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012 自心明月與一心三觀

自心明月與一心三觀 佛歷三0一四(公元一九八七)年元旦閉關期間(元月一日晨間) 作者:智敏·慧華金剛上… 文章來源:菩提心2001年第1期 點擊數:680 更新時間:2007-6-2 不染不住即正定 首先,當明了閉關的目的,在於改革凡夫的生滅心,為諸佛的不生不滅心。凡夫之心所以不同於諸佛,只因凡夫心心念念分別取捨,而諸佛則恆常如如不動。因此,要改革凡夫之生滅心,唯一的方法,便是對外境不染六蘭,對一切事事物物不分別亦不取捨;而對內則於過去、現在、未來的心念,都不住著,念念安住正定,或是安住於所修持之本尊法或體性法上。 閉關之前,心理上要有所準備:首須將世間一切萬緣全部放下,不要人在這兒,心裡一會兒想到辦公室的事,一會兒又想到家裡的事,這一切都要全部放下。應當作自己已經離開這個世界,到了他方凈土,一心專註於佛的剎土而修,不染世塵。外不染六塵,內不住空有。 在見地上,了知自性本寂本定,本來不動,是我本有。因此在修持中,不要錯用心,千萬不可著意,想要讓心得定,這是不了義之修持方法。有些行人不明白這一點,以為要以很勇猛精進的心,把自己的心定在哪個境上,或是教自己的心不動,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等等。這就是不明白本來不動的自性,只要放下染心,本來的清凈佛性,就自然現前。何須頭上安頭,再加一個念頭讓它不動?要讓它不動的念頭一生,即落能所一有我這麼一個人(能),去用心思讓自己的心(聽)不動。如此能所對立,如何證到本來? 因此,過去有位大德開示:修持佛法的人千千萬萬,而能夠成證的人,有如風毛麟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佛的人不能無我,總是以有我這樣一個人,勇猛的修心想要讓自己成佛。僅此一念,就是使他不能成佛的原因。因為這一念,就使他無論怎麼修,總是有我、有所,能所未泯,心有對待,就不可能契入絕對的真心,如如的實相。 因此,修心只要不染六塵,不住對待、能所,既不追憶過去,亦不計劃未來,如此過去、未來都心無所住,而現在的心,也不染著六塵,既不住空、亦不住有,雙離兩邊,這就已經是正定了,是最上乘的體性定了。千萬不要再在心裡想:「我要努力用心去靜,去不動,要把心放在那個定上,或者將心待悟」等等。 既然自心本凈,佛性本具,只因無始塵垢深重,種種顛倒迷妄,才輪迴迄今,所以十方無量諸佛、菩薩,在漫長的菩提道上,歷劫精勤不懈者,只為離妄顯真。經云:「知是空華,即無論轉;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我們起修之前,應虔發大願。諸佛因地,皆凈修無邊大願,而圓成菩提;菩薩上求下化,亦必願行相應,方登彼岸。故我們現在當發下大願:「盡我形壽、盡未來際,遍度法界一切眾生,倘有一眾生不得度者,誓不取正覺。」而在度生之前,必須自度,因此在這四天關中,分秒都應珍惜,念念不染著,既不住空,亦不住有,不滯兩邊,直彰中道,念念相續,不令間斷,決定要在這四天當中明白本來,明白自己的真心,將凡夫心改革為菩提心。 其次,亦應籍著這四天,養成習慣:二六時中,不是修法,便是持咒。諸佛菩薩的咒語,乃是法界最奧秘的聲音,是為諸佛的心聲。只要依之修持,即能與諸佛之心相應。持諸佛本尊密咒,就如電視有許多頻道,撥正某一頻道,就能收到某台的節目,同樣的,虔心持誦某本尊密咒,就能與該尊相應。蓮師說:「上師密咒乃三寶與三根本之最極心要,得一切思量所及與不思量之成就。」所以持咒之功德說不能盡。倘能進一步住於本寂,如幻而持,更為殊勝。但眾生污染太深,如妄念甚多,當照法本、或依假觀而修。 諸位來自不同的地區,有個別的本尊,和不同的修證層次。但無論修何本尊或某一次第法,皆當多加一個月輪觀想,並在關閉四日內練習純熟。這月輪的光明,是那麼清涼遍照,洗滌清凈一切的五毒、塵垢、煩惱、業障,於是自心就如同月光那樣清涼、無染、普照,無分別取捨,無人我得失。