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呼籲整理出版舊體詩詞文獻:不薄新詩愛舊詩

學者呼籲整理出版舊體詩詞文獻:不薄新詩愛舊詩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杜羽

  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很多國人對古典詩詞重新投以關注的目光。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傳承弘揚詩詞文化,除了背誦經典篇目,也需要適當接續舊體詩詞創作的傳統。

  新文化運動以後,舊體文學創作的傳統其實並沒有中斷。然而,翻看各類現代文學史著作,大多是對新文學作家作品的敘述,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舊體詩詞創作。這一時期的舊體文學創作,年代又不屬於「古代」或「近代」的範疇,古代文學史、近代文學史自然也難以納入。

  日前,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南京師範大學民國舊體文學文化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民國舊體文學與文論研究」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學者指出,有必要從新文化運動之後創作的舊體詩詞作品和研究著作中,遴選出有價值的內容加以整理出版,在歷史的塵埃中發現那些凝聚著先輩心血的精金美玉,使當代人更為全面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

  發掘舊體詩詞文獻

  20世紀有多少詩詞家?作品總量多少?修訂情況如何?評論資料怎樣?幾年前,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馬大勇曾發出這一連串的問題。他自己也給出了答案:似乎沒人能給出一個哪怕比較模糊的數字。

  在馬大勇看來,對20世紀舊體詩詞進行一個可靠的、全面的編目是當務之急,但這個工作體量巨大、頭緒紛亂,特別是搜集以油印本、稿抄本、日記等形式保存下來的詩詞尤為不易。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曹辛華同樣認為,應該彙輯出版那些被現代文學史所忽略的舊體文學作品及其史料文獻,如各種舊體文學別集、總集、選集及作家史料、批評史料、郡邑文學、期刊文學、社團文學、域外舊體文學等文本,整理其中的稀見本、孤本、稿本、抄本、油印本、評點本、報刊連載本等,這將扭轉當前人們貴古賤今、貴新賤舊的學術局面。近幾年,曹辛華主持整理的「民國詩詞學文獻珍本整理與研究」叢書、《全民國詞話》等舊體詩詞文獻陸續出版,《全民國詞》也在編纂之中。

  「我正在與葉嘉瑩先生合作編輯的一套『民國詩學論著叢刊』,將於近期問世。這套書抱著『發潛德之幽光,啟來哲以通途』的宗旨,在紮實、詳盡書目調查的基礎上,主要選刊那些學術價值或普及價值較高的詩學論著,比如顧佛影的《填詞百法》、顧實的《詩法捷要》等談論、介紹詩詞創作法度、門徑的書籍,較為全面地呈現這一時期詩學研究的多元氣象和立體景觀。」作為叢刊的執行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陳斐希望,有了這套學術性與普及性兼顧的詩詞讀物,讀者可以在旅途之中、工作之餘、休閑之刻順手翻上幾頁,這對於推動中華詩詞的研究、創作、普及乃至建設書香社會都大有裨益。

  學術視野應貫通古今

  「郁達夫的舊體詩寫得很好,這是大家都清楚的,當然應該作為郁氏文學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現代文學史應該在論述他的小說之外,也提一提他的詩。其他『五四』以來的重要作家,在現代文學史上均照此例。」1980年,在給茅盾的一封信中,作家姚雪垠就提出了「大文學史」的編寫理念。

  30多年來,不論是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還是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研究領域,都有學者在進行打通新文學與舊體文學的嘗試。馬大勇指出,一個成熟的現當代文學研究者應該具備古今中外多個層面的知識架構,古典文學和文化是其不可或缺的學養;而對古代文學研究者來說,倘若對現當代文學的發展比較隔膜的話,也不可能說清楚某些重要問題。

  「把舊體文學納入現代文學史研究,有利於診斷、發現與糾正當前文學史研究、撰著的誤區,真正促進現代文學史的書寫接近『歷史的真實』。」曹辛華認為,藉助舊體文學這一「參照物」,一方面可對新文學與舊體文學的互動、互通問題有更為清晰準確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使中國文學由古典到現代轉型的「內幕」更為彰顯。

  「不薄新詩愛舊詩是我們應有的態度。20世紀詩壇的真實狀況是格律詩、自由詩齊頭並進,各有斬獲,這在中華古老詩國還是空前未有的格局。」在馬大勇看來,只有站在3000年詩歌史的高度來審視新文化運動以來的舊體詩詞,許多關鍵性的險隘才有可能找尋到突破的契機,「舊體詩詞研究不能拘囿在一個世紀,甚至一個世紀中的某一時段來進行考量,而應該以貫通的學術眼光把握中國文學的整體流向,真正做到『通古今之變』。」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24日09版)

推薦閱讀:

全套入門瑜伽25式,初學者必備!
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上)
顧海良: 為師為學不倦 求知求索不息(學者風采)
學者:中國正爆發一場「光棍危機
《山海經》學者宮玉海與朝鮮問題

TAG:文獻 | 詩詞 | 舊體詩 | 出版 | 整理 | 學者 | 新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