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朱元璋家世背後不可告人之謎?

有網文爆料說朱洪武祖上五代不是世代務農,而是元朝位高權重的五代王爺;他生於江西南昌而不是安徽鳳陽;他曾在四川的皇覺寺而不是在安徽鳳陽的皇覺寺當學童;他父母死葬於貴陽之南而不是安徽鳳陽;他曾經當過放牛娃但不是因為貧窮;他是穆斯林而不是佛教徒;他手下有一大批回回將領相助及大量的回回追隨,又豈只十回保一朱;甚至,他老人家根本不姓朱……

而幾年前某報紙更是刊發了周有光先生去年在中國現代文學館一次講座後回答聽眾的部分內容,其中涉及朱元璋的民族問題。對此,中央民族大學陳梧桐教授來函表達了不同觀點。現將陳教授的文章刊登如下。

讀了《百歲老人周有光答客問》一文(載《中華讀書報》200 5年1月22日),對周老先生說的「現在新的考證說明太祖朱元璋不是漢族而是回族,這已經證明了」,感到非常驚訝,不知這個「新的考證」是誰的考證?發表在何處?是如何證明的?

著名的回族史學家白壽彝先生在1946年出版的《中國伊斯蘭史綱要》一書中,有條腳註提到過「父老相傳,明太祖原是回回;建文帝的出走,系赴天方朝覲。又頗有人相信,武宗也信教(指伊斯蘭教)」(《民族宗教論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12頁)。但白先生對此並未作過考證,他撰寫的有關伊斯蘭教和回族史的諸多論著,從未把明太祖、建文帝和明武宗列為回族人物,他主編的《回族人物誌》,也沒有這3個明朝皇帝的傳記,可見他對那些傳聞是持有疑義的。

大量的史實證明,朱元璋不是回族而是漢族人。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不信奉伊斯蘭教之外的其他宗教,一些回族的家規明確規定:「家禁用道、釋教」(晉江《郭氏家譜》)。但朱元璋及其前輩、後裔都不信仰伊斯蘭教,而是崇信佛、道。朱元璋「曩者父母因某自幼多病,舍入皇覺寺」(郎瑛:《七修類稿》卷7,《朱氏世德碑》),自此就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參加郭子興起義軍後,他成為一名白蓮教徒,但並未改變佛教信仰,攻佔應天等地,不僅廣交戒德名僧,還同許多道士建立密切的聯繫。

登基稱帝後,朱元璋在大力提倡尊朱崇儒,確立儒家思想、程朱理學統治地位的同時,更是大搞神道設教,扶植佛教和道教。他不僅撥出巨資,修繕、重建一批寺院和宮觀,並授予大量田土、蘆盪,免除其稅糧和差役。還多次召集名僧舉辦法會,自己頭戴皮弁,腰插玉圭,親率群臣頂禮膜拜;或徵召道士,舉辦祈雨齋醮,自己「設藁席露坐,晝曝於日中,頃刻不移,夜卧於地,衣不解帶」(《明太祖實錄》卷53)。他還應僧道之請,設立善世院、玄教院,後改為僧錄司、道錄司,以名僧、道徒總領全國佛、道事務。為了擴大佛、道的影響,朱元璋又命四方名僧點校《大藏經》即《浩武南藏》,令宗泐、如?等僧人重新箋釋《般若心經》、《金剛經》和《楞伽經》,親自為《心經》作序;並仿效唐宋君主,親為《道德經》寫序,撰成《御注道德經》二卷,還撰寫《周顛仙人傳》,廣行刊布。正是由於朱元璋的大力提倡,他的眾多子孫中,不乏崇信佛、道者,如明成祖、明孝宗都崇信佛、道,明武宗佞佛,明世宗佞道。也就因此,明朝官方還多次組織刊刻卷秩浩大的佛藏與道藏。

當然,在大力扶植佛、道的同時,朱元璋也在南京、西安及西北、閩粵等地敕建一些清真寺,並御書《至聖百字贊》,稱頌伊斯蘭教有「協助天運,保庇國民」(劉智:《至聖天方實錄》卷20)之功用。這並不是由於朱元璋信奉伊斯蘭教,而是出於他的「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因為當時不僅明王朝的轄境內居住有回族,明朝的軍隊中有眾多的回民將士,而且諸多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包括回族聚居的西北地區尚待統一,他實施這種「因俗而治」的政策,目的在於爭取這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的支持,以推進全國的統一事業,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正由於朱元璋沒有伊斯蘭信仰,所以伊斯蘭教儘管受到朝廷的保護和扶持,但其地位卻無法同佛、道相比,有明一代始終未見朝廷為之設置機構,委任官職,也未曾采編刊刻過任何有關伊斯蘭教的撰述。

