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說話方式寶寶最喜歡,你知道么

人們常說「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了,一句話也能把人說跳了」,生活中人們發生的很多矛盾和衝突都是因為溝通產生了問題,最主要的是就是說話的方式和語氣。

不論是在職場還是在家裡,爸爸媽媽都應該了解,積極、正面的語言能夠傳遞正確的含義與情緒,對於孩子而言,可以在性格上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引。用一種孩子們能夠接受的說話方式去表達,有助於孩子理解家長的意圖,並按父母的指引去執行。反之,如果孩子長期在消極、負面的語言環境中成長,心理上容易出現自卑、膽小、怯懦等缺陷,嚴重的甚至產生破壞性、攻擊性心理。那麼,孩子們都喜歡什麼樣的說話方式呢?,哪些話語是小傢伙們排斥的?通過以下幾個場景就能顯而易見了。

場景1.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

媽媽通常說:快收拾好上幼兒園!要遲到了!

寶寶的心聲:離開媽媽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本就很緊張很害怕,結果媽媽還一直催促我,硬生生地把我的依戀給截斷了,心裡好委屈、好難過,我最討厭幼兒園了。

媽媽應該說:你猜今天老師會教小朋友們學唱什麼歌?麻麻等你回來唱給麻麻聽好不好?

寶寶的心聲:媽媽說幼兒園老師今天可能會教我唱歌哦,上幼兒園,聽起來也不是一件「恐怖」的事兒啊。

場景2.孩子飯前不洗手

媽媽通常說:不洗手別吃飯!趕快去洗!

寶寶的心聲:我最討厭麻麻用命令、呵斥的語氣要求做事了,麻麻好凶哦,我偏不聽!

媽媽應該說:寶寶剛剛在地上玩,小手上好多細菌,我們快去用泡泡把細菌洗掉吧,我允許你玩一會兒泡泡。

寶寶的心聲:媽媽說我的小手有好多細菌,吃進肚子里會鬧肚子的,我還是去洗手,把細菌沖走吧,還可以玩泡泡呢,一定很好玩!

  

場景3.孩子跟小朋友搶玩具

媽媽通常說:跟你說過多少次,不準搶別人的玩具,要一起玩!

  

寶寶的心聲:物權意識是寶寶心智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會跟小朋友搶玩具是寶寶智力發展的進步,可是媽媽卻批評我的「正當行為」,我覺得麻麻不講理,我不願意聽麻麻的話了。

媽媽應該說:我們來跟小朋友比賽,看誰做得好,好不好?

  

寶寶的心聲:麻麻讓小西瓜跟小朋友比賽,那一定很有趣,我很願意跟小朋友一起玩。

  

場景4.孩子不準時上床

媽媽通常說:不要再玩了,趕快回房間睡覺去!要讓我說多少遍?

  

寶寶的心聲:快到睡覺時間了,但我還不太困啊,我還想做點有趣的事!麻麻就知道催我,我心情不好更加不願意乖乖睡覺了。

媽媽應該說:還有十分鐘就到睡覺時間了,寶寶想先刷牙還是先聽枕邊故事?

  

孩子的心聲:什麼?刷牙或者講故事,聽起來挺有意思的,那就講個故事吧,講完我就心滿意足上床睡覺了。

  

場景5.孩子看太多電視

媽媽不該說:把電視關了!小孩看太多電視對眼睛不好。

  

寶寶的心聲:寶寶看電視正到精彩的地方,馬上就關電視,我當然不願意!對眼睛不好?不明白,我眼睛很好的!

媽媽應該說:寶寶眼睛累了吧,把電視關了我們來玩遊戲吧。麻麻來關還是寶寶自己關?

  

寶寶的心聲:玩遊戲?我喜歡玩遊戲,寶寶自己來關電視吧,我不要被麻麻控制!

  

有話好好說:跟孩子說話的4個技巧

  小朋友雖然年紀小,但是心裡會產生許多小情緒,開心的、不開心的、喜歡的、厭惡的···都希望和爸爸媽媽分享。可是,由於他們的表達能力還太弱,麻麻也似乎不太關心寶寶所關心的,這樣根本就不能愉快地聊天了!寶寶內心的小世界,媽媽根本進不去,寶寶也會覺得很失落。其實,如果媽媽能夠掌握這4個小技巧,一定能夠好好溝通的。

1.問「小」不問「大」

每天寶寶從幼兒園回來,很多媽媽都習慣問:「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麼?」「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什麼?」

