動量也比較大,這是論文的難易程度。

後面兩個輔助指標,不是我們最看重的指標,但是我們在給論文評價打分的時候,它佔15%的權重。一個就是發表的載體,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有各種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但是我們《複印報刊資料》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從來都是以文評文,我們不是以刊評文。所以我們重點還是看每篇文章的學術份量,經過我們嚴格的遴選,我們1.2萬篇~1.5萬篇的《複印報刊資料》轉載的論文,來自核心期刊的也就是最多到60%。那麼還有40%的論文不來自任何核心期刊,就是以文章本身的內容取勝。

另一個就是課題立項。論文是國家級、省部級、或者高校、社科院系統的立項,只是在論文評價打分的時候,它佔有一定的權重。我們編輯選擇的時候,課題立項基本上是不會考慮的,我們不會因為論文是國家立項就格外關注。相反在我印象中,很多大家名家的學術論文,它不是來自於任何立項,但具備了好文章的所有元素。

推薦閱讀:

掃描 複印 傳真,職場新人必備技能 ????...

TAG:報刊 | 複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