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尋槍特別策劃之晚清軍工業

1841年2月出現在虎門炮台外海的英軍艦隊那威力巨大的炮擊,只一個白天就擊敗了炮台上清軍的300門大炮。鴉片戰爭的戰敗,讓清廷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可怕力量。接著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舊式清軍鎮壓的乏力,讓清廷不得已做出了引進西方武器的決定,這也讓清朝開明官員在近距離接觸西方武器時羨慕不已。此後朝廷里的如曾國藩,李鴻章等大臣開始設想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並得到上樞的同意。這就是後來的洋務運動,而晚清軍工業,由此開始。

1861年曾國藩在安徽安慶設立了安慶內軍械所,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由此揭開了長達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大幕。洋務運動發展趕上有利國際時機洋務運動的核心就是軍事工業。因為清廷認為,天朝的文武制度比西方強,就是槍炮不如。只要學會洋槍洋炮的製造,那大清帝國還是世界一流強國。1861年曾國藩在安徽安慶設立了安慶內軍械所,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由於這一時期英法德這些國家正著力於互相的明爭暗鬥,所以對中國此時搞洋務所需要的產品,設備,技術甚至人才都願意積極提供以獲取自己的利益。因此在這一時期,洋務派遇上了難得的時機,洋務運動也得以順利展開和快速發展。洋務派成軍工主要推動力量1862年,李鴻章授權英國人馬格里在上海松江創建了上海洋炮局。1863年建立了蘇州洋炮局。到了1864年李鴻章從英國人的阿斯本艦隊買來了一批機器,改變了洋炮局只有鎚子,銼刀的地下兵工廠的面貌。1865年李鴻章以收購美國人的旗記鐵廠為基礎建立了江南製造總局。該局擁有2000名工人,能夠製造槍炮、彈藥、輪船、機器,還設有翻譯館、廣方言館等文化教育機構,成為當時洋務派創辦的最大和晚清最重要的軍工廠。也是在1865年,李鴻章由江蘇巡撫升任代理兩江總督,在到南京就任時,將其先前在蘇州創辦的蘇州洋炮局也遷至南京,開辦金陵機器製造局。該局後來成為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總局的大型軍工企業。

1865年李鴻章以收購美國人的旗記鐵廠為基礎建立了江南製造總局。該廠擁有2000名工人,後來成為晚清最大和最重要的兵工廠。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創辦天津機器製造局,1870年由直隸總督李鴻章接辦。該局以製造火藥、槍炮、子彈和水雷為主,後來成為晚清在北方最大的軍工企業。1890年另一名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張之洞在湖北主持建設湖北槍炮廠,並在1894年建成。雖然創建時間晚於上海、南京等地軍工企業,但由於不惜巨資從德國購買了當時最先進的製造毛瑟槍和克虜伯山炮等成套設備,所生產的漢陽式79步槍(漢陽造)、陸路快炮、過山快炮,均是當時較先進的軍事裝備,在規模上甚至超越了此前的江南製造總局。這就是後來著名的漢陽兵工廠(1908年改名)——晚清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軍工企業。晚清時軍工業已初具規模截止1899年,洋務派人士共創立了大大小小30家兵工廠,晚清軍事工業初具規模,也迎來了中國軍事工業的第一個小高峰。