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營養治療肝臟疾病、安全又徹底!

肝臟是消化系統最重要臟器之一,是體內代謝主要器官、各種物質代謝的中心,有合成、貯存、分解、排泄、解毒和分泌等多種機能。

第一節 肝臟與營養代謝

各種營養素被腸內吸收後,由血液運送到肝臟發生生化反應,變成可利用物質,提供機體活動所需要能量。故肝臟發生病變時,機體的新陳代謝,特別是營養代謝發生障礙。肝臟代謝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肝臟與碳水化合物代謝 肝臟是維持碳水化合物貯存及適當分布的中心部位。肝臟通過4個主要途徑來維持碳水化合物代謝的平衡。即糖原貯存、糖原異生合成葡萄糖、糖原分解成為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維持血糖的恆定,是肝臟在碳水化合物代謝中的主要作用。肝臟病變後,肝內糖原的合成、貯存、釋放都發生障礙,使血糖不穩定。不僅使機體利用糖原發生故障,而且容易出現低血糖的癥狀。

(一)合成糖原 攝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和其他單糖,以及碳水化合物分解的產物,如乳酸等合成糖原。這種肝糖原生成作用主要是發生在碳水化合物食物消化吸收以後,或是體內乳酸增加時進行,可暫時積蓄多餘的碳水化合物,避免血中葡萄糖和乳酸過多,維持人體血糖的正常濃度。

(二)糖異生作用 肝臟能利用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產物,即某些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甘油,及某些脂肪酸合成肝糖原,這是肝糖原異生的機能。

(三)調節血糖 當血液中的糖含量減少時,肝臟可把肝糖原再分解成葡萄糖,釋放入血,供給組織。在肝臟病理情況下,常常發生碳水化合物代謝失常。

1.低血糖 因為肝臟患病時,合成肝糖原的能力降低,肝糖原貯存減少,進食後雖然可以出現一過性的高血糖,但由於不能合成肝糖原,患者飢餓或進食減少時,血糖濃度便下降,此時患者感到飢餓,並有四肢無力、心慌、多汗等癥狀。

2.乳酸堆積 當肝臟受到損害時,乳酸不能及時轉變為肝糖原或葡萄糖,結果堆積在體內,這樣容易產生酸中毒癥狀,患者發生肢體酸疼,特別在活動以後,或肝功能出現波動時,癥狀明顯加重,嚴重時可產生酸中毒。

二、肝臟與脂肪代謝 肝臟為三醯甘油、磷脂及膽固醇代謝的場所,肝臟所分泌的膽汁酸鹽,可促進脂肪的乳化及吸收,並活化脂肪酶。患肝臟病時,肝內分泌膽汁的機能受到影響,沒有足夠的膽汁流入腸腔,使腸內對脂肪的消化、吸收發生困難。隨之而出現對脂溶性維生素A、D、E等吸收減少,機體則因缺乏這些維生素而患某些疾病。

(一)對脂肪酸有減飽和作用,使脂肪酸的氫原子數減少,使飽和脂肪酸變為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脂肪進一步分解和轉化。

(二)肝臟類脂代謝很活躍,肝臟將攝入的各種脂肪轉變成血漿中的磷脂、膽固醇、膽固醇酯與脂蛋白,使脂肪離開肝臟,在血液中運輸方便,並容易被組織吸收利用。

(三)肝臟能氧化脂肪酸,產生酮體。在肝臟中生成的酮體運至其他組織,特別是肌肉,氧化產生能量。在代謝正常時,酮體量不多,可以完全氧化,當碳水化合物代謝發生障礙時,機體能量主要靠脂肪供給,這時酮體產生過多,血酮體濃度增加,出現酮尿,表示所動用脂肪超過肝臟的處理能力。

(四)將多餘的膽固醇分解,變成製造膽汁的主要成分。

(五)肝臟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代謝的中間產物轉化為脂肪,形成體脂在體內貯存。當肝臟有病時,肝功能不好或合成磷脂的原料,如膽鹼、蛋氨酸、葉酸及維生素B12等不足,會影響脂蛋白形成,使脂肪不易運出;或由於攝入的脂肪過多,聚積在肝細胞中,形成脂肪肝。因而使肝細胞受到損害,肝功能受損,結締組織增生,引起肝硬化。

三、肝臟與蛋白質代謝 肝臟是合成蛋白質的唯一場所,每天能合成白蛋白12~18g。食物中的蛋白質,在胃腸內經各種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基酸,大部分氨基酸從門靜脈輸送到肝臟,有80%能在肝中合成蛋白質,如血漿蛋白、球蛋白、某些補體成分等,還能合成內生性肝蛋白,即肝鐵蛋白。當肝功能衰竭時,消化發生障礙,氨基酸吸收受抑制,結果蛋白質合成減少。肝臟不但合成蛋白質供給生長需要,而且還有貯存蛋白質和維持血漿蛋白與組織蛋白之間的動態平衡的重要作用。肝臟疾病嚴重時使血清蛋白總量和白蛋白降低,這就可能發生低蛋白性浮腫、腹水等現象。由於肝臟合成蛋白質的機能發生障礙,蛋白質構成的酶如凝血酶原等減少,可出現出血癥狀。

(一)在合成蛋白質的過程中,肝臟除合成本身蛋白質外,還合成大量的血漿蛋白質。血漿中除部分球蛋白,特別是γ-球蛋白是在肝外淋巴組織和網狀內皮組織合成,其餘的球蛋白、全部白蛋白和纖維蛋白原都在肝內合成,因此當肝臟受損時,便可影響血漿蛋白質的濃度,使血漿蛋白質,特別是白蛋白含量降低,而球蛋白含量增加,即出現白/球倒置的現象。(二)肝氨基酸代謝很旺盛,代謝過程中可產生對人有害的氨,在肝臟合成尿素使氨分解。當肝功能衰竭時,尿素合成減少,血氨含量升高,可引起肝昏迷。

