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中國導彈種類大全14紅旗—2地空導彈(HQ-2)

:紅旗2防空導彈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代號 HQ-2,它是中國研製的中高空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紅旗-2地對空導彈是在仿製蘇聯的斯-75(SA-2)的紅旗-1號地對空導彈基礎上,在六十年代中國空軍保衛國土領空,打擊入犯台灣軍用飛機的戰鬥中應因敵我技術對抗的發展改進改型而來。紅旗-2號地對空導彈經過六十至八十年代多次實戰檢驗,成為保衛中國中高空領空的骨幹武器系統。

1999年參加國慶閱兵式的紅旗-2號乙地空導彈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軍事圖片

解放軍防空部隊使用的紅旗-2地空導彈

聲明:本文為《國際展望》雜誌供《艦船知識網路版》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據美國科學空聯盟提供的資料稱,1964年12月,中國根據蘇聯S-75(SA-2)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仿製成功第一批國產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命名為紅旗-1號。隨後,在紅旗-1號基礎上,採用多項技術改進措施,於1967年6月研製成功中國最早自行研製的紅旗-2號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主要用於對付中高空的偵察機,標誌著中國空軍地空導彈兵的武器裝備由仿製走向自行研製在道路。

  紅旗-2(HQ-2)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以營建制編成:包括6部發射架、24枚導彈、一個制導站。制導站:由收發車、顯示車、指令車、配電車、3輛電源車組成。以紅旗-2甲為例,該導彈長10.842O米,彈重2322公斤,最大速度1250米/秒,最大射程35000米,最小射程7000米,最大射高27000米,最小射高1000米,重新裝填時間10-15分鐘。該導彈性能較好,曾多次擊落過美製U-2高空偵察機,特別是在U-2偵察機施放電子干擾的情況下被擊落,說明紅旗-2號地空導彈具有抗干擾的功能。

  在1999年國慶閱兵中,海外軍事觀察家認為紅旗-2號導彈受閱方隊展出可能是紅旗-2號的最終投產型-紅旗-2號乙。紅旗-2號乙是1979年開始研製,1986年定型,次年服役,採用了56項新技術。與原來的紅旗-2號導彈相比,可以說是脫胎換骨的大革新,只剩下外形相同而已。紅旗-2號乙更換大威力引信和彈頭,新型發動機改善了彈道特性,適應了作戰空域擴大和目標速度的提高,準確可靠的抗干擾數位指令傳輸使導彈更難被擺脫,全新彈載電池重量大幅減少,並大大提高過載負荷,導引系統全部實現數字化,指揮控制全面電腦化,搜索雷達增加了測距雷達、電視追蹤、單脈衝體制等抗干擾措施,不定期有多種導引方式,另外增設大屏幕作戰指揮圖,以方便指揮員了解最新情況,添加動目標顯示(MTI)和敵我識別功能。有效增強低空作戰的能力。

  另外,由於庫存紅旗-2導彈在數量較多,80年代中國將一部分紅旗-2地空導彈改裝成戰術彈道導彈部署。

拙作《揭秘中國地空導彈兵》已經陸續發表十幾篇了,有的博友對於曾經長期做為我「543部隊」主戰型號的紅旗二號產生濃厚興趣。現在,曾經被視為高科技武器的紅旗二號兵器已經淡出歷史舞台,已經成為「昨天的秘密」。今天,就簡要介紹一下紅二兵器的功用、組成、戰術性能,以滿足部分博友的好奇心。

一、功用

紅旗二號兵器是我國地空導彈兵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的主戰兵器,主要用於要地防空,與航空兵、高射炮兵協同作戰,保衛國家政治經濟中心、首腦機關、軍事要地、工業基地、交通樞紐及其他重要目標的安全。必要時,支援陸、海軍作戰。

