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人生的起點與終點》內容提要

第一講 *答覆胡松年「生死大事」的問題,只告訴大概的要點,(八個字形容-販賣真如,批發般若)。到「廟港」太湖大學堂後,結合生命科學、認知科學,才是正式上課,正式修學。* 沈家禎浙江杭州人,佛經英譯又建大覺寺、莊嚴寺(顯明法師)。香港董建華父親董浩雲,楊麟父親楊管北,是當年航業界三名人。 *東密-唐朝印度密宗傳入,含民間畫符、念咒、捉鬼。明朝傳到日本高野山。   藏密-寧瑪派(紅教)、薩迦(花教)、噶舉(白教)、格魯派(黃教,達賴、班禪)。         黑教是西藏原始宗教,也叫苯教,以咒術為主。林雲、邱彰。 *   抗戰第六年,日本高野山密宗修降伏法,國民政府在重慶獅子山發動「護國息災法會」。請顯教禪宗大師虛雲老和尚,密宗白教活佛貢噶呼圖克圖主持。*    師父:皈依師父、學法師父、剃度師父。    灌頂:結緣灌頂、傳法灌頂、智慧灌頂。  生死:有段生死、變易生死。 老是一種病, *   顯明法師(雷宇霆),是天臺宗的傳人。虛雲老和尚的首座,教務長,東北人,人高高大大,相貌很圓滿,像個和尚,像玄奘法師、窺基法師。抗戰時參加青年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胡松年,莊嚴寺的常務委員。*    論「生死問題」二種名書:密宗「西藏生死書」;「中陰救度密法」。 *   基督教認為人死了,最後受上帝審判。中國人觀念,靈魂是會轉生的。人的靈魂有前生後世,三世因果。「中陰身」人死後未轉生前,中間存在的這一段。*    佛學的基礎:「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生命自主,是大科學,有因果的道理。 *   為何研究哲學宗教,重點在佛法。中國儒家、道家,沒有佛交代清楚。佛陀修證悟道,知道一切生命、整個宇宙,有個總的共同生命-「本體」,是不生不滅,永遠不變的。六道輪迴,分段生死。只是這個本體的變化現象。*    時間,在本體上講是永恆不變的。人的身心生命隨時變化,則是變易生死。「莊子」裡,孔子對顏回講「交臂非故」,兩人擦肩而過,一下子,己經不是原來的你我,一切都變了,變得非常厲害。小乘羅漢的了生死,充其量了了分段生死,最後還是要出定,不是究竟。大菩薩才能了脫變易生死。*   人類整個文化,不論中西,一切學問,都是為了追尋「生命問題」,還有生存的現象-生活。內容包括:受教育,求學問,賺錢、做官。學佛修道,打坐參禪,大徹大悟,就為證得那個不生不死的道-佛學。(道家修神仙之學也是)。*   佛悟道悟什麼?為什麼要悟道成佛?為了生命問題,為了追究宇宙萬有生命的究竟根本,包含「生命」「生存」。佛大徹大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悟道了,明白了,身心都證到了。能徹底知道宇宙萬有「生命的究竟」-菩提。證得菩提-找到了生命能生能滅的根本-成佛。  *    變化不是究竟,不是根本,而是現象。生命總體的功能,不生不滅也不死。 *   易經-變易、不易、簡易、交易。宇宙萬有一切現象,有生有滅,隨時變化。如男女感情、父子感情-變易;有個東西是不變的,永遠不生不死,根本的東西沒有變過-不易;一切複雜的變化由簡易來-簡易;變易中有交變,交叉的,感應的,互相感應、相應-交易、瑜伽。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有法則在變。算命卜卦,沒絕對算準的,如刻舟求劍,隨時會變去,一切在變化中。*    中國文化,道家、儒家、諸子百家,配上佛家,吸收融合,成為東方文化。五大教主:東方人,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耶穌、穆罕默德。