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讀論文?10位學者分享25條寶貴經驗

來源 Science

翻譯 譚坤

審校 寒冬

有關於如何閱讀科研論文的建議,《科學》(Science)請教了來自不同的領域,處於不同職業階段的十幾位科學家,讓他們介紹一下自己閱讀文獻的方法。雖說閱讀文獻可以熟能生巧,但在總有些絆腳石,下面就由這些科研人員指出這些障礙和克服它們的方法。

你如何著手閱讀一篇論文?

Jesse Shanahan(衛斯理大學天文系碩士)

我先讀摘要。然後瀏覽引言,略讀全文,查看圖表。我會嘗試找出哪一兩張圖是最重要的,並且確定我真正地看懂了它們。接下來,閱讀結論/總結。只有當這些都做完了,我才返回去看技術細節去搞清楚我可能存在的疑問。

Cecilia Tubiana(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科學家)

我首先閱讀摘要和結論。這能讓我了解內容是否和我的專業相關,以及最後是否達成了摘要所提到的預期目標。我對文章的第一印象來自圖表,但我通常還是會從頭到尾把論文看完,以便真正理解作者想要展示的思路。

清楚你最想從這篇文章里得到的信息是什麼,並把注意力集中在這裡,你才能獲得最高效的閱讀。你還可以拿自己的結果和作者的比較,或者帶入自己的想法,或者嘗試把作者的思路和方法等擴展到新發表的數據。

了解這篇文章的被引用情況,可以讓你看到和你從事類似研究的科學家怎樣使用這篇文章,會幫助你明白其中哪裡部分和你的研究相關,為什麼相關。

Jeremy C. Borniger(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生)

當我只是想要了解其主要觀點時,就略讀摘要和圖表,瀏覽討論,尋找重要的論點。我認為圖表才是一篇論文中最重要的,因為作者更可能玩弄把摘要和文章主體包裝出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如果有不清楚的部分,我就轉而去看方法。

當我想深入鑽研某篇文章,我會完整地閱讀,還會去查閱這個研究小組之前文章,或者其他相同主題的論文。如果文章中特別有趣或者存在爭議地方有引用,我也會找出來讀一讀。當我想知道更多細節,我就會去查閱文章提供的資料庫或補充信息。

當作者的研究與我的類似,我就會去看文中的相關數據,判斷是否與我們的發現一致。當我們的結果矛盾,我會去思考其原因。另外,我還會設想如果在我們的模型中使用他們的方法會得到什麼結果以及能學到什麼。有時候需要注意作者對於特定方法的選擇。為何作者棄而不用常規方法,而選擇了一種不為人知的實驗?

你是否有時候感覺被文獻壓垮了?

Kevin Boehnke(密歇根大學環境健康科學博士生)

我總是從題目和摘要開始,來判斷我是不是有興趣,以及是否能讀懂。然後,我會閱讀引言來了解作者設置的問題是什麼,再跳到圖表以便熟悉文章的數據。接下來我會閱讀討論,去了解這篇文章的內容如何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

我會特別注意研究的局限,和對數據推論。有些人總比別人解讀出更多的東西,這對我來說是個危險信號。我也會以傳染病學專家的身份審視這些研究,去確認實驗設計是否足以驗證所提出的假說。

當我更深入的探究論證框架、圖表和討論,我會思考哪些部分是新鮮和讓人興奮的,哪些部分在生物學上或者邏輯上相關,哪些部分獲得了最好的文獻支持。我也會思考哪部分符合我已有的假說和研究問題。

Gary McDowell(塔夫茨大學發育生物學博士後)

我的閱讀方法取決於文獻本身。有時我會快速掃過全文去看有多少內容和我的研究興趣相關。如果直接適用於我當前的課題,我會仔細地閱讀除了我特別熟悉的前言以外的其他部分。我會嘗試找到需要特別注意的文字和圖表,然後在結果和討論中閱讀相關信息。

我也會查閱可能讓我感興趣的引用。但有時候我會好奇地查看這個領域的哪個人被引用了——但我更傾向於查看誰沒有被引用——以了解作者是否選擇忽略某些研究方向。我常常發現補充圖示(supplementary figures)能展示出最引人入勝的結果,尤其是當它們展示的信息和作者沒有提及的本領域研究有關,或者這些信息含糊不清或者不確定能否支持了作者希望講述的故事。

Lina A. Colucci (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學與技術項目博士生)

手頭有一個寫作任務會讓我成為一個積極的讀者,而不是瀏覽大段文字卻忘記剛剛看過的部分。舉個例子,當閱讀背景信息的時候,對於一個特定的主題,我會把每篇文章中有用的信息粘貼在一個 Word 文檔中。我也會把自己的新想法和我需要探索的問題作為評論寫入其中。將來我就不需要重新閱讀這些文獻,而只需要閱讀這個 Word 文檔就行了。

