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雄聊太極拳 48】沉肩墜肘與「臂如棉裹鐵」

陳微明筆錄、楊澄甫口述的《楊澄甫論太極推手》中說:「純粹太極,其臂如棉裹鐵,柔軟沉重。」其實「臂如棉裹鐵」是喻義歇後語,與柔軟沉重一樣都是表述了沉肩墜肘的好功夫,我師爺雅軒公說:「松肩垂肘又叫沉肩墜肘。松肩者,肩部放鬆,向下沉塌,又叫塌肩。兩肩忌聳起,聳起則意氣上浮,妨礙內氣的運行和氣血的流暢。垂肘者,就是肘部有松墜下沉之意。故練太極拳時,臂決不可挺直,臂部微屈,保持弧形,肘部松墜,感覺兩肩有一種內在的沉勁,綿軟松沉。這種沉勁外柔內剛,如棉裹鐵,練好之後,入里透內,威力無窮。」

有人問沉肩墜肘與松肩墜肘有差別嗎?我認為本質是沒有差別的。楊澄甫宗師曾說「沉肩,鬆開下沉也」。肩沉了,同時手臂也沉甸甸的墜下。肩沉又活是松肩的目的之一,說是沉肩是沒問題的。然而有些太極拳初學者卻因此誤解字義,不首先從怎樣松肩入手去練,以為把肩往下硬壓就是沉肩了;殊不知沉肩是一種不停運動的態勢,不是一個拙力向下的僵滯姿勢。所以說對初學者而言,與其說松肩墜肘就會較好,先從放鬆肩井穴、肩關節、肩胛骨、腋窩入手,再用意識引導肩關節、肩胛骨的松沉。進階是沉肩墜肘的意氣松沉。臂如棉裹鐵的感覺是什麼樣子?柔軟沉重又體現在哪裡?請看以下描述。

雷世泰先生回憶孫劍雲老師時說:「文革期間我們跟她學的時候,基本上每招每式她都要講用,都要讓我們體會一下,她那時的發力很剛脆,但給人以棉裹鐵的感覺,剛一接觸時覺得極柔軟,但就在你還沒有來得及對這個柔軟做出反應時,下面的骨頭卻像是鐵,令你絲毫不可動搖,上面的皮肉和筋就在這一層鐵上滑動。」

有篇網文《楊式太極如何做到棉里裹鐵》是這樣說的:「楊氏太極講的是棉里裹鐵,許多人只注意了棉,沒有注意到鐵。要把手練棉軟其實很容易,但要練出裹鐵的感覺就難了,裡面要注意方法。以前練太極我也還知道如何裹鐵,直到最近又到貴陽去見我的老師張老頭,才知道原來楊式太極每個動作都可以發勁,而且勁力很強,看似軟弱無力的動作里,只要一接觸,就可以產生很大的勁力,讓受力的人無法站穩。楊式太極除了打擊人的瞬間,一般不發明勁,基本上都把勁力隱藏在松沉的動作中,在不發明勁時,以鬆勁的各種太極勁走化,讓對人感到你的手明明看似軟弱無力,但接觸起來卻非常重。」

雷靂先生在《太極拳與「千斤墜」》一文中說:「2005年冬季,成都張勇前千里迢迢驅車來京拜師,祝老師演示了這手功夫:老人家坐於椅上,雙手側平伸,張勇前與另一位同來的同門各用雙手端住祝老師手臂,用盡全身力氣,想把老師從椅上抬起,只見老師輕鬆從容,笑容滿面,紋絲不動,直如粘在椅子上一樣。這樣的一個『見面禮』讓練拳幾十年有一身力氣的張勇前師兄嘆服不已。問為何會這樣?師父笑言:『放鬆,松到沒有力點。』師父的肘極為沉重,而且此沉重難以稱量。我們每個師兄弟都託過師父的肘,甚至有時是幾個人同時用力托肘,以體驗太極的神奇,無論我們用多大的力氣托,都不能使師父的肘向上移動半分。」張勇前是我通過交流太極拳技藝而結識的外省拳友,大約在2007年,他專程到我家裡探望交流,我與他交流過沉肩墜肘的練法與用法,也從推手印證了沉肩墜肘的功用。他以前是練峨眉拳等武術的,改學太極拳才幾年,還沒練出較好的沉肩墜肘功夫。從張勇前與我弟子陳新德推樁的實例,也看出了他當時的腰腿松沉功夫沒見優勢。

從上述可以看出,沉肩墜肘的「臂如棉裹鐵」、柔軟沉重有四個技術內涵,按使用順序來說:一是「臂如棉裹鐵」的外柔內剛,皮膚和肌肉通透為柔,神意氣收斂如骨為;剛柔相濟是手段,目的是變幻莫測的後援。二是「臂如棉裹鐵」就是以「柔」隱蔽「剛」來蒙人,是為了尋找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發放或擊打的機會。三是「臂如棉裹鐵」有「鐵」的剛性結構,打到肢體上的話,有如鐵棒敲擊,怎樣痛的感覺,你懂的。四是「臂如棉裹鐵」有「鐵」沉重的分量,有無堅不摧的「剛」勢。

陳雄

修改補充於2018年5月13日


推薦閱讀:

結緣混元太極拳——王美芹
成仙之路—般若太極拳法17   楊氏太極一百家(二)_安般太極拳法
陳氏太極拳小架歌訣
太極拳推手與實戰
學練太極拳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