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掙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又有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到底到底多少錢算財富自由?
身邊有很多非富即貴的人,混吃等死這輩子都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但他們往往比我身邊家境一般的人還拼,為什麼?
金錢意味著很多東西,但本質上是一種資源,而資源是為了解決問題存在的。衣食住行,金錢都能發揮魔力。但衣食住行之上呢?人還有七情六慾,還有貪痴嗔,還有安全感、榮譽感、成就感。每一層慾望的滿足都會打開更高一層慾望的閘門,無窮無盡。
根據胡潤百富榜的統計數據顯示,財富自由門檻比去年上漲50%,其中一線城市達到2.9億,二線城市達到1.7億。
還記得2016年的時候,時任中國首富的王健林提出了一個小目標,賺他一個億?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快半年的時間,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實現了一個億的小目標,潤邦君還是在奮鬥的路上離著小目標越來越遠。。。然而,一波尚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當面對著朋友圈裡刷屏的別人家年終獎,看著自己的工資單慢慢心碎的時候,又看到了另外一個讓人震驚的消息。
前陣子,胡潤百富榜再次更新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財務自由的衡量標準。根據胡潤百富榜的統計數據顯示,財富自由門檻比去年上漲50%,其中一線城市達到2.9億,二線城市達到1.7億。
胡潤表示:「財富自由門檻上漲50%,主要原因可能是房價快速上漲和人民幣貶值。比較有趣的是,當你還沒財富自由時,很容易低估了門檻,會認為1.6億和9500萬就夠了。」高凈值人群認為平均41歲能達到財富自由,比去年提早2歲。40%的受訪者表示財富自由後想環遊世界,另外,選擇購置房產、慈善捐款、劃分給家人的均佔比20%左右。
不少朋友都在朋友圈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自己是不是碰到了一個假胡潤。然而對比了網上的各類報告數據,不得不承認胡潤恐怕說的對。
一、日益高升的財務自由門檻
相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得到財務自由。畢竟「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錢包那麼小,哪也去不了」的悲劇是每個人的切膚之痛。
然而,這些年來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我們的工資變化的很慢,在物價上漲、生活成本高升的今天,唯一不漲的只有我們的工資。
在諸多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很多人的工資和年終獎相信都和潤邦君一樣不僅不往上走,還在向下挪。活不下去成為了大多數人的感慨,而財務自由正在離我們越行越遠。
潤邦君仔細分析了胡潤發布的報告,發現核心關鍵點在以下兩個方面:
1.房產成為了中國財務自由人群的主要致富道路。
胡潤的報告顯示,受益於暴漲的房地產價格,房地產成為了高凈值人群(即富裕階層)主要的投資方向,29%的受訪者選擇了房地產作為主要的投資選擇。這個調查的數據能夠從側面驗證,由於房地產價格的長期上漲特性,和高槓桿投資特徵,使得房地產成為高收入階層重要的財富槓桿。甚至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展現出來,真正成功實現財富增值,甚至是財富翻倍的人群,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得益於房地產的價格上漲。
2.總體幸福指數的平均降低。
一直以來活少錢多離家近成為了高收入人群的主要特徵,根據著名經濟學家凡伯輪的《有閑階級論》一書,真正有錢的人不僅僅是有錢,更是需要有閑,如果一個成天工作沒有生活的人再怎麼有錢,一樣是一個可悲的人。然而這個呈現在統計數據上就是,所謂有錢人的整體幸福指數從7.8分下降到了7.7分,工作幸福度從7.4分下降到了7.3分,生活幸福度從7.8分下降到了7.6分,考慮到這個僅僅是所謂富豪人群的數據,可見相比於大多數普通人,恐怕幸福度會下降的更厲害。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結論性的東西,工作收入的下降正在成為我們被剝奪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想要致富的話依賴於勤奮的工作恐怕幾乎沒有可能,而如何提升我們的生活幸福度將會成為我們未來的關鍵。
二、普通人如何能夠實現財務自由?
其實,從2.9億的數據來說,普通人基本上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實現這個財富,我們在苦笑之餘,能夠調侃自己的只剩下,我們再苦還是要有夢想,馬雲說: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周星馳說:如果沒有理想,和鹹魚又有神馬區別?