我也會用類似的方法在 EXCEL 表格中記錄,總結各個小組如何進行某個特定的實驗。

Brian Nosek(弗吉尼亞大學大學心理系教授,夏洛茨維爾開放科學中心執行主任)

我選擇閱讀的文獻時,會考慮它們是否與我的研究相關。也會選擇那些能引起廣泛興趣和討論的論文,因為這樣的論文會讓我們以更開闊、更新穎的方式研究心理學或科學。我更多的時候是希望從文章里了解到有關方法論、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的信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作者做了什麼(方法),以及發現了什麼(結果)。

在前言中了解作者有關於自己的做這項研究的原因、以及在討論中了解他們對於研究結果意義的看法也很有趣。但這些部分通常反映的是作者的理論偏好和看待方法和結果的一種方式。所以如果是我非常熟悉的領域,我就不會關注這些部分了。但當論文是關於我不熟悉的領域,我就會認真地閱讀這些部分,來學習這個領域的假設和相關闡釋。

Ulf Leonhardt(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物理學教授)

第一遍我會讀得很快,只是想知道這篇文章能否引起我的興趣。如果決定讀第二遍,我就會放慢速度並關注細節。

如果這是一篇理論性的論文並且對我的研究很重要,我會嘗試重新創造(reinvent)它。在這種情況下,我從文章的出發點開始,然後完全不看那篇文章而嘗試獨立得到所有結果。有時候這是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有時候我被作者惹惱了:他們沒寫清楚,省略了要點,卻保留了沒用的廢話。但有時我從中獲得靈感。

Charles W. Fox(肯塔基大學昆蟲學教授)

我幾乎都是先讀摘要,如果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才會繼續閱讀。如果我很熟悉論文的主題,我就會直接讀前言的最後一段,確定作者想要闡述的問題是什麼。然後查看圖表,最後閱讀或者瀏覽結果和討論。

如果我對文章主題不熟悉,我通常會細緻地閱讀前言以了解研究背景。然後瀏覽圖表,閱讀結果。

Marcia K. McNutt(《科學》雜誌主編)

作為《科學》的主編,我總是需要閱讀和理解專業以外的論文。通常我從通訊編委的概要讀起,那就是寫給我這樣的人:對世間萬物都好奇心的科學愛好者,但只對一個領域有深入了解。然後,我會查看是否有人就這篇論文撰寫了新聞稿。第三,我查看是否有其他科學家發表了關於這篇文章的觀點。查看其他人觀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寬論文可能傳達的信息,但通常這些作者也能夠幫助非專業人士很好地提取論文的要點信息。

然後我會去處理摘要,它寫給廣泛的讀者群。最後,我回到論文本身,順序閱讀每個部分,前言,結論,每張圖表,然後再一次通讀論文。

當你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你會怎麼做?

Kevin Boehnke(密歇根大學環境健康科學博士生)

如果我不懂的地方不多,我就做個記錄,留待以後查閱。但如果它導致我的整個閱讀變得吃力,我發現更高效的辦法就是去閱讀一篇相關的綜述,或者是教材的相關章節,這樣我就獲得了必要的背景知識以繼續閱讀論文。

閱讀中會遇到只被用於某些專業小分支的縮略語和術語,除非它們真的和我的研究有關,我都不會去深究這些細節。但總是會花時間去確認是否我理解了文章所用到的方法。

Cecilia Tubiana(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科學家)

這取決於沒讀懂的部分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我對全文的理解。在第一遍的時候我通常不會試圖搞懂所有的細節。如果沒讀懂的地方對我的研究很重要,我會請教同事甚至直接詢問文章的主要作者。我一般不會去閱讀參考文獻去理解所有的研究背景,畢竟時間有限,直接問人效率要高的多。

Jeremy C. Borniger(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生)

當我遇到看不懂的地方,我通常都會立刻停下來去查閱相關信息。如果看不懂一個關鍵的措辭,可能就完全不能理解論文接下來的部分。但有時候也會一發不可收拾,我不斷地查東西,就像掉進了無底的兔子洞(X是什麼?X會影響Y,所以Y是什麼?)。了解事物的聯繫可能會很有趣,但這個過程會不知不覺地吞噬你的時間,讓你忘記手頭的任務。

有時候,被各種各樣的術語淹沒了實驗的要點。在這種時候,你可以問自己「作

者試圖問答一個什麼樣的問題?」,這可以幫助你判斷他們是否完成了這個目標。

Brian Nosek(弗吉尼亞大學大學心理系教授,夏洛茨維爾開放科學中心執行主任)

我會問自己:我不懂的部分是否影響到我理解所需的信息?現在我會大量閱讀專業以外的文獻,通常理解論文實質內容並只需要淺層知識就夠了。但如果需要達到一定的理解深度才能閱讀論文,我就會做些背景工作。

Charles W. Fox(肯塔基大學昆蟲學教授)

最近我不得不閱讀一些專業以外、充斥陌生術語的文章。有時候我可以從圖表和結果中直接獲得需要的信息,有時候我會用 Google搜索辭彙的定義和概念,也有時候會去看文章的參考文獻來促進理解。偶爾地,有些文章(至少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我就不費力去讀了。

Jesse Shanahan(衛斯理大學天文系碩士)

我喜歡在線閱讀,這樣我就可以輕鬆地把不懂的東西「複製粘貼」到瀏覽器中搜索。

你是否有時候感覺被文獻壓垮了?