從1861年清朝近代軍事工業開始生產到1911年清朝滅亡,在50年的時間裡,清朝軍工廠一共生產了1.01萬隻抬槍,27.3萬隻步槍,1.7萬隻馬槍,200多挺機槍,4千7百把手槍,3900門火炮,2.65億發步槍子彈,293萬發手槍子彈,365萬發炮彈,871萬公斤黑火藥和58萬公斤無煙火藥。翻譯了大量的西方書籍,成立了4年制的兵工學堂。1841年2月出現在虎門炮台外海的英軍艦隊那威力巨大的炮擊,只一個白天就擊敗了炮台上清軍的300門大炮。鴉片戰爭的戰敗,讓清廷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可怕力量。接著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舊式清軍鎮壓的乏力,讓清廷不得已做出了引進西方武器的決定,這也讓清朝開明官員在近距離接觸西方武器時羨慕不已。此後朝廷里的如曾國藩,李鴻章等大臣開始設想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並得到上樞的同意。這就是後來的洋務運動,而晚清軍工業,由此開始。晚清迎來了中國軍事工業首個小高峰洋務運動的核心就是軍事工業。因為清廷認為,天朝的文武制度比西方強,就是槍炮不如。只要學會洋槍洋炮的製造,那大清帝國還是世界一流強國。1861年曾國藩在安徽安慶設立了安慶內軍械所,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由於這一時期英法德這些國家正著力於互相的明爭暗鬥,所以對中國此時搞洋務所需要的產品,設備,技術甚至人才都願意積極提供以獲取自己的利益。因此在這一時期,洋務派遇上了難得的時機,洋務運動也得以順利展開和快速發展。1862年,李鴻章授權英國人馬格里在上海松江創建了上海洋炮局。1863年建立了蘇州洋炮局。到了1864年李鴻章從英國人的阿斯本艦隊買來了一批機器,改變了洋炮局只有鎚子,銼刀的地下兵工廠的面貌。1865年李鴻章以收購美國人的旗記鐵廠為基礎建立了江南製造總局。該局擁有2000名工人,能夠製造槍炮、彈藥、輪船、機器,還設有翻譯館、廣方言館等文化教育機構,成為當時洋務派創辦的最大和晚清最重要的軍工廠。也是在1865年,李鴻章由江蘇巡撫升任代理兩江總督,在到南京就任時,將其先前在蘇州創辦的蘇州洋炮局也遷至南京,開辦金陵機器製造局。該局後來成為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總局的大型軍工企業。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創辦天津機器製造局,1870年由直隸總督李鴻章接辦。該局以製造火藥、槍炮、子彈和水雷為主,後來成為晚清在北方最大的軍工企業。1890年另一名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張之洞在湖北主持建設湖北槍炮廠,並在1894年建成。雖然創建時間晚於上海、南京、天津等地軍工企業,但由於不惜巨資從德國購買了當時最先進的製造毛瑟槍和克虜伯山炮等成套設備,所生產的漢陽式79步槍(漢陽造)、陸路快炮、過山快炮,均是當時較先進的軍事裝備,在規模上甚至超越了此前的江南製造總局。這就是後來著名的漢陽兵工廠(1908年改名)——晚清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軍工企業。截止1899年,洋務派人士共創立了大大小小30家兵工廠,晚清軍事工業初具規模,也迎來了中國軍事工業的第一個小高峰。從1861年清朝近代軍事工業開始生產到1911年清朝滅亡,在50年的時間裡,清朝軍工廠一共生產了1.01萬隻抬槍,27.3萬隻步槍,1.7萬隻馬槍,200多挺機槍,4千7百把手槍,3900門火炮,2.65億發步槍子彈,293萬發手槍子彈,365萬發炮彈,871萬公斤黑火藥和58萬公斤無煙火藥。翻譯了大量的西方書籍,成立了4年制的兵工學堂。