二、組成

(一)導彈

紅二導彈採用兩級火箭,由彈體、動力裝置、彈上儀器、戰鬥部組成。導彈全長10.469米,全重2211正負44公斤。

(二)制導雷達設備

發現、跟蹤目標並發射、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的設備。主要裝備車輛有:

收發車:主要設備有發射系統、接收系統、天線系統、天線控制系統。用於發射高頻探測脈衝、導彈詢問信號、導彈控制指令;接收目標反射信號、導彈應答信號;控制天線在方位角和高低角上轉動。

顯示車(指揮車):是制導雷達的指揮、控制中樞。主要設備有同步系統、顯示系統、天線與發射架控制系統、檢查控制系統等。用於控制制導雷達的功能檢查和通信聯絡;對目標進行搜索、引導、跟蹤;計算導彈和目標的遭遇距離並控制導彈發射;觀察導彈的飛行情況、檢查射擊效果。

坐標車:主要設備有目標坐標測量設備和導彈坐標測量設備。用於測量目標和導彈坐標,計算出控制導彈飛行的K1、K2指令和使導彈無線電引信工作的K3一次性指令。

指令車:主要設備有指令編碼設備和指令發射設備。用於將指令產生設備送來的控制指令電壓,變換成高頻三聯脈衝指令信號,通過指令天線發射給導彈。

(三)發射設備

發射設備的主要任務是:發射前支撐導彈;配合制導雷達對導彈進行發射前的檢查和接電準備,使導彈轉為待髮狀態;發射時保證導彈射入制導雷達波束。主要裝備有:

發射控制車:主要設備有導彈準備操縱台、配電裝置和通信設備。用於根據顯示車的各種指令,控制導彈發射前的檢查與接電準備。

發射架(6部):主要設備有起落部分、迴轉及支撐部分、瞄準機構、燃氣擋板、電氣設備、行駛部分等。用於發射前支撐導彈並對導彈進行接電準備;發射時保證導彈順利離開發射架。

運輸裝填車(6部):用於運輸導彈;向發射架裝填或從發射架退下導彈。

(四)技術保障設備

技術保障設備主要任務是準備導彈和向發射陣地運送導彈。主要設備有:

裝配設備:用於啟封、裝配導彈,將處於分解狀態的導彈裝配成一個整體。

加註設備:用於對導彈加註推進劑(燃料、氧化劑)、沖注壓縮空氣。

測試設備:用於測試導彈上的儀器和電氣設備。

(五)指揮通訊偵察設備

指揮通訊偵察設備的主要任務是:發現和掌握空中情況,測定目標的坐標、判定目標的性質並進行通報,為制導雷達指示目標。主要設備有:

目標指示雷達:用於在較遠距離發現、跟蹤目標,向指揮所和制導雷達通報目標諸元。導彈營最早裝備的是513雷達(警-13)。

指揮所設備:主要有遠方標圖板、近方標圖桌及通信設備等。用於綜合掌握空情及部隊情況,測定射擊諸元,保持與上級指揮所的聯絡。

三、主要戰術、技術指標

(一)作戰空域

作戰高度:最大高度:24.5公里;最小高度:1公里。

火力半徑:最遠距離:32公里;最近距離:8公里。

航路捷徑:0-22公里。

(二)可射擊目標速度

最大為600米/秒。

(三)殺傷概率

一般情況下,對典型目標(伊爾-28)一發75%,二發94%,三發98%。

(四)戰鬥使用

由行軍狀態轉為戰鬥狀態小於6小時;由戰鬥狀態轉為行軍狀態小於3小時;導彈接電到接電完畢小於2分鐘;可將3枚導彈導向同一空中目標。

(五)制導雷達的系統誤差

距離:小於20米;

角度:小於1.5分。

(六)導彈主要性能

最大速度:1150米/秒;

殺傷半徑:60米。

四、紅二地空導彈營的編成及簡要作戰程序

(一)紅二導彈營編成

營部:早期設有司令部、政治處、後勤處、技術處。上世紀80年代機關精簡。

一連(制導連):高頻排(收發車、指令車)、視頻排(顯示車、坐標車)、電源排(油機、配電車);