(三)血漿凝血酶原僅在肝臟合成,與纖維蛋白原都是血凝過程中必需的物質。當肝功能不良時,凝血酶原及纖維蛋白原的合成均減少,凝血時間延長,嚴重者有出血現象。

(四)肝臟在血膽紅素紅蛋白代謝中起重要作用,將血液運來的間接膽紅素改造成直接膽紅素,以膽汁的形式排入腸內內。在腸內吸收的糞膽素原、尿膽素原由肝臟重新排泄入腸,使血漿中的膽紅素、尿膽素、尿膽素原維持在正常水平。當肝臟發生病變時,改造、排泄膽紅素的能力降低,血中膽紅素濃度增加,形成黃疸。

四、肝臟與維生素代謝 肝臟不但能貯存多種維生素,而且直接參与其代謝過程。

(一)分泌膽鹽,促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二)肝臟含有胡蘿蔔素酶,使胡蘿蔔素轉變為維生素A,人體約有95%的維生素A貯存於肝內。

(三)許多B族維生素在肝內形成輔酶,參與各種物質代謝,如維生素B1構成脫羧酶的輔酶,參與碳水化合物代謝;維生素C可以促進肝糖原形成,缺乏能產生肝脂肪變性;增加體內維生素C的濃度,可保護肝內酶系統,增加肝細胞抵抗力及促進肝細胞再生。

五、肝臟與激素代謝 肝臟能將許多激素分解,使其失去活性,叫做激素「滅活」。有肝病的人不能有效地滅活雌激素,使之在肝內積蓄,可引起性徵的改變,如男性乳房發育;雌激素還有擴張小動脈的作用,肝病患者手掌可出現紅斑,俗稱「肝掌」,或是因局部小血管擴張扭曲而形成蜘蛛痣;如醛固酮和糖皮質激素滅活障礙,使得水和鈉在體內瀦留,引起水腫。

六、肝臟解毒機能 肝臟是人體主要的解毒器官,不論是外來的,或是自身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都要經過肝臟處理,使毒物成為比較無毒或溶解度較大的物質,最後隨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肝臟的解毒作用主要以氧化和結合兩種方式進行。氧化作用如大腸內食物殘渣的腐敗產物腐胺和屍胺進入肝內;首先被氧化成醛及氨,醛再氧化成酸,最後酸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結合作用如肝臟利用葡萄糖合成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能結合芳香酸類,去掉其毒性。蛋白質在肝臟代謝使產生的硫酸鹽與大腸腐敗作用產生的酚類和吲哚類化合物結合,以降低其毒性損害作用。

七、肝臟排泄作用 肝細胞不斷清除體內的代謝產物,通常先由肝臟保存,以防止向全身擴散,然後再緩慢地隨膽汁排入腸腔。

總之,肝臟發生疾病時,如肝功能失常,體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合成和分解代謝都會發生障礙,結果是體內營養素代謝失調。因此,肝病患者更應注意飲食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 第二節 病毒性肝炎營養治療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發病者多見於兒童與青少年。病毒性肝炎又分為甲型即傳染性肝炎、乙型即血清性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絕大多數患者是由糞便經口傳播,水和食物,特別是水生貝類如毛蚶等是甲肝爆發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乙型肝炎多經血液傳染,以接種方式進入體內,如注射、針灸、輸血等;還可通過體液接觸傳播,如唾液、汗液、小便、羊水、乳汁等。按臨床癥狀和病程可分為急性、慢性;或是黃疸型、無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變為肝細胞變性壞死及肝臟間質性炎性浸潤,臨床特徵是乏力、食欲不振、肝區痛、肝功異常;部分患者有發熱和黃疸。少數乙型肝炎及非甲非乙型肝炎病程遷延,可轉成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乙肝與肝癌有一定相關性。肝炎目前尚無特效藥,多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促進肝臟代謝,調整免疫功能及緩解某些癥狀,因此飲食營養治療極為重要。合適的營養治療可以為受損肝細胞提供恢復機能的物質基礎,有助於病體康復。

一、營養治療目的 供給充分的營養以保護肝臟,促進肝細胞修復再生和機能恢復;合理調配飲食營養,以減輕肝臟負擔。

二、治療飲食原則

(一)能量適量 過去用高能量飲食,認為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實踐證明效果適得其反,許多患者由此而發生脂肪肝、糖尿病等併發症。高能量可增加肝臟負擔,加重消化功能障礙,影響肝功能恢復,延長病程。如供給過低會增加體內蛋白質耗損,不利於肝細胞修復與再生,因此肝炎患者能量供給需要與其體重、病情及活動情況相適應,儘可能保持能量收支平衡,維持理想體重。如無發熱等合併症,成人供給8.37MJ(2000kcal)/d左右即可,有發熱等可增加至10.04MJ(2400kcal),肥胖者應適當限制能量,控制飲食。

(二)供給足量優質蛋白 肝炎時肝內蛋白分解加強,重症肝炎常有蛋白代謝紊亂,酶活性異常、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凝血系統機能障礙等生理生化代謝紊亂。若飲食蛋白質供給不足,可引起血漿蛋白下降。供給足量優質蛋白可提高酶活力,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貯存,改善肝細胞脂肪變性,有利於肝細胞修復和肝功能恢復。每天按1.5~2g/kg,佔總能量15%左右。由於飲食中蛋白質增加引起腸內內產氨增多,使血氨增高,故應供給產氨低的蛋白質食物為宜。食物中奶類產氨最少,蛋類次之,肉類較多。大豆蛋白質中含支鏈氨基酸較多,與動物蛋白混用,更能發揮其互補作用和減少氨的來源。如有其他合併症,蛋白質供給量需作相應調整。

(三)適量供給脂肪 肝炎患者膽汁合成和分泌減少,脂肪消化和吸收功能減弱,因此脂肪供給過多時會出現脂肪瀉;而供給量太少會影響患者的食慾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脂肪量60g/d左右,或佔總能量20%;烹調用植物油為宜。

(四)適量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對蛋白質有保護作用,並促進肝臟對氨基酸的利用。但過多碳水化合物攝入超過機體需要時,會轉化為脂肪貯存在體內,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併發症,對機體恢復不利。供給量應佔總能量60%~65%,全天約350g主食,並應給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食用過多的果糖和甜點心,可影響胃腸消化管酶的分泌,降低食慾;糖發酵產氣又可加重胃腸的脹氣。