*    中國道家文化膽子大,敢做這個科學假定:「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休」,「宇宙在手,萬化由心」。認為人的生命可以修得跟天地宇宙的壽命一樣長久。 *   佛八十一歲時,問阿難看因緣,竟三次未回答,佛就滿魔王願走了。佛吩咐四個弟子「留形住世」:迦葉尊者、羅侯羅、賓頭盧尊者、君屠缽嘆尊者。*   「解深密經」「道理」分四種:1.觀待道理:一切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包括花草樹木、土石水火,各種生命,房屋傢俱、國家社會,思想文章,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都是因緣起滅,相對待的,每個現象都必然隨因緣變化而變去。2.作用道理:如五官六識,地水火風空覺識,各有各的變化作用。3.證成道理:以本身的生命修行實踐,靠正念做工夫,或用科學,成功求證到永遠不變的真理。4.法爾道理:法爾如是,永遠不變的真理,不隨因緣因果變化而變化,是本來如此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禪宗-回到本來面目。 第二講 *    人類正常生死的現象:先從死亡講起,再講投生,後講整個生命的生死問題。 *   四合院,長輩睡正房,兒女睡偏房,大廳堂叫中堂。長輩正常死了,在自己房子,自己床上,好人「壽終正寢」。把遺體放在中堂門板上,趁身體還軟,給他穿六七層衣服,女婿一位蓋一條被子,停屍三天,晝夜有人守靈,不準貓鼠靠近。老太太由女兒媳婦洗,老先生由兒子女婿洗,把身體抹乾淨之後,,大殮放進棺材,蓋上被子。然後擇日舉辦儀式出殯。*   尚書、洪範「五福臨門」-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考終命,考就是老,七十歲叫老。善終,死得好。古禮八十歲以上壽終正寢,送禮用紅色輓聯,紅帳子,當喜事辦-高壽而有善終,無疾而終。*    佛學講生命的無常,人生的境界,有四個觀點:「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這是大原則,必然的道理。*   人的生命活著,是兩樣東西組合的:身體、精神情緒思想。「四大」地水火風+空,「五行」。身體健康,生命力在活動兩條腿。健康的嬰兒生下來,拇指握在拳內,是密宗護身拳。人生下來就要抓,愛情、人情、兒女、錢財,到死的時候一定放掉。「七坐八爬九長牙」。「抓周」,把周歲的孩子抱來,桌上擺    各種東西,小孩子喜歡那一樣,就讓他抓取,以判斷他的一生。這是根據他的習氣、習慣、性格趨向。周歲嬰兒頭頂囪門還在跳動,還不會說話,沒有分別意識,等到囪門完全長滿,開始說話,後天分別意識開始作用了。*   孩子喜歡動腿,亂跑,狗都討厭,上學愛打球運動,到中年後,架二朗腿。衰老先從腳底開始,只要看兩條腿是否靈活,就測驗出自己的身體狀況了。*    「寒從足底生,精也從足底生」,老人冬天腳底心還發燙的,就會長壽。 要注意加衣服,尤其是女人,褲子要穿厚些,要保護好不要受涼。*    兩足尊-人生有富貴功名,智慧又高,學問又好。福德具足,智慧具足。 *   莊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第一天生下來,就開始死亡,即生即死,隨時在生死。「不亡以待盡」-莊子對人生價值、生命價值的一個定論。*    作人一輩子,修養到死無遺憾,「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內心無虧欠。 *    死前的四大變化:一、地大分散:骨節、筋骨。臨死如夢、感覺黑暗、身體被壓,難過難受。 二、水大分散:流出冷汗、肛門放開、大便出精、夢掉海洋、聽到水聲。三、火大分散:瞳孔放大、體溫喪失、身體變涼,意識分散、呼吸困難。 四、風火一起分散:人活著心意識能思想三條件,煖、壽、識,三位一體。      