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懂得去發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熱身環節

Q1 什麼是啟發式提問?

啟發式提問,用啟發式的問題(而不是命令或者直接告訴),開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Q2 啟發式提問的態度和技巧是?

關鍵態度和技巧

關鍵態度:關註解決方法、給孩子權力。

技巧:

1、不要一開始就問「為什麼?」 問事實,用「什麼、哪裡、怎樣」等

2、問題越具體(小),越有效

3、一方很生氣/煩躁時,不要提 問。等雙方冷靜下來。

4、讓孩子自己得出結論

5、允許孩子「不知道」,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


Part 1 下面逐一講解啟發式提問的技巧。

1:不要一開始問為什麼。問事實,用什麼哪裡怎樣開頭的問句。

舉個例子:

假設你的孩子上小學了,有一天他告訴你最近的考試成績,你對這個成績很不滿意。如果你問:「為什麼考這麼差?」、「為什麼不好好考?」他會有什麼感覺?你會得到什麼答案?那如果你問她:「有哪些題目做錯了?有哪些是你不會做的?有哪些是因為粗心做錯了?從這次考試的結果你學到了什麼?下次可以怎樣準備考試呢?」被這樣問孩子會有什麼感覺?你會得到什麼答案?

2:有效的啟發式問題是具體、清晰、越小越好。

我們問孩子啟發式問題,是為了讓孩子自主思考,自己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於孩子來說,容易開啟思考的就是小而具體的問題。所以說,當我們問一個啟發式問題,孩子不知道怎麼回答時,我們可以倒回去看看,我們問的問題是不是太空泛了?是不是孩子沒有辦法理解的?

舉個例子:

我女兒泡泡三歲時,她和我一起見到我的朋友時,朋友通常會很歡喜地和她打招呼,她常表現得不知所措或者是不搭理。我問她:「泡泡,怎樣做才是懂禮貌的孩子?」她沒有回答我,我換了一句:「泡泡,媽媽的朋友們看見你很高興,他們對你打招呼揮手、說你好,那你可以怎麼樣和他們打招呼呢?」這個問題她明白了,她回答我:「那別人打招呼時,我也說『你好』。」

3:一方很生氣/煩躁時,不要提問。等雙方冷靜下來。

大家想像一下我們在大腦蓋子打開的狀態下,再好的啟發式提問(其實通常我們這時也想不起啟發式的問題去問孩子),孩子聽到的都會是指責。同樣的,孩子在不冷靜時也無法進行理性思考。

4:讓孩子得出結論。這條技巧的核心就是家長給孩子權力,做到真正帶著好奇、探索和尊重的心去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這是我在最初使用啟發式提問最經常犯的錯誤。我剛用時,常常是自己預設了答案,等孩子上套,如果她回答的和我要的不一樣,我就會恢復用命令和說教來達到目的。把我的想法和解決辦法強加給孩子,可能當時的問題解決了,但長遠來看,剝奪了孩子探索解決方案的機會,還會帶來她的反抗。正面管教里有一句話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錯誤是學習的最好機會,如果孩子想到的解決方法是錯誤的,其實也提供了一種學習和再次嘗試的機會。

說一個我自己的小體會,我開始找不到不預設答案的感覺,直到我看到啟發式提問的英文是「curiosity questions」, curiosity是好奇心的意思。好奇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如果你帶了好奇就會放下預設,而去聆聽孩子的回答。我發現我對啟發這個詞有誤解,總想引導,一引導就預設了。當我有好奇心,我的預設就放下了。

5:允許孩子「不知道」,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說「不知道」太正常了!孩子年齡小也許不知道怎麼回答,很正常。或者孩子被命令慣了,剛開始問啟發式提問,他不習慣不知道怎麼應對也很正常。但長大些,心智發展了,適應家長的啟發式提問,她就想出很多答案。

Part 2 實例分享

泡泡有一個從她8個月大就一起玩的鄰居小夥伴叫行行,是個小男孩,他們倆還是幼兒園同班同學。每天放學他們會在一起玩,經常是倆人一起上我家玩。有一天放學後,他倆在鬧彆扭,行行堅持要到我家來玩,泡泡堅持不同意。最後行行哭著被他媽媽帶回家了。我看到行行哭有些不忍心,也因為泡泡的強硬態度而有些尷尬。不過,我還是忍住沒有勸說。

我:泡泡,你和行行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情?

她還是有些生氣,說:他用書打我,我不和他玩了。

我蹲下身,抱抱她,說:「是這樣,怪不得你不同意他來我們家呢。他拿書打你,你一定感到生氣,而且還會覺得疼了,對吧。

她點點頭。

我說:那他打了你,然後你做了什麼呢?

她說:我不理他了,而且我永遠都不要跟他坐在一起了。

我接著問她:哦,那你告訴老師了嗎?老師是怎麼處理的?

她說:沒有,我怕老師批評他。

我心裡明白了,他還是很在乎這個小夥伴的。

回到家,放下書包,我和泡泡坐在沙發上,我看她心情基本平復了,就想把小夥伴鬧矛盾的話題繼續下去,

我問:泡泡,你看剛才行行想來我們家,你不讓他來,你覺得他會怎麼想?

泡泡說:他會不開心吧,他剛才哭了。

我說:那你希望行行怎麼做,你才能繼續和他一起玩呢?

泡泡想了一會,說:他要跟我道歉。

我說:對,做錯了事情是應該道歉。那如果行行不知道你因為他拿書打你,你生氣和疼才不理他的,你可以怎麼做呢?

泡泡說:那我可以告訴他呀。

我說:對,你告訴他,他就知道了。那你想他先跟你道歉,你才願意和他玩,他怎麼才能知道你是這樣想的呢?

這次她回答得很快,笑著說:我也可以告訴他呀。

我說:對,你告訴他,他就知道怎麼做了。

後來晚飯後,我和行行媽媽約了帶兩個孩子到小區遊樂場玩,泡泡見到行行,就說:行行,今天你用書打我,我會生氣和疼的。你要道歉。行行立馬說:泡泡,對不起。然後兩個孩子就像沒事一樣一起玩了。

像這樣小孩子之間的摩擦,也許什麼不說,他們也會很快不記恨了又和好如初,但這樣啟發式的問題,也許是一個讓她懂得去發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且懂得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需要「告訴」,別人才會知道。

【正面管教體系】

「正面管教」體系基於「個體心理學」理論,四十年前創建於美國。正面管教為了幫助家長解決孩子挑戰而設計:能讓身心疲憊的育兒過程,轉化為家長和孩子都放鬆、享受的美好過程。


推薦閱讀:

婚外戀的感受
那些只要牽手走過,就會感受到愛意的馬路
和女票第一次睡在一起是怎樣的感受?
【欣賞】15張慢鏡頭,感受動感的樂趣
郭靖的感受

TAG:孩子 | 想法 | 自己 | 發現 | 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