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聲音:民國名人的遺囑
06-26
一、1901年——軍機重臣李鴻章 [遺囑披露] 奏為臣病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遺疏,仰求聖鑒事:竊臣體氣素健,向能耐勞,服官四十餘年,未嘗因病請假。前在馬關受傷,流血過久,遂成眩暈。去夏冒暑北上,復患泄瀉,元氣大傷。入都後,又以事機不順,朝夕焦思,往往徹夜不眠,胃納日減,觸發舊疾,時作時止。迭蒙聖慈垂詢,特賞假期,慰諭周詳,感激涕零。和約幸得竣事,俄約仍無定期。上貽宵旰之憂,是臣未終心事,每一念及,憂灼五中。本月十九夜忽咯血碗余,數日之間,遂至沉篤,群醫束手,知難久延。謹口占遺疏授臣子經述恭校寫成,固封以俟。 伏念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時局艱危,不敢自稱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興。齎志以終,歿身難暝。現值京師初復,鑾輅未歸,和議新成,東事尚棘。根本至計,處處可虞。竊念多難興邦,殷憂啟聖。優讀迭次諭旨,舉行新政,力圖自強。慶親王等皆臣久經共事之人,此次復同更患難,定能一心協力,翼贊計謨,臣在九原,庶無遺憾。至臣子孫,皆受國厚恩,惟有勖其守身讀書,勉圖報效。屬纊在即,瞻望無時,長辭聖明,無任依戀之至。謹叩謝天恩,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謹奏。 [遺囑透視] 李鴻章(1823-1901),字子黻,號少荃,1823年2月15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天資聰穎,9歲讀完《四書》,24歲時考中進士,名列全國第39名,授翰林院編修職務,成為當年安徽省最年輕的翰林之一。1853年,李鴻章開始辦團練,後來成為曾國藩的幕僚,逐漸顯露出軍政才能。1861年開始編練淮軍,並以此逐漸形成淮系集團。他參與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因功先後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1870年起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在這個位子上一坐就是25年,是清朝任期最長的直隸總督。1874年,李鴻章被授予文華殿大學士,20年後,又被授予三眼花翎,是晚清時期漢人獲此殊榮之第一人。1901年11月,李鴻章卒,謚文忠,晉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1901年,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李鴻章站在20世紀的門檻前,落寞地徘徊著。他想走進去看一眼裡面的景緻,而時間的大門已向他緊閉。他已經老了。19世紀的中國給了他呼風喚雨、至高至尊的權力與地位,但20世紀的中國卻不再眷顧他了。 在中國近代史上,沒有哪一位大臣像他一樣在中國的歷史上佔據著如此重要的位置。作為晚清時期的軍政重臣,他曾影響了近代中國整整四十年。翻開一部中國近代史,他的身影屢屢出現。他的一舉一動牽動著這個苦難深重的國家的命運和屈辱。同時,在中國近代史上,也沒有哪一位大臣在死後招致到如此猛烈的連續抨擊。他的一生波瀾壯闊,他的一生毀譽參半,他的一生已不是他自己的一生,而成為晚清政府凋謝衰敗的縮影。 1.李鴻章與洋務運動 「舉行新政,力國自強。」 洋務運動是時代的產物,是晚清士大夫對帝國主義侵略和世界現代化浪潮衝擊所作出的積極回應。李鴻章充當了洋務運動的弄潮兒。他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處在數千年從未有過的變化格局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敵,而大清帝國卻岌岌可危、垂死地掙扎著。因而他主張識時務的人一定要清楚時局之變。為此,他提出必須向西方學習,舉辦洋務新政,以求「自強」、「自立」。李鴻章開展的洋務運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功績。 (1)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創辦近代海軍。從19世紀60年代起,李鴻章以「自強」為口號,積極籌建新式軍事工業,仿造外國船、炮,開辦大型兵工廠。1865年分別在上海和南京創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和金陵機器製造局。這些軍事工業都是官辦的,採用封建官僚制度進行經營管理,製造出來的槍炮彈藥直接配給軍隊使用。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李鴻章開始籌辦海軍,在1888年終於建成了北洋艦隊。北洋艦隊的大多數船艦都購自德國,「定遠」、「鎮遠」兩艘巨型鐵甲艦的排水量達7335噸,3000噸級以下的小艦有20餘艘,總排水量超過了當時的日本,居亞洲第一。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名人名言之人生勵志(最大的資產是心懷希望)
※齊魯名人教子· 孟母的教子術
※上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就真的能代表那個人很厲害嗎?
※名人六柱集錦(五)
※中國名人 千古精忠良將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