二連(發射連):發射排(三個,各負責兩部發射架)、發射控制車。

三連(技術保障連):裝配排、測試排、加註排。

四連(指揮連):通信排、警衛排、目標指示雷達站。該連曾一度撤銷,相關人員由營部管理。還曾將警衛排改為紅纓5發射排。

(二)紅二導彈營簡要作戰過程

擔負戰備值班任務的紅二地空導彈營24小時接收雷達情報網的空情通報。當有敵機距離我預設陣地大約500公里時,通常指揮所先進入一等,指揮員及指揮所戰勤人員進入戰鬥崗位。遠方標圖員在遠方標圖板標註目標航跡;遠方參謀根據目標飛行諸元判斷敵機的企圖,指揮員定下預先決心。目標指示雷達開機搜索目標。

待敵機繼續接近時,部隊進入一等。部隊一等時,制導雷達開機進行功能檢查;發射連導彈上架;技術保障連展開設備,做好裝配、測試導彈準備;目標指示雷達根據遠方情報重點搜索。

當目標指示雷達發現目標後,向指揮所和制導站通報。近方標圖員在近方標圖桌上標註目標航跡。

目標距陣地約160公里時,營長下達「導彈接電準備」口令,導彈接電,進入待髮狀態。

目標距陣地約130公里時,營長下達「進入戰鬥」的口令,制導站拉響警報、由檢查狀態進入戰鬥狀態;發射連人員進入掩蔽部。

目標距陣地約70公里時,營長下達「接通同步」的口令,導彈在發射架上豎起,與制導雷達同步轉動。

目標距陣地約38公里時,營長下達「開天線」的口令,制導雷達打開天線捕捉目標。由於在開天線之前,顯示車的高低、方位、距離三位跟蹤員一直根據目標指示雷達的通報進行靜默跟蹤,因此,一般情況下,打開天線就可發現目標。開始時,跟蹤員進行手控跟蹤,當跟蹤穩定以後,轉入自動跟蹤狀態。

目標距陣地約30公里且符合射擊條件時,營長下達「X波道發射」的口令,引導技師按下發射按鈕。導彈一級火箭點火,飛離發射架。一級火箭脫落後,二級火箭開始工作;當導彈射入制導雷達波束後,導彈按照指令飛向目標。當導彈距離目標525米時,制導雷達發出K3指令,導彈解除第三道、也是最後一道保險,處於待爆狀態。當導彈距離目標小於60米時,「多普勒」效應激發導彈的無線電引信,使戰鬥部的傳爆管工作,引發戰鬥部起爆。我們坐火車時,兩輛迎面而來的火車在相錯時發出的尖嘯聲,就是所謂「多普勒」效應。戰鬥部起爆後,形成約3600塊破片組成的圓錐狀殺傷區,以每秒3300-3700米的速度擊毀目標。