這個觀想必須時時堅持,不可忘失。初修雖然無法見到,但只要專註不中斷,慢慢這明月就隱隱地、如實地、顯現在心中,時機因緣一到,心光乍顯,就是悟見不生不滅的真心之時。在禪宗而言,既是透初關。 下座不可當作下課,便可以放逸。下座後更要時時觀想心月。遇到任何外境,將生起分別之時,就警惕自己,不能染著六塵。倘使有什麼妄念,譬如回憶過去、展望未來,當知自心已在染,要扭轉來安住真心,猶如明月一般,不為八風所轉,不為人我得失、分別取捨所迷。總之,下座後更要歷境驗心,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心安住,如是方能符合剛剛所發之自證度生大願。(元月一日晚間) 念念觀照自心圓明 一天修持下來,我們的自性圓明是否仍在心中,或已忘記?不論忘記與否,過去已經過去,不要再去追悔;但從現在開始,大家一直記在心中。這個方法是極要緊、殊勝、方便而究竟的觀想。 另外,我看到有幾位略有昏沉的現象。當昏沉之時,要將雙目微微睜開,輕輕搖擺身體,然後將自心的明月,由心中升到頂上,變成彎彎的蛾眉月,月上有一顆閃亮的星星,在自己頂上照耀十方。如此觀想,昏沉的感覺就會消失。 靜坐的姿勢要自然,不要刻意挺胸或挺腰。因為自性本是如如自在的,我們修學要隨順法性。但是也不要垂頭彎腰,彎腰容易造成昏沉,挺胸則易引起煩悶。修持時心如太緊,不一會兒胸中便有一種壓迫或煩惱的感覺,這時候,要暫停止修觀,悠閑地看看天空,遠山或風景,讓心自然地放鬆幾分鐘,然後再開始修持。 修法中若有妄念流轉時,就要持咒安住自心,將來修的深入時,又容易落到空無所有之中,這是偏空的定,並非究竟。真心本空本寂,凈無纖塵,卻又本覺本知,圓具萬德。修心的初步為返聞自性,這既非用眼來看色相,亦非用耳來聽聲音,倘如此循聲逐色,即為物所轉,為塵所染。返聞應當直接用自己的心智,來觀這不生不滅的佛性。但是許多人都覺得,這佛性無所倚靠撈摸,不知如何去觀,似乎無從觀起,因此,今天早上我就傳一個極方便而究竟的方法,就是自心明月的觀法。須知此月此光,即諸位自心的光明,亦為《圓覺經》所講:「諸佛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之最殊勝修證法。故當不間斷地觀此心月,有如掉入萬丈深潭,終日從早到晚,惟有出離深潭之念,而沒有第二個念,如此念念觀照自心圓明,行住坐卧都不忘失,如此精進修持,四天下來必有殊勝的悟境。 我們要抓緊每一分鐘如是修持,正如顯教每日晚課所誦的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魚少水,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若想成佛,就要依佛的方法來修、來思惟、來觀想、來悲憫救度一切的有情。今天所傳的自心圓明觀,是初步的觀法,以後看覺受如何,再傳更向上的修持法。 另外,尚須提醒大家,我們雖已發起菩提大願,但是就實際的行持而言,除了在靜中修持,心心念念持咒返聞,不染六塵外,尚須廣修六度萬行,行菩薩道,方能成佛果。六度之中的智慧度、禪定度、精進度,正是關中所修持;在座諸位皆已受戒,在持戒方面,自應時時護持本心;至於忍辱度,倘若皆能時時返聞,安住自心圓明,了達諸法如幻,則本來並無辱可受,亦無忍辱者。 唯有六度的第一布施度,在勤修體性法門中,往往容易在實際生活中忽略。事實上,布施恰與四無量心中的舍無量心相應,修持體性法,最後要泯去能所,破除我、法二執,正是要依布施度的舍無量心來修持。在布施中,即可驗知自心中,對於我們、法二執慳貪習性,是否仍然深固?倘一個人對身外之物尚不肯捨去,又怎能捨去心中的我執,空五蘊、凈六塵,而悟見本來呢?布施可分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以財物舍他人,度他短暫困難。法施是以清凈心為一切眾生說法,或者護持精舍弘揚佛法,或是發心興建道場、關房,成就菩薩;或印經書咒輪,令眾生蒙益;以及修法持咒,令眾生離苦得樂。