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行中的七種法供養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佛陀是一切眾生的良福田。佛陀三大阿僧祇劫修福慧、度眾生,所累積的、所成就的福德智慧是浩瀚無邊的,乃至於一毛孔功德都勝過一切世間天人、乃至於轉輪聖王、聲聞、緣覺的功德的總和。所以我們如果能夠「樂供養佛」,就能夠「常得安樂」,而且不單單是事相上的以財物來供養佛,最殊勝的是如法修行是「樂供養佛」——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普賢行願品》是講道後普賢,其實是已經圓滿成佛,已經成就佛境界的道位普賢的境界,所以說的是最究竟、最圓滿的。普賢菩薩《行願品》是放在《華嚴經》的最後面,最極圓滿,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歸到我們心性的本體、本覺。這個現相呢,外在的相是極樂世界。所以我們求生極樂,其實就是歸到我們的真如性海裡面去。

你不要以為用那麼多、那麼好的東西去供養佛,就是對佛陀最好的供養了。不是的!對佛陀最好的供養,是對佛法的尊重和奉行,而不是物質品。這就是說:「依教奉行,依法修行」,才是對佛陀最好的供養。

《行願品》裡面列舉了七種法供養:

1.如說修行供養

按照佛陀所說的種種法門修行,也就是依法修行。

2.利益眾生供養

凡是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我們都要積極去做。別人有困難,主動幫助別人,把他從困苦中解救出來,給他快樂。從表面上看,這樣做,跟佛法沒有關係。其實,這也是在供養諸佛。因為佛、菩薩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出世,你能利益眾生,自然是對諸佛最好的供養。

3.攝受眾生供養

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這個四攝法來攝受眾生。有些眾生他對於佛法一開始沒有信心,對於你也沒有信心。我們如果能夠以四攝法來攝受他,讓他對你有信心了,你再跟他說佛法,他容易接受,容易依教奉行。所以攝受眾生供養是「樂供養佛」。

4.代眾生苦供養

能夠以同體大悲來代眾生受苦。所以經論上說佛菩薩看到眾生造罪業的時候,就好像自己的肢體受到傷害一樣的,生大悲心,生憐憫心。

5.勤修善根供養

對世間的一切都能夠無貪、無瞋、無痴,是勤修善根供養。對世間的五欲六塵不起貪慾心,這個是成就無貪善根;對一切不如意的境界不起瞋恚心,是成就無瞋的善根;對一切事理通達明了,業果如理取捨,是成就無痴的善根;精進修法是成就菩薩的善根。

學佛修行要勤修善根。也就是要眾善奉行:如三歸,修止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四攝,拜佛,禮佛,懺悔,放生……這些都是勤修善根的內容。

6.不舍菩薩業供養

學佛,首先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在修學中,不能半途而廢。不舍,就是不要舍離。發了菩提心之後,不要捨棄,不要離開菩薩道修行。菩提心,是一種自覺覺他心,學習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佛過程是「自覺」,學習佛陀度眾生的精神和行為是"覺他"。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能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機,方便善巧地弘揚佛法,普渡眾生,使自己和大家離苦得樂。

行菩薩道也屬於法供養。法施的功德很大。佛法說財布施供養不及法布施供養功德大。法布施,就像我教你一種謀生的方式,比起直接給你錢的好處要大得多。因為,謀生的手藝學到後,只要勤苦奈勞,就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如果我能給你一種幸福之道,把佛法傳授給你,使你遠離憂愁、煩惱和痛苦,使你生活得幸福美好,生活得充實、愉快、安樂。可見,使人終生受用不盡,使人覺得幸福的,並不是錢,而是佛法。

7.不離菩提心供養

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學佛的人,要有大悲心,由大悲心才能出生菩提心。我們所修的一切功德,不可以有一剎那離開自己的發心,這樣菩提心就可以一天天地增長起來,直到成就無上菩提,圓滿佛果。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說的就是這種道理。

推薦閱讀:

《西遊記》菩提祖師、鎮元子為何都在西牛賀洲如來地盤上修行?
暖、頂、忍、世第一法到底是什麼?可以講講嗎?
宇宙能量加持是騙局嗎?有一堆信眾還號稱能讓人長高變美治病?
轉載 靜觀修行之變 道門緣何冷清
科學理論對修行到底有無指導作用?

TAG:修行 | 供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