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經典遇見經典
電影《紅高粱》海報 資料圖片 |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海報 |
電影《廣島之戀》海報 |
電影《苔絲》海報 |
電影《悲慘世界》海報以上均為資料圖片 |
6月14日至22日,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盛大舉行,300多部中外佳片在上海的35個影院集中上映。而在每個單元的參展電影中,我們都能輕易地捕獲文學的影子。在電影與文學作品千絲萬縷的聯繫中,我們再次見證了一個事實:文學從來就不是孤獨的。
在這個盛夏,看部電影,讀本小說,不失為一個清涼的選擇。
電影向文學致敬
當一部好小說遇到一個好導演,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在世界電影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本屆電影節的「4K經典修復」單元,展映影片包括《計程車司機》《教父2》《費城故事》《苔絲》《悲慘世界》(1935版)《天堂的孩子》《怒海沉屍》和《瑪戈皇后》,都是電影史上的重量級作品。而這些電影作品中,不少都有著深厚的文學根基。
對於文學愛好者而言,這些影片中最耳熟能詳的,當數《悲慘世界》。電影《悲慘世界》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說改編。雨果於1862年發表了這部長篇小說,它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十幾年的時間,融入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哲學、法律、道德、宗教等問題。而本次放映的1935年版本的《悲慘世界》由法國導演雷蒙·伯納德執導,在這部影片中,導演製造了長約五小時的驚奇玄妙之旅,無論是從內容探討的深度還是從細節的展現來看,這部作品都是對雨果作品最為精彩的一次大銀幕詮釋。
由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執導、改編自英國作家托馬斯·哈代同名小說的電影作品《苔絲》無疑也是成功之作。影片基本忠實於小說原著,將苔絲的悲劇命運主要從愛情關係上來展開,省略了很多小說中的旁枝描寫與情節,顯得簡練而生動。把一場凄美動人的悲劇講述得不疾不徐、舒緩雅緻,導演改編名著的功力可見一斑。精緻的構圖是電影的一大亮點。從一開場夕陽下藍天綠野間一群白衣少女載歌載舞地走近,到最後晨霧中騎警領著苔絲夫婦漸行漸遠,構成渾然照應。「最能夠體現電影這一藝術特性的鏡頭,是當苔絲髮現安吉爾並沒有讀到那封懺悔信的時候,屏幕前閃過大片耀眼的白光,觀眾能夠很直接很強烈地感覺到她頭腦中的那種眩暈,這絕對是文字所無法給出的效果。既能不失原著的品位與內涵,又能充分發揮光影的優勢達成另一層次上的藝術感染力,好的改編電影就應當如此。」有觀眾這樣描述自己的觀感。
電影《怒海沉屍》則改編自美國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小說《天才雷普利》。小說出版於1955年,一開始只被視為純粹的娛樂讀物。後來人們才意識到,書中那些墮落的幻想可以被理解成戰後「美國版的《基督山伯爵》」。電影由法國人雷內·克萊芒導演、阿蘭·德龍主演。《怒海沉屍》有著完美、精巧的結構,電影借鑒了戲劇中的凝練與集中元素,將情節推動與人物面貌展現、人物性格演繹與人物內心變化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結構在非常緊湊的同時又極富變化地將內容環環相扣。若將《天才雷普利》與《怒海沉屍》相比較,電影不若小說那般直白展示所有的殘忍、嫉妒、無法平息的慾望以及瘋狂的算計,導演對雷普利的動機不甚關心,他更精密而冷靜,熱衷於炫耀類型片的技法,充分顯現了雷內·克萊芒作為技術派導演的細膩與精巧。
法國導演帕特里斯·夏侯執導的《瑪戈皇后》則改編自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同名歷史小說,講述的是十六世紀後半葉法國的宮廷鬥爭。這部改編自文學名著的影片榮獲1994年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和評委會大獎,1995年凱撒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和最佳服裝設計等多項大獎。
