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康復治療
肩關節正常活動範圍應為前屈90度,上舉150-180度,外展90度,外展上舉180度,後伸40-50度;後伸屈肘(摸背試驗)可摸到對側肩胛骨下緣,前屈可做大旋轉,內旋、外旋。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一般為退行性病變(磨損、老化),其次為外傷、勞損、或肩關節活動少和活動不當引起炎症和粘連。肩周炎可引起疼痛及上肢運動功能障礙,多數患者可自愈,但病程較長,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較大。
一、臨床表現
肩周炎病程可分為急性期(疼痛期)、粘連期(凍結期)和緩解期。
急性期病程約2-9周,表現為關節滑膜水腫、炎性侵潤,組織液滲出,肩部軟組織痙攣、攣縮,局部血液、淋巴液循環不暢,組織代謝障礙。起初可感覺肩部酸楚、疼痛,多突然發生,夜間加重,肩臂活動因疼痛而受限,局部喜溫怕冷,疼痛可向背部擴散,關節自主活動受限,梳頭、穿衣伸袖均感困難,偶爾因碰撞或活動而劇痛難忍。但此時肩關節被動活動尚可。
粘連期病程約4—12周,表現為關節囊及其周圍結構,如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痛,喙肱韌帶攣縮,滑膜充血、腫脹,失去彈性,關節幾乎凍結,不能活動,疼痛持續,但較急性期有所減輕。由於軟組織變性、攣縮,發生纖維粘連性「凍肩」,因而關節活動明顯受限,若作被動外展與前屈運動時,同側肩胛骨隨之牽動,出現聳肩現象。
緩解期病程約5-20個月,炎症逐漸好轉,疼痛緩解,肩關節活動亦漸恢復,但往往活動範圍不如病前。如積極治療並進行康復訓練,此期肩部疼痛消減,肩關節攣縮與粘連逐漸解除,功能可逐漸恢復。如部分患者未經有效治療或怕痛不敢進行功能鍛練,則可能致使肩關節周圍肌肉萎縮、韌帶攣縮、鈣化,軟組織廣泛粘連,關節部分或完全「凍結」,活動範圍更小,甚至僵化,但此時痛反不明顯。
二、肩關節功能檢查
1、摸口試驗
正常手在肩外展上舉時,中指尖可觸至對側口角。根據受限程度可分為:輕度——僅觸及對側耳翼;中度—僅觸到頂枕部;重度—達不到頂枕部。
2、摸背試驗或摸肩胛
為肩內收、內旋動作,正常中指尖可經背後觸及對側肩胛下角。根據受限程度可分為:輕度—受限者可屈90゜,中指能過背中線;中度—受限者達不到背中線;重者——僅能過同側腋後線。壓痛點可發現在肩前方的喙突外側肱骨結節間溝、肩峰下及肩峰後,可見肩胛肌,岡上、下肌及三角肌萎縮。
三、康復治療
急性期康復以緩解疼痛為主,適當運動,粘連期和緩解期都以功能鍛煉為主。
1. 急性期
主要採取制動與休息,減少活動及負重,避免患側卧位。需用弔帶或三角巾等保證肩部的充分靜止,應用消炎痛葯和肌松葯控制疼痛、緩解肌肉痙攣,配合理療、針炙、推拿、局部藥物封閉治療等。
理療以溫熱療法為主,主要為超短波、低中頻電療,也可用場效應治療儀,或熱水袋、濕熱毛巾熱敷。初期可用冷敷5-10分鐘止痛。封閉治療對急性肩周炎有明顯療效,可使局部作用最大化,全身作用最小化,一般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混懸劑。急性期過後仍需堅持肩部活動,循序漸進有規律的做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鍛煉。
2. 粘連期