有溫度、有壽命、精神意識起作用。煖、壽、識,靠「風大」先天氣的作用,是生命的根本依。活人,輕巧靈便,人死,氣不來就重。*    「楞嚴經」:「純想即飛,純情即墮」。走精神修養的,有修養,又學佛,精神  是上升的。光走情緒化,做些壞事,墮落的,會落入下三道。 *    上三道:胸口溫暖,面孔慈祥,清醒吩咐,「人中再來」。額頭、面部、眼部最後冷卻:樣子生氣-阿修羅;脾氣大-正人君子;慈祥-天人。 頭頂還暖,一定生天,若是學佛,也許見阿彌陀佛、見觀音菩薩接引、到極樂世界。 *   下三道:膝部後冷-畜生道;肚子後冷-餓鬼道;腳底心最後冷-地獄道。 *   人死過去以後,完全進入昏迷狀態。彌勒菩薩提出五種無心地,「五位無心」:見-眼識作用;聞-耳識作用;覺-鼻識、身識的作用;知、心-第六意識;。一、「極睡眠無心」:真睡著了,沒有思想,沒有作夢。十五分至半小時。二、「極悶絕無心」:腦震盪、後腦重創、開刀上麻藥-昏過去,頻死經驗。 三、「無想定無心」:真正作到思想停止的工夫,果報是升色界天。四、「無想天無心」:屬外道的定力,是四禪天中的無想天,把思想關閉了。五、「滅盡定無心」:是大阿羅漢境界,滅掉了思想、理性、情緒、妄念、分別思想,關閉身體的感受-知覺、感覺。超越心理及物理狀態-滅受想定。 第三講 *    葬法、屍體的處理:土葬-中國、部分印度、阿拉伯-孝心、養生送死、卜葬、選地-地理的形勢環境,不被雨水淹,不被風亂吹-晉後,形巒、 理氣、陰陽五行的風水。風水會影響後代子孫,是觀念造成的道理。儒家,厚葬,為重孝道心安是對,若為對我後代求發則不對。「衣、衾、棺、槨」-「不封不樹」;墨家,薄葬;道家,「生者寄也,死者歸也」,死是很自然的事。*   回教:去世-無常、毛提、歸真-是必然歸宿,「嘎來布」肉體的消失,「羅罕」精神的昇華,是人生的復命歸真。主張土葬,「三日必葬」「入土為安」「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忌設靈堂、花圈幛聯,儀式簡單,不重排場。*    西藏「天葬」,給鳥來吃,供養眾生,歸於天然。東南亞「水葬」,任其漂流。佛陀提倡「火葬」,屍體火化「一火能燒三世業」,但因果報應燒不掉。 *   地、水、火、風「四大性離」,四大類的作用及現象,沒有獨立的自性,自性是空的、無我的,是心物一元的,各自作用分離、生剋,各有各的作用範圍。*    「七大」:地、水、火、風、空、覺、識,是本體的作用。楞嚴經:「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寧有方所,循業發現」。所謂生滅、聚散、增減、垢淨、高下、善惡、是非、因果等等,都是七大功能的變化現象。*    人越活越老越頑固、主觀,憑藉經驗成障礙、變污染,事情越煩,分別心大。 *   坐禪修行,放棄妄念,把雜念丟乾淨,恢復原來的生命。死亡時,剩下還「知道」做主,那是第七識,意識的根,分別意識已不清楚了。等到一口氣斷,火大沒有,生命的根本依散掉了,第七識,意識的根,完全分離,真正死亡。*   肉體在十幾個鐘頭後,慢慢開始腐化,先從眼睛。要乘身體還軟給他穿衣,再過幾個鐘頭,身體硬化,骨節不動,大概十幾個鐘頭以後,又由硬變軟,皮膚瘀青,然後腐爛,四大分離,化掉歸空。不淨觀、白骨觀,阿賴耶識。*   二十幾個鐘頭內,可請法師念經,在旁念佛,放「念佛機」,拉他頭頂中間的頭髮,提醒亡者,真的念佛念咒子,有這一念「正念」在,就叫念佛。告訴他:「不要留念,趕快走,念佛,跟著佛的光明走,像打坐一樣,任何境界,所有恐怖,喜怒哀樂,不要管,不要怕,也不要受誘惑,一心想念著佛」,用清淨梵音,配上引磬,提醒助念,就會超出這個生命,來生的生命就不同了。*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練習禪定,一切念頭,感受不理,培養行住坐臥中的定力。心中有佛的正念存在,念頭裡有佛,不是嘴裡念,叫念佛。若學佛一輩子,臨終沒有把握,做不了主,叫「浪死虛生」,沒有得到好處。 *   真修行-永嘉大師:「實了因之所了,非生因之所生」-是智慧的解脫, 不是做工夫。修行是科學,先要道理通,再說求證。智慧就是真神通。*    這個生命死了,還沒有轉變成另一個生命以前,中間存在的這一段,叫中陰。中陰身有五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沒阻力,「念速」快得很。思想念頭快速變動,沒個安穩。若念頭真的達到清淨,修到止觀,這些雜念才變化-行陰的變化,清淨了,才進入定境,才得定。*    「中陰身」跟「夢中身」一樣,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的作用,還有思想,唯心所生。看到好吃的,會感到很香,也會哭,也會笑,火燒會燙,水淋會冷,可以看到一切,色、聲、香、味、獨、法,都會感應的,這是「中陰身」的生起與作用。  *   死後有中陰身是不容易的。中陰身一不能進菩提道場,二不進產門。中陰身也有生死,七天一個變化,昏過去,再醒來。最多停留七七四十九天。超度做法事要七七四十九天,其道理若中陰萬一停留那麼多天-沒有這回事。*    生命在娘胎裡,也是七天一個大變化。傷風感冒,也是七天一個變化,沒有三七二十一天,不能完全斷根。 *   在中陰境界的時間空間觀念,與天人境界,地獄境界的時空觀念,都是相對的,與人間不同。得意時的感受,時間很短的,痛苦的時候,感受時間很長。*   民間靠「過陰」「落觀陰」,走陰啦,還有靈姑,把祖先的靈魂叫來跟你對話,還有跳神的,那不是中陰。那個完全是阿賴耶識,即靈姑的阿賴耶識,配上你問的人的阿賴耶識的對話,是幻境,非真實。 第四講 *    瀕臨死亡研究,號稱有瀕死的經驗,是五位無心位(意識思想不動。極睡眠;極悶絕;無想定;無想天;滅盡定)中的悶絕狀態。意識離開身體的障礙,如鳥出籠,很解脫,很自在,很寧靜。思維非常完整,一點也沒缺少,很清醒。有一種永恆的、徹底的解脫和幸福感、很靜謐、很安逸,不是幻想,肯定有靈魂、鬼神存在。唐代的故事「釵頭鳳」詞-陸放翁與表妹唐琬。夢遊症、「倩女離魂」。阿兵哥「鬧營」「驚營」,到偏僻地方,拿個乾草,燒一燒,熏一熏,如燒香了可避邪。精神分裂現象,是腦神經與思想的分離作用。*   一個人的健康核心在「腦」,60~65歲成熟。修道有神通,智慧的悟道,都與腦有關。思惟意識是借用腦神經起作用。「還精補腦,長生不老」。*   「遊魂」-意識脫離出去在想,唯識學叫「獨頭意識」,法相上是「獨頭境」,單獨影像的境界。打坐,靈魂出竅,無形無相,道家修持上叫「陰神出竅」。修定工夫到了,再變出一個人-陽神。分身,有形有相,別人也看得到這個化身。道家講的「百日築基,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然後才修到陽神出竅。「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例:「明儒學案」羅近溪。王陽明的學案,「王學」影響日本明治維新。江西寺廟有個房間,老和尚閉關、涅盤,「五十年前王守仁,開門即是閉門人」-能預知轉世再來的人。*   道家:「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熱衷於練氣脈,打通任督二脈,做工夫,練身體,只修命,不修性,落在身見-不曉得明心見性。「但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只講學理,流於口頭禪,有一點明心見性,又不能念念不迷,身體一點都沒轉變,精氣神不能凝合為一。充其量會出陰神,不會出陽神,要等到中陰才可能成就。現世不會成就報身、化身。能轉變了這個業報之身,是報身成就。自己能生出另一個生命,出陽神是化身成就。       第五講 *   「修行道地經」,生命像流水一樣,停止在這裡,叫「中止」。十二因緣,有指現在存在於現實的世界,改稱「中有」。