被譽為「影史上最偉大電影之一」的《教父》,則是根據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於1969年所寫的同名小說改編。《教父》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曾連續70周排名暢銷榜,37年銷量達2000萬冊。可以說,《教父》的出版,奠定了馬里奧·普佐在文壇的地位。而在接手《教父》之前,弗朗西斯·科波拉還是個名不經傳的小導演。有著不俗編劇功力的他和馬里奧·普佐聯手改編,將一本通俗犯罪小說改編成一部蕩氣迴腸的家族史詩,成為影壇的不朽佳話。
經典電影的文學底色
今年3月,著名導演吳天明因心梗離世,享年75歲。吳天明是原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在他任職期間,大膽啟用張藝謀、周曉文、黃建新、顧長衛等一批有藝術造詣的新人,是不少第五代導演的伯樂。從本次電影節推出的「吳天明與第五代導演作品展」中,觀眾可以看到,吳天明和第五代導演執導的經典電影,大多有著文學的底色。
吳天明是自學成才的導演,從獨立執導《沒有航標的河流》開始受到關注,《人生》是他的代表作,《老井》《變臉》則成就了他藝術創作的高峰。
電影《沒有航標的河流》根據葉蔚林同名小說改編,這部小說曾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一等獎。影片展現出水上放排人與大自然山山水水融為一體的自由豪放的氣概,顯示了質樸無華、親切近人的生活情致與動人心懷的藝術魅力。該片於1984年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二等獎,夏威夷第四屆國際電影節東西方中心電影獎。
吳天明的電影代表作《人生》則改編自陝西作家路遙的同名小說。小說以改革初期陝北地區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講述了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以及感情上的追求與掙扎,尤其是高加林與同村姑娘巧珍、同學黃亞萍的感情糾葛,更是直抵一代人的心靈深處。這部電影在1984年獲得了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老井》可以說是當時電影現實主義風格探尋的巔峰之作。這部電影根據山西作家鄭義的小說《遠村》改編,講述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太行山深處農村青年孫旺泉帶領村人打井的故事。當時,第四代導演提出自己的觀點——中國電影要「丟掉戲劇的拐杖」,打破戲劇式結構,提倡紀實性,追求質樸自然的風格和開放式結構,注重主題與人物的意義性,要從生活中、從凡人小事中去挖掘社會與人生的哲理。劇情在「日常生活」中推進,自然、流暢、毫不做作。《老井》就是從大山裡的一群打井求水的普通百姓開始挖掘,平鋪直敘,故事簡單質樸,但戲劇的衝突和矛盾一直存在。
到了第五代導演身上,文學與電影則逐漸形成了一種奇妙的關係,文學與電影積極互動。這些成功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如今已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經過電影的再創造,小說有了另一種風格的演繹,亦已為更廣大的觀眾所熟知。
陳凱歌導演的《孩子王》改編自阿城的同名小說。本片是陳凱歌轉型前的一部作品,與早年的《黃土地》相比,主題上在延續陳凱歌一貫的對中華民族命運、前途的思考與探索的同時,更加充滿寓意地反思了文化的貧瘠與缺失和其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等問題。片中許多自然景物的空鏡頭為影片營造了一種空靈的意境。
田壯壯的《盜馬賊》則以艱澀的電影語言對藏傳佛教文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反思。《盜馬賊》作為中國第五代青年導演探索電影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新穎的電影語言和現代人的視角,探究了人與宗教、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等重要的哲學命題。這部電影改編自張銳的中篇小說《盜馬賊的故事》。
黃建新的《黑炮事件》則根據張賢亮的小說《浪漫的黑炮》改編,講述了一個頗帶荒誕色彩的故事。一個酷愛下棋的工程師趙書信因為丟失了一個「黑炮」棋子而發了一封「黑炮丟失」的電報,不幸引起了領導的注意,以為他是間諜,他被暫停工作以至於工廠機器被燒毀。最終,黑炮回來了,大家虛驚一場。現實生活中處處有荒誕,黃建新採取黑色幽默的方式加以提取、嘲笑以及自嘲,用一種近乎無奈的黑色幽默態度審視「黑炮事件」和「趙書信性格」,從理性角度剖析生活,在現實感和歷史感高度逼真的基礎上,探求生活真諦。小說本身具有強烈的批判性,而電影則保留了一定的批判性和自我思考,也使這一矛盾相對柔和。
