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悟太極拳《授秘歌》(四)
四、 大道太極拳修鍊
綜上所述,太極拳的上層功夫是「拳道合一」的,太極拳道為體,用以修道養壽,太極拳技為用,用以防身。乃文乃武,體用合一,都歸於大道。故稱為大道太極拳。那麼練太極拳者,必修大道,修道者必煉太極拳,這叫「拳道合一」,「拳道同源」。大道太極拳的修鍊內容很多,我們特別注重靜站功的修鍊,我們稱之為「太極靜功」,這一功法將在下一篇文章中敘述。太極拳又注重動功,動功主要有「太極松功」,將在更下篇文章中敘述。「太極拳拳功修鍊」,主要講拳式修鍊,以「定式大道太極拳修鍊」為主,將在以後的篇章中講述。同樣「大道太極拳推手功」也將在以後的篇章中敘述。
現在簡單的介紹一下大道太極拳的修鍊法。大道太極拳練法就不能像流行式的太極拳那樣練習了。因為根據《授秘歌》的理論指導,大道以後天返先天之煉為首要,即是還原之修,宇宙的造化過程是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陰陽即性命,性命即神氣。還原之修則要凝神聚氣,神氣合一,性命合一,這是兩儀返太極,然後再由太極返無極,這樣就能與道合真,天人合一了。但說得容易,修鍊談何容易。先要修靜功,靜而生陰,太極靜極而動,動而生陽,陽氣發動而上升,則陽極生陰,太極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這樣循環而周行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修鍊,最後達到虛靈之體,感攝虛無之氣,而使體內達純陽,達純陽是目的。再後煉陽化虛,再把虛空粉碎就可徹底歸無了,能與道合真了。這種修鍊可能一輩子也不一定能達到與道合真,但這是方向。
為了符合大道之修和太極之煉,現在以吳圖南先生的「定式太極拳」為例。所謂定式太極拳即一招一定,或一式一定。如果一動一定則更符合太極動靜之理及歸無之理。根據《道德經》的理論指導,修鍊時必須遵循的基本理論是「有無相生」、「有生於無有又歸於無」。有歸無是還原之修,無生有是造化之機,從無中要觀其妙有,此乃是大道之修。還有一個是要「動靜相因」。動靜相因是乃太極靜而生動,動而生陽得陽氣。太極動而生靜,靜而生陰,鍛煉陰精(氣),這是太極之修。原理弄清以後,在練習時要在實踐中貫徹進去。現在簡述如下:
在行拳之前先要靜定,我們稱為「五大」,即大松、大靜、大柔、大軟、大虛。大靜指心靜、身靜、心定、身定。到能心虛、身虛為最佳,也可一步步提高。這就是說的第一步要身不動,第二步要心不動,第三步要忘了一切。這時先進入太極態,功夫好的能很快進入無極態。此時太極靜而生陰,真陰之氣增長,為鍛煉陰精,以煉精化氣。這時在腳底湧泉開始感到發熱,此時靜極由湧泉之氣發動,是謂太極之動,太極動而產生真陽之氣,真陽之氣觸發和導引第一個動作。這是由內氣發動而動作的是修鍊之動,此時要明白「神主行」、「氣主動」、 「腰主形」的要領。當這一動作達到極點時,便進入第一個定式。此時靜定而形不動,心歸無,又稱為「有歸無」。這個狀態為動極而靜,陽極而陰,又進入新的太極態。靜定片刻之後太極靜而生陰,真陰之氣增長,這個真陰之氣,比煉功前的真陰層次高,其太極層次也要高。這個真陰層次愈高所能招攝的外部虛無之陽氣的層次也愈高,這在道家稱為「迴風和合」。這樣,再一次的靜極而動,太極動,動而生陽,所生陽氣又觸發和導引第二個動作,這一真陽之氣又將比第一動所產生的陽氣層次要高,其太極的層次也要高。當這一動達到極點時進入第二個定式。此時又靜定而進入新的太極態。這一太極靜而生陰,其真陰之氣又新的增長而超過第一次靜定時的層次,同樣將會招攝的真陽之氣層次也將提高,這樣不斷的修鍊,內氣發動,動之定、定之動,稱為「動靜相因」。而「無生有」「有歸無」稱為「有無相生」。這樣體內的陽氣將會不斷提高,不斷充盈,不僅純陽提高了,身體強壯了,而且由於內氣增長了使內功增強,人的生命力將旺盛而延年益壽。這就是「一動一靜修太極」「太極內功步步升」。「一有一無悟大道」「大道之修長生路」。
此外,在修鍊過程中還要注意的是每一動之吐必升乾,每一動之吞必降坤,現在的乾指頭頂,坤指足底。如果功夫純熟層次更高時,靜得快,靜得深,還虛、入空、歸無來得快,由無生有觸發快,由有歸無歸得快。可以看出整個修鍊過程是貫徹了「靜」修性,「動」煉命,「無」修道,「有」悟功,「動」練拳,「定」煉功。「陽」升督,「陰」降任。所以這種後升又前降,左轉又右旋,大小周天百脈都能打通。由於後天返先天,所以太極內功來自先天,先天之功其能無限。
最後引入以下二段作為本文的結束。
張三丰《學太極須斂神聚氣論》說:「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蒙一氣,混然不分,故無極為太極之母。即萬物先天之機也」。「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人之作用,有動必靜,靜極必動」。「氣請上浮,無異上天。神凝內斂,無異下地,神氣相交,亦宛然一太極也。故傳我太極拳法,即須先明太極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張三丰《太極行功論》說:「必須功拳並練,蓋功屬柔拳屬剛,拳屬動而功屬靜,剛柔互濟,動靜相因,始成太極之象。」所以:「太極本從無極中生,無極是個"無』,萬物皆由無中生,生生而有,此生生即是太極。修太極之道,必從"無』處立根。能"無』方能致於廣大,入精微,御萬物而不拘役於物,此乃吾道之妙要,凡修太極而不知此"無』字訣者,未得吾傳」。(全文完)
(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黃震寰)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的「白鶴亮翅」與「退步跨虎」
※武當拳已擁有太極拳、太極劍、養生功等120多個拳種
※太極勁有五
※太極推手的三步勁
※楊氏八十五式太極拳動作要點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