2010年7月27日,在北京八寶山公墓的一個禮堂中,進行著一個十分平常的葬禮。沒有發布訃告,葬禮的規模不大,沒有顯赫的人物參加。這一切都是按照葬禮主人的遺囑進行的。但在這兒送別的卻是一位不尋常的人物,他就是我國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研製和批量生產的奠基人洪民光。從事軍事工業的人註定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由於職業的原因,洪民光不為民眾所知,甚至很多「軍迷」對洪民光也不了解。洪民光就是這樣一個默默的奉獻者,並且這樣默默地走了。但他卻是中國防空制導雷達發展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奠基人李宗貴一生有二件事情很自豪,一是為彭德懷做機要密書,二是在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生產廠任廠長。現在李宗貴己於1985年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退休以後的李宗貴老廠長有一個習慣,閑來無事時,就給仍健在的老同事寫唁電、悼詞。內容都會經過反覆斟酌,力求能恰如其分地反映一個人的一生,以免時間緊迫出現差錯。洪民光逝世後,他也發出了唁電,全文如下:驚悉洪民光同志不幸逝世,深為悲痛。四十年代,在白色恐怖的上海,洪民光同志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毅然加入地下黨,投身革命。不久又奉黨的召喚,奔赴解放區,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新中國的誕生,勇往直前,竭心儘力,無私奉獻。五十年代,來到786廠,並擔任總工程師20多年。他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全身心的投入到新中國第一台火控雷達、地空導彈制導雷達和空對空機載雷達的研製和批量生產。期間他精心組織工廠和空軍共同改進的紅旗1號,裝備部隊不久,即將U-2高空偵察機擊落華北上空。他是中國火控雷達、地空制導雷達、空對空機載雷達研製和批量生產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國防空無盲區的功臣。洪民光同志為人處世樸實無華,光明磊落,清正廉潔,一塵不染,兩袖清風,彰顯他謙謙君子之風。他無微不至關心愛護工程技術人員。他培養和帶出了上至院士下至雷達主管設計師等一批出色的專業技術人才,且遍及全國各地。他在工程技術人員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德高望重。時至今日,大家仍然情切地稱他為----我們的洪總。洪民光同志走完了他光輝的一生,我們失去了一位為國防事業,為786廠的建設,為中國雷達事業鞠躬盡瘁,做出傑出貢獻的良師益友,感動無比悲痛。我們永遠懷念洪民光同志,並請晉屏同志節哀、保重。李宗貴廠長告訴我們,奠基人後面的「之一」,是李宗貴廠長夫人提議加上去的,說這樣講可以避免爭議。雖然加上去了「之一」這二個字,但是他仍然認為洪民光是我國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研製和批量生產的奠基人。總工程師是紅旗-1項目的主角1957年10月,中國和蘇聯政府簽訂了導彈技術援助協定。按照協定,蘇聯向中國提供代號為C-75(北約稱為「薩姆-2」)的地空導彈武器系統,並派專家組來華幫助組建和訓練中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前蘇聯共援助中方五套C-75(我軍稱其為紅旗-1)的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其中四套用於組建導彈營,一套用於研究仿製。由於前蘇聯援助我方的紅旗-1地空導彈系統是隨機配有圖紙的,中方的設計單位是不用設計的,只做翻譯、確認工作。主要由生產廠的總工程師承擔技術、工藝問題的解決。實際上生產廠的總工程師是這個項目的主角。紅旗-2地空導彈制導雷達是從紅旗-1地空導彈制導雷達改進而來的,情況也是如此。洪民光就紅旗-1、紅旗-2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生產廠的總工程師。在紅旗-1號制導站調試初期,蘇聯撤走了專家。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洪民光組織技術人員先後解決了高頻腔體的材料搪磨加工工藝、指數曲線喇叭筒成型、方孔波導的控制、函數凸輪加工、陶瓷被銀焊接等工藝問題,先後攻克技術關鍵299項,於1963年完成了研製生產任務。並於1965年投入批量生產,以後又多次進行了技術改進,使紅旗-1地空導彈順利列裝部隊。從而在短時間內使我國的防空部隊從四個營擴大為十數個營。紅旗產品曾多次擊落美製U-2高空偵察機,屢建戰功,受到上級嘉獎。紅旗-1系列地空導彈是世界上首先用地空導彈擊落敵機的防空武器。時至今日,仍是國內唯一在實戰中擊落敵機的防空武器。1964年7月23日,毛主席接見四次擊落敵機的地空導彈二營時,被接見的有幾個方陣,除了地空導彈二營外,還有武器生產單位,科研單位等。當時,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生產廠的總工程師洪民光等同志也參加了接見。

接見結束後與會人員接受了領導人的宴請。至今工廠里還流傳著當時宴會的菜譜,當然是比較誇張的。後來有人詢問了洪總,才知道當時最好的一道菜就是紅燒肉了。在那個年代,能吃到紅燒肉的確是很不錯的獎勵了。

