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幾個要點

核心提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現實意義更為重大。立足當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需分析經濟新常態下新型城鎮化的特徵,探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路子。這就需要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發展新型城鎮化模式,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健全相關工作推進機制,以保障城市和諧快速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現實意義更為重大。立足當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需分析經濟新常態下新型城鎮化的特徵,探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路子。這就需要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發展新型城鎮化模式,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健全相關工作推進機制,以保障城市和諧快速發展。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經濟新常態概念,經濟新常態是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國家經濟的重新認識與分析。經濟新常態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實現優化;二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由外需轉為內需,為經濟的良性發展提供創新力;三是在世界範圍內逐步優化我國經濟發展狀態,努力成為世界經濟的消費主體。進入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經或即將發生諸多重大轉變。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經濟新常態的重要依託。因此,探索新常態下如何走好新型城鎮化道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新型城鎮化成為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城鎮化建設增速。在國際形勢依然錯綜複雜、中國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新型城鎮化將成為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有研究數據表明,當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有超過1000萬的農村人口轉入城鎮。隨著城鎮人口的增多,城鎮的消費群體也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得到釋放。我國現在正處於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合理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發展,將會為今後我國經濟的各個方面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城鎮結構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在近幾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佔比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均有小幅下降,第三產業連年增長,形成了「三二一」的產業結構類型,新的產業結構拉動了我國經濟的增長,消費的貢獻率提高,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推進城鎮化,應注重城鎮產業經濟的培育,重視二、三產業的轉型升級,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和農村合理分工,以特色突出、功能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實現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互動。

新動能快速壯大。傳統的重工業產業已經趨於弱化,如鋼鐵行業、煤礦行業,由於危險性高、技術專業性強等原因,逐漸被一些新型能源所取代,一些新的發展動能正在快速形成。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也同樣要注重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例如運用「互聯網+」模式與傳統產業進行結合,重新煥發傳統產業的活力,提升競爭優勢。在「雙創」浪潮下,以創新作為產業升級轉型的驅動力,提速工業發展,促進產業融合,使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更加科學化、便捷化。

發展方式轉變合理有效。在經濟新常態的推動下,我國已經由原來主要依靠資源投入和資金投入的粗放型增長方式,轉變為主要依靠人才和科技的綠色生態發展方式。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向進行調整,從而轉變城鎮化建設的推進方式,更多地考慮環境、生態等因素,不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來追求高利潤、高回報,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更具合理性、系統性、規範性和可持續性的方式實現新型城鎮化。

縮小城鄉差距,發展新型城鎮化模式

第一,以大城市帶動小城市,實現中小城市協調發展。2013年底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了「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用以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要在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依靠市場力量和國家規劃引導,逐步發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為帶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因此,在發展一線城市的同時,政府也應注重小城市的整體發展,以大城市帶動小城市共同提升。對於一些特色突出的小鎮,政府應該適當放權,讓其根據自身風格做好城鎮的戰略性規劃,並制定出具體發展措施。

第二,推進城鄉一體化,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我國過去長期實行城鄉二元體制,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與城市發展相分離,造成農村資源、基礎設施等的投入與城市相比有較大差距。要促進城鎮化與新農村的共同發展,政府就應大力促進新農村發展。要出台相關鼓勵措施及各種優惠政策,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大力支持專業大戶承包土地或農場等,積極推動新農村建設,為我國構建新型城鎮化格局奠定堅實的基礎。積極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公共服務向農村的覆蓋,構建和諧共生的城鄉關係,形成城鄉共同繁榮的良好局面。

第三,推動人口向城市轉移,發展新型城鎮化模式。城鎮化的重要標誌就是農業人口轉為城鎮人口,國家大力鼓勵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然而在人口轉移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為了加快人口市民化的步伐,政府應對人口轉移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前作出預測並準備好解決方案。例如,由於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的經濟收入和經濟來源方式有很大不同,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對部分家庭進行適當補貼,並出台相關政策,積極鼓勵並支持個體戶開展經營活動。對於積極轉入城市的農業人口,在就業、醫療、教育、養老保障等問題上,政府應承諾其與當地戶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平等權利,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流動。

第四,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城市的合理規劃,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本前提,是現代文明的標誌。城市規劃要具有前瞻性和持久性,因此必須制定科學的規劃和改造方案來建設城市。宏觀方面來講,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適合於城市發展的綜合政策體系。與此同時,要大膽創新,積極清除城市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提升城市綜合發展質量,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從微觀層面來說,要對城市的交通系統、教育系統以及醫療系統等進行完善的規劃,使城市通過合理規劃為人們衣食住行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務。例如,政府通過提倡綠色出行,鼓勵並支持市民坐地鐵或騎車上班、上學,形成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既鍛煉身體又為城市環境作出了貢獻。此外,在進行城市規劃改造過程中,應重視對歷史悠久的文物古建築的保護及修護工作,發揚其自身特色及魅力,使之成為城市新名片。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在城市規劃方面合理安排和使用空間,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第五,健全相關工作推進機制,提高新型城鎮化工作成效。對於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具體推進舉措,要有相關制度和工作機制來保障和監督檢查,使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各項任務都能有序、按期推進。涉及城市建設及改造工程的,要加強對於工程質量的重視程度和監督力度,注重安全問題。此外,還要提高從事新型城鎮化推進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技術能力,提高工作成效,保障城市和諧快速發展。

經濟新常態下做好新型城鎮化推進工作尤為重要,距離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70%的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不僅考驗著管理者及決策者的智慧,更需要社會每一個人的努力。

推薦閱讀:

杜人淮:困境重重的中國新型城鎮化道路
推進新型城鎮化明確八大重點

TAG:城鎮化 | 新型城鎮化 | 專家 | 建設 | 城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