可是這讓寶寶很為難:「嗯~該怎麼說呢,今天在幼兒園做的事兒挺多的,有我喜歡的,也有不喜歡的,媽媽到底想聽哪樣?」寶寶的年齡還小,很難把所有的事情都詳細說清楚,所以孩子只好用「沒做什麼」、「做了很多」來回答……

  對於很難理解的抽象問題,或是範圍很大的問題,年幼的寶寶很難用語言詳細地說出來。所以,爸爸媽媽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概括,或是孩子的心情,請盡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從細節處著「口」去問,問題越簡單、直接越好,孩子一定會表達得更清楚。例如:今天老師教寶寶唱歌了嗎?幼兒園今天的午餐吃的是米飯還是麵條?寶寶最喜歡哪個小朋友?這樣的「小」問題,麻麻更容易得到更具體的回答,也更容易把話題延伸下去,達到更深入交流的目的。

2.與孩子感同身受

  很多小朋友不愛上幼兒園,他們會對爸爸媽媽說:幼兒園不好玩,我不想上幼兒園,但媽媽一般卻只會說:「幼兒園有那麼多小朋友,還有那麼多玩具,多好呀!」,這樣的說法會讓寶寶覺得媽媽一點都不懂自己。小朋友喜歡隨心所欲,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但在幼兒園就要受到老師的約束。而且幼兒園也不能像在家裡,所有玩具都是我自己的,而是很多小朋友分享,我當然不喜歡啦!

其實,孩子的小抱怨,或者小心情,更需要的是得到家長的理解和認同,同時了解他的需求,如果能幫助他解決問題是最好。然而,在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很多中國的媽媽只會否定孩子,並且試圖用大人的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孩就會子認為你不理解他,從而感到委屈,話題也就此終止。

事實上,家長不需要否定孩子的想法,相反,應該理解孩子,感同身受,認同孩子的看法,並且誘導孩子說出他有這樣感受的來由,相信孩子會自己說出原因。

3.對事不對人

  給孩子」貼標籤「也是很多家長的做法,比如寶寶跟小朋友搶玩具,沒搶到,情急之下就會攻擊小朋友,或是用「吐口水」等方式。如果媽媽看到了,會習慣性的大聲說:「哎!太沒禮貌了!這麼不懂事的!」其實,寶寶只是一時著急,知道自己做錯了,可媽媽因此認為寶寶是「沒禮貌」「不懂事」的孩子,寶寶會很傷心。

  畢竟孩子肯定會犯錯的,爸爸媽媽不能因為孩子1、2次的犯錯,就給孩子「貼標籤」,用各種負面辭彙形容孩子。批評孩子的時候,媽媽應該做到對事不對人,把孩子不好的行為和寶寶「自身」分開。這會使孩子懂得,不好的行為並不意味著這個人就是「壞人」。媽媽可以輕聲、堅定、嚴肅地跟孩子說:「媽媽喜歡你,但不喜歡你的這種行為」。這樣,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錯了,要改正,同時也能體會到,麻麻並不會因為自己犯錯而不愛我。

4.肢體語言很重要

  寶寶大多喜歡說話,一天到晚嘰嘰喳喳說個沒完。對於爸爸媽媽來說,寶寶不能像成人那樣表達,確實不太「悅耳」,更何況手頭上事情很多,總是一邊看手機或者一邊忙家務,一邊敷衍地回答寶寶「嗯」「啊」「哦」,可是這樣的回答會讓寶寶很不開心,也不願意跟他們聊天了。

  跟孩子說話,其實和成人之間對話一樣,使用肢體語言能夠體現對對方的態度。在和孩子聊天時,媽媽最好以平行的目光注視孩子,寶寶會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反之,如果媽媽與孩子聊天時表現得滿不在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你不在乎他,也不喜歡跟他說話,失去與你交流的慾望。所以,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好肢體語言,看著他,摸摸他的頭、拍拍他的肩,這樣一定能夠對聊天產生正面效果。

雖然寶寶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家長想要跟孩子愉快的聊天,必須多付出點耐心。

最後提醒媽媽們,千萬不要對孩子大聲叫嚷,通過斥責、羞辱、貶低來讓孩子「聽話」,這樣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適得其反。而靠嘮嘮叨叨、重複多次,這樣的教育也是無效的。真正適合孩子交流的說話方式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一句:像朋友般傾聽,像朋友般溝通。


推薦閱讀:

女人這4個暗示,過來人都知道,你懂?
家居養花:都知道用啤酒養花效果好,但你真的會用啤酒節澆花嗎?
鐵杵磨成針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你未必知道
信佛人應該知道一點命運
他嫌女友不化妝堅決不帶她出門,看完她化妝你就知道了!

TAG:寶寶 | 說話 | 方式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