(五)足量維生素 維生素與肝臟病有密切關係,多種維生素貯存於肝臟內,且直接參与肝內生理生化代謝。嚴重肝病時,維生素吸收障礙,可引起C、B1、B2、K、E、A等維生素的缺乏。增加維生素的供給量,有利於肝細胞的修復,增強解毒機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維生素C、E、K聯合使用治療肝炎,可改善肝炎患者的癥狀和促進肝功能好轉。選用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番茄、胡蘿蔔、豆類、動物肝臟、乳類、水果等食物。

(六)飲食性質 選擇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軟飯,恢復期可用普食。烹調方法宜蒸、煮、汆、燒、燴、燉、鹵等。少量多餐,食物供給要做到量少、質精,以減輕肝臟負擔,並儘可能地照顧患者口味和飲食習慣。

(七)禁忌食物 忌酒和含酒精飲料,辛辣及強烈刺激調味品,產氣、油煎油炸食物等。(八)病毒性肝炎飲食食譜舉例(表1)。

表1 低脂治療飲食食譜

━━━━━━━━━━━━━━━━━━━━━━━━━━━━━━━━━━━

富強粉 100g 粳米 150g 麵包 50g 牛奶 250ml 雞蛋 40g

豬肝 50g 鯽魚 80g 白糖 35g 番茄 100g 黃瓜 100g

生菜 100g 青菜 150g 蘋果 100g 香蕉 100g 豆油 25g

鹽 6g

───────────────────────────────────

總熱能 8.13MJ(1943.5kcal) 氮:熱能 1:175.4 P/S比值 1.51

碳水化物 310.2g(63.8%) 蛋白質 69.2g(14.2%) 脂肪 47.2g(21.8%)

動物蛋白 35.9g(51.9%) 食物纖維 6.9g 維生素C 132.9mg

鋅 11.4mg 膽固醇 539.5mg 維生素A 3024μg

異亮氨酸 2700.5mg 亮氨酸 5157.6mg 纈氨酸 3384.2mg

苯丙+酪氨酸 5320.2mg

━━━━━━━━━━━━━━━━━━━━━━━━━━━━━━━━━━━

 第三節 肝硬化營養治療

肝硬化為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的長期或反覆作用而成。其突出病變為瀰漫性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肝正常結構遭到破壞,結果使肝臟變形變硬,以致引起以肝功能減退和門靜脈高壓為主的臨床癥狀。如低蛋白血症、腹水、皮膚黏膜出血傾向、腹壁靜脈曲張、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脾腫大,最後可出現肝昏迷等。本病85%發生在21~50歲之間,男女發病數之比為3.6~8:1。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在國內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為多見,歐美則以慢性酒精中毒所致酒精性肝硬化為多見。

一、臨床分型

(一)肝炎後肝硬化 我國的肝硬化大多數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發展而來。患者體內乙肝病毒長期存在並進入肝細胞內,在肝細胞核內複製病毒的核酸部分,然後再在細胞漿中包上外殼,如此反覆整合的過程中,不斷刺激免疫系統,產生致敏淋巴細胞及相應的抗體,與抗體結合的致敏淋巴細胞和表面帶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肝細胞相結合,使肝細胞破壞,病毒被消滅。在此過程中還可生成纖維因子,使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作用增強,致使肝內纖維組織不斷增生。久而久之,使肝臟發生纖維化,形成肝硬化。

(二)酒精中毒 長期大量飲酒會影響肝臟對脂肪正常代謝,使脂肪蓄積於肝內形成脂肪肝,最終導致肝硬化。酒精是一種不含任何營養素能量,大量飲酒,就是攝入高能量,1g酒精所產生能量為7.1kcal。酒精與其他能源物質不同,不能存在體內,須迅速被處理,所攝酒精90%~95%在肝內氧化,其結果就會影響肝臟對於其他營養素,特別是蛋白質和脂肪代謝,從而使這些營養物質貯存於肝內。大量脂肪積聚於肝內形成脂肪肝,後變為肝硬化;另外酒精中間產物乙醛對肝臟有直接損害作用,長期飲用可促進肝硬化形成。

(三)藥物或化學毒素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雙醋酚汀、辛可芬等,或長期反覆接觸某些化學毒物如磷、砷等,均可引起慢性中毒性肝炎,最後演變為肝硬化。由於肝臟是人體內藥物濃縮、集中、轉化、合成與分解的「加工廠」,是藥物解毒的重要場所。如用藥量過多,時間過長,對肝臟的損害較為突出,易引起病變。

(四)膽汁性肝硬化 由肝內或肝外膽管長期梗阻,膽汁淤積所致。

(五)營養缺乏性肝硬化 動物實驗證明食物中長期缺乏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膽鹼等抗脂肪肝因子,可經過脂肪肝階段發展為肝硬化。缺乏這些物質時,脂肪在肝細胞內存積,體積增大,肝竇內血流受阻,肝細胞因營養不足而壞死,若脂肪變性壞死範圍增大,肝小葉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則形成肝硬化。肝硬化多起病隱匿,發展緩慢,缺乏明顯癥狀和體征,不少病例是在手術或體檢時才被發現。早期癥狀較輕,僅有食欲不振、乏力、噁心、嘔吐、腹脹、上腹部不適或隱痛等。中後期癥狀較為明顯,常有顯著肝功能不全和門靜脈高壓症。肝功能不全表現為進行性消瘦、乏力、水腫、黃疸、貧血和出血傾向、性慾減退和皮膚色素增加等內分泌代謝機能失調等癥狀;門脈高壓則表現為脾臟梗阻性腫大,門靜脈和體循環之間的側枝循環開放,以及腹水形成。因食慾減退,進食不足,胃腸內消化吸收障礙,體內蛋白質合成減少,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中間代謝障礙所致能量不足等癥狀,使體重減輕。肝硬化後期可發生各種併發症,如繼發感染、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昏迷、肝腎綜合征,以及原發性肝癌等;這些併發症常是導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原因。

二、營養治療目的 通過營養治療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糾正病因,控制病情發展;供給豐富的營養素,增強機體抵抗能力,促進肝細胞修復再生,以及肝功能恢復。

