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十方普覺寺 香山卧佛寺
十方普覺寺又名卧佛寺。位於西山北的壽安山南麓,距市區20公里。唐貞觀年間(627―649)建。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的譯音,意譯為「妙足」、「知足」。寺內原有唐代塑造的一尊檀香木卧佛。1320年元代碩德八刺(英宗)繼位,在兜率寺的舊址上擴建。名昭孝寺,後改洪慶寺。
1321年在寺內鑄造了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涅槃銅像和12弟子的泥像。殿門橫匾上書有「性月恆明」。意為月亮如佛性,光輝永照。明代重修過5次,英宗、憲宗、武宗、世宗、神宗都到過卧佛寺,崇禎年間,改稱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後,改今名,由於寺內供奉有一尊銅卧佛,故俗稱卧佛寺。有人認為卧佛寺就是《紅樓夢》太虛幻境的地上原型。
寺坐北朝南,由3組並列院落組成。寺前有一座木牌坊額題「智光重明」,四柱三樓灰筒瓦頂。牌坊過後是長百餘米的坡道,坡降12米,兩側古柏4行。主要建築有琉璃牌坊、山門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經樓等建築。樓後傍依山崗,由石級登上山頂,建有亭台,可俯覽全寺。兩側圍以廊廡、配殿、客堂和方丈室,把3座院落聯結成一個整體,是中國佛寺早期的一種布局方法,這種平面布局在北京一帶較少。寺內還栽有兩株娑羅樹。近處有櫻桃溝景點。琉璃牌坊山門殿前聳立著一座四柱七樓的琉璃牌坊。琉璃牌坊的正面額「同參密藏」。碑坊的背面額「具足精嚴」,均為清高宗御筆。牌坊後有一半圓水池,水池兩側有鍾、鼓樓,上有石橋通山門殿。山門殿殿內有哼哈二將。
四大天王殿按佛經的說法,四大天王,也叫四大金剛,住須彌山。殿內所塑四天王像。四大天王各有一個從者,還各有91子,輔佐四大天王各守一方。四大天王殿還供有韋馱,為佛教守護神之一。居四大天王32將之首。自唐初以來,即被安置於寺院之中。
三佛殿卧佛寺內最主要殿堂,因供奉三世佛得名。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謂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即燃燈、釋迦、彌勒。一謂三個佛世界的佛,指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婆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卧佛寺所供奉的就是後面這三世佛。在約1米高的須彌座上,三尊2.5米高的泥塑貼金佛像端坐在蓮花座上,殿堂的兩傍是彩塑十八羅漢。檀香木雕唐代卧佛像原在三佛殿,明末清初不知去向。三佛殿有東西配殿,東配殿供有「悉多太子」和「波斯匿王」像,西配殿供奉「達摩祖師」和「地藏菩薩」像。
卧佛殿面闊3間,綠琉璃筒瓦黃剪邊單據歇山頂,兩側楹聯為慈禧所書,殿中為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卧佛。卧佛於元至治元年(1321)鑄。佛身長5.d米,用銅25000公斤(25噸),鑄銅用工7000個。銅佛作睡卧式,頭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頭。卧佛後面圍坐著12圓覺菩薩,他們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構成一幅釋迦牟尼涅槃於婆羅樹下,向12弟子囑咐後事的景象。殿的正面牆上掛一塊「得大自在」的橫匾。殿外左、右各有一碑,居右者是1734年所立,居左者是1749年所立,碑上刻有卧佛寺的簡史。配殿原有數十個大櫥,皆藏著一卷一卷的經文,平時打封上鎖,每年6月24日晾經時,才啟封開鎖。1966年佛經被毀。
推薦閱讀:
※北京協和醫院夏維波教授談骨質疏鬆防治
※北京二奶上海賣身記
※北京有那些獨具特色的寺廟?
※北京二環內的平房區算是貧民窟嗎?
※他的畫這麼逼真,難怪一幅畫能買北京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