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兒童心理健康(上)
06-26
注意兒童心理健康(上)--> 哪些因素有礙兒童心理健康? 有礙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軀體的健康:身體不健康會影響心理的健康,使兒童產生焦慮、憂慮、煩惱、抑鬱等不良情緒,影響兒童情感、性格、意志和人際關係,形成不健康的心理。(2)外界環境:家庭是兒童生活的主要環境。從出生開始就應給予豐富的社會性和物質性刺激,這對小兒以後的認知發育和社會化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和家庭氣氛對孩子來說具有特殊的敏感性。父母及其他成員的生活習慣、思想意識;作風情操對孩子品德的培養、個性的形成至關重要,例如破裂家庭的子女得不到應有的關懷與照顧,缺少歡愉和睦的家庭氣氛,接觸的語言簡單貧乏,好奇心及探索行為被阻,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從小就感到孤獨和失望,則不易形成健全的人格。 社會環境對兒童心理發育有很大影響。另外,高層樓房使孩子自由活動減少,不利於心理的健康發展,鬧市區的雜訊、交通緊張、空氣污染均影響小兒的發育。 (3)教育的影響:對孩子過分保護會影響其獨立性,導致與其他孩子關係不好,害怕離開母親,缺乏現實感和忍耐力。 對孩子過於溺愛,特別是獨生子女,易使孩子養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目中無人,不易達到心理上的成熟,不能經風雨見世面。 對孩子過於嚴厲,經常斥責或打罵,誇大其缺點嘮叨個沒完。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對孩子施加壓力,過重的負擔使孩子失去了歡樂和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對學習易產生厭噁心理,而表現為隱瞞撒謊、偽造評語或成績單、曠課等。 對孩子過於放任,只養不教或重養輕教會使孩子驕橫任性,容易沾染上不良習氣,惹是生非,攻擊別人。長大後則可能發生損害社會利益的行為。對孩子忽冷忽熱,反覆無常,易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遇事舉棋不定,缺乏判斷力,情緒也不夠穩定。 為什麼要忌不健康心理影響兒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小時的偶像和楷模。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巨大的,有的可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因此,做父母的要為人師表,注意自己的儀錶和言行,忌不健康的心理影響兒童。 但有的父母脾氣不好,動不動就摔東西、亂罵人,他們的孩子有的因此變得懦弱自卑,有的則變得頑劣或狡猾。有的父母,自己的愛情沒有得到正常發展,於是就把許多不正常的愛,有意無意地集中在孩子身上。結果不僅容易使子女失去獨立和奮鬥的精神,而且往往不能適應未來的婚姻生活。 有的父母,時常悲傷憂鬱,沒有勇氣去對付生活中發生的事,他們的子女也就往往喜歡自憐自嘆,沉湎於幻想之中,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努力工作。 有的父母固執驕傲,有的父母過度謙讓,有的父母吝嗇好財……這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現,不知不覺地會影響兒女。為父母者應要求自己爭做現代化的父母,本身應保持心理健康。 兒童心理健康十忌 據研究,以下十個方面對兒童的心理健康都有嚴重的影響: (1)缺乏撫愛:由於離婚或其它原因,孩子僅與母親或父親生活,缺乏父愛或母愛,或在幼托機構中得不到關心和照顧。 (2)態度不一:或父母雙方對待兒童的態度不一致,如父嚴母寬,或前後態度不一致,或親熱萬分,或冷淡不理, (3)兒權社會:獨生子女,心肝寶貝,太上皇,隨心所欲,絕對自我中心。 (4)經常懲罰:為一點小事就經常在身體上或是心理上受到懲罰和嚴重的虐待。 (5)過分苛求:從大小便習慣訓練到學習閱讀等,對兒童提出不現實的過高的要求。如要求背誦十首百首唐詩。 (6)不良誘惑:有意無意地用不良行為或感情誘惑兒童,造成不良習慣、行為或心理, (7)欲求挫折:對兒童的生理欲求如飲食、身體接觸(皮膚撫愛)作出冷淡的或抑制性的反應,以及兒童不願進食時強迫其進食。 (8)角色混亂:要求兒童扮演或擔負與其年齡、性別和能力不相稱的角色,如男扮女裝。 (9)父母操縱:強迫兒童站在父親或母親一邊,或企圖控制兒童的情感和喜好。 (10)弄虛作假:經常對兒童說假話,不守諾言,對孩子問的問題或迴避或說假話。 兒童期的心理衛生保健應注意什麼? 1.減少兒童的心理負擔。父母們望子成才心切,期望值太高,因而對孩子的要求不切實際,有的家長偏面理解早期教育,忽視兒童特別是保幼兒童的心理衛生特點,進行知識灌輸;有的家長往往只盯住孩子的考分,非要孩子考滿100分,這樣,孩子的神經整天綳的緊緊的,絲毫不得鬆弛,致使他們中的有些人得了一種「學校恐怖」的神經官能症,拒絕上學。有的孩子在低年級時活潑、開朗、大方,但越到高年級性格越怪異。這反映了學校生活也存在不少弊端,所以,要解除孩子沉重的心理負擔,首先要解除家長的心理負擔。 2.要有一個寬鬆、和諧、安靜的家庭氛圍。在家庭文化生活中,應當有充足的健康的精神食糧,例如,足夠的書籍等等;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反對粗暴專制、實行民主平等;在對待子女的興趣愛好方面,家長應當順其天性,自然發展,而不應當以大人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3.擴大孩子的生活圈,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孩子孤僻不合群、自私等不良心理的形成,往往與他們的生活圈狹窄有關係。前幾年,美國兒童中有一種「大樓病」,由於高層建築的發展,兒童們放學後獨居一室,缺少正常的交往,因而產生孤僻、恐懼等心理,甚至影響智力的正常發展。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超前識字:有毒的兒童「催熟劑」
※家庭教育:兒童的不良習慣是怎麼形成的-今日頭條
※GARMIN推齣兒童智能手環,vivofit jr能否颳起炫彩潮?
※491.看圖說話56~大笑
※山東輔導老師擀麵杖追打兒童致死案開庭:被告哭求從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