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細膩妙絕的工藝,只有景德鎮才有
青花、玲瓏、粉彩和顏色釉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
其中,粉彩最為美艷多彩,而粉彩瓷製作中的扒花工藝更是細膩妙絕,令人羨艷。
扒花,又叫粉彩軋道瓷,創始於乾隆早期,它是借鑒瓷胎畫琺琅製作工藝而創造的釉上彩品種。扒花瓷器的製作工藝繁瑣,把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珠聯璧合。
視頻時長1『41「(直觀感受扒花的極致工藝)
清嘉慶-道光 藍地軋道開光粉彩花卉紋小碗一對
清宮內務府記事檔中稱其為「錦上添花」,景德鎮藝人稱之為「扒花」。
由於扒花工藝複雜、成本高,因此成品率非常低,古時只有皇家及王公貴族才能享用。
精美的藝術品往往伴隨著複雜的生產過程。
扒花作為一種傳統的手工藝,其製作過程也相當複雜,
往往絲毫的瑕疵就會使瓷器淪為廢品。
製作粉彩扒花瓷,要經過四次燒造,
第一次是燒制陶瓷白胎,
第二次是在白胎上刷一層釉料,再以扒花工藝扒出花紋,再進行燒制,
第三次是在燒好的瓷胎上畫出線條或圖案,填充好花鳥、山水的不同顏色,再進行燒制,
第四次是在瓷胎頂部或底部描上金粉進行裝飾,最後燒制出成品。
扒花不能打底稿,從起筆到收尾要一氣呵成,花紋要大小一致,布局均勻,不能出絲毫差錯,也不能在瓷胎上留下空白。這需要積累多年繪畫功底才能做到。
扒花工藝也極為耗時,一隻高5厘米、直徑6厘米大小的杯子,師傅需要連續扒花四五天才能完成。
在工作坊,我們可以看到扒花匠師,凝氣靜神,手中拿著扒花針,低著頭,一針一針在釉彩上做著精細的刻畫。手心相應,專心致志,稍有偏差,就會導致瓷器報廢。
扒花瓷器遠看並不顯著,近賞方能發現它所勾畫出的繁花似錦。尤其是在燈光下細細審看,發現非同尋常的工藝之難,技藝之巧,令人陡生讚歎。
有人認為,扒花只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但它卻代表著中國的工匠精神: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在如今浮躁的社會,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的!
推薦閱讀:
※你的表是什麼做的?不談工藝只談材質|勞力士
※2.8個億雞缸杯喝茶,到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彩繪工藝
※36個工藝節點(5):室內門量尺
※元代青白瓷的胎、釉及燒成工藝
※工藝雕塑展現制茶過程(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