當然,光有夢想可能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考慮從一些小事開始做起。潤邦君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看看微博上網友們是如何去賺取人生中屬於他們的第一個百萬的:
@Sky:06年炒股
我來說個真的故事,某券商分析員,06年35歲,全部存款不到10萬,孤身在上海無房無車一文不名,女友離他而去。
06年全部投進股市,年底變成160萬,07年變成1000萬。後在上海外環購了別墅汽車。
@withoutbe:實業+投資
我也來講個故事。某浙江PE,05年前實業十餘年,混到中高層。後開始投企業,08年高峰身家五六千萬……但是一下資金鏈沒崩住,虧完了。
然後現在做PE的管理合伙人給別人打工……積累了近千萬吧……現在就老琢磨怎麼把浮盈變成票子拿著……心安。
@小太爺努力存錢:iPhone
前幾年iPad、iPhone還沒有那麼火,國內買不到,美國找留學生排隊,用他們的ID買,一個人買兩個,然後付給他們5-50美金不等。
國內有個郵局做處長的舅舅,走郵局弄回國,批給電腦城零售商,一個賺500。
然後過段時間做累了,就開始北美集中收,收完了一次性100台往國內發,這樣周而復始。我不知道風是往哪個方向吹,但是真的有人這樣賺錢這樣生活。
@若為青帝:炒股+期貨
我一朋友,做股權投資的,她男友是她同事,06年PKU畢業,08年車房都有了。他說,那兩年,不翻50倍不叫賺錢。
後話是後來我一客戶要增發,我把增發價告訴她,她算了之後說太高。增發之後一個月,漲了大概20%吧。
馳宏鋅鍺瘋漲的那陣子,它是我司的客戶。那時候我還沒進我司,我司的前輩們都後悔得蠻吐血的。當時問董秘,曰偏高;問財務負責人,曰偏高;問老總,曰可以買一點。
聽一個做金屬期貨的老總說的,他一朋友,04年的時候,在街上打麻將碰到他,找他借錢,輸得褲子都快沒得穿的了。05-07年搞金屬貿易和期貨。08年身價數千萬。
總之,賺錢不過低買高賣,形勢比人強。
@李文元:跑銷售
我是80年的,工作到09年掙到的100萬。申明:純打工收入。
@Mars琦羅:靠股權
我很幸運的在26歲的時候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比一百萬稍微還多那麼一點點,本人不算特別聰明,也沒特別努力上進,有點小機靈,碰巧趕上以前公司上市,工作表現什麼都不錯,就讓我購買了原始股。
那會剛剛大學畢業,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稀里糊塗就買了,花了十萬塊錢(其中一萬是我工作自己攢的,九萬是問爸媽拿的)。
兩年後公司順利上市,再過了兩年變現,成功翻了十幾番,一直拿著微薄工資的我,突然拿到那麼大筆現金支票,真是瞬間覺得自己運氣真好!
因為一些私人原因離職,用這筆錢又買了一套房還有新車,缺乏安全感也購買了人壽險,並且投資了現在的工作單位,成為了新單位的股東。
為了這個投資機會,我真的是努力了兩年,目前還沒有盈利,工資微薄,尚在努力創業中,走街串巷看人眼色,還要靠股票和理財賬戶來支撐現在的生活!
然後家裡市中心的兩套老房子遇上了拆遷,我又成了現在流行的拆二代(我是獨生女),雖然不是巨款,但也不少!
我的家人總勸我一個女人不用這麼拼,這個世界是男人的,但是我就是這麼一個停不下來的人,而且我很喜歡這樣積極向上的自己。
@周克:打國際黑工
故事主人公,男,昵稱小A,25歲的時候仍然一事無成,沒有工作,上學時被古惑仔毒害,初中都沒上完便和村裡幾個無業游民拉幫結派,到處收"保護費"。
他的村子只是一個小村子,全村都是一脈相承,村子裡八成人家都是叔伯一輩的,"保護費"並沒那麼容易。
由於所融入的圈子都是不著邊際之輩,小A不久又迷戀上了賭博。27歲時的小A已經把家底輸的精光,不但輸掉了父母苦心積攢多年的"娶媳婦錢",還背了幾萬元外債。
27歲的他似乎浪子回頭,在手背上刻了一個大大的"戒"字,便南下打工。
一年以後的春節,小A回到村子,他沒有再離開的意思。過了年便像村子裡幾個經營工廠的長輩推銷他在南方的經歷。
這一年,他在一家超市工作,耳濡目染學會了超市經營的一些法門,想借點錢,在家鄉開間超市。然而,由於他那不靠譜的過去,沒人借錢給他。
這讓他很受挫,春節後不聲不響的離開了家。這一走便是兩年。
30歲那年,小A帶著100多萬現金,在一個三線城市,開了一家超市,超市很大,品類很全,但周圍都是工地,這家不大不小的超市更多為當地的工友服務。
小A的朋友都不理解,為什麼把超市建在這樣荒涼的地方?他的資金,在二線,甚至一線城市,經營一家超市也是夠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漸漸忘了這些事,小A依舊每年春節回家,他不開車,穿的極為樸素,背著一個大旅行袋,和春運時返鄉的打工者沒有任何區別。
三年後,原先的工地變成了一座座居民樓,隨著回遷房的交付,那片樓盤一下子變得異常火爆,而小A的超市,是規劃內唯一的一家超市。
如今小35歲的小A已經身價千萬,一個月前,我在一個眾籌討論組裡遇到他。徹夜長談,他為我展示他手背上的"戒"字,他說"這麼多年,一直看著,也不想洗掉了"。
現在的小A除了超市以外,還經營著工廠,當問及他致富經歷的時候,他的回答都很簡單,恨不得幾句話概括他的所有過程。
但是,當我們談到他的第一個100w時,他整個人似乎一下子燃燒了起來,那是讓他印象最深的兩年。
