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絞胎、宋瓷奇葩
當陽絞胎、宋瓷奇葩
張汝福(當陽小屋)
本文原載《中國當陽峪窯》一書
(北京藝術博物館編,華僑出版社)
絞胎瓷是宋、金、元時期焦作當陽峪等窯場燒製成功的。焦作當陽峪窯繼承和發展了唐代鞏縣窯的絞胎工藝傳統,將這一技術發展到了極致,完成了由陶到瓷的質的突變。絞胎瓷由高溫燒成,胎質細密堅硬、釉色油潤光亮,不吸水,是真正符合現代瓷標準的絞胎瓷。它一出現就迅速的蓬勃發展起來,並向四周鄰近地區傳播開去。絞胎瓷是焦作地區當陽峪窯群具有獨特地方風格的成功之作,是獨樹一幟的傑出作品,焦作當陽峪窯群以善燒精美的絞胎瓷而聞名天下,倍受人們關注,為中國陶瓷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中國陶瓷百花園增加了一個新品種。
一、焦作當陽峪窯絞胎瓷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
絞胎瓷焦作人稱為透花瓷,紋由胎生、胎中求變、表裡如一,一瓷一面,人工製作、變化無窮、工藝性強、裝飾豐富。其製作方法是用黑白或棕白等多種顏色的胎泥,相互交替迭摞、揉和、折迭、盤卷、切刮等特殊技法,再手工拉坯、模壓成型或粘貼、鑲嵌、拼接成型。這樣胎體上就出現兩種以上多色相間、紋理變化多端、十分美麗的圖案,再外施以晶瑩如玉的透明釉或黃釉、綠釉、棕紅釉、孔雀蘭釉,三彩複色釉等,再入窯高溫燒成。將繁花似錦的花紋表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流動變幻的美感。
絞胎工藝是焦作當陽峪窯群特殊的經典之作,羽毛紋對稱整齊,木理紋似木紋流暢,水波紋如行雲流水,編織紋如草、竹編般逼真,還有條帶紋、石理紋、樹葉紋、麥穗紋、蒂紋、渦紋等。開創了我國陶瓷胎變裝飾的先河。絞胎裝飾由胎而生、表裡如一、五彩滲化的效果構成了絞胎瓷的特有韻律,巧奪天工。絞胎瓷也是火的藝術,經高溫瓷化表現出的似山似水、似人物百態、似祥獸吉瑞,更似山花爛漫。
我收藏的一件當陽峪窯絞胎平底盞,系1996年窯址磚瓦廠推土機推出,其瓷化程度很高,質地細膩,製作精細,胎薄堅硬,胎體為黑白兩色絞成,紋理橫豎交織,是北宋當陽峪窯的精品,
故宮博物院和焦作市博物館收藏的一種當陽峪窯絞胎小罐,高9cm,口徑3.6cm,底徑5.1cm。罐體由上下兩節對接拼成,色調為褐白相間,施透明釉,是當陽峪窯絞胎瓷的典型製品。
「絞釉瓷」是類似於絞胎瓷的又一種技術,它幾乎是與絞胎瓷同時出現的。它是採用多種顏色漿料作用於胎體表面,用多種技法以及特殊技巧如轉動、傾斜、俯仰或藉助外力作用,使胎體在運動中將色料形成變化莫測的花紋圖案。因此,也叫「絞花瓷」。這種自然流暢的,不規則的,具有流動韻律美的「絞花瓷」,它類似於中國畫中各種趣墨法的特殊技巧效果,而備受人們喜愛。
美輪美奐的「絞釉」瓷,其實絞的並不是釉,這已經是較為一致的看法,也有人認為是絞化妝土,絞彩,絞花,比較準確合理的名稱應該叫「絞花瓷」。顧名思義,絞花瓷就是將各種色料絞成花紋圖案。也就是在施有化妝土的胎體上,經過絞色彩這一精彩的工藝過程,再施以透明釉或其它各種色釉,最後入窯高溫或低溫燒成,形成了美麗的,行雲流水般的、變化莫測的具象的或抽象的花紋圖案。這種類似於繪花的絞花紋飾,仍是釉下彩繪瓷,它與白地黑繪花是同一類型,是姝妹關係,是一種特殊效果的彩繪花瓷。根據施釉色彩不同,分別稱為「透明釉絞花」、「翠蘭釉絞花」、「三彩絞花」、「綠釉絞花」、「黃釉或棕紅釉絞花」等。
