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為何要殺她情人那爾蘇的父親?
推薦:《閱讀悅讀》作者獎勵標準(最新)和徵稿選題
文/齊雲軻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漢族,1988年生,生長於古蔡州大地。2007年以來,在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發表作品六十多萬字,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風雨江山》、《北風勁之廉頗大將軍》等三部。閱讀悅讀平台簽約作者。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省青作協常務理事、駐馬店市作協會員、汝南縣作協副主席、新蔡縣作協特邀理事。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1861年,清文宗咸豐皇帝駕崩,這時候慈禧太后才二十六七歲,正值大好青春的花樣年華。雖然,她逐漸把持了國家的權力,但是作為年輕而又多情的女人,還是難以按捺住那顆蕩漾的春心,於是演繹出了一出又一出情感大戲。
她流傳下來的情感戲有許多,但是大多數沒有什麼可信度,純屬當時和後世的謠傳與對她的中傷,我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有一齣戲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那就是她與蒙古族侍衛那爾蘇的一段凄美的情感史。
那爾蘇何許人也?他本人雖不為人知,但是他的祖父卻在大清朝野赫赫有名。
一、祖父威名
那爾蘇的祖父是清朝道光、咸豐、同治時期聲名遠揚的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姓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孛兒只斤氏,蒙古科爾沁旗(今歸中國內蒙古)人。他出生於高貴的蒙古黃金家族,是元朝皇族的後裔,繼承了蒙古人的彪悍、強壯和堅韌不拔,自幼善於騎射,在族人中威望極高。十五歲那年,扎薩克多羅郡王死後無子絕嗣,族人推薦他繼承。雖然繼承了王位,但是他仍然十分謙虛、低調,努力團結族人。
不久,他被道光皇帝徵召入京,授為御前行走。二十四歲時,授為御前大臣。後來,他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等職,深得道光皇帝的器重。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道光皇帝彌留之際,以僧格林沁為顧命大臣之一,可見道光皇帝對之信任的程度之深。
咸豐皇帝即位後,太平天國農民運動風起雲湧,清王朝的統治面臨極大的威脅。但是,此時的八旗軍隊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嬗變,早已從當年的英勇善戰的戰士墮落成只知道吃喝玩樂、毫無戰鬥力的公子哥。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強敵威脅,僧格林沁臨危受命親自操練蒙古八旗軍,並統領健銳營、兩翼前鋒營、巡撲五營等勁旅,抓緊時間練兵。
咸豐四年(1854),太平天國北伐軍在林鳳祥、李開芳等人的帶領下逼近天津,僧格林沁督軍迎敵,擊敗太平軍。太平軍被迫南撤,僧格林沁揮軍追擊,破東連鎮木城,生擒林鳳祥。而後,他又督軍猛攻,於次年在山東馮官屯剿滅太平軍李開芳部,生擒李開芳。至此,太平天國北伐軍在兩年之內被僧格林沁帶領的清軍全部殲滅,太平天國北伐失敗,北京面臨的危險隨之解除。
英法聯軍進攻天津時,他又指揮清軍取得了大沽口保衛戰的勝利,擊沉英國軍艦三艘,打死打傷英軍士兵四百多人,英海軍司令賀布受了重傷,英法聯軍被迫撤走。
一時間,僧格林沁被清朝朝野倚重為國家的萬里長城。
同治皇帝即位後,僧格林沁依舊備受重用。
同治四年(1865),他在山東曹州西北的吳家店與捻軍作戰時,被包圍,突圍時戰死,時年五十四歲。
二、受寵太后
僧格林沁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的子孫也得到了清朝統治者的特殊照顧。他死後,兒子伯彥訥謨祜承襲博多勒噶台親王爵,孫子那爾蘇進宮做了侍衛。
按理說,那爾蘇一個侍衛能得到太后的注意也並不容易,因為宮中的侍衛實在是太多了。也許是因為那爾蘇特殊的家庭背景,或許是他長得高大威猛、相貌異常英俊,讓女人一看就難以忘懷,更何況是慈禧太后這樣寡居的女人。
關於那爾蘇是如何引起慈禧注意的,一些清朝官員和王公貴族在各自的文章里記載著一個大致相同的故事:一次,慈禧駕臨頤和園,迎面奔來一匹馬,差點衝撞了她的轎子。她正要發怒,一見馬上是一位高大威猛又十分英俊的青年時,怒氣消了大半,回頭問此人是誰,善於揣摩慈禧心思的李蓮英自然明白她的意思,下面的工作便替她去做了。
