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人相應健康過冬

天人相應健康過冬 天人相應健康過冬

□文/韓德承 主任中藥師

養生講求「天人相應」的觀點,這也是傳統中醫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古人認為,世界上一切有形的東西,天、地、人、自然界萬物,都來源於無形之氣,又都受到陰陽、五行的支配,人體的健康與疾病,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云,「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要根據一年四時之氣的不同特性來調整人的活動和意志,其核心內容是強調一個「從」字,即強調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意志活動要順應四時之氣,使人體之氣與自然四時之氣保持一致和協調,使生命活動在自然界的軌道和程序中運行,從而達到保護精氣、養護生命的目的。《靈樞·歲露》中指出:「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自然界發展變化的一般原理同人體生理髮展具有一致性,對人體健康具有一定影響,因此,「養生」就是研究人如何調劑生活,使其儘可能保持長時間健康的學問。

入冬以來,天氣轉涼,注重養生的人多了起來。民間有「冬令進補,春天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俗語。中醫認為,冬令進補,「天人相應」,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關係密切,用以保持人體內外協調,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使人健康不生疾病,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境界。這裡的「平」與「秘」均指平衡陰陽,調節精神達到身心健康。不然的話就會「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那麼,怎樣才能健康過冬呢?

首先要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和互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是消長轉化、互根互制、對立統一的關係。陰陽平衡就是陰陽雙方的消長轉化保持協調,既不過分,也不偏衰,使人體的陽氣與陰精(精、血、津、液)呈現著一種協調狀態,氣血充足,能吃能睡,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五臟安康,容顏發光,有較強的應急能力,耐疲勞,抗病能力強。中醫「陰陽平衡即健康」的理念,為亞健康狀態的調治起著重要的作用,《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人若陰陽失衡就會患病、早衰,甚至死亡。

其次要慎起居避寒涼

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不要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早睡可養人體陽氣,晚起能養人體陰氣。但晚起並非賴床不起,應以太陽升起的時間為度。上班族雖不能「晚起」,但可盡量早睡,不熬夜。

冬季避寒並不僅僅是要做好保暖,衣著應注意薄厚適度,保持體溫,還要注意祛除身體的寒氣,特別是原本就體內陽氣不足、容易畏寒怕冷的人,以免影響體內陽氣的閉藏,以應「冬藏之氣」。

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風。每次通風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如果家中有暖氣或空調,可在室內放置加濕器或放一盆水,以便保持室內適度濕潤。據專家介紹,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500餘種化學物質,其中從呼吸道排出的有149種;其結果是使空氣中含有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對呼吸道有影響,因而那些閉窗貪睡的人經常會患感冒、咳嗽、咽炎等。

三要及時補水

有些人認為,冬天人的活動減少,而且一般來說也不會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這是一種誤解。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仍然需要水分滋養,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不少於2 000~3 000毫升。也可適當飲茶,能補充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長期從事計算機工作的人更應常飲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貧血服藥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濃茶。

四要調節飲食

冬天是腎主令之時,腎主閉藏,元陽根於腎。因此,冬季宜多食些有禦寒功能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甲魚、鴿子、蝦、鵪鶉、糯米、板栗、韭菜等。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生熱量多,可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禦寒效果較好。還可多食養腎食材。腎陽虛者可多食山藥、芡實、黑豆、胡桃、鹿茸、海馬、杜仲、肉蓯蓉等;腎陰虛者可多食海參、芝麻、枸杞子、桑椹、銀耳等。

冬季「進補」要科學,因人、因地施膳,辨證進補,最好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進補切勿過度。要注意多食新鮮蔬果,如青菜、馬鈴薯、豆腐、豆漿、橙子、蘋果等,以免維生素缺乏,出現口腔潰瘍、舌唇乾燥、牙齦腫痛或出血、便秘等現象。白蘿蔔也是不錯的選擇,立冬後人體的消化功能相對增強,進食增多,容易產生內熱,此時進食白蘿蔔具有清熱化痰、消積除脹的作用,故有「冬吃蘿蔔」的說法。

冬季飲食要營養搭配,巧妙組合,少吃「三高」食物,三餐要合理分配,定時定量。一般情況下,早餐安排在 6:30~8:30,午餐在 11:30~13:30,晚餐在18∶00~20∶00;要養成定時就餐的好習慣,規律化飲食能使人體免疫調節得到更好的鞏固,使人健康少生病。三餐能量分布應為30%、40%、30%,亦可按不同的生活和工作強度進行適當調整。早餐營養要充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適量。每日膳食營養攝入量:奶類及奶製品100克;豆類及豆製品50克;畜禽肉類50~100克;魚蝦類50克;蛋類25~50克;蔬菜類 400~500克;水果類100~200克;穀類300~500克。

中國營養學會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合理營養,平衡膳食,促進健康」,提倡科學的飲食養生法。特別是中老年和體弱之人,冬季應以「溫熱軟飲」為宜。《養生錄》中談到養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緩些,食宜軟些」;《靈樞·師傳》指出:「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飲食溫度太熱或太寒均對人體不利,有病修養時更應知曉。熱體熱病須忌辛辣煎炸,寒體寒病須忌生冷瓜果,脾胃濕熱重者,則當少吃肥甘油膩;每食不宜過飽,以七八分飽為宜;飲食要清淡,葷素搭配,以素為主;食宜緩慢,細嚼慢咽。《千金要方》指出:「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癖。」因此,調節飲食,溫熱軟飲,有益於保健養生,延年益壽。

五要適當運動增強心血管功能

每天可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應以靜態運動為主,使陽氣潛藏。可選擇太極拳、八段錦、快步走、慢跑、散步等。若老人有高血壓或冠心病,建議以慢走為最佳。

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佳,不宜過度運動,避免大汗出而使陽氣外泄。鍛煉的時間最好選擇在陽光充足的時段,一般上午10點左右或下午2點左右為最佳。

六要做到形神合一

《素問·上古天真論》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強調精神健康與軀體健康同等重要。當人的身體與精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互相協調時,就能達到氣血精神平和的健康狀態。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描述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如果一個人保持平和恬淡的內心,不被七情內傷所累,則體內的氣血運行流暢,自然不被疾病困擾,保持健康的狀態,益壽延年。

我們只要遵循「天人相應」的理念,則「苛疾不起」,健康度過嚴寒的冬季,以強健的體魄迎接新的一年。


推薦閱讀:

吸煙讓人過癮是什麼原理?有節制的吸煙依舊有害嗎?
女人眼睛變老怎麼辦?
「長壽之鄉」的爭議以及部分長壽科普
哪種常見食用油最健康?
女人:吃6食物胸部超健康

TAG:健康 | 過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