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子式育孫了解一下?
文/十三姐
顧名思義,與「喪偶式育兒」形式相仿。祖輩擔負帶孫子的主要職責,孩子父母幾乎插不上手甚至完全不管孩子的,就是「喪子式育孫」了。
聽起來就很聞風喪膽,但這確實是存在的。
本屆育兒鏈最受歡迎人物
或將授予姥姥(外婆)
不瞞你說,每次去學校接娃的時候,總是我最感覺良好的時候,就是那種「一眼望去就屬我最年輕貌美」的感覺。
這個主要由祖輩黨、保姆黨、晚托班接送黨構成的龐大隊伍中,常常會自動互相結盟切磋武藝,大分貝聊天聲笑聲不絕於耳,各種吐槽聲此起彼伏,這其中尤其以「奶奶」「姥姥」的魔性最大,常常令人眩暈。
她們接到孩子時幾大常規台詞是:餓不餓?冷不冷?作業多嗎?考試了嗎?挨罵了嗎?有沒有打架?......
德智體美勞全方位問候一遍之後,必然要幫孩子背起書包,追在娃的後面一路小跑,一隻手還拿著啃了一半的小點心,一邊追一邊喊:「慢點,再吃一口」……
像我這樣接孩的就顯得很奇葩了,就和遛狗一樣,我走我的,娃背著大書包在後面緊跟。我也不噓寒問暖,頂多會問「今天有啥倒霉事嗎說出來讓我樂樂」。
我經常深深感受到自己和老年人們的差距而顯得格格不入,每次跟她們目光交錯,我彷彿都能接收到一種複雜的眼神,彷彿在說:你真是一個體貼的好媽媽(懶惰的頹廢婦女)。
偶有慈眉善目的老人家拉著我進行親切友好的交談,多數是她們抱怨自己的子女工作太忙,不管孩子,孩子又不聽他的話,blablabla……
一通抱怨後如果有人勸她不要太操心,丟給孩子爹媽去管算了,她又會說:哎喲那可不行,他爸媽自己都顧不了自己,連飯都不會做,被子都不知道疊,哪能把孩子帶好?
老年人帶娃的格局跟我們是截然不同的,他們認為自己做得越多越累才越能實現價值。比如他們要幫孩子背書包,讓孩子盡情奔跑而老人在後面努力追趕,這就是一種價值體現:「我多做一點孩子就輕鬆一點,我也就開心了。」她們一邊這樣委屈自己,一邊抱怨:「我為了給孩子背書包,老腰又犯病了。」就這樣,老年人的價值體系構建起來了:「我吃苦我光榮,我犧牲我偉大」。
江湖上這麼說:十個小孩九個老人帶,還有一個親媽帶的多數可能因為打算生二胎。
雖然我的圈子裡媽媽自己帶娃的很多,但關於老人帶孩子的傳說,仍是一大主流話題。
老人帶娃大軍里分爺爺奶奶派和外公外婆派,由於某種不可描述的原因,大家現在普遍認為外公外婆帶娃相對更和諧;又由於母性特有的不可描述基因,外婆則成了主力中的主力。
正如江湖上流傳的另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奶奶定期來欣賞。
於是大膽做一個來自民間的大數據猜測:在這屆育兒鏈中,姥姥或成最大贏家。
喪子式育孫,奶奶也瘋狂
在這些以奶奶和姥姥為代表的帶娃老年主力軍中又分兩類:
一類是「我晚年生活要是不為孫子犧牲一下就覺得不爽」的強硬派帶娃黨;
另一類是「我有什麼辦法,子女比狗還忙,扔個留守兒童給我,我只能帶」的喪子式育兒頂樑柱。
但是不管是哪一類,有一部分老人家很容易走入帶娃的死胡同:霸權。
她們中有很多,不僅認為子女「自己還是個孩子,根本不懂如何帶孩子」,而且還認為「你們不來礙手礙腳的我一個人帶孩子更自在」。
子女在或不在家都是一個樣,自己一手包辦孫子的一切,孩子父母基本沒有話語權,有也會被懟回去。他們在帶孫子的路上,可以對子女視而不見,甚至可以當孫子沒有爹媽,很多時候還要逞能,勉強著自己去做本該孩子父母做的事。
更有這樣的奶奶,自己兒子就是個媽寶,更別說孫子的吃喝拉撒了。這種育孫看起來就好像是帶了兩個孫子。
「我說孩子冷,就是冷,就得多穿點」,「我說孩子沒吃飽,就是沒吃飽,硬塞也要塞下去」……總結語都是「你們都是我帶大的,你懂還是我懂」?