焦作宋代當峪窯、牛庄窯、東焦作窯、恩村窯、獅澗窯、王封窯、柏山窯等素以絞胎絞花取勝,又以剔刻繪花著稱,其絞胎絞花瓷是最具特色的品種之一,在眾多的古瓷製品中另有風範,有的在白地上深淺不同、粗細不一的黑色絮絲紋,局部稍有暈散,有行雲流水之韻;有的像一幅水墨畫;有的漫患暈散,變幻多端,難以形成規則具像的紋理,給人以想像的空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精美陶瓷品種之一。
全國著名古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認為:「當陽峪窯的作品……有絞胎……有它的獨到之處」。①
葉喆民先生認為:「絞胎和絞釉瓷器,工藝精湛,技法熟練,獨具風格。……絞胎……其它各窯極少製作,而且都不如當陽峪窯作品精緻,可見其技術高超、獨步一時」。②
楊愛玲先生認為:「絞胎工藝產品也是當陽峪窯具有特殊風格的成功之作,異常美妙壯觀,充分體現出匠師的高超技藝」。③
趙青雲先生認為:「鞏縣窯從唐代創燒的絞胎瓷,到了宋代,修武當陽峪窯有了突出的發展,技藝的傳播,對臨近各窯產生一定影響」。④
張增午先生認為:「修武當陽峪窯及焦作一帶的瓷器,其工藝在磁州窯系中遙遙領先,尤其是幾個窯口的絞胎,絞釉,工藝精湛,技術熟練,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⑤
張海國先生認為:「絞胎瓷——宋代河南修武縣當陽峪窯生產的最為著名」。⑥
日本人小山富士夫也說:「絞胎瓷、修武窯做的尤其精湛」。⑦
早在北宋崇寧四年,當陽峪窯工們就刻碑立石申明:「雖有智者無以過也,述之而已;雖有能者無以逾也,繼之而已。天下絕工也」。時至今日,誰能超過?誰能逾越?這就是宋瓷奇葩——焦作當陽峪窯群絞胎瓷。
二、蓬勃的發展、完美的極致
焦作絞胎瓷的燒造成功,增加和豐富了中國陶瓷品種,為中國陶瓷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主要表現是:
1.完成了從陶到瓷的質的突變
從人類首先使用陶器到瓷器的成熟,人類經歷了數千年的歷程,這是科學的進步,質的飛躍。從此,就進入了一個以瓷為主導的新時期。
焦作當陽峪宋、金絞胎瓷與唐代鞏縣窯製品有本質的不同。唐代鞏縣窯絞胎與其唐三彩基本上都是陶質,器表施低溫釉;而焦作當陽峪窯除燒制陶質產品外,也成功地燒制出了符合現代細瓷標準的絞胎瓷器。上海高阿申先生對鞏縣窯唐代絞胎進行的吸水率測試結果為高達4.5—11.8%,毫無疑問該全部歸於陶器類(高於3.0%即為陶器)⑧
根據我國唐宋古瓷的實際情況,也把接近於瓷質的某些較好製品也統稱之為瓷。而我對焦作絞胎瓷4件標本所進行的含水率測試數據為0—3%,其中不吸水0%2件,2%1件,3%1件。這完全符合現代高溫瓷的標準,是真正意義上的絞胎瓷。這就是焦作當陽峪窯的原創產品絞胎瓷。絞胎瓷比起絞胎陶,其燒制是很難的,要求工藝嫻熟,溫控嚴格等。因此,焦作絞胎瓷是歷史名瓷。
2.發展迅速、影響深遠
當陽峪窯實現了絞胎瓷的質的突變之後,這一新產品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當時的市場上,使廣大的消費者耳目一新,受到了歡迎,並迅速的向四周傳播開去。各地先後燒制絞胎瓷的窯口有:河南密縣窯、登封窯、郟縣窯、魯山窯、寶豐清涼寺窯、新安城關窯、山西榆次窯、渾源窯、山東淄博窯、河北磁州窯等,其影響是深遠的,表現是:
第一、窯場規模大:
宋、金、元時期,焦作地區陶瓷燒制窯場林立,以當陽峪窯為代表,形成了一個寵大的群體,僅燒制絞胎「絞釉」瓷的就有當陽峪窯、牛庄窯、東焦作村窯、西焦作村窯、恩村窯、獅澗窯、王封窯、柏山窯等。這麼多生產同一類型絞胎瓷的窯場集中在一個地方,是比較少見的,可見焦作是中國絞胎瓷生產最為集中的地方。