從生產鳥槍進化到鐵甲艦晚清僅用39年晚清在大力建設兵工廠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對最新軍事技術的引進。李鴻章在制定軍事工業的發展時認為要窮年積歲,取精用宏。要追蹤外國的先進槍炮發展。江南製造局初期仿製林明頓,馬梯尼步槍和前膛火炮,當李鴻章發現外國有了曼利夏和新毛瑟步槍以後。當發現英國的阿姆斯特朗快炮位各國所推重以後,立刻讓江南製造局細心仿製。它發現水雷為江河險防秘器,便命天津製造局設法仿製。實際上當時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一經出現,很快就會傳到中國,被清軍仿製。1884年李鴻章參加在倫敦舉辦的新槍發布會,看到一個叫馬克沁的白鬍子老頭表演馬克沁重機槍,他的機槍在半分鐘內一口氣打出300發子彈,將一顆大樹打斷。目瞪口呆的李鴻章大呼:「太快!太快了!」李鴻章立刻買了一挺帶回國研究,還給這槍起了一個名字叫賽電槍。1888年金陵製造局就已經開始仿造這種被稱為馬克沁的重機槍(不過當時並未大批量生產)。而直到1891年英國陸軍也才開始裝備馬克沁機槍。又如1884年,法國工程師已製成膨脹率高出黑火藥3倍的硝化棉無煙火藥,而1895年,江南製造總局就仿製成功。再比如1888年德國研發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連發步槍,僅僅12年後的1900年江南製造局就已經開始生產中國自己研製的快利連發步槍了。有一次1個日本軍官在看到這種步槍後連聲讚歎說性能要比日本的村田式步槍好。不僅是槍械,這時的江南製造局還可以生產大炮。當歐洲剛有了75MM山炮,江南製造總局就在1905年開始生產自己的14倍徑75MM管退山炮,而且從1896年到1911年生產37MM,53MM,57MM和75MM火炮988門。另一個典型是江南製造總局還在1890年成功仿製英國阿姆斯特朗12英寸(約305毫米)800磅後裝大口徑火炮,是中國近代製造的最大口徑火炮。甚至在1880年,在李鴻章主持下的天津機器局還試驗製造了中國第一艘潛艇。「一艘駛行水底機器也。式如橄欖,入水半浮水面,上有水標及吸氣機,可於水底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的摧敵之利器」。江南製造局在1868年製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恬吉號。此後江南製造局繼續造船,而且鍋爐和主機全可以自己製造。在一片熱鬧的情形下,累計投資2000萬兩白銀的福建船政局也開工建造當時最先進的鐵甲艦,這艘命名為龍威(平遠)的鐵甲艦從1886年12月開工,到1889年5月就宣告竣工。這艘裝備260MM,150MM艦炮和魚雷,排水量2000噸的鐵甲艦。如果從曾國藩在1861年建立第一個軍工廠——安慶內軍械局算起,那麼晚清僅僅只有了39年時間,便從只能生產抬槍,鳥槍的古代水平進步到了可以生產所有的近代陸軍輕重武器,和海軍鐵甲艦的能力。這說明晚清在軍事技術方面的追逐其實已經極大的縮小清軍裝備水平與世界的差距,有些已經緊跟上了世界發展的步伐。晚清軍工產品真相:質次價高清末軍工產業儘管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這種不僅體現在工業規模上,也體現在了代表性的產品上。但是軍工產業也是工業,進行規模化生產,需要的是整體產品的水準,而並非其中的單一產品性能所能代表。而在這方面晚清軍工業在發展上由於缺乏現代管理和科學技術經驗,使得軍工業生產的大部分產品都是質次價高,而且價格甚至比進口洋貨都還要貴。洋務運動在當時很吃香,朝廷里諸如李鴻章,張之洞等這些大佬們都在親自抓,是個陞官的好機會,於是大小的官們就盯上了這些新式工廠了。這在後面官商不分導致軍工企業運行效益不佳中將會更詳細的提到。走門路安排進來一大批的官來外行管理內行,官府里腐爛的那一套也就順理成章的進入到了工廠里。