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紅利」就是中國下一個十年的人口紅利

編者註:本文轉載自公眾號「郭磊宏觀茶座」(ID:glmacro),作者: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郭磊。

在10月26日的報告《四大紅利將助推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首次系統性提示投資者關注「工程師紅利」,在本篇中,我們進一步做出詳細闡述。

第一,中國經濟已在2011年前後度過「劉易斯拐點」,人口紅利的減退是一個事實。

第二,然而另一容易被忽略的線索是在人口數量下降同時,人口教育素質紅利即「工程師紅利」正在形成。

第三,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進入「工程師紅利」釋放和技術趕超加速的「寒武紀時代」。

第四,人口紅利深刻影響中國上一個二十年,「工程師紅利」將深刻影響中國下一個十年。

第五,沿著工程師紅利邏輯,「研發收穫期」可以作為我們觀測產業、行業及個別資產的一個線索。

中國經濟大約在2011年前後度過「劉易斯拐點」,人口紅利的減退是一個事實。從2005至今的統計抽樣數據來看,中國15-39歲人口比例在2011年是一個高峰,約為總人口的40%,此後開始顯著下行,2013年回落至38%,2014年至37%,2015年進一步至36%左右。15-44歲人口比例亦下降至45.1%的新低。另一個指標是人口總撫養比(非勞動年齡人口對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2005-2011年中國的撫養比一直下行,2011年形成一個底部,此後開始逆轉上行。

經濟學家威廉·阿瑟·劉易斯在1968年提出「劉易斯拐點」的概念,它是指一國勞動力供給從加速轉為減速的經驗拐點。我們大致可以將2011年視為中國經濟的「劉易斯拐點」。

中國經濟過去30年保持高速增長,人口紅利的貢獻顯然功不可沒。高比例的青壯年人口一則保證了充足的勞動力供給,製造業尤其出口型製造業將由此具有成本優勢;二則對應著人口流動的活躍,城市化和與城市化相關的基建、地產將由此具備結構性驅動;三則天然對應宏觀上的高儲蓄率、低利率和高投資率,進而形成一個「趕超型」增長。

人口紅利的減退導致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有所弱化。最明顯的證據是2011年同樣形成了中國「高增長」和「中高增長」的一個分水嶺。2011年中國出口增速還有20%,2012年就降為了7%;2011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還有近30%,2012年就降到了20%以下。與此對應,2011年中國GDP增速還有9.5%,2012年就一下子進入了「7時代」。

然而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線索是在人口數量下降的同時,人口素質紅利即「工程師紅利」正在形成。人口紅利的減退往往被當作對中國經濟中長期悲觀的理由,然而,這一邏輯可能忽視的事實包括:中國經濟自2012年起已經顯著下台階,這一點已經「Price-in」了人口紅利消退的內在影響,而2016年之後總人口和勞動人口增速也在小周期企穩;同時,人口不止有數量,勞動力素質亦是供給端效率的重要影響因子之一,中國的高教育素質人口紅利(「工程師紅利」)正在形成:

第一,中國過去10年培養了6000萬大學畢業生和450萬研究生,人才累積雄厚。2000年,中國普通高等院校畢業人數大約在100萬左右,2005年迅速上升至300萬;2011年超過600萬;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進一步上升至765萬,比2015年增加16萬。研究生畢業人數在2005年是19萬,2016年已上升至年度56萬。在2007年至2016年的過去的10年中,中國培養了6000萬以上的大學畢業生,450萬的研究生。

留學人員的回國是另一趨勢。根據2017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數據,截至2016年,「千人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6000多人,各地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5.39萬人。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4%增長至2016年的82.2%。

高教育背景人才的累積帶來中國「工程師紅利」的雄厚基礎。

第二,三十年來,經歷「863計劃」、「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主導的戰略性科技研發的積累和突破,很多產業技術領域與國際前沿的差距在不斷縮小。中國於1986年啟動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1997年啟動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主要目標均為提高中國在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自主創新能力。2016年,中國整合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等,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過去的三十年中,這些國家主導的戰略性科技研發項目在不斷積累和突破,中國在很多產業科技領域與國際前沿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第三,從經驗規律看,發展中國家若能保持技術領域追趕的連續性,則存在「後發優勢」(late-mover advantage)和「蛙跳效應」(Leapfrogging)。和新古典增長模型相比,羅默(Paul Romer)和盧卡斯(Robert Lucas)為代表的新增長理論強調人力資本投資和內生技術進步是增長的核心驅動。