在這種強勢霸權主義背景下,很多老人們的育兒手法大同小異,都是「祖傳老方法才是最對的」,這其中比較有魔性標誌就是:毛衣。
織毛衣可以說是阿姨媽媽們一統三代人的最佳方式。不會織毛衣的老年婦女是不好意思說自己帶過孫子的。
我兒子9月出生,10月底在我還穿著短袖T恤的時候,兒子就被套上了奶奶的毛衣。奶奶對「用毛衣打扮孫子」非常自我陶醉,每次總能偷偷把孫子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換成她織的毛衣,臉上露出了滿足的微笑……
不管我給兒子買多少漂亮時尚可愛的小衣服,都被家裡老人絮叨:不實惠,料子不好,不舒服,不耐穿……而她們手工做出來的任何奇形怪狀眼花繚亂的服飾,都能成為孫子茁壯成長的首選。
她們還特別痛恨給孩子穿正常尺碼的衣服,而是一定希望衣服大兩個尺碼及以上才有安全感,因為能多穿幾年。很多孩子於是成天穿得像個道士一樣,裹著袍子滿街跑。
從服裝的把控,到飲食的獨斷,集霸道與寵溺於一體的老年人們,疼愛孫子的方式很特別,「我給他吃的都是長身體,你們帶他亂吃的都是慢性自殺」。追著娃喂飯是她們的一大樂趣,理論還一套一套的「小孩子懂什麼好好吃飯,你不把他喂餵飽,他能長身體么」。
就這樣,很多老年人強硬包辦了孩子幾乎一切日常生活,父母見縫插針抽空陪孩子玩玩,還要經常冒著被罵的風險;特別是當父母教育孩子,聲音稍微響一點,老人家肯定不開心了:你吼什麼,他還是個小孩啊,你別心情不好就拿孩子撒氣......
跨界育孫的老年精英
這屆老年人,能量之大不可估量,在帶孫子的路上降妖除魔也是一隻鼎。
我認識一女強人,幾乎從不夸人,卻經常誇自己的婆婆。那位原本連手機都不會玩的老太太,在極短時間內融入了教育界,加入了班級微信群,會編輯圖片,每天放學跟班主任面基,熟練上網下載學習軟體,和英語班外教老師無障礙交流(全靠手語和笑容)……
這樣能力強、幹勁足、業務素質高的奶奶不在少數。
比如我的一個親戚,帶自己的孫女就令人刮目相看。每次家長會都是奶奶親自上陣,各種會議精神洋洋洒洒寫滿記事本,每晚複習孫女的功課,預習第二天的新課,如今已經能一邊炒菜一邊給孩子默寫英文單詞了。
有次她對很晚下班回到家的兒子說:你幫孩子把Unit Three的那個dialogue默寫簽個字。
兒子云里霧裡:把什麼的什麼?
奶奶:Unit three啊,dialogue啊,聽不懂啊你!
兒子:……我不識字,還是您去吧。
奶奶可算逮到個機會了,開始滔滔不絕數落:你看看人家都怎麼當爸爸的啊,你看看你。你們夫妻倆,每天晚上9點多進門,周末還要到處去應酬,孩子都快不認你們了,要不是我,我們家寶寶怎麼可能學習這麼優秀啊!
兒子:好好好,以後學習的事都我來負責,我盡量早回來。
奶奶:算了吧算了吧,我不放心你,還是我來吧!
這位奶奶確實優秀,不僅能熟練脫口而出英語單詞,據說還給孩子做了名為《我最喜歡的人》的PPT,聽說受到了廣泛好評。當然,PPT里的主角就是她自己。
學校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奶奶全知道,也向來都是一手包辦,要不然怎麼辦?從來不插手也插不上手的孩子爹媽,偶爾來關心一下孩子學校的情況都得翻好多舊帳,落下的故事情節太多,恐難達到奶奶的水準和高度。
這樣的家庭很多,老人帶孩子,一開始說好的只照料飲食起居,到後來變成參與到了學習和方方面面的發展。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有些「老師」還就是沒空,有什麼辦法?
這樣看來,他們覺得只要有老人在,帶孩子還真沒自己啥事了。
可還有種老人就不是那麼開心了:我也很無奈啊,我也不想這麼累啊,但孩子爹媽就算工作不忙也不管孩子,一有空就出去,回到家也是玩手機打遊戲聊天看電視,除了對孩子大呼小叫沒別的,還真不如全給我一個人帶,我就是心疼這個可憐的留守兒童。
我朋友圈裡就經常出現這樣的「舒適父母」,看他們的生活狀態永遠是在酒吧、宴會、旅行、各種娛樂,卻很少有和孩子共處的畫面。因為家裡有一個樣樣俱全的老人撐著,孩子上上下下都不用操心,這些父母就有了獨立的空間,雖然很讓人羨慕,但也不免令人唏噓。
我認識一個男孩,被身體狀況並不是很好的外公外婆帶大,父母在國外生了二胎,大半年時間都不照面,也從不關心大兒子學習和生活情況。父母帶著二孩回國後,全家終於住在了一起,原以為他們能幫著分擔一些孩子的瑣事了,沒想到孩子媽媽到家後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找保姆!
於是外婆外公和保姆成了照顧兩個孩子的主力,媽媽照樣到處遊山玩水,不亦樂乎。
生了孩子丟給老人帶,自己美其名曰「不被孩子綁架了自由」,而他們卻狠狠地綁架了自己的父母。
他們不僅逼得老年人不得不來一場「喪子式育兒」,還扔給孩子一段「喪母式成長」的生活印跡。
孩子被老人的一些落伍的思想帶得很容易跑偏還是小事,在多數隔代溺愛的縱容下孩子成了地道的熊孩子,就是害人害己了。
老年人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他們樂於帶孫子是一種無私的協助,但絕不是義務。如果自己還沒玩夠,也不想對孩子盡義務,更不願意為孩子而做出巨大的犧牲,這樣的人還是不要生孩子了,生了一個娃,苦了老一代,也苦了下一代。
推薦閱讀:
※了解德國牧羊犬的性格特點
※了解張承遷
※?初學瑜伽要了解的問題,都在這裡啦……
※你了解天干地支嗎
TAG: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