導致軍事工廠已經不是一個以創新,高效為目標的近現代企業了,而是變成了暮氣沉沉的衙門。他們不懂近代管理,制定計劃,執行力,檢查力,發現,糾正和預防問題發生的能力都只能說是匱乏。但在設備購買索要回扣和剋扣挪用款項卻毫不含糊。這些安插進來的官員和他們的親朋好友們對科學知識也是完全的門外漢。看待工人就和以前看待官辦工匠是一樣的。就是強行人身約束,動不動就體罰,那方式和古代的手工官奴是沒有任何區別的。軍事工業管理不善,產品的廢品率之高,浪費現象之驚人。《同治九年十月初五日三口通商大臣兵部左侍郎崇厚、署三口通商大臣大理寺卿成林、候補府尹德椿奏》和《查勘江南製造局復奏摺》里就記述了清朝軍事工業產品低下的窘境。說「即如槍廠各機,本系昔年所造來福槍之件,嗣改造林明敦槍,又改造快利槍,現又改造小口徑毛瑟槍,均就原機陸續湊配,從權改用。其大小有不合者,則兼以人工銼磨。所用工匠又皆未經教練,不過仿照洋式以意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經逐件拆卸,厚薄寬窄互有參差,彼此不能調換。」清朝軍工廠的一切工料資本每歲均有定額。也沒有研發創新資金。官員們對技術人員更是沒有任何的獎勵或是鼓勵措施。所做要求只是依樣畫葫蘆,一成不變。只要不出錯,可以交差就可以了。畢竟廟堂之上的太后和皇帝以及大臣們只看奏章上用漂亮的楷書寫的那年那月,那個廠生產了多少槍支,多少大炮。就認為這個廠長是個能幹的人才。對產品的質量如何,那是無甚興趣了解的。由於還處在農業社會的晚清工業基礎太差,這使得軍工業在生產產品時只能從國外進口原材料,甚至整套引進生產設備。過多的軍工原材料進口也進一步推高了產品的造價。由於沒有工業基礎本國不能生產,軍工廠所需要的生產設備如機床大多都需要從外國直接進口。比如後來著名漢陽兵工廠之所以能生產「漢陽造」,也是從德國直接進口了生產設備。沒有職業經理人由不懂管理和科學技術的官僚經營,沒有現代技術工人只有古代的官奴工匠,沒有採礦,鋼鐵廠,化學廠卻直接想製造大炮軍艦。清廷的洋務派們實際上是在蓋一座空中樓閣,乃是無源之水。晚清軍事工業實難走向成功晚清軍工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問題,與清朝固有的體制頑疾和本身脆弱的國力難脫干係,也註定讓清末軍事工業發展很難走向真正的成功。晚清整個全國的工業基礎太差,對原材料的依賴太強。軍事工業是工業社會金字塔的最頂尖的產物。當時的清朝缺乏鋼鐵廠,金屬冶煉,煤炭廠,電力建設,鐵路交通,技術學校和相關的管理知識。金字塔的底下全部都是虛擬空間,只有那個尖是真實的。所以,軍工廠製造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依靠進口,這等於說晚清的軍事工業等於是一個無根之木。這種情況應付軍隊的日常裝備和小規模戰爭尚可,但如若進入國與國的全面戰爭,是斷無可能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當然也就無法應對此種等級的戰爭。清末軍事工業大多是以官商結合或官辦的形式來進行經營的,這種經營模式在最初的短期內是較有效果的,一方面為新興的企業獲得了正統的名分,另一方面則是彌補朝廷財政匱乏的格局,動員了民間商業資本,在當時也被認為是一種制度創新。然而在經營過程中一批卓有成效的商人買辦階層迅速被傳統的官僚體制同化,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市場化意義,開始動用一切資源,為自己打造管家身份,用資本或者人際關係去購買具體的官階。這時問題就出來了,官方的監督人也開始大面積干涉公司的業務進展,雙方的利益博弈很快白熱化,其結果是,一方面李鴻章等官僚集團不斷地更換公司管理人員,一方面,這些主要由買辦組成的職業經理人則停止新的投資,公司的發展速度隨之減緩,所謂的官方監督人越來越像真正的官僚,以及主要由他們主導的公司,只能依賴有限的壟斷專營 和國家財政撥款來維持運營。