事物明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實體的,叫陽性。靈魂,摸不著看不見的,屬陰性,不是實體,也叫「中陰」。*   「鬼」是陰面,看不見;「神」是陽面,看得見,都與土地「田」有關。頭上一根毛,陰性的電流,向下面走下去的是鬼;田上長出了一點頭,光向上長,叫「由」,是萌芽、由來;上下通叫「申」是伸出來、四方八面通;左邊加個示,上天所表示的,叫做「神」。「魂」右邊是鬼,通下不通上;左邊加個雲,像雲霧一樣,似有似無,濛濛的,不是實質,看不見的,搞不清楚,所以叫「魂」。「魄」是物質的,生理的,是實質,有實體的,如冷天呼吸有白氣。*   打坐修行得定,儒家形容叫「昭昭靈靈」,昭昭是很光明的;靈靈是很明白,見聞覺知沒有昏迷,既不散亂,又不昏沈。佛者「覺」也,是覺悟,是從夢中醒來。中陰身起來,像夢醒了。中陰能記得很多生的事,叫「一靈不昧」。*   「生不認魂,死不認屍」,我們活著自己不認得自己的靈魂;除非打坐工夫,到了「一靈不昧」,「看」清楚了,自己心念變成的靈魂境界是怎麼一回事。一般人死後,中陰身看到自己的屍體也不認識。 *    在佛學裡,靈魂作用屬「想陰」(思想) 與「行陰」(生命動力)的範圍。行陰發動思想回憶的這一股力量-業報的作用-「業力」。中陰境界生起各種現象,把累生的所作所為,好的壞的,善的惡的,平生壓制在下意識中隱瞞的事,善惡分別果報,對不起人的事,受妥曲的事,妥曲人的事,統統都會出現。* 從現象上,觀待道理上看,天堂、地獄、鬼都有。一生所作所為,命運、遭遇、思想情緒習慣,第六意識裏有的這些種子變成現在的行為、現象。種子生現行。累積又變成阿賴耶識裏未來生命的種子,現行又生種子-因果道理。*「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一切作過的事,都有記錄的,下意識裏都存在的,不管經過多少時間,百劫也不會消失、忘亡,「一切有」永遠存在。因緣會遇時,就受這個果報,「生死」就是這樣來的。  人生的命運,是多生累世的結果。算命看相是過去的定業,顯現出此生應受的果報。有功名富貴,天生是「天閹」。「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觀察自己一生的行為遭遇,就曉得自己多少的前生做了些什麼,才有今生這樣的果報。若想知道來世後生怎麼樣?看你這一生做了些什麼-「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道理。*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多情自古空遺恨,好夢由來最易醒」,由科學知最長的夢不到五秒鐘。歷史上幾個大夢:A人生是黃粱一夢:漢鍾離在長安點化呂純陽,B黃粱夢:呂純陽在河北邯鄲點化盧生,「二十年來公與侯,縱然是夢也風流;我今落魄邯鄲道,要向 先生借枕頭」,這首詩,文學特別好,意境特別高,代表了人生。C南柯一夢:唐代槐安國螞蟻窩,D莊子的蝴蝶夢。     *每個人中陰境界生起來時,不是像「西藏生死書」上講的,第一個七天,那些菩薩出現,有什麼境界;第二個七天,那些菩薩出來接迎你。決不是這樣呆板固定的。中陰境界所呈現的形象,是他觀念裏所熟悉的那一套宗教習慣。*參考資料:1.楞嚴經,只講生死的大原則,去看由人道轉生六道這一段,簡單明暸、科學性。2.修行道地經,講修行做工夫,六道輪迴的果報。3.大集經。*佛創立的理論「十二因緣」:「C1無明緣行,C2行緣識,C3識緣名色,C4名色緣六入,C5六入緣觸,C6觸緣受,C7受緣愛,C8愛緣取,C9取緣有,C10有緣生,C11生緣老死C12老死」。十二因緣不只是理論,也符合科學。*佛學是求了生死,「了生脫死」,了了這個生,脫開了老死、病苦。只把古文搞好還不夠,也要曉得現代自然科學。不要只抱著佛學,認為最高明,自己困在一個範圍裡,以為是全體了。「聲聞眾」來受教育,怎麼說怎麼辦,沒有獨立思想,也不去深究vs「大菩薩」有本事自己參究,也會提出意見辯論。