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貝雕藝術永恆的生命力
創新是貝雕藝術永恆的
生命力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幾位技藝高超的老藝人,在古代螺鈿工藝的基礎上,潛心研究,反覆試驗,終於創作成了貝雕畫。翌年,被大連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貝雕工藝」,大連市也因此被譽為「貝雕工藝搖籃」。從此,一種新型的工藝品誕生了,之後,又逐步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形成了一個新的產業,為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增添了一朵絢麗的奇葩。 然而,在隨後的數十年間,貝雕產業沉浮跌宕,幾番峰迴路轉。那麼,今日貝雕產業究竟如何了呢?就其相關問題,記者專訪了貝雕領域的資深專家、大連海之信貝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斌先生。
《中國商界》:貝雕工藝畫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品,它的獨特藝術魅力和文化底蘊表現在哪裡? 孫斌:任何工藝美術題材都來源於人們的生活。貝雕工藝畫亦然。而人們的感情又是產生一切民族文化財富的魂之所歸。所以,工藝產品一方面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凡是充滿理想的和審美要求的創意產品,都特別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以情感人、美化自身、美化物品、美化環境」是創作設計的內蘊。從社會發展的歷史和經濟、文化活動來看,貝雕工藝畫有其民族習性、藝術氣質和美術形式,並且具有明顯的傳承性。創作設計人員的根本任務,就是提煉出這些因素,糅合併滲透到我們所設計新產品中去,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並重的特點。 現代貝雕工藝畫是藝術同技術完美相融合的產物,在形式、內容、材料等諸多方面,均給人一種神韻兼備的感覺。如今的貝雕工藝畫,在大批美術藝人的創新下,拓展了題材內容,提高了藝術品位,並被稱之為「現代貝雕工藝畫藝術」,使之登上藝術的大雅殿堂。
《中國商界》:從貝殼到貝雕工藝畫的演變,它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 孫斌:貝殼是大海對人類的一份饋贈,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到了勤勞聰慧的濱城人民手中,又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它似乎在喚起人們浪漫的情緒: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把自己一生對科學的巨大貢獻,謙遜地比作在知識的大海邊揀了幾個貝殼的孩子;而中國著名散文家秦牧則是把藝術的創作實踐喻為「藝海拾貝」。可以說,貝殼代表的就是美麗,純潔,和令人驚奇的探索。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民間藝人們利用貝殼的天然色澤、紋理和形態特點,嘗試著用銼刀和濃鹽酸去掉貝殼表面的污垢,用砂輪和牙鑽對貝殼進行精雕細琢。他們巧妙利用各種貝殼的不同彎度,淋漓盡致地展現著貝殼不同層面中潛存的絢麗色彩。通過剪裁、拋光、上釉等複雜工序,運用拼貼、浮堆、坯模、支撐、鑲嵌等方法,吸取國畫的風格與濃厚的東方藝術構思,及雕塑造型技巧和刺繡技法的精華,把幾百個貝殼的最美之處巧妙地拼接成一幅幅簡潔凝重、清秀富麗、風格獨特的畫面。這就是現在的貝雕工藝畫。 從此,中國工藝美術的大家庭里迎來了這種以貝殼為原料的新成員。
《中國商界》:貝殼要經過怎樣的工藝才能夠蛻變成一幅漂亮的貝雕作品,它的表現內容有哪些?傳統貝雕工藝品的生產格局又是什麼情況?
孫斌:中國貝雕的傳統工藝,主要是利用採集自海洋、江河湖泊的海水貝和淡水貝為主要原料,通過設計圖稿、選貝分類、切割成片、磨製形狀、拼粘組圖、上色上光等步驟,從而製成一種工藝品、紀念品。 傳統的貝雕工藝畫其表現的內容主要有:山水風景、樓台亭閣、鳥獸魚蟲、花草樹木、古代仕女等,也有立體造型的如帆船、建築物、瓶罐等。歸結起來,其表現的內容主要在於畫的意境。而其製作工藝不論是欲表現平面的畫或是立體的畫,萬變不離其宗的一個根本點就是所有形象都是有磨碎的貝殼片拼粘、組裝起來的。 目前,中國傳統貝雕工藝品生產格局主要是分布在遼寧的大連、山東的青島、江蘇的邊雲港、廣西的北海等四個市。並且這四個城市所生產的貝雕工藝品都以雕畫為主。
《中國商界》:貝雕產業發展源於不斷的創新,那麼創新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孫斌:創新才能發展,創新才能使貝雕工藝畫有新的突破,創新才能出精品,創新才能擁有永恆的生命力。貝雕行業自身的發展與創新是推動貝雕工藝畫事業朝著更高目標邁進的源泉和動力。 首先,要做好市場調研。現今的時代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貝雕工藝事業也面臨著如何發展的變革時期,需要做什麼?應該怎樣做?都得有個全盤的、長期的設想和計劃。必須帶著預測市場的眼光判斷演變的發展之路。設計工作是這項研究工作的重點,是事業坐標紙上的設計方位,不同於在一個具體的方位中設計花樣,雖然後者也很重要,但只有在確定前者的基礎上,才能顯示出後者重要性,否則是難免陷入盲目的。正因為這一點,才需要創作設計人員首先針對消費群體的不同層面和環境的需要,採用不斷產生的新技術、新材料來豐富工藝產品的藝術創造,與今天的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 其次,要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積累第一手材料是設計、生產、銷售部門應共同引起重視的工作,也是最貼切的工作,這樣才能貼近生活、貼近市場。何況還有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作為基礎材料是忽略不得的。收集工作要有科學性,科學的方法能提交分析質量、篩選、選定、取其精華。這裡面既包括精神生活,也包括物質生活。 第三,要做好創新與傳統的有機結合。創新就意味著「變」,「變」是絕對的。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貝雕工藝的出路。但是,「變」是要有基礎的,而這個基礎是我們的風俗習慣。創新的每一步都不能脫離國情,如貝雕工藝畫中的「國色天香」、「榮華富貴」、「錦繡前程」等題材,能經久不衰、深入人心,這就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氣質和追求的使然。因此,創新不能脫離傳統,只有在繼承上求發展,才能使這一事業得以發揚光大,才能讓貝雕作品繼續訴說著山川風物、史海鉤沉……
推薦閱讀:
※影空間 | 藏家群體為要素,藝術市場嫁接者
※[藝術其實很簡單]在未來,藝術會變成這樣?
※聚齊七個守護精靈可以召喚神龍
※韓愈詩歌的審美藝術解讀(2)
※黑田清輝 日本現代繪畫與中國現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