其次無畏施,乃指為有情作依怙,領有情遠離恐怖而得安樂,例如即將殺之畜生,或雞鴨魚蝦,買來放生,或是修施食法令一切鬼神得到飽滿,遠離怖畏,乘食之力往往凈土等皆是。布施時應當無施者、無受者、無所施之物,亦即三輪體空而蝣 ,方為無相布施。 大家既然真實發心修持,放棄了假期,捨棄了和家人的團聚,以及種種的世法,至此閉關,當知應以心為關,而非以門為關。若月輪在心,就在閉心關,忘失月輪就已出來。此乃悟見本來的最勝方便。 動靜皆修一心三觀 作者:智敏·慧華金剛上… 文章來源:網蓮 點擊數:1111 更新時間:2006-12-12 凡種種相,包括器世間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房屋、車輛,及情世間的人物、動物、和一切六道眾生,這一切一切,均以「相」來形容。而這一切相,皆由本空本寂的自心所顯。因此,只要恆常地觀此本空本寂的心,或者是光明遍照的心,則自然而然對外界一切相都不住著,照了諸相悉如夢幻,此即是假觀。更進一層,不但不住一切相,連自己的心念也不住,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心念,都一概不住著,如此內不住心念,就是空觀。即不住有、又不滯空,雙超空有或空有圓觸的時候,即為中觀。這也稱之為「一心三觀」。 一心三觀,無論在靜中或是動中都應修持。在動中可依六祖大師的三十六對法而起用。如何是三十六對呢?譬如說看到一切色相時,即可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均由自心本空本寂之本體所現,心性雖然空寂,卻有能顯法界一切有相的事物,而一切有相事物雖林林總總林立在法界,亦無非是由本空本寂之心如幻而顯。如是了知,便契入「非有非空」的境界。空有同時,雙離兩邊,而顯中道。 又如見到法界一切的動相棗世間一切相皆在動中,即使如金屬那般堅固物質,其中的原子仍是在不斷地分化,亦是在動的--即當了知:動相是因靜相所顯,若無動相,就分不出何者為動、何者不動。其他例如吾人心中的一切美醜、愛惡以及一切的愚智、貴賤等等,均用此對法,見到此邊,同時便亦見到另一邊,而達兩邊不住、中亦不立之境。譬如看到一個漂亮的女孩,不免為之心動,便當了知雖然十分美麗,卻如幻而顯,由自性本空而顯,雖然嬌美動人,百年之後,仍是一堆白骨,如此一觀,就不住美醜兩頭,遣立同時,既不住於她的外相,亦不住於自己的心念時,就自然入於中觀,到了不取不舍、不分別的境界。苟能如此,則一切語默動靜,皆不為縛,而起妙用,黃花翠竹,無非般若,對於一切法都如是稱性而修,不分別取捨而安住中道,這便是在動中修持 「一心三觀」的方法。 那麼在靜中要如何入中觀呢?只要知能持咒及能觀光明的心本來空寂,這就是空觀;所持的咒、所放的光、以及所度的眾生,皆如幻而度,即是假觀;當空假都不住,就如《金剛經》所說:「滅度一切眾生,而無有一眾生得滅度者」,就是中觀的境界。因為眾生本非實有,雖度亦如幻而度,以如幻之法,度如幻之眾生,最後成如如之佛。講到這裡,就想到我的師父華藏上師,當初就把我一首偈子中「如幻之佛」改為「如如」之佛,令我非常受用。因為佛具足三身,佛的法身本非幻有,應當是「如如之佛」,義為猶如真如之佛,佛即真如故。 剛才所講,是「一心三觀」在動中的修持。現在講「一心三身」,即法、報、化三身。自心不動的本體是法身,明白覺了的心是報身,能夠分別種種的心是化身,這就是一心三身,本自具足。 凡一切相、一切念,乃至所修一切法,皆由自心所顯,都虛幻不實;而用來度生所用的一切息、增、懷、誅種種法門,亦由自性本體所顯;我們從皈依起修,到今天共聚閉關,亦是如幻而現。《圓覺經》云:「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祗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如是可知,連佛的凈土都是如幻地生、如幻地滅,何況穢土眾生?又云:「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即是說,諸佛以法界如海一般深廣的智慧,照了這宇宙形形**的現象、心識,猶如虛空,猶如夢幻,凡所有相皆是佛性流露,這便是諸佛隨順法性。