三、飲食配製原則

1.「三高一適量」的飲食,即高能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適量脂肪飲食。

(1)能量 每天供給10.46~11.72MJ(2500~2800kcal)。

(2)蛋白質 按體重每天給1.5~2g/kg,或100~120g/d;注意供給一定量高生物價蛋白質;高蛋白飲食是為了促進受損肝細胞修復和再生。肝硬化肝臟纖維組織使血循環受影響,出現門脈高壓,腸內微血管中水分和電解質擴散至腹腔,造成腹水;血漿蛋白含量降低,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進一步加重腹水形成。高蛋白飲食能糾正低蛋白血症,有利於腹水和水腫消退。但有肝功能衰竭、肝昏迷傾向時,要限制蛋白質供給。

(3)脂肪 每天供給脂肪40~50g,脂肪不宜過多,因為肝病時膽汁合成和分泌減少,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減退;脂肪過多,超過肝臟代謝能力,則沉積於肝內,影響肝糖原合成,使肝功能進一步受損。但脂肪也不宜過少,過少可影響食物烹調口味,使患者食慾下降。膽汁性肝硬化患者應給於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

(4)碳水化合物 肝糖原貯備充分,可防止毒素對肝細胞損害;碳水化合物供給350~450g/d為宜。

(5)維生素 肝臟直接參与維生素代謝過程,維生素C促進肝糖原形成;增加體內維生素C濃度,可以保護肝細胞抵抗力及促進肝細胞再生。腹水中維生素C的濃度與血液中含量相等,故伴有腹水時維生素C更應大量補充。維生素K與凝血酶原的合成有關,對凝血時間延長及出血患者要及時給予補充。

(6)鈉與水 有水腫和輕度腹水患者應用低鹽飲食,每天食鹽量不超過2g;嚴重水腫時宜無鹽飲食,鈉限制在每天0.5g左右,禁用含鈉多的食物,如海產品、火腿、松花蛋、肉鬆、醬菜等;每天進水量應限制在1000ml以內。

(7)微量元素 肝硬化患者血清鋅水平減低,尿鋅排出增加,肝內含鋅降低,需注意鋅的補充。宜多用豬瘦肉、牛肉、羊肉、蛋類、魚類等含鋅量較高的食物。肝硬化患者常存在鎂離子缺乏,應補充含鎂多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豌豆、乳製品和穀類等食物。

2、少量多餐 除1d 3餐外,可增加2餐點心。應以細軟易消化、少纖維、少刺激性、少產氣的軟食或半流質為主。肝硬化飲食食譜舉例(表2)。

表2 肝硬化飲食參考食譜

━━━━━━━━━━━━━━━━━━━━━━━━━━━━━━━━━━━

第1次 粳米 50g 富強粉 100g 豆漿 300ml 白糖 20g 肉鬆 20g 鹽 2g

第2次 牛奶 250g 白糖 25g 蘋果 125g

第3次 粳米 150g 青魚 150g 青菜 200g 豆油 15g 鹽 3g

第4次 藕粉 20g 白糖 25g

第5次 粳米 150g 雞肉 95g 豆腐乾 50g 番茄 150g 豆油 10g 鹽 3g

───────────────────────────────────

總熱能 11.22MJ(2682.8kcal) 氮:熱能 1:146.39 P/S比值 1.33

碳水化物 427.0g(63.6%) 蛋白質 114.5g(17.0%) 脂肪 57.3g(19.2%)

動物蛋白 63.7g(55.6%) 食物纖維 9.8g 維生素C 126.0mg

異亮氨酸 4580.3mg 亮氨酸 8421.1mg 纈氨酸 5343.1mg

苯丙氨酸+酪氨酸 8962.2mg 膽固醇 315.8mg

━━━━━━━━━━━━━━━━━━━━━━━━━━━━━━━━━━━

第四節 脂肪肝營養治療

肝臟是人體內脂肪及膽固醇的暫時貯存處,但平時肝內貯量很少,正常人肝內總脂肪量占肝重的4%~5%,包括磷脂、三醯甘油、脂肪酸、膽固醇及膽固醇酯。肝實質病變、膽鹼缺乏時發生脂肪變性及浸潤,可有大量脂肪在肝內積存,肝內總脂量占肝重10%以上,甚至可達40%~50%。主要為三醯甘油及脂肪酸、磷脂,膽固醇及膽固醇酯則輕度增多;這就是所謂脂肪肝。我國脂肪肝發病以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肝炎引起的較多,而藥物中毒、營養不良等其他類型脂肪肝則相對少見。脂肪肝發生的機理可歸納以下原因,如食物供應脂肪過多,從碳水化合物或氨基酸轉化的脂肪增加,從脂肪組織移入肝內的脂肪過量,肝臟合成、攝取脂肪酸增高,肝內三醯甘油的脂肪酸氧化分解減少,肝中脂蛋白合成降低等。凡有其中之一或數種原因,均可引起脂肪肝。

一、臨床癥狀 輕症病例無自覺癥狀;有些患者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體重減輕或增加。50%病例伴有各種維生素缺乏表現,如舌炎、口角炎、末梢神經炎、皮膚角化、皮下淤斑等。少數患者可有右上腹或劍突下劇烈疼痛及壓痛、發熱、白細胞增多。脂肪肝病變嚴重者,肝功能減退,對其他致病因子抵抗力差,可發生壞死與纖維變性發展為肝硬化。多數患者經藥物和飲食調理後可完全恢復正常。

二、營養治療

1.高蛋白 蛋白質中許多氨基酸,如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蘇氨酸和賴氨酸等都有抗脂肪肝作用,高蛋白可提供膽鹼、蛋氨酸等抗脂肪肝因子,使脂肪變為脂蛋白,有利於將其順利運出肝臟,防止脂肪浸潤。並且蛋白質有較高的食物特殊動力作用,可刺激新陳代謝,適當提高蛋白質的質量,有利於減輕體重;每天應給予90~120g。

2.適量能量 過高的能量使脂肪合成增多,加速脂肪肝病變,應適當控制能量。對正常體重者,輕工作時能量為0.13MJ(30kcal)/kg,體重超重者供給0.08~0.11MJ(20~2cal)/kg,使體重逐漸下降,有利於肝功能恢復。