這正應了那句歌詞:「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作為一個寡居多年的女人,猛然間見了這樣五大三粗且無比俊俏年輕的帥哥,慈禧那深藏許久的春心難免不被激蕩起來。而激蕩起來的後果就是,那爾蘇得到了她的寵幸。
雖然,那爾蘇家裡有妻子,但是面對太后的要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況且不是要他死,只是「承幸」而已。
儘管這個時候,慈禧已經五十多歲了,不再年輕,但是頗會保養的她看起來最多也就四十齣頭。而且她當年能從咸豐皇帝眾多的女人中脫穎而出,說明她的相貌不是一般的美。從現在流傳下來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她的美貌絕非虛傳,儘管這些照片拍攝的時候她已經是中年甚至老年了,但是從中可以看出她年輕時的神韻和風姿。
為了經常能與那爾蘇在一起,光緒十五年(1889年),慈禧太后將那爾蘇晉陞為內大臣。她的貼身大太監李蓮英出了個好點子,對外說太后喜歡喝泉水,需要經常從北京玉泉山運水進宮。此後,李蓮英就常帶著幾個太監親自到玉泉山取水,用兩個大水箱裝在車上,一個裝的是水,另一個裝的是那爾蘇,送進慈禧太后的寢宮裡。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經常在一起纏綿,享受魚水之歡,與一般的夫妻無異。
那爾蘇由之前的緊張、害怕,進而習以為然,漸漸地接受了慈禧太后對他的愛戀,儘管他也清楚這段情是見不得光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可能戛然而止,如同玩火,後果也是十分嚴重的。但是,他只能滿足太后,後果他顧不了,也無法顧及了。他猶如一葉扁舟,在河流中任意西東,不知道下一刻的命運如何。
三、吞金殉情
古人云:「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又說:「紙包不住火。」此言甚是。再嚴密的事情,也會有泄露的時候。
慈禧太后與那爾蘇兩人的甜蜜生活註定難以維持太久,便被外界所知,傳得沸沸揚揚。
那爾蘇的父親博多勒噶台親王伯彥訥謨祜也聽到了,他不敢相信。可是,仔細想想,他害怕了。因為,自己的這個兒子以前還能經常回家,自從一年前起,回來的次數越來越少,在家的時間也是越來越短,他本以為是兒子盡職盡責於皇室,不僅沒有怪罪,反而十分欣慰,現在看來,難道他盡職盡責是把時間花在了太后的身上……
伯彥訥謨祜嚇壞了。
僧格林沁的養母是道光皇帝的姐姐,僧格林沁與咸豐皇帝在名義上是表兄弟。那麼,慈禧太后也就成了僧格林沁的表弟媳,是伯彥訥謨祜的表嬸子,也就是那爾蘇的表奶奶,那爾蘇在慈禧太后那只是個孫子輩的晚輩,他們在一起亂來有悖倫理國法,如果任其發展,伯彥訥謨祜明白後果的嚴重性。
光緒十六年(1890),伯彥訥謨祜以帶兒子回鄉祭祖為由,代兒子告假,慈禧太后勉強批了幾天假。
為了保全家族,伯彥訥謨祜令兒子那爾蘇跪在祖宗墓前說出了與太后的私情,並哭著懺悔。
最後,那爾蘇將慈禧賜給他的一個金鐲子摔斷,撿起一塊吞下而死,這年他才三十五歲。
四、死後餘波
伯彥訥謨祜明白這樣做肯定會得罪慈禧太后,於是上報朝廷兒子的死因是得了急病,醫治無效而死。
為了補償長子那爾蘇,伯彥訥謨祜對次子溫都蘇、三子博迪蘇說明了真相,決定自己死後將王位傳給那爾蘇的兒子阿穆爾靈圭。溫都蘇、博迪蘇明白父親的苦心,哭著表示擁護並堅決執行父親的決定。
聽到那爾蘇的死訊,慈禧太后不敢相信他會暴病身亡,懷疑是伯彥訥謨祜逼死了他,遂懷恨在心。
一年後,即光緒十七年(1891),伯彥訥謨祜莫名其妙的死了。許多人,包括他的子孫在內,都認為他是因為喝了慈禧太后賜的酒後,慢慢中毒而死。可是,他的子孫卻又無法張揚此事,更不可能找慈禧理論,直至清朝滅亡以後,這事兒才漸漸的為人所知。
那爾蘇死後,慈禧十分痛心,為了補償他,將他從貝勒直接追封為親王,還派人為他守陵墓。據說,他的陵墓後來多次遭人盜掘,發現了許多只有宮裡才有的珍寶,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他與慈禧之間的關係。
伯彥訥謨祜死後,那爾蘇的兒子阿穆爾靈圭直接承襲了博多勒噶台親王爵。阿穆爾靈圭曾在北京創辦蒙古實業公司,以期振興蒙古。武昌起義後,他見清朝行將滅亡,就擁戴袁世凱,洪憲時期被袁世凱重用。北洋軍閥混戰時期,見時局不穩,就力求自保。1930年病死,年僅45歲。
伯彥訥謨祜的次子溫都蘇見父兄皆不得善終,對大清朝廷前途心灰意冷,後來抽上了鴉片,逐漸墮落。三子博迪蘇積極投身於維新變法運動,雖然後來變法失敗,清朝也並未治罪於他,依舊重用。到了民國時,博迪蘇任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又兼總統顧問,於民國三年(1914)病死。
推薦閱讀:
※情人節經典祝福話語
※夫妻關係的4重境界:親人 仇人 陌生人 情人
※有情人.的【好文】
※聰明女人為什麼只做紅顏不做情人
※口述:丈夫情人多害怕亂套挨個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