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姜太公歸周與武王死時成王誦的年齡

姜太公歸周與武王死時成王誦的年齡

1、姜太公歸周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滅殷興周的任務。《天問》云:「師望在肆,昌何識?鼓刀揚聲,後何喜?」《楚辭章句補註·天問》:「言呂望鼓刀在列肆,文王親往問之,對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國。』文王喜,載與俱歸也。」姬昌曾說﹕『「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齊太公世家》]「太師」,是西周「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呂尚正式投靠文王,可能是呂尚設計救文王脫困,從羑里回周之年(前1056年?)。文獻多記載,這一年他72歲(文王71歲?)。武王娶太公之女邑姜為妻,後來為皇后。武王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復加。太公望是武王克商的策劃者,牧野大戰的指揮者。《史記?周本記》:『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修文王緒業。……於是封功臣謀士,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曰齊。』[P23]——太公望是文王、武王時期的第一名臣,周公旦、召公奭均列其後。武王去世後,齊太公基本上沒有參於周文王子孫內部的權力之爭。……他雖然是成王母舅,但是其政治地位已經大大下降。周公行政七年期間,周公吹捧的名臣是泰顛、南宮适、散宜生、虢叔和閎夭。卻不見提故第一名臣姜太公,——周公旦無視太公望對周王朝的貢獻,既說明其政治地位大大下降;也說明太公沒有站在周公一方。《春秋左傳?僖公四年》:『昔召康公(周大保召公奭也。)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P81] ——齊太公要聽命於召公奭。《古本竹書紀年》:「康王六年,齊太公卒。」2、文王脫困回周《史記?周本記》:『崇侯虎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鄉之,將不利於帝。」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獻洛西之地,以請紂去砲格之刑。紂許之。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祇取辱耳。」遂還,俱讓而去。諸侯聞之,曰「西伯蓋受命之君」。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聞之,懼,以告帝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明年,西伯崩,太子發立,是為武王。』羑里是距王城朝歌(今河北洪縣境內)數十里的小城(今湯陰城北數里)。3、武王死時成王的年齡——十三歲。假如文王從羑里回周之年為前1056年(?)同年呂尚(太公)正式投靠文王。同年(?)姬發娶太公之女邑姜為妻。前1055年(?),斷虞、芮之訟。姬髮妻 邑姜生子誦(?)。前1054年(?),伐犬戎。前1053年(?),伐密須。前1052年(?),敗耆國。前1051年(?),伐邘。前1050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前1049年(?),西伯崩,太子發立,是為武王。前1048年(?),東觀兵。前1046年(?),克商。前1043年(?),武王死時。成王誦十二、三歲。4、文王、武王的年齡。《漢書?律曆志下》:「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受命九年而崩,崩後四年而武王克殷。克殷之歲八十六矣,後七歲而崩。故《禮記?文王世子》曰:『文王九十七而終,武王九十三而終。』凡武王即位十一年,周公攝政五年」《淮南子?氾論訓》曰:「文王十五而生武王,非法也。」 [P152]說文王「十一、二歲結婚」;「十三歲,生伯邑考」;「十五生武王」。既不符合「古代婚禮之制」;更有違「人類生理髮育常規」。此處之「文王十五而生武王」,令人難以置信。或曰:「文王十五年生武王」?若是:文王在位五十年,文王卒時武王才三十五歲。文王死後約七年武王卒,則武王只活了四十二歲。《周本紀》:克殷後,『武王征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武王至於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為不寐?」王曰:「告女:維天不饗殷,自發未生於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鴻滿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P24]《逸周書度邑解》:『維王克殷……王曰:「嗚呼,旦,惟天不享於殷,發之未生,至於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飛鴻滿野。天不享於殷,乃今有成。維天建殷,厥征天民,名三百六十夫,弗顧,亦不賓滅。用戾於今。嗚呼於憂,茲難近飽於恤辰,是不室。我未定天保,何寢能欲。」』據「發之未生,至於今六十年」可見,「克殷」時武王尚不足60歲。至於「天不享於殷」,距「發之未生」是多少年,目前難以準確判斷。因為克殷後武王只在位三、四年,所以「武王享年五十幾歲」的說法,可能性較大。《吳太伯世家》曰:「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P237]可見,文王出生時太王還活著,太王死於武乙二十一年[前1126年?]。故文王出生不早於武乙三年公亶父遷岐後兩年(前1142年);不晚於太王死前一年前1127年(?)。文王大婚(歸妹)若在帝乙二年[前1100年],其後一~兩年生伯邑考,三~四年生姬發,到武王前1043年(?)卒,正是五十四歲。和《竹書紀年》說的「武王(享)年五十四」符合。就筆者所見的資料推測:文王出生於前1142年~前1127年(?)之間,卒於前1050年或前1049年(?),故文王享年九十二、三歲~七十七、八歲之間。武王約享年五十四歲。——約前1097~前1043年(?)。

1、「召康公」只是傳成王之「命」?《顧命》有:「太保命仲桓、南宮毛,俾爰齊侯呂汲,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釗於南門之外。」與《左傳》:「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兩者行文類似,並無「傳成王之命」之義。《尚書》「傳王之命」多用「王若曰」。如《多方》:「周公曰:『王若曰:……』」《尚書》:「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於東,作《歸禾》。」2、無證據說明召康公地位高於太公?龖先生自己的引文證明,「周公旦、召公奭」排在「太公望」之前。《古文尚書?泰誓》武王言:「天其以予乂民,朕夢協朕卜,襲於休祥,戎商必克。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雖有周親,不如仁人。」龖案:《孔傳》、《蔡傳》皆言:「十人,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邑姜。」3、武王去世後,太公望已經退出政治中心。《尚書?周書》28篇,既沒有太公望的作品,《周書》內容中也絕少提到太公望。說明西周立國後太公望已經退出政治中心。「尤其是武王去世後,齊太公基本上沒有參於周文王子孫內部的權力之爭。他雖然是成王母舅,但是其政治地位已經大大下降。周公行政七年期間,周公吹捧的名臣是泰顛、南宮适、散宜生、虢叔和閎夭。卻不見提故第一名臣姜太公,——周公旦無視太公望對周王朝的貢獻,既說明其政治地位大大下降;也說明太公沒有站在周公一方。」
推薦閱讀:

各國法定結婚年齡
盤點明星中的老妻少夫和老夫少妻,你覺得最佳年齡差是多少?
人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的四樣東西
婚姻與性,男女間年齡的最佳絕配
命理揭秘什麼年齡容易出軌

TAG:年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