以運動治療、功能鍛煉為主,配合按摩、推拿和理療。如每天疼痛時間超過30分鐘,不建議進行康復訓練,訓練時應從手臂向前抬做起,如能做到手向後摸背,說明基本恢復,應以不引起劇痛為限,堅持每天鍛煉。
(1)運動療法
可促進肩關節周圍血液循環、松解粘連,活動同時促進肌肉訓練,增加肌力,克服萎縮。對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的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應強化肩袖肌群力量訓練,從而減輕長頭腱的負擔。
以患者主動運動為主,從小幅度開始,逐漸加大幅度,一般每日活動2次,每次15-30分鐘,注意避免松肩。
鐘擺運動:上身前傾,健側手扶在桌上支撐身體,患側手拿重物,利用重力緩慢做前後、左右和旋轉活動,每個方向重複5-10次,也可以站直做肩關節旋轉活動。
抬臂運動:坐位或平卧位,用健側手扶住患側手腕,健側手臂用力向上抬舉過頭頂,不要弓背,不要曲肘,若開始有困難可適當曲肘,重複5-10次。
肩內、外旋運動:仰卧位,肘關節屈曲90度,做手心向上和手心向下的前後運動。
前屈外展運動:平卧屈膝,將雙手置於頭頸後方,起始位置是肘關節豎起,後肘部逐漸外展至貼近床面,重複5-10次。
棍棒操:雙手握住體操棒,也可用長毛巾代替。站立位,雙足與肩同寬,健肢帶動患肢做。體前動作,手臂伸直,反覆用力向上舉,盡量向頭後部延伸;體後動作,雙手握棒,用力向上舉。其他動作還有向側上方舉、後伸、後上提、左繞環、右繞環、扭臂運動等。
啞鈴操:包括上舉、側平舉、前平舉、內外旋活動。
手指爬牆練習:側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炎側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貼牆,然後沿牆向上慢慢作爬牆式運動。正面爬牆練習肩關節前屈和上舉,側面爬牆練習肩關節外展。
跪拜動作:雙手掌雙膝著地,呈跪拜狀,膝關節緩緩彎曲使臀部向後貼近腳跟,雙手掌位置不變,使肩關節在軀幹帶動下盡量前屈上舉,讓手臂呈上舉狀,重複5-10次。
滑輪練習:在天花板或房沿下自製滑輪裝置,站立或坐直在滑輪裝置下,背後最好有牆壁支撐,用一根繩索穿過滑輪裝置,兩手分別握住繩子的兩端,起始位置為健側舉起,患側放鬆,後健側用力,牽拉患側上抬,重複10次。
背部牽拉:站立位,用健側手抓住患側肘關節,抬平患側手,向對側施力,牽拉患側肩背部,初期可以平躺或靠牆支撐,重複5次,每次堅持20秒鐘。
摸背動作:直立,雙手置於身後,患臂從背後下側摸背,健臂從肩後向下摸患臂,往往兩手臂都很難互相摸到,這時可以用一條毛巾連接兩臂,如搓背,循序漸進,重複5次,至健側手可以抓住患側手。
日常活動:利用患側手梳頭、摸後腦勺、摟腰等。如果患側手臂活動不便,可用健側手幫助患側手上抬或活動。
(2)推拿按摩
有西式和中式兩種手法。西式手法(Maitland』s手法)主要是關節鬆動術,包括對肩關節各個功能位置的長軸牽引,關節面的分離,關節面的滑動等4度手法治療,療效非常明顯。
中式主要是家庭自我按摩,包括健手拿捏、壓痛點按揉和彈撥。肩背部以拿捏和壓痛點按摩為主。穴位按摩包括:合谷、曲池、肩喙等點穴按摩,最後整個肩關節撫摸按摩。
3. 緩解期
肩痛基本消失,依然以功能鍛煉為主,包括肌力的訓練,但活動範圍逐漸加大,輔以理療。一般外旋活動首先恢復,繼則為外展和內旋功能的恢復。病程的長短與疼痛期和粘連期的時間有關。粘連時間越長,恢復越慢,病程短者幾周,長者可達數年,亦有終生不恢復的病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