技術領域容易趕超么?學術角度一般認為相對於機制來說,技術領域的進步更容易存在後發優勢。90年代,經濟學家貝里斯(Brezis)、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總結髮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提出「蛙跳模型」,即由於舊技術的學習效應大於新技術的初始生產率,技術先進國家往往會鎖定在舊技術的學習效應中;而隨著技術主導權的轉移,技術後進國家存在超常發展和蛙跳式趕超的現象。

第四,中國企業的R&D投入在過去幾年中不斷提升,如今面臨一個技術收穫期。根據科技部數據測算,在2005-2015年的十年中,全國大中型製造業企業研發人員數量年均複合增速為12.8%。R&D經費支出是另一個觀測指標,大中型高新技術產業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十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0%。以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為例,其購買技術經費支出自2010年起有一個快速提升,2015年則進一步加速。前期技術投入的累積效應帶來後續進入技術收穫期,這一點我們也能從包括上市公司案例的大量微觀例證中看到。

第五,國家對創新產業的引導和地方政府競爭性的高新區建設及對創新創業產業的扶植,帶來中國良好的創新環境,中國已是位居全球前列的VC市場。由於存在經濟轉型的訴求,中國對於創新一向比較重視,十九大報告就明確指出「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招商引資和促進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不斷推動高新區建設和對科創企業的扶植,並普遍給予硬體環境、稅收及其他政策領域的優惠。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在2005-2015年的十年中增長了4.7倍,大學科技園的數量增長了2.3倍,高新技術產業區的企業數量增長了2倍。中國整體良好的創新環境也導致它已經成為全球風險投資比較青睞的相對活躍的VC市場之一。2017年初KPMG關於風險投資市場的報告指出,儘管2016年全球風險投資市場有所放緩,但中國風險投資市場投資額達310億美元,再創新高。

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已經進入「工程師紅利」釋放和技術趕超加速的「寒武紀時代」。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的「工程師紅利」進入釋放期:

中國的權威科研論文發表數量在快速增加。根據Nature雜誌依據其測算方法(Nature index,主要根據68種全球一流期刊的論文發表數據)的排名,中國科研論文數量加權評分已經居全球第二 。論文引用率是衡量科研能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 :2007年至2017年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國際論文共被引用19335萬次,較2016年統計時增加29.9%,排名超越英國和德國躍居世界第二位。

數據來源:www.natureindex.com

中國PCT專利的申請量已經全球第三,按目前趨勢增速可能會在兩年內登頂。PCT專利申請量是衡量一國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根據WIPO數據,2016年美國、日本、中國專利申請量分別為5.66萬件(同比增長-0.9%),4.52萬件(同比增長2.6%),4.31萬件(同比增長44%)。

初創型企業發展迅猛,中國獨角獸數量佔全球近40%。獨角獸一般指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根據德勤和投中信息發布的《中美獨角獸研究報告》,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已全球第二,全球佔比為38.9%。

頂層設計明確,《中國製造2025》指出要在十大領域內重點突破。眾所周知,根據《中國製造2025》(國發〔2015〕28號)的發展規劃,未來中國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個領域重點突破。重點領域的發展規劃也十分明確,根據《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國發〔2017〕35號),中國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要達到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我們知道,古生物學上存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的現象。而一系列背景決定了當前中國「工程師紅利」和技術趕超處於一個「寒武紀時代」。

人口紅利深刻影響中國上一個二十年,「工程師紅利」將深刻影響中國下一個十年。人口紅利的影響貫穿中國過去二十年。若我們以80-87年的嬰兒潮作為一個觀測坐標,則這一代際群體的青年時代對應低勞動力成本和中國出口產業鏈的興盛,這一群體的中年時代對應城市化需求和中國地產產業鏈的頂峰。