第二、生產數量多:
焦作絞胎瓷是當時的大宗商品,數量之大是難以想像的,以最近幾年的出土情況就可以看出,焦作是中國絞胎瓷的主要生產地,同時也是絞胎瓷出土最多的地方。
2003—2004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對當陽峪窯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殘器絞胎及碎片。長時期以來,當陽峪窯遺址不斷有絞胎完整器及碎片出土,被各級博物館徵集收藏,也有不少流入民間。1933年,英國人司瓦洛和瑞典人卡爾貝克先後到焦作福公司任職後,多次顧人到當陽峪盜挖,得到了大量的瓷器及標本,運回英國,現收藏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內。
1996年10月,焦作文物部門在東焦作村窯(又叫礦山窯)遺址清理中,出土了大量的絞胎瓷碎片,其中可復原的器物近200件,種類繁多,釉色多樣。這些精巧玲瓏、美妙瑩潤、光彩奪目、紋理複雜、變化多端、富麗堂皇的絞胎瓷,構成了當陽峪窯群的重要內容。其中有少量施綠釉的品種較少見,此外還有一類帶有「鐵鏽花」效果的絞胎品種,它由褐、黑、白三色相絞而成,赭色花紋表面顯現耀眼的結晶斑,側視其光如鐵,十分罕見。東焦作村窯絞胎瓷的大量集中出土,使人們大開眼界,這是其它窯口似乎還不曾有過的。
2004年,焦作市為申報歷史文化名城,文物考古工作者楊貴金等人,調查了焦作地區40多處古瓷窯遺址,在柏山、王封兩個遺址,獲得了一批「絞釉」器殘片。在修建晉焦高速公路時又出土了不少的「絞釉」瓷片。十多年前,在王封窯遺址地表遺存不少的古瓷片,俯拾皆是。
2001——2004年,焦作市在修建嶺南大道時,在獅澗窯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古瓷片,其中孔雀蘭釉絞釉殘器及碎片最具特色,大部分流入市場,為古陶瓷愛好者所收藏。
焦作電廠金墓出土發現「大定二十九年正月」題記的「絞釉」罐一件。
20世紀末以來,焦作市周邊地區的新鄉市區、延津縣吳起城、獲加縣、博愛縣、沁陽市、鄭州市等地舊城改造時,就出土許多焦作絞胎瓷殘器及碎片。甚至遠到黑龍江阿城、吉林農安遼聖宗太平二年至太平十年(1023——1030)塔等地區也出土有焦作絞胎瓷器。還有隋唐大運河遺址的河南商丘、安徽淮北、江蘇泗縣等地也出土了許多的當陽峪窯絞胎瓷碎片。
第三、裝飾品種全:
焦作當陽峪窯群絞胎瓷的造型有碗、盤、盞、缽、盆、盒、罐、壺、枕、瓶、爐、球、棒及各類小玩具等。
絞胎瓷的裝飾釉色有透明釉、黃釉、棕黃釉、棕紅釉、翠綠釉、墨綠釉、淺綠釉、孔雀蘭釉、三彩釉及鐵鏽花效果的等,比較珍貴的是綠釉和鐵鏽花絞胎器,是非常少見的品種。
焦作絞胎瓷追求繁複流麗、華美活潑的裝飾效果,常見的有不規則的自然紋、以及條帶紋、水波紋、木理紋、石理紋、編織紋、樹葉紋、麥穗紋、羽毛紋、渦紋等。
絞胎瓷按其生產工藝又可分為全絞胎、半絞胎、貼面、拼接、鑲嵌等品種。絞胎工藝有低溫燒成的陶質絞胎器和高溫燒成的瓷質絞胎器。
第四、製品質量高:
絞胎瓷在古代燒成難度很大,至今也很難仿製。技藝高超的焦作當陽峪窯的能工巧匠們,將精心製作的坯體,以適宜恰如其分的溫度一次或二次燒成,成品率高,表面熠熠生輝,十分美觀,說明絞胎瓷的瓷化程度極高,經測試吸水率極低,有的則完全不吸水,符合現代細瓷的標準要求,其胎質堅硬、質地細膩、器型工整、製作精良、器壁較薄、十分獨特,專家們認為是瓷中極品,瓷中瑰寶,深受人們喜愛,被國內外各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們所收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焦作當陽峪窯絞胎罐。
