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雜談4: 博客即SN(社會性網路)中

博客雜談4: 博客即SN(社會性網路)中 [原創 2005-08-26 07:45:19| 發表者: easelong]

博客與網路人際傳播

博客即SN(社會性網路)上提出了博客即SN的概念,但是為什麼博客這種網路人際交流方式會出現,博客給網路人際交流帶來了什麼,還有從更根本上說為什麼人有人際交流的需求?這個問題想弄明白還是從人際傳播談起,也就是回答我一開始提出的那五個問題中的

2. 實社會中的個人是如何組織的,人際傳播渠道如何形成

4.在互聯網狀態下,人際傳播渠道獲得了什麼樣的改變

只能先抄一段書了。

人際傳播也稱人際交流。它指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活動,是社會生活中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傳播現象。傳統的人際傳播的方式有:談話、書信、打電話等。

人們尋求人際傳播的動機可以表現為四個方面:

1.獲得與生產、生活和社會生活有關的信息從而進行環境適應決策。也就是說,人們要能在社會中生存與發展,就需要了解環境的變化,並以此為依據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而要獲得關於環境的信息,人們常常要藉助人際傳播。

2.建立社會協作關係。通過了解他人,和讓他人了解自己,來達到協作目的。而有效的渠道,就是人際傳播。

3.自我認知和相互認知。自我認知常常是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形成,即通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這面「鏡子」來認識和把握自己。相互認知更是離不開人際傳播。而這兩方面是建立社會協作關係的必要條件。

4.滿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夥伴,可以讓人產生愉快的心理反應。

讓我們用網路的觀念,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是社會網路上網路上的一個節點,需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有各種各樣的聯繫,兒子和父母,同事和同事,商人和消費者,同學和老師,就像六度空間理論里形容的那樣,社會是一張大網。

每個人都有傳播的動機,動機就是需求,1.每個人都希望建立認識周圍環境,2.都需要建立社會協作關係,3.都希望自我認知與相互認知,4.都希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擁有固定的社交圈子和夥伴。我們先不說1,先說2、3、4,沒有互聯網以前人際交流是如何實現的呢?通過電話,聚會,聊天等等。

 傳統意義上的人際傳播受到各種物理因素的限制,從時間和空間上來說,交流是很有限的。傳統的人際交流主要是在自己認識的圈子中,六度空間理論認為在150人以內,而實際上這個人數可能更少。由於傳播渠道的限制,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人會非常難---「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當互聯網開始以一種傳播媒介進入我們生活時,最早承載的形態就是「人際傳播」。主要形式是email和聊天。這兩種人際交流方式最大的優勢就是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真正創造了一個地球村。但是請注意,他實際上起到的還只是媒介的作用,而博客則不同。

博客不但能幫助你認知自己,了解他人,建立和諧人際關係,而且他還將這一過程記錄下來。也就是說,以前你可能要幾個月甚至一年才能通過聊天了解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以前做過什麼事情,愛好什麼,朋友都是誰。

而現在,你只要用半個小時瀏覽一下他的博客就全知道了,這種作用會隨著博客人數的增加、應用的成熟和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明顯。

比如我在開篇博客雜談: 解剖周天舒的blog提到的周天舒,就能從他的博客中看到很多東西,從他的各篇博客中我可以看到他對web2.0涉獵很廣泛,但是又不是照單全收,而是有自己的思考核判斷。在和訊工作的同時有時候還做點股票(嘿嘿 爆點隱私)。另外從劉峻的博客中也看到他應該有經濟學背景。

這也就是說,通過一個人的博客,我可以很容易的知道這個人是不是和我興趣相投,或者事業相關等等。而他的博客上又會有好友,在文章中又會發現他要好的朋友,這樣我就能通過這種信息自組織的方式發現更多志趣相投的人。

實際上單純為了建立「人脈網」的sns 沒有任何意義,流行文章 殘缺的六度理論和SNS實踐者們中的分析可謂有道理,但我以為sns不成功,更要命的問題還是即便你能夠通過人脈關係網找到你需要的人,你憑什麼讓別人認識你,相信你呢?

因此我覺得沒有博客的sns終究都是要失敗的,不過從另一個方面講現在的博客對人際網路的支持不太夠,包括我比較看好的和訊博客。(總體來說,我認為web2.0的各項應用只有整合起來才有價值,獨立運作今後要麼被併購要麼沒落。這是題外話,今後應該還會說到。)

標籤: SN 社會性網路 博客雜談 博客

推薦閱讀:

練步雜談
#女人雜談#:楊瀾:送給天下女人的15句金句!
班車裡的隨想—有趣的圓周率
悟世箴言集錦(雜談集之七)

TAG:社會 | 博客 | 雜談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