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社交恐懼症的分析
心理引言:整個社交恐懼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它以很多形式出現,並且有很多可能的理由找到進入我們生活的途徑,正如其他每件東西一樣,人們體會的焦慮程度各種各樣且因人而異,我們來對社交恐懼做一次分析吧。 ——心靈咖啡網
對於我們之間的很多人來說,和生人見面真的會很恐怖,你曾經有幾次為了自家的舒適安逸拒絕被邀請去朋友和朋友的朋友的晚餐聚會?或是商業場合的午餐?或是跟你的朋友或是搭檔的家人朋友共度周末?對於世界上那些真誠的交際花來說,結識新朋友是多麼的令人興奮而滿足,然而對於那些終日與社交恐懼鬥爭的人來說,僅僅是見生人這一個念頭都會引發嚴重的焦慮,甚至是恐慌的癥狀。
整個社交恐懼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它以很多形式出現,並且有很多可能的理由找到進入我們生活的途徑,正如其他每件東西一樣,人們體會的焦慮程度各種各樣且因人而異,我們來對社交恐懼做一次分析吧。
心理分析: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慮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症(SAD)。
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感到疲憊,或者我們只想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邊收看電視里很棒的一部電影或是馬拉松比賽邊享用一份美食或甜點——所以我們選擇不出門。這並不是社交恐懼。這裡拒絕出門的動機並不是為了避免在社交過程中的不舒服的癥狀,而只是因為一個想要在家做點什麼的決定和需求(但是,如果想要呆在家中的慾望太頻繁則會導致另外一個問題即將到來,即便初衷並不是為了避免社交恐懼。)
雖然社交恐懼以不同方式出現,但是每種方式之間的關聯就是恐懼或者恐慌的感覺,最基本的水平是由於害怕尷尬、其他人對你的評價或是反對而導致的。這大多數情況下發生在有生人參與的社交情境中,但是也可能存在於和我們老朋友的交談中。當人們試圖跨越恐懼障礙或者直接回家時,完全避免社交的局面或是仍然外出進行社交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
社交恐懼通常包含一種「人們不喜歡我們」的恐懼,或者是「我們可能會無聊無趣」的擔心,我們可能會感覺自己低人一等,與人不同或是難以交流,這些都會引發一種對尷尬的害怕並且導致焦慮和逃避。人們經常害怕會議或是相互問候,有想我們一樣的如「我不知道要說什麼」或是「我不是一個健談的人」的想法,但是在現實中,並不是交談本身會導致這些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單單是交談並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卻有別的問題,例如在人前吃東西就會導致焦慮。事實上,甚至那些喜歡社交的人仍然會在去餐館或是朋友家吃飯之前體會到焦慮的感覺。
對社交焦慮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催眠療法:精神分析師將你催眠,挖掘你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你發病的根源。這種療法時間長,花費也比較大。
2.強迫療法:醫生讓你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或者讓你站在自己很懼怕的異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對你進行強迫治療。
3.情景治療:讓你在一個假想的空間里,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症的場景,不斷練習重複發生癥狀的情節,精神分析師會不斷地鼓勵你面對這種場面,讓你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4.認知療法:這是一種不斷灌輸觀念的治療方法。醫生不斷地告訴你,這種恐懼是非正常的,讓你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
5.藥物療法:這是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你的發病是因為你體內某種化學物質的失調所致,所以運用某類藥物調節平衡。
6、物理治療: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是一種與傳統藥物治療、催眠療法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它是通過低強度微量電流刺激大腦,改變患者大腦異常的腦電波,促使大腦分泌一系列與社交恐懼、焦慮等疾病存在密切聯繫的神經遞質和激素,以此實現對這些疾病的治療。
嘗試一些有效的積極的自我療法:
1、接納你自己
接納自我,可以從停止對自己的挑剔、批判、責難做起,不再苛求自己,不再急於從負面情緒中逃開。真實面對後,常常發現事實沒有之前想得那麼可怕。
2、把對方想像成自己的親戚
把對方想像成叔叔、舅舅、大伯、阿姨、大媽、或者兄弟姐妹。這種自我「套瓷」在很大程度上能緩和這種社交恐懼,因為想像中的那個人與自己是如此親近,和自己的親人聊天,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3、We like the people who like us
「我們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不必刻意向那些對自己不友善的人示好,你只需要關注那些會對自己點頭微笑致意的人就可以了。
4、不讓舌頭超越思想
如果真的沒什麼想法,就還是選擇沉默吧。不要把在社交場合一聲不吭片面地理解為是一件壞事。有些時候,不說話並不顯得無知。
5、不刻意迎合別人
我們通常會壓抑自己、迎合別人和外界來換取愛和尊重。但這既讓對方無法了解真實的你,亦讓你自己覺得這樣的交往浮於表面形式,從而也喚不起自己的真情實感,真實的自己也就越躲越遠。
推薦閱讀:
※衰老恐懼心理男女不同,對策不同
※孩子一上學就生病?警惕是學校恐懼症
※恐懼來襲:大腦如何選擇最適宜的防禦策略? | 中國發現
※恐懼造成財富能量的匱乏
※新生大學:比起沒錢,你內心更恐懼的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