張藝謀的《紅高粱》為中國電影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級大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莫言同名中篇小說。在這部電影中,張藝謀對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讚頌與褒揚,堪稱達到了無以復加的極致。此外,因鞏俐是本屆電影節評委,本屆電影節評委展中由其主演的三部電影《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也是張藝謀的作品。其中《秋菊打官司》故事改編自陳源斌的小說《萬家訴訟》。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根據江蘇作家蘇童的《妻妾成群》改編,《菊豆》改編自劉恆的小說《伏羲伏羲》。
電影大師的文學情懷
歷年電影節上一直備受關注的「向大師致敬」單元,今年除了吳天明和第五代導演的展映,還將帶來羅伯托·羅西里尼、阿倫·雷乃、馬龍·白蘭度、姜文等優秀影人的影展。在這些大師影展上,我們也能找到不少經典的文學作品。
「如果一定要為西方電影從古典時期轉為現代時期尋找一部電影作為劃時代的里程碑的話,那麼這部電影無疑應當是《廣島之戀》。《廣島之戀》以其現代意義的題材、曖昧多義的主題、令人震驚的表現手法,以及與新小說派的緊密聯結,在多重意義上啟發和開創了現代電影。」有評論者如是說。而這部由阿倫·雷乃執導、上映於1959年的影片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法國女演員與日本建築師之間的愛情故事。大量閃回畫外音、象徵與隱喻鏡像語言、意識流結構方式、時空交錯的剪輯、心理化人物塑造等方式,讓這部電影成為西方電影從古典轉向現代的里程碑。
同樣由阿倫·雷乃執導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則是法國新小說的代表人物羅伯·格里耶受導演之邀創作的所謂「電影小說」。這部可以貼上法國新浪潮、黑白老片、文藝片名導、作家電影、敘述時間和空間錯亂等標籤的電影,可謂「文藝片中的文藝片」。看過小說之後再看電影,或者反過來,都有益於更好地相互理解。
馬龍·白蘭度的影片《現代啟示錄》則是根據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的名著《黑暗的心靈》改編的,電影把原小說的背景從非洲搬到了亞洲。戰爭只是一個背景,就根本而言,電影所要表現的核心在於對於自我的反省,特別是對於西方文明的反省。而反映上世紀50年代初期紐約碼頭各種勢力互相鬥爭的《碼頭風雲》,則根據紐約《太陽報》撰寫的有關碼頭的報道文章改編而成,藝術風格具有半紀錄片特色,外景全部實地拍攝,幾乎所有的場面都呈灰暗調子,凄涼陰冷,與主題十分吻合。影片榮獲第2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故事劇本、最佳男主角等8項大獎。
此外,姜文作品回顧展的三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也都是由文學作品改編。《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王朔的短篇小說《動物兇猛》,對於上世紀70年代成長在北京的人們來說,小說和電影都能引起極大共鳴。該片一上映便獲得了巨大成功,以至於國外媒體盛讚「《陽光燦爛的日子》堪稱是當年全世界令人贊絕的、至今仍渴望觀看的影片之一」。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太陽照常升起》改編自江蘇女作家葉彌的短篇小說《天鵝絨》。《讓子彈飛》則改編自四川老作家馬識途的小說集《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
(摘自《文學報》2014年6月12日第2—3版,作者為該報記者)
推薦閱讀:
※讓人無所適從的經典俗語
※【一起收藏】最適合孩子學英語的30部經典英文動畫片
※【經典名言薈萃】099??捨得是一種人生態度,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
※八十歲生日經典賀詞
※100個經典常用的腦筋急轉彎,記住了有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