3.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肝內脂肪酸合成,高碳水化合物是造成肥胖和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降低脂肪更有利於減輕體重和治療脂肪肝。應給予低碳水化合物,特別要禁食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含糖多的糕點等含簡單糖高的食物。 4.適量脂肪 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參與磷脂的合成,能使脂肪從肝臟中順利運出,對預防脂肪肝有利。脂肪還有抑制肝內合成脂肪酸的作用,但食入過多的脂肪可使能量增高,也不利於患者病情恢復。因此,給予適量脂肪,每天50g左右。植物油不含膽固醇,所含谷固醇、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有較好的趨脂作用,可阻止或消除肝細胞的脂肪變性,對治療脂肪肝有益。烹調油應使用植物油,對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應作適當限制。

5.充足維生素 肝臟貯存多種維生素,在肝病時貯存能力降低,如不及時注意補充,就會引起體內維生素缺乏。為了保護肝細胞和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宜供給富含多種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C、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等食物。

6、補充食物纖維及礦物質 飲食不宜過分精細,主食應粗細雜糧搭配,多用蔬菜、水果和菌藻類,以保證足夠數量的食物纖維攝入。既可增加維生素、礦物質供給,又有利於代謝廢物的排出,對調節血脂、血糖水平有良好作用。

7、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8、低脂肪高纖維飲食食譜舉例(表3)。

表3 低脂肪高纖維飲食參考食譜

━━━━━━━━━━━━━━━━━━━━━━━━━━━━━━━━━━━━

第1次粳米 25g 燕麥片 25g 富強粉 50g 雞蛋 50g 萵筍 120g 豆油 10g

鹽 2g

第2次粳米 125g 洋蔥 120g 豆腐乾 45g 青菜 150g 豆油 10g 鹽 2g

蘋果 125g

第3次粳米 150g 芹菜 120g 帶魚 125g 蘑菇 20g 豆油 10g 鹽 2g

香蕉 120g

────────────────────────────────────

總熱能 9.54MJ(2282.1kcal) 氮:熱能 1:169.38 P/S比值 2.04

碳水化物 372.4g(65.2%) 蛋白質 84.1g(14.7%) 脂肪 50.5g(19.9%)

動物蛋白 27.2g(33.3%) 豆類蛋白 8.1g(9.9%) 膽固醇 328.9mg

異亮氨酸 3475.3mg 亮氨酸 6008.3mg 纈氨酸 3991.6mg

苯丙氨酸+酪氨酸 6410.0mg 維生素C 107.5mg 維生素A 382.3μg

第五節 肝豆狀核變性

肝豆狀核變性是先天性代謝缺陷病。其病理生理基礎是銅代謝呈正平衡,全身組織內有銅的異常沉積。本病散見於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估計發病率約為1/16萬。大多數在少年或青年期發病,以10~25歲最多,男女發病率相等。幼兒發病多呈急性,在數月或數年內死亡,30歲以後發病多屬慢性。

一、病因病理

正常人體含銅量為100~150 mg,大部分分布或貯存在組織蛋白和血液中,以肝和腦含量最高。經腸吸收的銅絕大部分,有90%~95%在肝內與α2球蛋白牢固結合形成銅藍蛋白,僅少量與血中白蛋白疏鬆地結合為轉運銅,進入各組織與紅細胞結合。體內的銅由肝細胞溶酶體排入膽汁,經腎小球濾過和排出。通常攝入銅與排出量維持動態平衡。由於肝內肽酶缺陷或缺乏,銅藍蛋白合成減少,與白蛋白疏鬆結合的銅顯著增加,彌散到組織,主要沉積在中樞神經系統、肝臟、腎臟、角膜等處。基底神經核內含銅量增加10倍,肝臟、腎臟、胰臟等器官含銅量達7~10倍,各器官形態結構被破壞,功能發生改變。與此同時,肝細胞溶體酶不能將銅分泌進入膽汁,而需要從腎小球濾過排出;使腎排泄量每天由低於80 μg增加到300~1 200 μg,同時血清銅藍蛋白降低。引起銅藍蛋白合成減少的機理可能是銅藍蛋白分子量不同所致。根據銅藍蛋白的分子量可分為貯存型和轉運型兩部分,其中20%為貯存型,80%為轉運型。正常情況下,貯存型銅藍蛋白經肝內肽酶作用轉變為轉運型。肝豆狀核變性患者,由於肽酶缺陷或缺乏,肝臟只能合成貯存型銅藍蛋白,不能形成和轉變為轉運型銅藍蛋白,以致血中銅藍蛋白濃度降低,肝內濃度升高。

二、臨床癥狀

早期表現為一般的消化系統癥狀,常有消化不良、噯氣、食欲不振、脾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類似肝炎,遷延不愈。以後肝臟逐漸縮小、質硬、表面有結節,發展為壞死性肝硬化。精神癥狀常表現為性格異常、憂鬱、癔病樣發作,以及智力、記憶力減退、言語等表達能力障礙。眼角膜出現銅色素環;銅濃縮在溶酶體中,肝銅含量顯著增加;血銅藍蛋白濃度減低。銅在紅細胞內沉著引起溶血性貧血和黃疸,白細胞的細胞色素氧化酶明顯減少。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氨基酸尿,尿銅、尿膽素原,以及鈣、磷酸和尿酸的排泄量均增加,磷和鈣的丟失可引起骨關節異常病變。

三、營養治療

1.驅銅療法:本病主要採用驅銅療法阻止銅的吸收,促使銅的排出。服用青黴胺或注射二巰基丙醇(BAL)以增加銅從尿中排出。飯後服用硫化鉀,可使銅與硫結合,以阻止其吸收;補充鉀鹽也有助於糾正腎小管酸中毒。

2.飲食營養治療:採用驅銅療法時,應給予高蛋白飲食,嚴格限制銅的攝入。通常嚴格限制飲食銅比較困難,但應盡量避免含銅高的食物。如動物肝、動物血、豬肉,蛤貝類如蛤蜊、牡蠣、田螺等,堅果類,干豆類如黃豆、黑豆、小豆、扁豆、綠豆等,以及芝麻、可可、巧克力、明膠、櫻桃。含銅高的蔬菜如蘑菇、薺菜、菠菜、油菜、芥菜、茴香、芋頭、龍鬚菜等。對銅製的餐具、食具也應慎用。此外,還需補充維生素B6和鋅,為防止缺鈣和缺磷引起的骨骼變薄,而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3,病兒貧血者應給予鐵劑治療。合理使用保肝葯和調節神經營養的藥物,神經系統癥狀可根據病情對症治療。