*    C1無明緣行:無明是沒有光明、陰的、糊塗的、什麼都不知道,「一念無明」。反之為「明」,就是大光明大智慧,大圓鏡智,已經把自己的根本找出來了,大徹大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明由行來為,「行」有一股動力,就是業力,永遠在流動,千生萬劫,沒有時間空間的阻礙。*   「解深密經」講出這個一念唯心的生死根本:「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佛到最後,推翻一切宗教,一切哲學,沒有上帝,沒有閻王,沒有神,也沒有一個人格化的神叫佛,根本沒有一個主宰。這個生命的本體有個東西,用個代號叫做「阿那陀識」,也叫「阿 賴耶識」。它既深又細,非常祕密難懂,要實證到了才會懂。*    宇宙的生命有股根本動力是「行陰」,使一切種子「等流」平等的一起流動,如黃河壺口、長江三峽,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時間空間限制,是心物一元的。 *   中國固有文化,易經乾卦「天行健」(文王),理念的天,代表本體,宇宙這股力量,具物質及精神的功能作用,永遠在動在變。「君子以自強不息」(周公),我們要知道宇宙隨時在變,自己要懂得自強,隨時反省,努力修養學問,要不斷前進,不能停留。「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都是基於這個道理而來。*   生命沒有本來,只是有個流動性的現象,像風一樣。不要以為宇宙中間,有個動力是本有的生命,把無我的東西,當成有個我了,起了分別意識,思想又抓住有個生命的本來。「金剛經」:一切現象都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即有即空,即空即有。若把它當成一個總的東西,在那裏存在就錯了。 *   人這個生命是等流、異熟的作用,變化出來的,變男變女,聰明或笨,都是因果的異熟。阿賴耶識有等流、異熟的作用,所以「楞伽經」:人的種性,根基、根器不同,是多生累積的因果,屬於異熟。如小乘、大乘、文人、武士。*   無明代表本體痴的、不明的作用;行陰同第七意識有連帶關係。「心意識」:「心」代表心物一元的本體,就是阿賴耶識;「意」就是第七意識,是我執、法執的  根本;「識」指能夠思想分別、思惟的這個第六意識,其根根是第七意識。古來禪宗祖師「離心意識,參!」是瞞人的教育方法。離開心意識參個什麼! *   C2行緣識,「識」是思惟意識,分陰陽。行的動力帶陽,就是靈魂一靈不昧,能起思惟。十二因緣「識」,透過現象來了解本體,叫做法相學,唯識法相走科學路線,其實是專門指導修證用的。相對的是般若,不講相,直接將那個無明的本體,變成光明自性,就是般若,禪宗和密宗大手印,走性宗路線。*   「法華經」:佛法只有一乘,說東說西不過是「空拳誑小兒」,此教育法,是為了使你真的明白那個本體的法爾道理。「黃葉止兒蹄」,四川破山海明禪師雙桂堂:「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雲催犢返;風瀟瀟,雨灑灑,飄飄黃葉止兒蹄」。人境雙亡,渾然一體的境界。陳搏老祖「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   C3識緣名色:「名」屬精神理念、受想行識、看不到形體的;「色」指生理的、物質的、地水火風四大所變化的。精蟲卵子(父精母血)結合,加上靈魂,三種東西一攬,那個強大的吸力你跑不出來,這個就是輪迴,進去投胎了,這叫「名色」。名色七天一個變化,詳細要看「佛說入胎經」。*   C4名色緣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叫六塵,六塵穿進六根這個過程,叫做「六入」。「地水火風空識青黃赤白」十種「一切入」穿透進來。