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大腸癌7成漏診 啥樣易得腸癌?
腫瘤科進行的一項統計顯示,在近兩年中,該科每100名大腸癌患者中35歲以下的患者就有4~5人。青年人患大腸癌的比例不斷攀升,且男性多於女性。
青年人患大腸癌有這四個特點
一是早期發現少。青年人往往認為大腸癌是中老年病,或害怕、羞於檢查,許多患者癥狀持續很長時間才到醫院就診,確診時60%屬中晚期。
二是惡性程度高。在確診的青年人大腸癌中,分化最差的黏液腺癌、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占多數,遠處轉移和區域淋巴結轉移發生率高,診斷時已有60%以上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
三是漏診多。一般青年大腸癌患者從有不適去醫院就診到被確診為5~15個月,漏診率高達70%,初期多被診斷為痔瘡、腸炎和腸蟲症等。
四是手術切除率低,預後差。因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腫瘤轉移或侵犯周圍組織器官,手術性差,有時甚至無法切除腫瘤,術後5年生存率不足30%。
大腸癌還"鍾情"哪些人
1、大腸息肉患者:息肉主要分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兩大類。已經確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個的息肉容易癌變,大腸癌在腺瘤性息肉病人中的發生率比無腺瘤的要高5倍!尤其是直徑大於1厘米的大腺瘤危險性更大。所以腺瘤性息肉被稱為"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必須摘除乾淨以絕後患。即使去除後(包括手術切除)仍應警惕再發。炎性息肉癌變機會較小。
2、瘍性結腸炎患者: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癌變比常人高5~10倍,如在尚未成年時就發病,病變一直活動,範圍廣泛,病期在5年以上者,癌變危險性更大。
3、盆腔接受過放射治療者:多為卵巢、子宮癌患者,其直腸癌發生率比一般人高4倍。直腸癌的發病多在放療10年之後,尤見於放療劑量較大的病人。
4、有腸癌家族史者:有家族史者大腸癌的發生率比無家族史者高3倍,可能與相同的飲食習慣有關。
5、膽囊切除者:行膽囊切除術以後及行近端小腸與遠端小腸吻合術後的病人,由於有毒性的次級膽酸直接進入結腸刺激腸黏膜,增加了患結腸腺瘤性息肉和癌的危險性。
6、從事某些職業者:如石棉加工業,紡織業工人。
腸癌的四個鑒別診斷方法
1、腸癌的癥狀與體征與腫瘤所在部位有關,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腫瘤的發展有以下癥狀出現:①排便習慣改變,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便出有黏液或帶有鮮血或黑色便,直腸及乙狀結腸癌常有里急後重,便排不幹凈等感覺。②腹痛:有2/3以上的病人以腹痛就診而來,疼痛常不劇烈,勞累及行走時加重,出現腸梗阻時可出現腹部絞痛。(驥部腫塊,約80%以上的患者在就診時可捫及大小不等的腫塊,一般腫塊形狀不規則,質堅硬,活動度較好,到後期如與其他組織粘連則腫塊固定不移。④腸梗阻,當腫塊大部分阻塞腸腔,或與其他組織粘連時可引起腸梗阻,表現為腹部絞痛,腹脹,大便秘結。腹痛一般呈陣發性絞痛,當有感染時可出現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晚期病人還可表現為貧血、惡病質、腹水、肝腫大及腹膜炎。
2、纖維結腸鏡檢查是診斷結腸癌較好的方法,可觀察到腫塊所在部位、形態、大小、局部浸潤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等,並可取材活檢。
3、X線結腸氣鋇造影,可顯示結腸袋消失、充盈缺損、狹窄、黏膜紊亂等改變。
4、癌胚抗原檢測陽性率在73~93%,陽性率雖高,但其沒有特異性,有時有假象出現。
本病應與慢性膽囊炎、胃炎、胃潰瘍、腸結核、腸息肉、腸阿米巴痢疾、結腸痙攣、血吸蟲性肉芽腫、結腸良性瘤等相鑒別。
高危腸癌人群篩查4注意
1、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病史長達7年以上的患者而言,由於其發病原因不太明確,隨著長期慢性結腸炎患者年齡的不斷增大,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因此這類高危人群應接受結腸鏡檢查和結腸黏膜活檢,檢查間隔時間為1~3年不等
2、家族性結腸多發性息肉病(FAP)是一種顯性遺傳性疾病,直系親屬中1/2的人可能被遺傳此病,而且罹患此病的患者45歲以前絕大多數會轉變為癌症。因此有此病家族史的人自青春期後,患者及家屬每1~2年都應接受一次結腸鏡檢查,以免耽誤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
3、有過腸癌病史的人也屬高危人群,由於手術及其他原因很可能造成腸癌複發甚至轉移,所以根治術後仍需嚴密檢查,不可掉以輕心。患者手術後6個月及前2年內每年接受1次腸鏡檢查,以排除局部複發,此後至少每3年進行一次檢查。
4、對於遺傳性非息肉性直腸癌家族史者,由於這類患者出現癌症的年齡多半在50歲以下,其家屬患癌的機會遠遠高於一般人,所以這類高危人群從20歲起或早於親屬發病年齡10年起,每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
歡迎收聽"騰訊健康"官方微信: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騰訊健康"(英文ID:qq-health)。
推薦閱讀:
※腹腔鏡大腸癌根治手術操作指南(轉載)
※肥胖 、糖尿病 、高血脂、大腸癌,可能都是腸道菌群紊亂惹的禍
※大腸癌肝轉移:莫輕言放棄
※大腸癌發病率激增 專家表示應早「從腸計議」
※安倍疑患大腸癌 真兇是三個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