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膽結石加多種合併症 洪大媽的膽囊「爆炸」了·每日商報

十年膽結石加多種合併症 洪大媽的膽囊「爆炸」了市紅會醫院微創外科譚群亞主任坐診微醫館2016-10-11

商報訊 (記者 陳敏娜 通訊員 胡惠娟) 上個月初,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微創外科主任譚群亞教授接診了一起罕見病例:膽囊卒中。患者有10年膽囊結石病史,當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時,突然誘發了膽囊卒中。「臨床上來說,發生膽囊卒中的病例極少見,這個病例也是我從醫30多年來首次碰見,然而患者身上反映的健康問題,其實很值得大家重視,」譚群亞教授還說,膽結石的發作非常痛苦,不少患者糾結於選擇保膽取石,還是切除膽囊,如果患者是年齡較高,又伴有多種合併症的,最好在病情發作前切除膽囊。穿刺引流前突然膽囊破裂洪女士今年虛歲60歲,個子不高但身材挺胖,體重將近200斤。今年9月初的一個晚上,因為右上腹疼痛被送進市紅會醫院急診。她告訴值班醫生,自己肚子疼了兩天,實在熬不牢了才來到醫院。醫生詢問下,得知洪女士之前有著10年的膽結石病史,其後的B超檢查,發現膽囊裡面有結石以及有別於膽汁的液體,推測這次是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急性發作,因此考慮先做穿刺引流,以緩解洪女士的疼痛。然而,就在B超定位好,準備下針時,B超影像上顯示洪女士的膽囊破裂了,大量的液體流入腹腔。醫生迅速行動,發現這是膽囊壁上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膽囊,隨後把膽囊給撐破了。幸好這麼危險的情況發生在醫院,不然患者很可能因為腹膜炎或是缺血休克而有性命之憂。洪女士也立刻接受手術,抽出了腹腔內的積血1000ml並切除了膽囊。在洪女士住院期間,譚群亞了解了一下她的既往病史,發現她不僅有著膽結石病史,還有多年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一直靠口服藥物來控制病情。其間,她的膽囊結石多次發作,接受過抗感染等治療,不過始終沒有把膽結石認真處理。「高血壓和糖尿病非常容易發生血管意外,就好像大腦血管突然破裂引發腦卒中,膽囊卒中爆的這根血管在膽囊壁上。因為長期的結石影響,患者的膽囊壁比較薄弱,容易被撐破,膽囊卒中也由此而來。」譚群亞說,這不僅是他從醫30年來第一次碰到,實際上他在翻查了一系列國內外文獻和報道,這樣的病例也寥寥無幾。經常不吃早餐容易得膽結石膽結石是外科常見病,國內的發病率大約在4.42%-8.2%,其中有92.4%的患者在一生中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或是手術治療。而膽結石的發生,與生活方式確實脫不了關係。譚群亞說,以下八種情況,容易得膽結石,包括長期高膽固醇、高脂肪、高熱量飲食,腸道疾病引起膽鹽喪失,不按時進餐尤其不吃早餐,因膽囊炎使膽囊收縮功能下降,由於懷孕導致膽汁淤積,長期禁食或靜脈營養,胃大部分切除,遺傳基因導致。為什麼不吃早飯容易得膽囊結石?譚群亞說,膽囊內膽汁在晚飯後開始儲存,若隔天不吃早餐,經過大約12小時的貯存、濃縮,膽汁中的膽固醇的飽和度較高,容易形成膽固醇結晶,日復一日逐漸形成結石。如果正常吃早餐,由於膽囊收縮,使膽固醇隨著膽汁排出,同時食物刺激膽汁分泌,而不是淤積在膽囊內,不容易造成膽囊內膽汁中的膽固醇飽和度高,不易形成結石。如果患有膽結石,到底是保膽取石還是切除膽囊呢?譚群亞說,之前就遇到過一位年輕的膽結石患者,術前溝通時明確表示:哪怕石頭取不幹凈,就是原樣縫回去,我也一定要保膽。實際上,雖然膽囊在人體的存在是必需的,能保則保,但適應人群也有一定要求。「我們建議,年齡在60歲以下的,病史較短的,且結石大、數量少、易取乾淨且膽囊功能良好的患者,首先考慮保膽取石。對於年紀較大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最好在還沒有癥狀時就把膽囊切掉,因為合併症會成為膽結石後期治療的風險因素。」譚群亞強調,結石較大的病史較長的,還會容易膽囊惡變而誘發膽囊癌。膽結石相關問題可諮詢本周微醫館邀請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微創外科主任譚群亞坐診,大家有關於膽結石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向他諮詢。打開微信掃描右側二維碼,關注「每日健康」微信公眾號,並發送「譚群亞+姓名+年齡+手機號碼+問題」。詳細描述患者的問題(包括既往病史及相關檢查結果),並在周四中午12點前發送諮詢問題,我們將儘快回答大家的問題。
推薦閱讀:

膽囊結石到底該如何治療?
dds膽結石調理手法
右上腹常常疼痛難忍,要警惕膽囊結石,中瀆穴就是排石的要穴
15年前切除膽囊如今又患「膽結石」 莫非長了兩個膽?
多發性膽結石的臨床表現

TAG:爆炸 | 大媽 | 十年 | 結石 | 膽結石 | 合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