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影的表現手法

電影的表現手法---蒙太奇手法 lonly 發佈於:

早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電影大師們就開始使用蒙太奇——這個使電影產生了飛躍的手法。蒙太奇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驚人的藝術效果並創造了感人的藝術力,在流動的畫面結構裡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創作方法。 蒙太奇方法,就是把兩個或者多個元素合成一個具有全新內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師,蘇聯的電影理論家兼導演艾森斯坦曾經在其著作中提到:漢字中的「口」和「犬」組成「吠」,要知道,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詞,各自有獨立的含義,但是,當把它們組合到一起的時候便發生了質的變化,成了動詞。它們展現在銀幕上,「口」和「犬」的特寫鏡頭剪輯在一起,自然使觀眾悟到那是一隻叫著的狗,或是那有一隻狗在叫,並且如聞其聲。這種蒙太奇方法成了電影獨特的語言形式。電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鏡頭的分切與組合,或者是剪輯。下面是一個典型的蒙太奇創作試驗的著名例子,同樣是三個鏡頭,採取不同的剪輯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1、一個人在笑。 2、手槍直指。 3、驚恐的臉。 如此的順序組接的鏡頭,給觀眾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驚恐的臉。 2、手槍直指。 3、一個人在笑。 如此組合的鏡頭,則表現人物的勇敢。艾森斯坦對這個試驗曾經加以概括,他說:「通過剪輯把兩個不相干的問題並列起來,不是等於一個鏡頭加上另一個鏡頭——它導致了一種創造,而不是各個部分的合併。因為這種並列的結果和分開地看各個組成部分是有著質的不同。」(《電影藝術四講》) 蒙太奇思維是以人的視知覺和聽知覺形式為基礎的創造性思維。電影蒙太奇所建立起來的鏡頭之間分割與組合的關係,即不同元素之間分離與交叉的關係,最終所以能夠通過分析與綜合的知覺作用,必須依賴聯想的心理作用才能夠得以實現。 聯想可以同時引起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想像,這一重要的心理現象,正是架設在蒙太奇結構中前後鏡頭畫面之間,溝通畫面聯繫的心理橋樑。它通過引起回憶和啟迪想像,在影片放映過程中,誘導觀眾對蒙太奇結構實現從分析到綜合、從部分到整體的藝術思維。按照蒙太奇手法中不同鏡頭之間的關係,可以使觀眾產生不同的聯想,大致分為類似聯想、對比聯想、接近聯想三種聯想的方式。正是通過這三種聯想方式,蒙太奇用有限的鏡頭組合把觀眾帶進無限的電影世界。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聯想方式。 一、類比聯想。由於在鏡頭或鏡頭組之間採用相似的手法或者表現相似的內容,觀眾會產生類似情景的聯想。比如《生死戀》中在大公假期接近尾聲的時候,也就是兩個人就要走進結婚禮堂的時候,通過兩個人的信件(這裡實際上還應用了聲音和畫面的混合蒙太奇:聲音是一個人在讀對方的來信,畫面卻是自己在奔跑。這裡不再展開),通過兩個人畫面上的奔跑,使觀眾聯想到兩個人就要見面,就要走出思念的漫漫苦痛,已經開始提前感受幸福。《末代皇帝》裡面,當慈禧對小溥儀說:「我立你為嗣皇帝,繼承大清的皇帝。你……就要成為天子了。」之後便停止了呼吸。就在這時,影片將兩個特寫鏡頭組接在一起,一個是小溥儀把手指放在嘴裡注視慈禧,另一個則是有一雙手把夜明珠塞入慈禧半張的嘴裡。這種鏡頭組合,把充滿著童真卻要踏上皇位的小溥儀和已經走進墳墓的慈禧連接在一起,正是象徵著小溥儀又將步入新的歷史輪迴。此類蒙太奇手法通過簡單的鏡頭表現難以表達的深意。 二、對比聯想。其鏡頭或片斷之間在形式或者內容上呈對立狀態,從相反的角度表現同一主題,並且使主題給人留下更加深的印象。比如《黃土地》中,前一個鏡頭是夜間一隻男人的黑手揭開紅蓋頭,露出翠巧驚恐的臉,她懷著難以表達的恐懼無聲地向後退去,緊接著的鏡頭是以湛藍的天空為襯底的撞擊著的大鈸,延安的莊稼漢們跳躍著敲擊大鈸,鼓起嘴巴吹著嗩吶和騰躍著打著腰鼓的奔放歡騰場面,形成黑暗與光明、無聲與喧騰、壓抑與奔放、痛苦與歡樂的鮮明對比,令人思索封建與反封建的兩種文化、兩種制度、兩種命運的反差。 三、接近聯想。是通過同一、同時或相繼成立的條件反射將空間、時間相接近的鏡頭連貫起來,從而引人聯想並思忖其內涵。比如《鬼婆》裡面狂奔的少婦和隨狂風搖蕩的蘆葦,在同一空間上使人想到放縱的慾望和急切的心情。同樣在《摩登時代》開始的鏡頭裡,先是羊群擁擠在一起走過,緊接著是一大群工人擁擠著走進工廠,形式接近、行為接近,給人一種想啞然失笑的感覺,同時又使人對那個造成「機械化」的社會變態的深深思索。