第六節 肝功能衰竭營養治療

肝臟具有極大的貯備能力,只有當肝臟組織遭受嚴重損傷時,才會出現臨床癥狀,而現在測定肝功能的檢驗方法對輕微改變不敏感。故必須結合臨床觀察,對肝功能進行連續的動態監測。目前肝功衰竭的定義為血清膽紅素>2mg%,酶活力檢查升高2倍。肝功能衰竭在多器官衰竭中最不顯著,但發生率不低。因為體外輔助診斷能力有限,故在疾病早期就應注意保護肝功能。肝功能衰竭又稱為肝性腦病,或肝昏迷,是急慢性肝病的危重表現,常直接威脅患者生命。

一、肝功能衰竭時營養代謝 常伴有營養不良,患者血漿支鏈氨基酸明顯下降,而芳香族氨基酸顯著升高,支/芳比值降低,正常值為3.0~3.5,而嚴重持續性肝性腦病時可降至0.6。給患者輸注高支低芳氨基酸,或無芳香族氨基酸的混合注射液。肝功能衰竭時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肝臟內滅活過程降低,這兩種激素血濃度升高。因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水平明顯,而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導致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比例降低,此變化在肝功能衰竭時體內分解代謝佔主要作用。因肝細胞糖原異生能力明顯減弱,患者有低血糖存在。通常禁食期間,脂肪是主要供能物質,約佔提供能量的75%~80%。肝功能衰竭時,阻礙脂肪代謝過程,機體主要能量來源由糖原異生供給。肝功能衰竭時糖原異生作用增強,尿素的生成也加速;此時肝維持糖原異生的能力超過尿素生成的能力,結果血組胺升高。

二、肝功能衰竭病因 肝性腦病主要原因是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傳導介質代謝障礙,特別是胺類遞質代謝障礙。由於肝功能嚴重損害,不能將血中有毒代謝產物解毒;或門靜脈分流術後,自然形成的側支循環使門靜脈中有毒物質繞過肝臟,未經肝臟加工解毒而直接進入體循環,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代謝紊亂,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昏迷。發病機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有以下幾種學說闡述其發病機理。

(一)氨中毒學說 正常人血中僅含微量氨,不超過0.1%mg,當>5%mg時就有中毒死亡的危險。血氨增高原因較多,肝硬化患者對蛋白質分解吸收不全,產生大量氨,或是因門靜脈高壓時的門腔靜脈短路,大量未經肝臟解毒滅活的血氨等有毒成分直接進入體循環。再則腸內內蛋白質分解代謝過程中,氨基酸通過脫氨基作用產生氨,有病變肝臟不能將其完全清除。升高的血氨通過血腦屏障而進入腦組織,腦組織中氨過高,干擾碳水化合物的氧化過程,致腦組織能量不足,不能維持正常機能,以致出現神經麻痹、嗜睡、神志不清,直至昏迷。

(二)氨基酸代謝失衡 血中氨基酸不平衡是引起肝性腦病的原因之一,血中支鏈氨基酸濃度下降,減少對芳香族氨基酸越過血腦屏障的能力,使大量的芳香族氨基酸進入腦內。肝臟是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及組氨酸、門冬氨酸、谷氨酸的主要分解場所。肝功能衰竭時分解能力降低,使血中濃度升高,對中樞神經系統機能有害。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等支鏈氨基酸是維持大腦正常機能所必需的,如果缺乏可引起肝昏迷。嚴重肝病時,芳香族氨基酸在體內大量積聚,支鏈氨基酸因不在肝內轉化故含量基本不變,故而產生比例失調,以至引起肝昏迷。

(三)其他毒素 吲哚類、酚、卟啉、甲基硫醇,及短鏈脂肪酸等都能誘發肝昏迷,其發生常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慢性肝病,尤其是門腔側枝循環形成的肝硬化患者,氨中毒可能是發生肝昏迷的主要致病因素;而繼發於其他肝病的肝昏迷可能與神經遞質失常,以及碳水化合物、電解質、微量元素的代謝紊亂、酸鹼平衡失調,以及內毒素血症等有密切關係。

臨床將肝昏迷從輕微的精神神經改變到深昏迷分為4級。1級有輕微的性格和行為改變,通常無或僅有輕微精神神經癥狀;少數患者沉默寡言,易於激動。2級以精神錯亂、睡眠障礙、行為失常為主。3級以昏睡和嚴重精神錯亂為主,各種精神神經體征持續加重;患者大部分時間出於昏睡狀態,但可以喚醒。4級即昏迷階段,患者神志完全喪失,各種反射遲鈍或消失。

三、急性肝功能衰竭營養治療原則 用於肝功能衰竭的氨基酸溶液必須符合這些條件,即提供適量的能量和氮,以利於蛋白質的合成;有助於血漿氨基酸譜恢復正常;能防止或消除肝性腦病的癥狀;補充的液體量應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不會因此而產生電解質或酸鹼不平衡。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減少體內代謝氨的形成,預防和減輕肝昏迷;補充適當能量,保證代謝需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供給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充足維生素和適量能量的飲食。

(一)能量 營養治療總目的是控制總能量和蛋白質,減少體內代謝氨的產生,避免肝昏迷的發生,以及向危險的方向發展。為了保證機體代謝的需要,減少自身分解,每天供給總能量不低於7.53MJ(1800kcal)。

(二)蛋白質 合理確定飲食蛋白質供給量極為重要,供給量過低,反而加劇自身蛋白質的分解,不利於肝病的恢復,供給量過多可能會導致或加重肝昏迷,因而需根據病情而定。各種氨基酸產生氨的能力不同,蛋氨酸、甘氨酸、絲氨酸、蘇氨酸、組氨酸、賴氨酸及谷氨醯胺、門冬醯胺等在體內產氨較多,其次是蛋類,奶類產氨最少,故在選擇蛋白質時應加以注意。

1.飲食蛋白質調節

(1)血氨中度增高,無神經系統癥狀者,第1d和2d可用低蛋白飲食,每天蛋白質可按0.5g/kg,總量在30g/d左右。好轉後可逐步調整供給量,以每天不超過0.8g/kg為宜。