紅旗地空導彈戰績一覽表

時間

部隊

型號

地點

機型

駕駛員

備註

1

59.10.7

2營

H1

北京

RB57D

王英欽

死亡

2

62.09.9

2營

H1

南昌

U2

陳懷

死亡

3

63.11.1

2營

H1

上饒

U2

葉長棣

被俘

4

64.07.7

2營

H1

漳州

U2

李南屏

死亡

5

65.1.10

1營

H1

包頭

U2

張立義

被俘

6

67.09.8

14營

H1*

浙江

U2

黃榮北

死亡

7

87.10.5

97營

H2*

廣西

米格21P

陳尊

被俘

周總理簽發的總工程師聘書1961年,由於當時的國防形勢,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於生產紅旗-1(C75)型地空防空導彈十分重視。抽調幹部成立了生產廠。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生產廠首任廠長是由政治局任命,總工程師由國務院任命的。1961年12月,洪民光由中共中央(中共中央組織部干任通字第1052號)任命為總工程師;1963年由國務院任命為總工程師,周恩來總理簽署的任命狀現在仍保存在生產廠的檔案室里。從這一天開始,洪民光就和中國的防空制導雷達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註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的國防事業。給高炮裝上大腦和眼睛前蘇聯在援助我國C-75(北約稱為「薩姆-2」)地空導彈武器系統(高空防空武器系統)的同時,還援助了低空防空武器系統松-9。1957年11月,時任副總工程師的洪民光,負責我國第一部自動跟蹤炮瞄雷達的試製工作,他帶領我國自己培養的年青技術人員,於1958年9月成功仿製出松-9火控雷達系統。仿製的產品命名為雙波段中口徑860火控雷達系統。仿製的測繪、升級、生產全部由786廠承擔。該產品在抗美援越中大顯身手、屢建戰功。使美空軍在進入北越的低空時不再肆無忌憚。在七十年代,我國也援助朝鮮建設了860火控雷達系統的生產廠,並為朝鮮培訓了技術人員。洪民光任技術專家組組長,被朝鮮國家主席授於了國家一級勞動勳章。當時朝鮮實習生來華使用的實習生樓現己改建為醫院,成為了這段歷史的見證。在洪民光任總工程師期間,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生產廠成功研製了861海岸對海射擊校準雷達、864海岸炮兵校射雷達、紅旗-2型、紅旗-2甲型地空導彈制導雷達、PⅡ-5機載火炮控制雷達。填補了我國雷達產品一個又一個空白。並形成了一支在我國雷達行業中頗具影響、規模相當的的技術人員隊伍。江澤民入黨的見證人。洪民光於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從事地下工作的需要改了姓名,將原姓名徐康改為了洪民光,此後也保留使用洪民光這個姓名。1946年春天,洪民光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學黨小組迎來了一位新的成員,就是以後成為黨主席的江澤民同志。他們也和江澤民同志將特殊的革命情誼保留到了今天。黨小組的其它成員也都在解放後身居要職,為共和國做出了貢獻。人生的二個轉折點1946年,洪民光在山東濱海解放區臨沂師範學校任自然教員。當國民黨反動派瘋狂進攻山東解放區時,洪民光投筆從戎,來到了山東軍區濱海軍分區工作。時任軍分區政委的谷牧同志慧眼識人才,親自和洪民光談話,將洪民光由軍分區政治部分配到山東軍區軍工部工作,開始了洪民光的軍事工業生涯。這是洪民光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1951年8月,通曉英、德、俄語的洪民光調往中央兵工局任翻譯室主任。後又兼任蘇聯專家、顧問辦公室主任。組織翻譯出版全套從蘇聯引進的武器彈藥的生產技術資料供中方軍工廠和部隊使用,並負責協調蘇聯專家和中方各單位的工作。1956年,洪民光參加了由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主辦、錢學森等主講的《導彈科技訓練班》,這是洪民光人生的第二個重大轉折點。從此,洪民光進入了導彈制導雷達這個領域,並在這個領域中做出了重大貢獻。