卓別林自己評論說:那部電影是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批評我們的機械化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 蒙太奇手法的應用,給電影注進生氣和活力,使平常的畫面組合成無窮的內涵,給觀眾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可以說電影中蒙太奇手法的應用,是電影歷史上的一場重大革命。 蒙太奇,法語montage的音譯,原是建築學上的術語,有構成、組裝的含義。借用到電影、電視理論中來,有剪輯、組合、連接的意思。夏衍說:「所謂蒙太奇,就是依照著情節的發展和觀眾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把一個個鏡頭合乎邏輯地、有節奏地連接起來,使觀眾得到一個明確、生動的印象或感覺,從而使他們正確地了解一件事情的發展的一種技巧。」影視製作家只有根據蒙太奇法則來選擇、安排、組織材料,才能獲得成功。構思影視作品時,常常要用到下列五種蒙太奇手法: (一) 復現蒙太奇 亦稱反覆蒙太奇、重複蒙太奇。讓一些重要的物件、場面,反覆多次在影視文學劇本中出現,一方面起強調的作用,引起讀者對他們的注意、重視;另一方面,在作品結構上起理清脈絡、劃分層次的作用。如蘇聯《鄉村女教師》中瓦爾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用的教具--地球儀,她任教之地小丘上的三棵松樹,就是反覆多次出現的物件,場景。 (二) 對比蒙太奇 又稱對照蒙太奇。運用這種手法組接的鏡頭之間,存在相互襯托、比較的邏輯聯繫。這種蒙太奇不僅可以用在普通鏡頭的場景、人物表情之間,也可以用來組接長鏡頭。如《白毛女》里的喜兒被蹂 的片斷: 佛堂小院里,月光花影異常靜穆。 佛堂里,神桌前,喜兒非常聖潔的形象,在往神燈添油。 黃世仁解下腰帶,鬼祟地疾走著。 喜兒在添油,黃世仁射門縫裡進來,走到喜兒身後,一把捉住她的兩手。 喜兒掙著回身,黃把她推倒下去。 黑暗裡聽到喜兒叫二嬸子。 「大慈大悲」的橫匾,佛像。 黃家正廳,「積善堂」的橫匾。佃戶林(專門埋葬佃戶的亂墳崗),狂風吹得草木嘯鳴。 惡霸地主黃世仁,正廳里高懸著「積善堂」的橫匾,居然在佛堂里干下了禽獸不如的壞事,凌辱了喜兒。這是聖潔與邪惡的對比!是標榜與惡性的對比。對比蒙太奇在這裡起了鞭笞黃世仁的偽善的作用。 (三) 平行蒙太奇 把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有關事件、場面連接起來,讓它們有條不紊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劇情得以平行發展,強化觀眾的懸念心態。格里菲斯在《黨同伐異》里,成功地運用了這種組接方法:一個無辜的工人被誤判了死刑,當絞索套在他脖子上時,他的妻子帶著州長的赦免令趕到,這就是著名的「最後一分鐘營救」。我國影片《鐵道游擊隊》里,劉洪飛馬營救芳林嫂,也是運用蒙太奇的範例。 (四) 隱喻蒙太奇 也稱比喻蒙太奇、象徵蒙太奇、相似蒙太奇、聯想蒙太奇。它要求所連接的鏡頭,場面之間,存在某種微妙的類比聯繫,通過「相似點」、「具象點」和「寓意點」,突出事物之間的有關特徵,促使觀眾領會其中內在的、深層的含義。蘇聯影片《十月》里,有一組隱喻蒙太奇的手法: 阿芙樂爾巡洋艦上的大炮開始轟擊; 冬宮華麗的枝形吊燈在晃動; 阿芙樂爾巡洋艦的大炮又一次轟擊; 冬宮華麗的吊燈轟然落地。 用冬宮華麗的枝形吊燈由晃動而轟然落地,來象徵俄國資產階級政權被十月革命推翻,既形象又耐人尋味。 (五) 雜耍蒙太奇 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蒙太奇,既有畫面的分解,又有畫面的集中;既有全景,又有特寫;節奏快,有緊張感。愛森斯坦在其代表作《戰艦波將金號》里,在舉世聞名的「敖德薩階梯」那個段落里,成功地運用了雜耍蒙太奇,突出了沙皇軍警屠殺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全景)階梯口。亂跑的人群。廣場上的警察,哥薩克騎兵。 (中景)軍隊從與孩子一同死去的母親身旁走過。 (全景)階梯的拐彎處。亂跑的人群。 (中景)在階梯上亂跑的人群。 (中景)柵欄。一個老人在屍體旁邊。人們從柵欄里滾出來。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眾。被殺死的人們。其中有一個老太婆。 (特寫)斷起槍齊射。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眾。倒在柱子旁邊的人們。 (中景)軍隊的行列。(腳) (中景)一個婦女推著嬰兒車。人們從車旁走過。

此文章是在百度搜索的。


推薦閱讀:

華誼盈利8億、萬達15億,博納蟄伏……影視巨頭誰是最大贏家?
戲說乾隆中間配樂是甚麼?
一條狗的使命經典台詞有哪些,有沒有英文版的?
電影《敦刻爾克》講的是哪段歷史?
如何評價《絕世高手》的導演盧正雨?

TAG:電影 | 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