回族不僅信仰伊斯蘭教,而且在風俗習慣上也受到伊斯蘭信仰和文化的影響。例如在飲食習慣上禁食豬肉,在喪葬習俗中主張速葬,停屍不得超過3天,並實行土葬,不用棺材,屍體沖洗後以白布纏裹,由阿訇主持殯葬。但不論朱元璋本人還是他的前輩、後裔,都未見有這種風俗習慣。有明一代的宮廷御膳,從未斷過豬肉。負責置辦御膳的光祿寺,每年要用30100頭牲口,其中就有豬18900頭(萬曆《明會典》卷116)。祭祀祖先,豬也是必備的供品,如祭祀太廟,洪武二十六年定議,所供祭品需用「豕十九」,萬曆初年又規定時享用「豕三十一」,袷祭用「豕三十五」(同上卷86)。喪葬則完全遵循漢族而非回族的習俗。如停屍時間,除朱元璋的父祖和在「靖難之役」後不知所終的建文帝、在「奪門之變」後被廢的景泰帝情況不明外,明朝皇帝死後的停屍時間都大大超出3天的期限。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死後,停屍時間算是最短的,但前後也達7天。停屍時間最長的是明成祖,長達5個月之久。再如安葬的方式,雖然實行的是土葬,看不出民族習俗的區別(漢族和回族都實行土葬),但全不用白布纏屍,而是頭戴皇冠、身著龍袍,使用棺槨裝殮下葬的。已經發掘的定陵地宮後殿,擺放著明神宗和孝端、孝靖皇后的3具棺槨,棺槨中有皇帝的皇冠和龍袍,皇后的鳳冠和禮服,就是最好的物證。朱元璋的父母死後「殯無棺槨」,並非出自回回的習俗,而是由於當時朱家太窮,窮得連墳地都沒有,更不要說置辦棺槨衣衾的銀兩鈔幣了。幸得鄰居劉繼祖給了一塊墳地,朱元璋和二哥、大嫂才得以為雙親換上洗乾淨的破舊衣服,將他們草草埋葬。此外,明朝的陵墓,從江蘇盱眙的祖陵、安徽鳳陽的皇陵到江蘇南京的孝陵和東陵、北京的十三陵和景泰陵、湖北鍾祥的顯陵,碑刻都只有漢文而沒有阿拉伯文字,雕飾也都是傳統的漢族風格而非伊斯蘭風格,陵制也都是在唐宋陵寢制度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與伊斯蘭風格的回族墳墓迥然有別。

最後還需指出,周老先生在答客問中,將回族和建立遼、金、元、清諸朝的少數民族稱為外族,這也是欠妥當的。中國自古是多民族的國家,秦漢開始形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遼、金、元、清王朝的契丹、女真、蒙古和滿族,不僅自古就居住在我國的土地上,而且在建立自己的政權之前,就都已歸屬中原王朝的管轄。回族雖然含有較多的外來血統,但他們並不是在國外形成為一個民族再遷入我國,而是由唐宋以來在我國落地生根的波斯、阿拉伯人等和畏兀兒、蒙古、漢等民族的一部分人通婚融合之後,在我國境內形成的民族。因此,不論是契丹、女真、蒙古、滿族還是回族,他們雖與漢族彼此互相視為外族,但卻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民族。中國的領土疆域,是由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開發的,中國的歷史是由漢族和少數民族一起創造的。作為中華民族的成員,不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享有中國歷史主人的地位和權利。如今,我們已處在實現民族平等的社會主義時代,顯然是不應再沿襲那種「內諸夏而外夷狄」的陳腐觀念,把漢族之外的少數民族視為外族的。作者:陳梧桐


推薦閱讀:

朱元璋的遺詔都敢改,這人是不要命了嗎?
為何說回族是中國孕育的民族,朱元璋幹了哪件事竟被誤認是回民
從朱元璋送鵝殺大將談中藥的忌口與發物
勤政的君王 --朱元璋
劉伯溫和宋濂等人一起投靠朱元璋,為何其他三人都當了官,唯獨劉伯溫沒有當官?

TAG:朱元璋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