1957年11月,洪民光調往黃河機器廠任副總工程師(無總工程師),並參加籌建工作(當時在雞市拐一民居內辦公,由於拆遷己無法尋覓,後遷至現址);1961年12月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任命為總工程師,是黃河機器廠的首任總工程師,並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二個春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洪民光於1979年離開了786廠,離開了總工程師的崗位。於1980年2月擔任了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電子部第十五所(計算機研究所)所長。在電子部第十五研究所期間,與全所科技人員和職工一道研製成功了巨浪工程(水下發射導彈測控、安控系統)、331工程(通訊衛星測控、安控系統);312工程(導彈彈道測控系統);311工程(船用導彈彈道測控系統)等等。退休後組建了中國機算機軟體公司,並擔任總經理。繼續在新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將士沙場殲敵立功,我們莫忘鑄劍之人!洪民光對國防工業的貢獻,不光在紅旗系列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研製和批量生產方面。正如李宗貴老廠長所言,「他培養和帶出了上至院士下至雷達主管設計師等一批出色的專業技術人才,且遍及全國各地。」在這批專業技術人員中,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王越院士。王越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生產廠,在設計所任工程師。王越以後進入了教育界,從事理論研究且成就頗豐,發表了數量較多的學術論文,成為了院士。尤其是做客央視《大家》欄目後,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生產廠的第三任總工程師有三個兒女,分別命名為雷、達和兵。三個兒女的名字連起來就是雷達兵。由此足以可見他對自己所從事業的熱愛。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生產廠的第四任總工程師在任內完成了紅旗-2項目相控陣雷達技術的使用,取得了重大技術進步。但申報工程院院士未能成功。主要原因之一是沒有論文。為了滿足申報條件,也準備發表一些論文,未獲有關方面批准。原因是正在列裝服役武器不允許公布技術細節。最後申報工作也就不了了之了。己經退休的副總工程師婉拒了民營公司的高薪聘請,選擇了去導彈修理廠工作,解決了導彈修理廠的燃眉之急,也為工廠培養了技術幹部。當別人無法理解他的選擇時,他依然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了自豪。在「軍品轉民品」那段最困難的時代,很多技術幹部沒有選擇出國工作、沒有選擇轉行到教育部門。在誘惑面前堅持自己的信念,耐得住清貧和寂寞,繼續工作在軍工崗位上。使得以後的軍工業發展有人才儲備、得以繼續快速發展。在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生產廠一代一代軍工人的努力下,我們相信繼紅旗2、紅旗12系列的家族中將會很快增加新的成員,以滿足現代戰爭中國防的需要。每當慶賀新的防空制導雷達問世時,我們都不應忘記地空導彈制導雷達研製和批量生產的奠基人洪民光,都不應忘記一代一代從事防空制導雷達研製和生產的軍工人。將士沙場殲敵立功,我們莫忘鑄劍之人!洪民光和他的同事們必將和紅旗-1、紅旗-2型地空導彈制導雷達及其驕人的戰績一同載入共和國軍事工業的史冊。2010-03-27

右一為洪民光右一為洪民光

錢學森和洪民光(右二為洪民光)

錢學森和洪民光(左二為洪民光)

洪民光和前蘇聯雷達專家

從事軍工事業後的第一份榮譽

參加建廠40周年的老領導(左八為洪民光)


推薦閱讀:

數據說話:中國女性面臨著怎樣的不平等
中國每產生一個富翁導致幾個赤貧者
光亭:釣魚島,插在中國後腰的芒刺
石畢凡 :中國式費邊社的憲政訴求
這一時期中國歷史最為動蕩,53年換了15個皇帝

TAG:中國 | 導彈 | 地空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