那麼對未來10年來說,「工程師紅利」將是一個主線索:

第一, 中國經濟將大概率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前期報告《四大紅利將助推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我們指出,新生兒紅利、消費升級紅利、基建網路及新城市群紅利、工程師紅利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四大紅利,「新生兒紅利」和「消費升級紅利」保證了中國經濟存在新增原發需求;「基建網路及新城市群紅利」意味著中國人口流動、基建需求、製造業成本等三個基本問題繼續存在連續性和可承接性;「工程師及勞動力素質紅利」則提供了轉型升級的雄厚基礎。如果我們以未來五年人均GDP年均複合增長率6.5%、再未來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6%粗略測算,則至2020年人均GDP就可以超過10000美元,2027年前後就可以進一步超過15000美元;同時,經濟結構的轉型和收入差距的收窄也將出現。四大紅利將助推中國經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 泛談人口紅利減退並無意義,傳統人口紅利減退、新生兒紅利形成、工程師紅利加速三者共同影響中國產業格局。人口紅利減退、高槓桿約束、沒有轉型(走老路)是關於中國經濟的三個常見的似是而非的判斷。實際上,泛談人口紅利減退並無意義,中國的產業格局處於一個很複雜的人口邏輯影響下。

1) 傳統人口紅利在減退,低端製造失去成本優勢。由於低端製造更多依附於勞動力成本,隨著勞動人口比例的下降和勞動力成本的趨勢性上升,低端製造將逐漸失去優勢。

2) 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將擴大「美好生活類」需求。年輕人關注拼搏機會,中老年關注生活質量。從邏輯上來說,中年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將提升對城市基建、環保、運動、旅遊、醫藥、養老等領域的需求。

3) 為對沖老齡化,積極的人口政策將帶來新生兒紅利並影響相關係列產業。統計局抽樣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人,而衛計委數據要進一步多60萬。2016年中國出生率為12.95‰,已屬過去15年以來最高。由於政策效果釋放的漸進性和二孩生育意願的社會化特徵,2016年應該只是一個開始,我們估計2017年的出生率水平將進一步抬升。2016-2020年已大概率為一波嬰兒潮。考慮到人口政策在空間上仍繼續存在,紅利覆蓋時間甚至有可能更長。新生兒紅利將廣泛影響房地產、汽車、母嬰、食品、玩具、教育等行業。

4) 工程師紅利顯著呈現,「高新尖」類行業受益。如前所述,人口紅利在於數量和結構,工程師紅利在於人口教育素質。工程師紅利的形成將會有益於「高新尖」類行業。

所以,泛談人口紅利減退並無意義,傳統人口紅利減退、新生兒紅利形成、工程師紅利加速三者共同影響中國產業格局。

第三, 工程師紅利將引導中國製造業升級。簡單來說,人口紅利推動製造業做大,「工程師紅利」則會推動製造業升級和做強。

中國製造業通過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控制了粗放式擴張;通過環保升級淘汰了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提升了產業集中度,那麼下一步,通過「技改」(技術創新、技術改造)走向先進位造將是一個必然路徑。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如前所述,這一過程的重要支撐不再是勞動力數量,而是中國正在快速釋放的「工程師紅利」。

第四, 沿著工程師紅利邏輯,「研發收穫期」可以作為我們觀測產業、行業及個別資產的一個線索。從宏觀角度看,一個國家從擴大教育投入,擴大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到進入顯著的「工程師紅利」階段釋放會有一個線索;同樣,從微觀邏輯看,一個行業或者企業從研發目標卡位、擴大研發投入,到研發突破和進入收穫期同樣有一個明確線索。在工程師紅利和製造業升級成為主線的未來十年,研發收穫期可以作為我們觀測相關資產的一個線索。


推薦閱讀:

危險!大多數中國家庭在做自殺式資產配置
南海告急 中國國產航母呼之欲出?
韓媒評出的中國最美女神排行榜
點評中國娛樂圈十大紅人榜 "定靜"之功的李安(圖)
中國傳統敬辭知多少

TAG:中國 | 人口 | 人口紅利 | 工程師 | 口紅 | 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