一個人打坐時定不住,因為你同時受氣候等外界的影響,各種現象隨時變化刺激你,心力不強,智慧不夠,就會去捉。般若談空,叫你把它化開了,放出去。人習慣在抓,生命在入胎時,識緣名色時,已經都吸進來,一邊吸入,一邊集中,一邊散掉。越集中,越鬆散,反作用力越大。*    C5六入緣觸:一旦有六入以後,就發生接觸、交感,互相受影響。 *   C6觸緣受:觸就發生應覺、感受。我們從娘胎出生到現在,沒有一天是舒服過的,每一秒的觸受都很痛苦,但人們因麻木了,習慣了,智慧不夠,觀察不清楚。如果工夫能夠做到離開了觸受,就能變成「虹光身」,一片光明,空靈與虛空合一,那也就是「空無邊處定」了。這個中間的修持關鍵,就靠你心意識的力量,能夠做到不受這股業力的驅使。*   打坐不過是練習學定,坐中能夠定了,還要在行住坐臥中,隨時都能定,要做到「定慧等持」。請仔細了解「三十七菩提道品」。「五根」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是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若定的根沒紮好,沒有定力,就會被業力驅使;若依五根發起五力,有了慧力,智慧變成力量,破一切執著掛礙,那才叫做「修行」。*一切眾生都被觸受騙走了。男女做愛,觸有感受,因為觸受舒服,性的高潮享受一下子就過去了,那叫享受,受是感覺,但很短暫,結果什麼都沒有。*    C7受緣愛:愛就是喜歡、貪圖。 *   C8愛緣取:眾生拚命抓財富、大權、高位,那都是暫時之所屬,給你用一下,它不是你之所有,都要散去的。 *   C9取緣有:抓到手,所謂有,是暫時做到歸你之所有,不是真的屬於你,  是騙你的,會消散的,不過是剎那之間的因緣聚會觸受而已。根本沒有個「得」,沒有真的擁有過,連自己的身心都隨時在新陳代謝,都留不住,所謂「有所得,擁有過」,不過是心理上的想法,騙自己的。既然無所得,當然也 無所失,一切「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看清了這個道理,就不會拚命去抓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不是有心為善,是自然如此,要有智慧去做,把一切無保留的貢獻給社會了。*    C10有緣生,C11生緣老死:有孕了,就有生,有老死。一切有為法,有生必有滅。生老病死,成住壞空。 *   C12老死:老死以後,靈魂再來,無明緣行,行緣識,十二因緣,就這麼輪迴,這是大原則。了解了之後,才曉得入胎是怎麼回事,人生是怎麼回事。*   有時候「打坐」痛得受不了,就要曉得「受即是空」,那個痛再痛你也留不住的,無常的。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從空中來,又回到空中,好像來過。「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難過時就念「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異空,空不異受」,思想多了,就曉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異空,空不異想」,不要被受陰想陰騙走了。 第六講 *   人活了一輩子,就是人生三句話:「莫名其妙的生來,無可奈何的活著,不知所以然的死掉」。人生總的目的就是「離苦得樂」-追求快樂、幸福。跳出痛苦,求個不苦的東西-極樂。凡是徹底離苦得樂的境界,都是極樂世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在三界中,另有一個超越時空的「法界」。*   佛經說「三轉四諦法輪」,就是講基本教育的「四諦-苦集滅道」、「十二因緣」。「一轉四諦法輪」:人生是痛苦的活著。