一種新型的近代化公司迅速轉型為附屬的政府機構,這直接導致了企業的低效益運行。這無法讓這些軍工企業成長為真正的現代化大型企業。結語清朝這樣官商不分,缺乏創新,一味仿製,效率低下的軍工廠雖然能夠製造新式步槍,重機槍和大炮,但只能是看起來很美,它們難以成長為德國克虜伯,日本三井,三菱這樣的軍工巨頭。最後清朝的大多數軍工廠也都只能靠壟斷經營和朝廷的撥款勉強維繫。但能臣們在短短的時間裡,為略顯老態,社會發展還處於中世紀水平的老大帝國建立起了一個不算髮達,不算龐大,但算是面面俱到的軍事工業基礎。這些軍工廠在此後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在抗日戰爭時期,諸如金陵製造局,漢陽軍工廠還為國軍生產了大量的步槍,機槍和迫擊炮。甚至到現在,繼承於老江南製造局的江南造船廠依然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的骨幹。晚清所建主要兵工廠表名稱年份地點創辦人主要產品江南製造總局1865上海李鴻章、曾國藩兵輪、火藥槍炮、子彈、機器,設有鍊鋼廠金陵製造局1865南京李鴻章槍、炮、子彈、火藥,修造輪船天津機器局1867天津崇厚槍、炮、子彈、火藥,設有鍊鋼廠福建機器局1870福州英桂子彈、火藥神機營機器局1883北京奕?不詳廣州機器局1874廣州瑞麟子彈、火藥,修造小輪船湖北槍炮廠1890漢陽張之洞槍、炮、子彈、火藥台灣機器局1885台北劉銘傳子彈、火藥

李鴻章(右二)與馬克沁(右一)與射擊表演使用的馬克沁機槍的合影。李鴻章等洋務大臣也認為要窮年積歲,取精用宏,追蹤外國的先進槍炮發展。陸軍武器對世界最新技術的緊密追逐晚清在大力建設兵工廠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對最新軍事技術的引進。 李鴻章在制定軍事工業的發展時認為要窮年積歲,取精用宏。要追蹤外國的先進槍炮發展。江南製造局初期仿製林明頓,馬梯尼步槍和前膛火炮,當李鴻章發現外國有了曼利夏和新毛瑟步槍以後。當發現英國的阿姆斯特朗快炮位各國所推重以後,立刻讓江南製造局細心仿製。它發現水雷為江河險防秘器,便命天津製造局設法仿製。實際上當時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一經出現,很快就會傳到中國,被清軍仿製。1884年李鴻章參加在倫敦舉辦的新槍發布會,看到一個叫馬克沁的白鬍子老頭表演馬克沁重機槍,他的機槍在半分鐘內一口氣打出300發子彈,將一顆大樹打斷。目瞪口呆的李鴻章大呼:「太快!太快了!」李鴻章立刻買了一挺帶回國研究,還給這槍起了一個名字叫賽電槍。1888年金陵製造局就已經開始仿造這種被稱為馬克沁的重機槍(不過當時並未大批量生產)。而直到1891年英國陸軍也才開始裝備馬克沁機槍。 又如1884年,法國工程師已製成膨脹率高出黑火藥3倍的硝化棉無煙火藥,而1895年,江南製造總局就仿製成功。再比如1888年德國研發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連發步槍,僅僅12年後的1900年江南製造局就已經開始生產中國自己研製的快利連發步槍了。有一次1個日本軍官在看到這種步槍後連聲讚歎說性能要比日本的村田式步槍好。不僅是槍械,這時的江南製造局還可以生產大炮。當歐洲剛有了75MM山炮,江南製造總局就在1905年開始生產自己的14倍徑75MM管退山炮,而且從1896年到1911年生產37MM,53MM,57MM和75MM火炮988門。另一個典型是江南製造總局還在1890年成功仿製英國阿姆斯特朗12英寸(約305毫米)800磅後裝大口徑火炮,是中國近代製造的最大口徑火炮。

