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大V是如何高效讀書的?
eff
i
cient
高效讀書
去年開始做自媒體,漸漸有了一定名氣,慢慢進入一些大V圈子,跟他們接觸發現,雖然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讀書。
想想也是,要想長期保持穩定而優質的輸出,僅僅靠經驗根本支撐不住,用業內的話說,半年就給你榨乾了,所以讀書就成了不二選擇。
他們讀書有多瘋狂呢?
我剛開始在知乎上答題時,曾炫耀過每年讀二十多本書,後來進入這個圈子後,默默把那個回答匿名了,打臉啊,認識的圈內朋友,少則五六十本,多則上百本!
真的是上百本,一點不誇張。
知乎上有個問題質疑,一年讀書上百本,那是翻書吧,頂多是自我感動,能有個球用!
這也是我最初的想法,後來跟圈內人士交流發現,他們不僅讀完了,而且還非常有收穫!
也是,沒有收穫的話,自媒體早就做不下去了。
去年6月份開始,我的自媒體之路進入快車道,頻繁的更新,明顯感覺身體被掏空,朋友們給我開的方子,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強腎固本。
在老司機們的幫助和指導下,我啃書速度是與日俱增,去年一年,我讀了將近八十本書,做了好幾十份筆記,說實話,年底統計時,我自己都嚇了一跳!
我分享下數據:我公眾號文章收藏量是轉發量的三倍,幾次呼籲小夥伴們轉發,都說文章質量太干,不想轉發。
氣的我吐血,趕緊拿起一本書補補!
說了這麼多,自媒體這個圈子,究竟是如何高效啃書的?
在介紹具體的方法之前,我先說下概念,高效閱讀不是多快看完一本書,準確講,應該是「高效能」閱讀,如何又快又好地讀完一本書。對於不同的書,高效閱讀方法會有差異,但大體遵循以下模式:
1
挑選好書
一本爛書,不管讀的多快都談不上高效。如何挑好書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融入一個讀書圈,你會有讀不完的好書;
其次,你可以通過分答、知乎有償請教,通常會收到系統的書籍推薦,如果你養成付費習慣,相信你會發現,你的生活高效很多;
再次,可以通過知乎、豆瓣的書籍推薦帖子,有些帖子推薦的非常用心;
再次,去噹噹、亞馬遜等圖書網站翻閱;
最次,就是百度了,你懂的。
2
目錄和緒論
我們都知道,去一個陌生地方,時間會顯得很漫長,但返程就很快,這是相對論,更是思維的運作模式。人天生就有一種追求完整性的本能,比如下面這張圖片:
大腦很自然的就會補齊,這種對完整性、整體性的本能追求,發展出了「格式塔心理學」。
所以,在去往陌生地方時,大腦出於對完整性的追求,會不自覺投注部分注意力,對過程的過分關注,必然會導致時間漫長,回城時,注意力不在這上面,時間流逝就很快。
我們讀書時,如果從頭到尾讀,既急躁又漫長,就是因為大腦對完整性的追求,會讓我們加快閱讀,但是大腦又會分出注意力,關注整個過程,所以閱讀很慢,閱讀過程也很難讓人愉快。
漸進式閱讀不符合思維習慣,高效閱讀推崇的是整體性閱讀,即首先從宏觀上建立對書本的整體認知,了解書本的知識架構,這樣讀書,就如同返程一樣,會更加輕鬆。
此外,這種整體閱讀,會在頭腦中搭建整體的知識框架,知識框架搭建出來之後,因為缺乏內容,根據格式塔心理學理論,大腦對完整性的追求,會迫使我們高度注意,與完整性有關的內容,所以有了框架,再去學習,會更容易沉進去,更容易吸收相關知識點。
而構建整體框架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目錄,看緒論,如果有心,可以根據目錄做個簡單的思維導圖,加固頭腦中的知識框架。
3
泛讀
通讀一個章節,隨手劃重點,並及時記錄感悟、感想,這是常規的讀書,但要記住一點,每讀完一個章節,必合上書把章節內容過一遍,如果有難度,就把書本再翻一遍,務必要完整過上一遍。之所以這樣,有三個目的:
1、讀書會不知不覺追求速度,想儘快翻到後面,一路讀下去很爽,但沒用,如果不及時停下來鞏固,讀了的都忘了;
2、回想是對章節主要內容的重新組織,是用自己的思想和語言去概括章節內容,相當於脫離書本,重新構建了章節體系,這個體系是屬於自己的;
3、利用了生成效應,回鄉的過程,就是信息深加工的過程,對書本的知識會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經常在回想時,對某個知識點有了新的認識,或者與已有的知識構建聯繫。
4
摘抄
每個章節看完一遍後,不管當時印象有多深刻,但根據遺忘曲線,24小時就會忘掉六七成,所以再重讀摘抄,因為對內容比較熟悉,效率會非常高,並將自己的隨想融入筆記,形成筆記的原稿。
整本書讀完,摘抄也隨之結束。如果摘抄的足夠用心,整本書的精華就已經在高度濃縮的筆記原稿里了,通常幾十萬字的圖書,壓縮到區區幾千字的內容。我們只需將筆記中的字句、知識點串聯成通順、有條理的知識體系,一份筆記就已經初步成型了,很多人筆記到此即止。
但這還遠遠不夠!