(2)血氨明顯增高伴精神神經癥狀,並出現昏迷者,在48~72h,或更長時間內,給予完全無動物蛋白飲食。以後每天從0.2~0.3g/kg開始供給,每天約20g。病情略有好轉時,改為優質蛋白,以乳類最好。以後每間隔3~5d增加1次,每次量宜少於10g,蛋白質供給總量每天每千克體重不超過0.8g。如果在增加食物蛋白同時,再次出現血氨升高且伴有精神神經系統癥狀,則應重新限制蛋白質,限制更加嚴格,時間更長,遞增的速度應更慢些。

(3)血氨不高但有精神神經癥狀者,在24h內給予無動物蛋白飲食,繼續觀察血氨。監測血氨不高,表明肝昏迷與血氨無關,即可給予每天0.2~0.3g/kg蛋白質。以後每2~3d增加1次供給量,每次增加10g左右;直至全天蛋白質供給達1g/kg即可。供給蛋白質50g/kg,可維持肝性腦病患者氮平衡,並能促進蛋白質合成,有助於浮腫的消退和促進肝細胞修復。

(4)肝昏迷伴有肝腎綜合征者,對蛋白質供給量給予更嚴格限制,要結合患者血氨水平和血中尿素氮及肌酐水平綜合考慮。

2.蛋白質食物選擇 

(1)嚴重肝昏迷患者暫不宜供給動物蛋白食品,應補充一些植物蛋白,如豆腐腦和豆漿,以避免出現負氮平衡。開始增加動物蛋白時,應增加含氮少的動物蛋白,如牛奶含氮較少,蛋類次之,肉類產氨最多。當病情允許供給少量動物性蛋白質時,應將其平均分配在3餐,使得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充分發揮。以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2)應選用富含支鏈氨基酸的蛋白質為宜,因為肝昏迷患者血中支鏈氨基酸水平下降,可使支鏈氨基酸與芳香族氨基酸比值由正常人的3.0~3.5下降到1.0以下。黃豆蛋白質含有豐富的支鏈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少。每100g黃豆內含纈氨酸180mg、亮氨酸3631mg、異亮氨酸1607mg、色氨酸462mg、苯丙氨酸1800mg。

(三)碳水化合物 足夠碳水化合物可減少蛋白質分解供能,並有抑製糖原異生作用。每天供給碳水化合物400g左右,用以供給能量需要,所供能量可達6.72MJ(1600kcal)。昏迷不能進食者如無食管靜脈曲張,可用胃管供給營養素。鼻飼胃管中可滴入葡萄糖水、果汁、藕粉、米湯等。如有發熱、煩燥等癥狀應適當增加能量,以維持機體代謝的需要。可選用精細的糧食及纖維少的水果,保證能量的供給。

(四)脂肪 低脂肪飲食可避免增加肝臟負擔,30~40g/d,可提供能量 1.13~1.51MJ(270~360kcal)。為保證提供能量和防止腹瀉,可採用脂肪乳劑。

(五)維生素 肝功能衰竭時各種維生素攝入少,吸收障礙,利用不良,丟失增多,與貯存耗竭,故必須全面補充。供給多種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特別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更應充分供給,以利解毒之需要。

(六)調整飲食電解質含量 根據臨床需要與病情,對飲食鈉和鉀的含量進行調整。患者因長期食欲不振、進食不足、使用利尿藥物等原因,均可引起低鉀血症,導致代謝性酸中毒,故應給予補鉀,及時糾正低鉀血症。若有腹水、水腫宜給低鹽或無鹽飲食。限制液體量,可將計劃內水供給量改用果汁,能同時達到補充水分和維生素的雙重目的。

(七)供給適量質軟而無刺激性的食物纖維;利用質地柔軟的食物纖維,如水果中的果膠、海藻中的藻膠等。所有的鮮嫩蔬菜和去皮水果均應切碎、煮軟,以除去粗糙纖維,並使之軟化。

(八)飲食性質 昏迷前期,給予極易消化的少渣半流質飲食或流質飲食,昏迷不能進食者,無食管靜脈曲張者可用鼻飼。

三、肝功能衰竭的營養治療

(一)肝功能衰竭營養治療氨基酸配方(表4)。

表4 肝功能衰竭營養治療氨基酸配方

━━━━━━━━━━━━━━━━━━━━━━━━━━━━━━━━━━

氨基酸 Freaminle Ⅲ Hepatamine 氨基酸 Freaminle Ⅲ Hepatamine

(8.5g%) (8g%) (8.5g%) (8g%)

━━━━━━━━━━━━━━━━━━━━━━━━━━━━━━━━━━

異亮氨酸 0.59 0.90 丙氨酸 0.60 0.77

亮氨酸 0.77 1.10 精氨酸 0.81 0.60

賴氨酸 0.62 0.61 組氨酸 0.24 0.24

蛋氨酸 0.45 0.10 脯氨酸 0.95 0.80

苯丙氨酸 0.48 0.10 絲氨酸 0.50 0.50

蘇氨酸 0.34 0.45 甘氨酸 1.19 0.90

纈氨酸 0.56 0.84 胱氨酸 <0.02 0.02

色氨酸 0.13 0.07

(二)治療肝功能衰竭結晶氨基酸配方(表5)。

表5 治療肝功能衰竭結晶氨基酸配方

━━━━━━━━━━━━━━━━━━━━━━━━━━━━━━━━

氨基酸 Aminosteril Hepa HFS 氨基酸 Aminosteril Hepa HFS

━━━━━━━━━━━━━━━━━━━━━━━━━━━━━━━━

異亮氨酸 650 450 丙氨酸 290 275

亮氨酸 818 550 精氨酸 670 300

賴氨酸 430 380 組氨酸 175 120

蛋氨酸 40 50 脯氨酸 358 400

苯丙氨酸 55 50 絲氨酸 140 250

蘇氨酸 275 225 甘氨酸 373 450

纈氨酸 630 420 半胱氨酸 52 <20

色氨酸 44 38 濃度 5% 4.08%

(三)治療肝功能衰竭HepaticAid口服製劑氨基酸配方(表6)。

表6 Hepatic-Aid口服製劑氨基酸配方

━━━━━━━━━━━━━━━━━━━━━━━━━

氨基酸 g/袋 氨基酸 g/袋

━━━━━━━━━━━━━━━━━━━━━━━━━

異亮氨酸 1.643 丙氨酸 1.397

亮氨酸 2.008 精氨酸 1.095

賴氨酸 1.116 組氨酸 0.438

蛋氨酸 0.182 脯氨酸 1.460

苯丙氨酸 0.180 絲氨酸 0.912

蘇氨酸 0.820 甘氨酸 1.643

纈氨酸 1.533 色氨酸 0.120

━━━━━━━━━━━━━━━━━━━━━━━━━

(四)支鏈氨基酸治療肝功能衰竭

1、支鏈氨基酸治療肝功能衰竭的優點

(1)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周圍組織可供利用的能量缺乏,提供支鏈氨基酸可作為周圍組織的能源物質。這有利於減少糖原異生,即減輕肌肉蛋白質分解的程度。