1889年中國自主建造了第一艘鐵甲艦平遠號。後來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優異,曾重創過日本旗艦「松島」號。海軍艦艇已能實現鐵甲戰艦的製造甚至在1880年,在李鴻章主持下的天津機器局還試驗製造了中國第一艘潛艇。「一艘駛行水底機器也。式如橄欖,入水半浮水面,上有水標及吸氣機,可於水底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的摧敵之利器」。江南製造局在1868年製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恬吉號。此後江南製造局繼續造船,而且鍋爐和主機全可以自己製造。在一片熱鬧的情形下,累計投資2000萬兩白銀的福建船政局也開工建造當時最先進的鐵甲艦,這艘命名為龍威(平遠)的鐵甲艦從1886年12月開工,到1889年5月就宣告竣工。這艘裝備260MM,150MM艦炮和魚雷,排水量2000噸的鐵甲艦。如果從曾國藩在1861年建立第一個軍工廠——安慶內軍械局算起,那麼晚清僅僅只有了39年時間,便從只能生產抬槍,鳥槍的古代水平進步到了可以生產所有的近代陸軍輕重武器,和海軍鐵甲艦的能力。這說明晚清在軍事技術方面的追逐其實已經極大的縮小清軍裝備水平與世界的差距,有些已經緊跟上了世界發展的步伐。

操作機床的金陵廠工人。由於軍工廠里官外行來管理內行,這使得工廠自身運行與現代化企業差距明顯。清末軍工產業儘管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這種不僅體現在工業規模上,也體現在了代表性的產品上。但是軍工產業也是工業,進行規模化生產,需要的是整體產品的水準,而並非其中的單一產品性能所能代表。而在這方面晚清軍工業在發展上由於缺乏現代管理和科學技術經驗,使得軍工業生產的大部分產品都是質次價高,而且價格甚至比進口洋貨都還要貴。官外行管理內行:不懂現代管理洋務運動在當時很被看重,朝廷里諸如李鴻章,張之洞等朝中大臣都在親自督辦,對於個人升遷影響很大,於是大小官員就盯上了這些新式工廠。這在後面官商不分導致軍工企業運行效益不佳中將會更詳細的提到。通過裙帶關係安排進來一大批官來外行管理內行,官府里腐爛的那套規則也就順理成章的進入到了工廠里。導致軍事工廠已經不是一個以創新,高效為目標的近現代企業了,而是變成了暮氣沉沉的衙門。他們不懂近代管理,制定計劃,執行力,檢查力,發現,糾正和預防問題發生的能力都只能說是匱乏。但在設備購買索要回扣和剋扣挪用款項卻毫不含糊。這些安插進來的官員和他們的親朋好友們對科學知識也是完全的門外漢。看待工人就和以前看待官辦工匠是一樣的,就是強行人身約束,稍不高興就加以體罰,那方式和古代的手工官奴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清軍正在檢查裝備的格林炮(網路上盛傳圖中槍為加特林機槍,實為排槍)。由於軍工廠管理不善,晚清軍工廠中生產的產品實際廢品率極高,浪費嚴重。軍工產品品質低下,廢品率極高軍事工業管理不善,產品的廢品率之高,浪費現象之驚人。《同治九年十月初五日三口通商大臣兵部左侍郎崇厚、署三口通商大臣大理寺卿成林、候補府尹德椿奏》和《查勘江南製造局復奏摺》里就記述了清朝軍事工業產品低下的窘境。說「即如槍廠各機,本系昔年所造來福槍之件,嗣改造林明敦槍,又改造快利槍,現又改造小口徑毛瑟槍,均就原機陸續湊配,從權改用。其大小有不合者,則兼以人工銼磨。所用工匠又皆未經教練,不過仿照洋式以意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經逐件拆卸,厚薄寬窄互有參差,彼此不能調換。」清朝軍工廠的一切工料資本每歲均有定額。也沒有研發創新資金。官員們對技術人員更是沒有任何的獎勵或是鼓勵措施。所做要求只是依樣畫葫蘆,一成不變。只要不出錯,可以交差就可以了。畢竟廟堂之上的太后和皇帝以及大臣們只看奏章上用漂亮的楷書寫的那年那月,那個廠生產了多少槍支,多少大炮。就認為這個廠長是個能幹的人才。對產品的質量如何,那是無甚興趣了解的。軍工原材料對外進口依賴性太強由於還處在農業社會的晚清工業基礎太差,這使得軍工業在生產產品時只能從國外進口原材料,甚至整套引進生產設備。過多的軍工原材料進口也進一步推高了產品的造價。由於沒有工業基礎本國不能生產,軍工廠所需要的生產設備如機床大多都需要從外國直接進口。比如後來著名漢陽兵工廠之所以能生產「漢陽造」,也是從德國直接進口了生產設備。沒有職業經理人由不懂管理和科學技術的官僚經營,沒有現代技術工人只有古代的官奴工匠,沒有採礦,鋼鐵廠,化學廠卻直接想製造大炮軍艦。清廷的洋務派們實際上是在蓋一座空中樓閣,乃是無源之水。