「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再加上「愁、悲、憂、惱」,就是「十二苦」。集是「愛取」、貪愛、抓來、佔有。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滅是一切放掉,沒有了,空掉了。道是滅的因,得道,智慧成就了,破了一切苦的因,得了這個道,滅了一切苦,徹底不苦了,就是極樂。*    「二轉四諦法輪」:「十二因緣」-「無明愛取三煩惱,行有二支屬業道;從識至受並生死,七支同名一苦報」。C1無明 -C8愛、C9取-(集:三根本煩惱)。C2行 - C10有- (業力:原始動力、一切佔有)。C3識 –C4名色、C5六入、C6觸 -C7受 - C11生、C12死。(生命的作用:苦的果報)。 *   張紫陽:「腹內若無真種子,猶如鑪火煮空鐺」。道家叫「煉丹」,有一個中心點。禪宗參話頭,抓一個正念。修行打坐「要點」都在上面這個四句偈裡頭,體會進去就是實際的修行工夫。 *   「三轉四諦法輪」:「入胎」正常的轉生人道(佛說入胎經):三緣和合才成胎,中陰身入胎,有了生命-阿賴耶識的異熟因果-因緣成熟了變成人。生命的一股氣(習氣)在轉了,七天一變。共三十八個七天。倒轉的動力,使嬰兒身體倒轉過來,準備正常出生。在娘胎裡,男嬰臉向背脊骨。民間經驗,孕婦肚子尖尖,會生男的,因男胎背脊靠近母親肚皮。孕婦肚子平平,會生女的。死在水裡的人浮起來,男性是趴著的,女性是仰著的。同胎兒的情況一樣。 *   「隔陰之迷」,轉生不迷很少極少,除非很有定力。釋迦牟尼是正規例-入胎不迷,住胎不迷,出胎不迷。過去的學問都記得,智慧很光明。 *   人胎通常的情形,若中陰身忽然一個念頭是性的慾念,看到一對男女在作愛,若跟他有緣,就一下子被吸過去,喜歡女的變成男人,喜歡男的變成女人。佛洛伊德的性心理學近似。若中陰身感覺到刮颱風,下大雨,又打雷,淋濕了,趕緊躲進山洞,就入胎了,是生在貧窮人家。若中陰身走到風和日麗的好地方,建築很好,進去玩玩,就入胎了,是生在富貴人家。也有自主入胎。*   天分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三大類二十八個層次。欲界天這些天人離不開「色聲香味觸法」六種慾望,又叫六欲天。(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想欲)。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焰摩天、時分天。二百年)、兜率天(彌勒菩薩內院說法。四百年)、化樂天(樂變化天,欲界定,「於橫陳時,味同嚼蠟」基本上性的慾望沒有了。八百年)、他化自在天(魔王波旬,欲界之主)。欲界天仍有男女差別,有笑、視、交、抱、觸。但性的形式不同。若真得了初禪「心一境性,離生喜樂」,就跳出欲界的限制了。*   打坐修行,為什麼要修白骨觀、不淨觀、安那般那?白骨觀包括不淨觀,是破身見-對身體的執著-色聲香味觸等五欲及很多念頭。安那般那以修風大觀為基本,風大這個氣,是八個識所根本依止的,這個生命就是一口氣。物理世界的生起,也是風輪先起的。研究「楞嚴經」就知道,念頭一起,氣就跟著動,四大作用跟進,各種感受、念頭、境界跟著來。反之,若念頭真的止了、專一了,就會轉化四大業報之身。*   修白骨觀、安那般那是先轉化你的四大、由風大、由氣來轉化地水火風,轉化習氣,每一個細胞都轉了,因為這個業報之身轉了,超越了欲界天所有境界,才可以得到禪定。從修小乘禪觀人手,大原則簡單明了。這是佛學講修證之路的一個科學孫統,同生命科學連起來,是一個根本的道理
推薦閱讀:

南懷瑾老師:個個都會講,人人做不到,所以身心內外處處是障礙
如何修證佛法(南懷瑾主講)2
南懷瑾老師講述:生和死的問題
「吟誦與音韻」視頻:南懷瑾老師講
南懷瑾老師:冬天適宜補養身體,吃補藥有講究!

TAG:人生 | 南懷瑾 | 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