年初入手學習類聖經《學習之道》,整本書20章,理論加方法,有一百多個重要知識點,零零碎碎的就更多,我按照上述幾步,整理出20章筆記,雖然每個章節知識都整理成體系,但拿開筆記,我根本記不住這本書講了什麼,更別說,將書中的方法實踐運用!
為何如此?
上述過程,我們只是把知識點摘錄下來,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不成體系的孤立知識是很難被記住的,更別說20章筆記,100多個知識點了,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很多人明明用心做了讀書筆記,還是和沒讀、泛讀一樣!
這就引出第5步。
5
整理筆記
記筆記,其實只是對整本書的內容經過提煉、壓縮,要想真正掌握知識,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工,這就需要對筆記反覆閱讀,對全書知識點有了整體的把握,這時候,就可以打破書本章節限制,根據知識的關聯性進行整合,有點類似合併同類項,合併的效果如何,完全依賴於加工深度。
《學習之道》一共20個章節,我將其歸類為5個知識體系(如下),然後再將20個筆記內容拆分,根據這5個知識體系重新組建,最終形成5篇新的、高度精鍊的、成體系的筆記。
6
構建知識體系
筆記知識是平面的,還算不得體系,也無法指導實踐,這時候就需要藉助思維導圖,構建出知識的邏輯關係,這個過程就是構建知識樹,思維導圖構建成功,知識也就真正完成了體系化。
我對《學習之道》做了思維導圖,整本書的精華也就在這區區幾幅導圖裡面:
知識樹構建出來後,根本就不存在「讀的書很快就忘,讀書還有什麼意義」類似的困擾了,因為書中的精華已經被吸收到知識樹中,書本完全可以丟在一邊了。
至此,整個讀書活動算是告一段落,但僅僅到此,只能說學習了知識,還沒有真正掌握知識,因為,脫離了實際的知識是死的,這種知識掌握再多也沒用,充其量成為書獃子。
知識唯有用起來,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
自媒體這個圈子,非常神奇,每天都有奇蹟誕生,但如果你了解自媒體人的前後變化,你真的會目瞪口呆:很多屌絲逆襲成男神,是真正的、由內而外、由外而內的男神,不僅在物質上,更是在精神上、修養上!
因為自媒體人,有一個非常好的提升自我渠道,就是通過文章輸出知識,輸出思考,在輸出過程中,真正吸收知識,讓知識真正富有生命力,高頻次的輸出,短短一年,屌絲就能修鍊成學者,真正的學者!
這就引出了下面關鍵的第7步:
7
學以致用
必須找到渠道,把知識用起來,這也是自媒體人每年讀上百本書,卻不會消化不良的核心秘密!
如何尋找渠道?
如何創造性的將知識學以致用?
這裡先賣個關子,將在下篇分享。
寫這麼多有點累了,我要讀本書回回血。
推薦閱讀:
※讀書札記:《淺談魯迅書名的意義》
※讀書之讀詩歌
※沈園悲歌-美文共賞-讀書頻道-中工網
※孫家紅:所謂「失蹤者」:中國的法律學術傳統嚴重斷裂——在鳳凰讀書會(第199期)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