在戰火紛飛的中東某國,他目睹過當地人被槍擊,每晚都能聽到槍炮的聲音。他也隨著當地部隊,一個發電場,又一個發電場的轉移。
很多工友一年就回去了,1000元+的日薪,一年足以讓一個普通的農民變成當地的小富,但是他堅持了兩年。
故事的最後,我問他對過往的感想時,小A沒表達任何感想,只是豪爽地說了句"過眼雲煙"。
@匿名:拆二代。
俺們村房子拆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故事也都有自己的創富之路。但潤邦君覺得,都離不開下面這幾點:
1.培養多元化核心競爭力
在工業發展的年代,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對於普通人帶來的最大的意義就是極度的分工細化,在細緻的分工下每個人就像一個機器上的螺絲釘一樣,成為服從資本生產的一部分,然而我們看到,隨著信息時代甚至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們越來越多的工作正在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高新科技所替代。也許一個普通的工作,可能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會被科技所淘汰掉,這就意味著即使你是專精某項工作的專業化人才,依然有可能會成為時代發展的棄兒。一個人在職場的收入高低,其實並不是因為其工作的多寡而進行按勞的分配,更多的則是採用稀缺化程度來衡量,一個人擁有的能力越是稀缺,一個人就越有可能獲得高額的收入。
舉例來說,即使你是一個很牛的紡織工人,可以同時操作幾十台紡織機,甚至你的工作已經到了匠人精神的地步,擁有著幾乎到藝術的工作水平,但是在互聯網計算機的操作下,把你整個替代掉的概率依然很大。但是如果你有一些不容易被替代的獨特能力呢?比如說商業談判能力,人脈構建能力,內容創作能力,如果有這些多元化的能力,就會成為你的真正核心競爭力。擁有這些能力,即使不能讓你在公司不斷晉陞,也能讓你有機會獲得其他公司更高收入職位的青睞。
2.培養量入為出的意識
一直以來,無論是政府還是商家都在鼓勵普通人消費,的確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意義十分重大,但是在物價上漲,收入不漲,甚至還要下跌的今天,再去月光族明顯是一種並不明智的行為了。一方面,完全屈服於自身的慾望去消費,而不去考慮任何的節制,恐怕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因為現在所有商家都十分熟諳一種母愛邏輯,就是好的東西很多,那我就給你提供更多好的東西,而發達的信息科技讓我們很輕而易舉的就能夠得到產品的信息。從而出現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收入和慾望的嚴重不匹配。
一方面我們的收入遵循的是線性甚至是一般情況的發展邏輯,另一方面我們的消費慾望卻呈現出指數型增長的特徵。而極度發達的金融,卻又給了你各種超前消費的授信,所以很多人因此成為了卡奴,要麼是信用卡的奴隸,要麼是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的奴隸。所以對於每個職場人而言,現階段最需要做的是學會量入為出,明白斷舍離,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增加自己的資本。
3.增強資本增值的能力
可以說,前十幾年房地產成為了中國人資本增值的主要路徑,而很多的財務自由人群都是依賴於房地產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在國家房地產調控的政策配置下,再想依賴於房地產實現財富的翻番甚至財務自由恐怕是並不現實的行為。但是,通過增強資本增值的實力,實現被動收入的提升才是以一種明智的選擇。這就要求每個人儘快建立自己的資本意識,學會用資本創造財富。雖然投資可能是有錢人的遊戲,但是錢少並不意味著只能放棄治療。理財的邏輯往往是集腋成裘,資本加上時間再配合複利,這就是資本的最基本的邏輯。
面對著胡潤2.9億的財富自由門檻,除了苦笑之外,剩下的也只有努力了吧。
經濟學中有一個原理叫做「馬太效應」,講述高收入者的工資為何比普通人漲的更快,也許就是受「馬太效應」的影響,致使如今的富人越來越富裕,於是他們便將更多的錢投入市場,倒是消費結構的變化,市場流通的貨幣遠遠超過所需求的,最終導致了紙幣的貶值,物價持續上漲。貧富差異也變得越來越嚴重,最終就形成了湯玉蓮婆婆故事中驚人的對比。
可見,理財多麼重要。尤其在這個工資卡跑不過CPI的時代,誰都離不開理財規劃。想做好理財規劃,理財師必不可缺少,目前相對於中國來說,理財規劃師缺口龐大,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與空間。
推薦閱讀:
※[頂]?最想走的人生路
※你有沒有做過當時後悔,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並不後悔的事?
※金庸:人生不過武俠
※人生會有幾次愛情
※解決更多人的更少人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