焦作市博物館、焦作市文物隊、修武縣博物館、焦作市當陽峪絞胎藝術瓷博物館、焦作市第四陶瓷廠及收藏家們都收藏有各種絞胎瓷標本,其中完整器有絞胎罐、碗、盤、球、盞、棒等
開封市博物館的「絞化妝土爐」、衛輝市博物館的「絞釉三足爐」、新鄉市博物館的絞胎器、鄭州市陳景順古瓷標本陳列館的絞胎「絞釉」標本,都應該是焦作當陽峪群的製品。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的「絞胎執壺」、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和劍橋大學博物館的絞胎瓷及標本數量較大,英國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的「絞釉長頸瓶」、日本國立博物館的「絞胎綠釉三足爐」、日本萌山堂的「絞化妝土三足爐「、日本大和文華館的」絞胎碗「、日本箱根美術館的」宋代絞胎缽「等藏品,有研究者認為極有可能是焦作一帶當陽峪窯群所燒制的。
元代以後,景德鎮興起成為中國制瓷中心。當陽峪窯乃至北方大批窯場日趨衰落,傳統的絞胎瓷也不例外,愈來愈少見了,幾乎絕跡。
明清時期景德鎮也有少量絞胎器生產。
三、焦作當陽峪窯絞胎的源頭、繼承、發展與創新
絞胎陶瓷工藝始於唐代鞏縣窯,過去一般認為是仿犀皮漆器,也有認為是取法於木癭器,本文認為絞胎技法取法於木絞與石紋較有說服力,正如南京雨花石收藏家劉水先生所說:「原始文字、原始繪畫、原始藝術、一句話、原始文化的產生與發展,是與石頭尤其是觀賞石分不開的「。⑩焦作劉文彬先生挖掘開發的焦作太行山奇石工藝美術品,以及雲南大理石工藝品的紋理,酷似絞胎瓷的紋理,就是有力的證明。
進入宋代,鞏縣窯衰落了,與其隔河相望的焦作一帶窯場,如當陽峪窯群各窯場,全面地繼承了這一技藝,並且有進一步的創新與發展,將絞胎技術推進到了新的高峰,得到了蓬勃發展,達到了完美的極致。到了金代,焦作地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是金遷都開封后重要的經濟發達地區,是距京都開封最近的陶瓷生產地。為滿足京城及城鄉百姓生活需求,以焦作當陽峪窯為中心的陶瓷生產,達到了一個繁榮鼎盛的時期,以後就逐漸地衰落了。
絞胎瓷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在失蹤沉寂近千年之後,經過焦作當陽後人的努力,終於仿製成功,使這一歷史名瓷獲得了新生,又為中國陶瓷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1.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如洛陽、禹州及河北易縣等地,爭相仿製絞胎瓷,最為成功的是焦作地區的一些廠家及個人。
2.焦作陶瓷四廠是最早仿製絞胎瓷的廠家之一,該廠是在當陽峪窯遺址上建立起來的,後遷入修武縣蔡坡村。從1975年——1978年,該廠專門成立古陶瓷研究所,在中央美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指導下,終於研製成功仿宋絞胎瓷,在廣交會上深受歡迎。1982年3月10日,新華社播發了「宋代名瓷——當陽峪絞胎瓷仿製成功」的消息。1983年6月,該廠研製的絞胎掛盤獲得全國陳設瓷優勝產品獎。具有創新意義的瓷塑孔雀開屏絞胎筆筒,設計新穎、絞理多變、色彩斑爛、如山水畫。如孔雀開屏,或如彩鳳比翼;或如天女散花、變化萬千、引人如勝,使絞胎工藝獲得了新生,這是到目前為止仿製宋代絞胎瓷的成功之作。