1894年7月3日,張之洞視察漢陽鐵廠。漢陽鐵廠是清末建立的大型鐵廠,即便如此晚清全國的工業基礎仍然太差,支持不了大規模戰爭的需要。晚清軍工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問題,與清朝固有的體制頑疾和本身脆弱的國力難脫干係,也註定讓清末軍事工業發展很難走向真正的成功。全國工業基礎太差使軍工成無根之木晚清整個全國的工業基礎太差,對原材料的依賴太強。軍事工業是工業社會金字塔的最頂尖的產物。當時的清朝缺乏鋼鐵廠,金屬冶煉,煤炭廠,電力建設,鐵路交通,技術學校和相關的管理知識。金字塔的底下全部都是虛擬空間,只有那個尖是真實的。所以,軍工廠製造所需的原材料大多依靠進口,這等於說晚清的軍事工業等於是一個無根之木。這種情況應付軍隊的日常裝備和小規模戰爭尚可,但如若進入國與國的全面戰爭,是斷無可能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當然也就無法應對此種等級的戰爭。官商不分導致軍工企業運行效益低下清末軍事工業大多是以官商結合或官辦的形式來進行經營的,這種經營模式在最初的短期內是較有效果的,一方面為新興的企業獲得了正統的名分,另一方面則是彌補朝廷財政匱乏的格局,動員了民間商業資本,在當時也被認為是一種制度創新。然而在經營過程中一批卓有成效的商人買辦階層迅速被傳統的官僚體制同化,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市場化意義,開始動用一切資源,為自己打造管家身份,用資本或者人際關係去購買具體的官階。這時問題就出來了,官方的監督人也開始大面積干涉公司的業務進展,雙方的利益博弈很快白熱化,其結果是,一方面李鴻章等官僚集團不斷地更換公司管理人員,一方面,這些主要由買辦組成的職業經理人則停止新的投資,公司的發展速度隨之減緩,所謂的官方監督人越來越像真正的官僚,以及主要由他們主導的公司,只能依賴有限的壟斷專營 和國家財政撥款來維持運營。一種新型的近代化公司迅速轉型為附屬的政府機構,這直接導致了企業的低效益運行。這無法讓這些軍工企業成長為真正的現代化大型企業。

清朝這樣官商不分,缺乏創新,一味仿製,效率低下的軍工廠雖然能夠製造新式步槍,重機槍和大炮,但只能是看起來很美,它們難以成長為德國克虜伯,日本三井,三菱這樣的軍工巨頭。最後清朝的大多數軍工廠也都只能靠壟斷經營和朝廷的撥款勉強維繫。但能臣們在短短的時間裡,為略顯老態,社會發展還處於中世紀水平的老大帝國建立起了一個不算髮達,不算龐大,但算是面面俱到的軍事工業基礎。這些軍工廠在此後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在抗日戰爭時期,諸如金陵製造局,漢陽軍工廠還為國軍生產了大量的步槍,機槍和迫擊炮。甚至到現在,繼承於老江南製造局的江南造船廠依然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的骨幹。
推薦閱讀:

購買優質的同步帶輪廠家哪家好
工業旅遊大會幹貨來襲,藍裕打造工業旅遊基地第一名
2016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
互聯網世界觀—在工業時代完結的邊緣瞭望新時代的機會
三氯乙烯你用得越多,環保罰單拿的越快!

TAG:工業 | 策劃 | 晚清 | 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