由此當知:一切人、天、聲聞、緣覺、乃至菩提的修持方法,更無超越此「照了法界諸相,菩薩道中一切自度度他事業,皆由自心如幻而顯,本來空寂,畢竟歸於空寂」的方法。凡於持咒而又不忘自心圓明時,即承本法脈歷代傳承祖師灌頂加持,消除垢執習氣及無始業障之時。故此究竟了義的殊勝方便,不可等閑視之。 修持較深入時,經常會有明點現前,此明點乃是束六和合為一精明的現象。所謂束六和合,即我們見色時不被色所縛,聞聲時亦不為聲所染,乃至鼻、舌、身、意六根都不染六塵的時侯,自然地就會有一個自性的光明明點現前。另外還有一種生理上的明點,為人體的**,這在密法上是非常要緊的,盡量不可漏失。當然,我們都是在家居士,不能全免,但當加以節制,倘若損耗過多,自性明點就不容易顯現,不能速證菩提。所以平常的飲食要清淡,睡眠最好是床板,上面鋪棉墊,蓋薄薄的被子,不可太暖。早上一醒就馬上起床,發自己的大願,不要老窩在熱被裡。孔子說:「食色性也」,人所不免,所以在衝動的時候,要馬上起床,攝心正念,持咒修法,並將自己的明月安住到頭上,觀想諸佛的光明向腦部灌注,並且摩檫雙掌日月輪發勢,按摩頭部和雙目,因為這時正是腎虧之時,所以雙目亦必須按摩,這樣就可以把注意力從下部移向腦部。同時亦可收到返精補腦、延年益壽的效果,自性光明也就容易顯現。諸位,學佛本是大丈夫所為,必須行人之所難行,忍人之所難忍,如此才望此生有所成就。 講到成就,就不得不提到積聚福智資量。關於智德,我們都曉得要修心法。而福德方面,就是心心念念都要利益別人,利益有情,但用此心,就決然成證。修行者倘若福德不夠,即使萬分精勤,往往易落到空邊,而長住空定,或遭各種障礙。福德深厚的人,覺受不斷增長,自然悟本皈元而顯現自性。但如彎曲心多的人,心中充滿了機詐,離平直的佛心太遠,根本連空定也入不得,更別說證悟自性了。因此,我們時時刻刻,心心念念,除了安住本體,就當利益群眾,願行相應,思維以種種方法,令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菩提。 在修持途中,往往會有許多禪病出現,如《楞嚴經》中所說五十種陰魔,其中雖然有的是小乘果位的境界,但是我們立志成就無上菩提,小乘的境界亦不需住著。五十種陰魔雖多,只要兩個字就能免除一切陰魔之留礙,就是「不住」。凡一切相現前,知為空幻,即使諸佛現前,亦不住著。因為即使是佛身親臨,亦不免為應化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連佛亦不住,如此則可免一切的陰魔。 待會灌頂時,智敏上師與我將送諸位每人一串手珠,希望諸位時時不離自己的手,隨時隨刻攝心修持。這難得的閉關勝會,雖然即將圓滿,但智敏上師和我對諸位關懷和期盼的心,是永遠沒有終盡的。希望下一次閉關,能與諸位再度共聚。更願我們今後生生世世能再相逢。 在各位出關之前,讓我們共同發願,來圓滿本次的閉關: 一、我今發心,願令法界一切有情,離苦得樂,圓證菩提,從今以後,念念安住正定,修持正法,念念相續,不令間斷。 二、願盡形壽,直修無上心法,不著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佛菩薩,但願與法界眾生,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願盡行壽、盡未來際,度盡一切眾生,若有一眾生未得度者,我誓不取正覺。虛空有盡,我願無盡,虛空無盡,我願無盡。 以下自己可以再加各別的勝願,並每日持誦,以期圓滿。
推薦閱讀:

總監新交給我的配色方案騷氣十足,刷新三觀!
沙僧吃過9個唐僧?西遊記12個顛覆你三觀的真相
於曉光與秋瓷炫「三觀」正合,天生絕配,而瓷炫的美艷更是出眾!
三十三觀音之十八 岩戶觀音(優婆夷身)
這部「三觀不正」的日劇,適合還沒結婚的姑娘看!

TAG:三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