Kevin Boehnke(密歇根大學環境健康科學博士生)

當論文不屬於我的熟悉的領域、特別的冗長,或者塞滿了各種技術性的術語,我特別容易崩潰。這種時候,我就把文章切割成幾個大塊,在幾天內閱讀。當遇到真正困難時,和同事一起研讀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Cecilia Tubiana(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科學家)

我常常感覺如此! 但你並不需要對每個部分都深入了解。同時也要意識到自己的極限:當你並不擅長想要效仿的部分,是不是可以與別人合作?

Jeremy C. Borniger(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生)

是的。這種時候你要意識到有些文章是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年復一年的工作成果。指望一個下午就融會貫通本來就不大現實。

Gary McDowell(塔夫茨大學發育生物學博士後)

當一篇文章給我帶來了挫敗感,而它對我的研究又十分重要時,我會先把它放到一邊,過一段時間再讀。但當我真的是力不從心,我只好把它丟在一邊,除非有同事能幫我解釋。

Kevin Boehnke(密歇根大學環境健康科學博士生)

是的,好多次了。這也是為什麼我通過和研究人員聊天,不斷犯錯、不斷嘗試創造了一套自己的閱讀策略。我還也曾感到挫敗,把那些討厭的文獻統統扔開,再不看它們一眼。

Brian Nosek(弗吉尼亞大學大學心理系教授,夏洛茨維爾開放科學中心執行主任)

一直都是這樣。如果這篇文章和我想要解決的問題有關,我就能意識到文章中包含我沒有理解的關鍵的信息。這時候的困惑就不是壞事,而是機會。我是無知的,我需要減少自己的無知。這篇論文可以幫助我。

同時,也有些論文寫得很糟糕,根本不值得努力去讀。總有其他人會把概念寫得更清楚,所以我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本質上,而忽略那些糟糕的語法。

你還有什麼其他小竅門么?

Jesse Shanahan(衛斯理大學天文系碩士)

儘可能的多讀。創建一個文獻閱讀目錄,記錄這些論文的摘要、要點,甚至一兩個重要的圖表,以及引用記錄。注意不同的論文組織方法和寫作風格,這能幫助你發展出一種有效、獨特的風格。

毫不猶豫地請教有經驗的科學家。在你請他們給你講解文章意義的時候其實也在幫助他們。所有的科學家都需要練習如何用通俗的語言講解複雜的概念。

Kevin Boehnke(密歇根大學環境健康科學博士生)

保持耐心,不要畏懼或羞於求助於維基百科之類的來源,或者你可以看看「更外行」點的東西(比如博客)來找感覺。問許多許多的問題。如果不能清晰地理解一篇論文,可以與圈內人討論。如果你依然困惑,而那篇文章又很重要,寫郵件請教作者。

Lina A. Colucci(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學與技術項目博士生)

如果有一個需要我全面理解的重要文獻,我就會想辦法做一次關於這篇論文的俱樂部式的報告。對我來說,闡述某一篇論文、回答問題是研究材料最好方法。

另外,使用一個優秀的文獻管理軟體。在做研究、閱讀文獻、以及寫文章的時候,Mendeley 都幫了我的忙。

你是怎麼閱讀論文的?

你們專業的應該如何閱讀?

你是否也有什麼小竅門?

到留言區來說說吧:)

原文鏈接:http://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6/03/how-seriously-read-scientific-paper


媒體轉載添加白名單請聯繫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或者給010-85321181打電話。


這裡是「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服務科研人的微信號「科研圈」。我們:

·關注科學進展與科研生態

·關愛科研人身心健康

·推薦重要前沿研究

·發布科研招聘

·推送學術講座與會議預告。


推薦閱讀:

老中醫100條用藥心得,這樣的經驗買不到,句句經典!
利費莫爾的經驗與教訓
臨床獸醫的反思:別因「治」病而「致」病!十年經驗也不一定能避免……
家裡沙發萬萬不能這樣「擺」,學學經驗,小心自斷財路
媽咪五條實戰經驗 讓寶寶學會穿衣 LeBei5.com

TAG:論文 | 經驗 | 分享 | 學者 | 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