(2)使血液中支鏈氨基酸濃度升高,減少其他氨基酸在肌肉內的消耗,肝臟和肌肉的蛋白質合成增加。

(3)隨著蛋白質合成的增加,也使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和組氨酸的濃度降低。支鏈氨基酸濃度增高,增加了對其他氨基酸越過血腦屏障的競爭,使得腦內的芳香族氨基酸濃度下降。

(4)輸入大量的支鏈氨基酸有助於腦內對芳香族氨基酸的清除,也有助於血液氨基酸譜的正常化。這樣周圍交感神經系統合成去甲腎上腺素的能力得到改善,心血管機能良好;同時可使腦內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增高,有助於大腦機能的恢復。

2、高支鏈氨基酸混合營養液適應證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選擇高支鏈氨基酸混合營養液(表7)的標準如下:不能經口攝取足夠的營養;2級和3級肝性腦病;需要腸外營養,但患者不能耐受每天攝入40~50g平衡氨基酸混合液。

表7 高支鏈氨基酸混合液配方

━━━━━━━━━━━━━━━━━━━━━━━━━━━━━━━━━━

氨基酸 Freaminle Ⅱ(3%) BCAA(35%) 氨基酸 Freaminle Ⅱ(3%) BCAA(35%)

━━━━━━━━━━━━━━━━━━━━━━━━━━━━━━━━━━

異亮氨酸 0.208 0.337 丙氨酸 0.212 0.281

亮氨酸 0.270 0.412 精氨酸 0.109 0.225

賴氨酸 0.219 0.228 組氨酸 0.085 0.090

蛋氨酸 0.159 0.037 脯氨酸 0.335 0.300

苯丙氨酸 0.169 0.037 絲氨酸 0.176 0.187

蘇氨酸 0.120 0.169 甘氨酸 0.600 0.337

半胱氨酸 0.007 0.007 色氨酸 0.046 0.028

總氨基酸 30g/L 30g/L 總氮 4.4g/L 4.5g/L

葡萄糖 50g/L 50g/L

3、高支鏈氨基酸混合液使用方法 開始24h氨基酸總量為0.75g/kg體重,用20%~45%的支鏈氨基酸混合液;能量有葡萄糖供給,用量為147~210kJ(35~50kcal)/kg體重。隨後的24h增加氨基酸0.2~0.5g/kg體重,一直到24h內輸入總量為120g氨基酸。通常大多數患者的血清氨基酸譜可恢復正常,輸入高支鏈氨基酸混合液後,肝性腦病的癥狀迅速得到改善。大約80%的患者在72h內病情可改善1級,如從3級減輕到2級,腦電圖也同樣顯示出病情有所好轉。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長期適用高支鏈氨基酸混合液,可以明顯改善肝性腦病的臨床癥狀。

(五)肝功能衰竭專用要素飲食(表8)

表8 肝功能衰竭的要素飲食配方

━━━━━━━━━━━━━━━━━━━━━━━━━━━━━━━━━━

Hepatic-Aid(124.5g/袋,美國) 含量(g) 比例(%) kcal(%) kJ(%)

━━━━━━━━━━━━━━━━━━━━━━━━━━━━━━━━━━

碳水化物(蔗糖、麥芽糊精檸檬酸) 97.7 78.2 69.8 293.16

脂肪(乳化豆油、磷脂、甘油單酯與二酯) 12.3 9.8 19.8 83.16

氨基酸* 14.5 11.6 10.4 43.68

總氮 2.23 1.8

使用時每袋加水至340ml,濃度為36.6%

總熱能 2.35MJ(562kcal)

滲透濃度 900mOsm/L

━━━━━━━━━━━━━━━━━━━━━━━━━━━━━━━━━━

* 氨基酸組成配方(g):異亮氨酸1.643,亮氨酸2.008,賴氨酸1.116,蛋氨酸

0.182,苯丙氨酸0.18,蘇氨酸0.82,丙氨酸1.397,精氨酸1.095,組氨酸

0.438,脯氨酸1.46,絲氨酸0.912,甘氨酸1.643,色氨酸 0.12。

6、食譜舉例 肝昏迷用軟飯參考食譜見表9。此配方不含動物蛋白和動物脂肪以及豆類蛋白。

表9 肝昏迷軟飯參考食譜

━━━━━━━━━━━━━━━━━━━━━━━━━━━━━━━━━

大米 100g 標準粉 200g 番茄 100g 黃瓜 100g 鮮桔子 100g

白糖 60g 大白菜 100g 粉條 5g

─────────────────────────────────

總熱能 5.79MJ(1385.6kcal) 氮:熱 1:252.2 P/S比值 1.48

碳水化物 301.7g(87.0%) 蛋白質 34.3g(9.9%) 脂肪 4.6g(2.9%)

動物蛋白 0.0g(0.0%) 膽固醇 0.0mg 維生素C 93.9mg

鈉 109.8mg 鉀 1052.7mg 磷 576.5mg 鈣 208.5mg

鐵 10.4mg 錳 4.9mg 鋅 5.4mg 銅 1.3mg

━━━━━━━━━━━━━━━━━━━━━━━━━━━━━━━━━


推薦閱讀:

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內的作用,以及缺乏的癥狀和危害——A、B、C、E
十大最有營養的食物
當歸紅棗蛋【做法、營養價值、功效】
【孕婦課堂】第5課:孕前1~3個月的營養健康方案
產婦需要哪些營養

TAG:安全 | 營養 | 肝臟 | 疾病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