3.焦作金谷軒近幾年來,也進行了新的探索。2001年,金谷軒繼焦作陶瓷四廠之後,也研製成功了絞胎藝術瓷,被譽為「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當陽名瓷,中華一絕「汲古創新」。並有新的發展與嘗試,充實了焦作工藝品、旅遊產品的花色品種。焦作金谷軒對絞胎瓷傳統工藝進行深入研究,使當陽峪絞胎藝術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已經選編入小學美術教材。金谷軒承擔的河南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焦作絞胎藝術瓷的研究》課題,取得了省級成果,這是焦作絞胎藝術瓷創新的突破,使中國絞胎藝術瓷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風光無限,必將有著輝煌的明天。
其它如李文獻、苗東河、張義國、董國寶、王有州等人也在積極的進行探索和研製。特別是李文獻先生不斷總結經驗,仿宋絞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產品已經接近宋代絞胎瓷的水平,受到了好評。修武縣當陽峪村村民王有州多年來致力於絞胎瓷的恢復,被譽為「當陽傳人——王有州」。
4.絞胎工藝技術在其它領域也得到了應用,最成功的是宜興紫砂壺,將五色絞泥應用到壺體上,似山水畫面、渾成一體、阿娜多姿、構思絕妙、深不可測。
中國絞胎工藝從唐代始生絞胎陶器,到宋代成功燒制出絞胎瓷器,技藝全面成熟達到了完美的極致高峰,到金代更加全面的繁榮鼎盛,至元代逐漸衰亡。再到今天的新生與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胎生紋理、表裡如一、內外相通、紋理各異、一胎一面、不可複製、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與收藏價值,將會有更多的人喜歡它、收藏它。
參考文獻:
1.陳萬里:「談當陽峪窯」。
——《文物參考資料》
(故宮博物院)1954(4)
2.葉喆民:「焦作當陽峪窯淺識」。
——《焦作陶瓷史料專輯》
(政協焦作市委員會文史委)
3.楊愛玲:「略論河南磁州窯系瓷器裝飾藝術的異同」。
——《文物春秋》1997年增刊
4.趙青雲、於德云:「磁州窯與河南各地的民窯」。
——《文物春秋》1977年增刊
5.張增午:「淺析豫北磁州窯系與河北諸窯的關係」。
——《文物春秋》1977年增刊
6.張海國:「絞胎瓷」。
——《新民晚報》1977,12,20
7小山富士夫:「北宋的修武窯」。
——《工藝美術》2005,第3、4期,楊帆譯
8.高阿申:「唐絞胎器的胎、釉和製作工藝研究」。
——《收藏快報》2005.11
9王世襄:「對犀皮漆器的再認識「。
——《文物》1986,第三期
10.劉水:「雨花石簽賞「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奇葩皇帝名字
※難見奇葩
※父母起的奇葩名字,第2個讓你知道「緣分天註定」,第四個最有幸福感!
※舍友說過最奇葩的夢話是什麼?
※奇葩父母起個名字75畫!這不是起名字,你這是實力坑娃兒!
TAG: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