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十大奇冤之二:寧都被剝奪軍權
作者:海上冰花
毛澤東一生受到的最大一次挫折,是在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者統治中央期間,遭到錯誤的批判,並被剝奪對紅軍的軍事指揮權。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在江西寧都縣召開會議,對他正確的軍事方針進行了批評和指責。會議停止了他對紅一方面軍的軍事指揮。會後不久,又任命周恩來擔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實際上撤銷了毛澤東的軍事領導職務。
從此,他離開紅軍的軍事領導崗位長達兩年多,在中央和紅軍的重要決策上,都失去了發言權,直到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上才重新進入中共的領導核心。
在此前的1929年紅軍第四軍第七次至第九次黨代表大會期間。在6月召開的紅軍第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上,他關於加強黨對紅軍絕對領導的正確意見沒有得到當時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支持,沒有繼續當選為紅四軍前委書記,被迫離開了紅四軍的領導崗位。後來,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發來「九月來信」,對他的正確主張表示肯定和支持。他在1929年12月召開的紅四軍九大上重新當選為前委書記。
在遭受「左」傾冒險主義者打擊和排擠期間,毛澤東處境艱難。他受到孤立,許多人不敢與他接近。他的親屬也因受株連而遭到打擊。妻子賀子珍由管文件改當收發;弟弟毛澤覃受到批判並被撤職;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被免去紅二十四師代理師長的職務;賀子珍的妹妹賀怡被撤銷瑞金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的職務,並遭到批判。
在中央蘇區時期與毛澤東一道工作過的李維漢,目睹了當時毛澤東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待遇,就毛澤東對待不公正待遇的態度作出過概括性的描述:「他堅持三條:一是少數服從多數;二是不消極;三是爭取在黨許可的條件下做些工作。那時王明路線的主要負責人整人整得很厲害,不是把你拉下領導職務就算了,還批得很厲害。毛澤東在受打擊的情況下,仍能維護黨的統一,堅持正確的路線和主張。」這三條,是毛澤東正確對待不公正待遇思想的集中概括和體現,也是他能夠在人生逆境中愈挫愈奮,最終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毛主席在六十年代接見美國記者斯諾時,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個時候的事情還不無感慨的說:那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來看我,連鬼都不見一個,除了吃飯、拉屎就是睡覺。
毛澤東為何對這段歷史是那樣的耿耿於懷呢?讓我們來看看事情的真相和緣由:
毛主席領導著紅軍採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粉碎了蔣介石率領幾十萬敵軍的一、二、三次大「圍剿」。他的兩首詞作《漁家傲》所填的「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詩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33、40頁。既謳歌了三次反「圍剿」鬥爭痛快淋漓消滅敵人的勝利場景,也反映了他運籌帷幄、導演出「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的歡愉心態。
如果說三次反「圍剿」鬥爭是毛澤東在沒有或較少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指揮戰爭取得的勝利,那麼紅軍攻取漳州也是他的決策沒有受到干擾,並親臨前線指揮取得的又一勝利,同時也是他在長征之前直接統率紅軍取得的最後一次勝利。
在江西的瑞金開闢了一塊很大的革命根據地,發動人民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第一個蘇維埃人民政府,真正屬於革命根據地的形勢一片大好。然而,這時在上海的中央機關由於共產黨領導人之一的顧順章被捕後叛變,中央機關面臨著被連窩端的危險,於是他們匆匆的從上海撤到了瑞金。毛主席和朱德對他們的到來是非常歡迎的,組織了根據地的軍民們召開了熱烈的歡迎大會,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當蔣介石針對紅色政權發動第五次反「圍剿」時,中國的28個布爾什維克(國際通常叫法)憑藉著他們的權勢和在蘇聯的大學裡學到的一點書本上的馬列主義,對毛主席的戰略方針開始橫挑鼻子豎挑眼起來,隨即在一些對毛主席有看法的人的幫助下,開始對毛主席進行了猛烈的批判,斥責他實行戰略方針的是「右傾保守主義」、是「山大王」、是「山溝里的馬列主義」,莫名其妙地剝奪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在共產國際與王明的授意下,由德國的奧托·布勞恩(中文名:李德)負責直接指揮,而這位德國人是斯大林贈送給中國革命的最後一件禮物。
德國人以其精於兵器製造、精於軍事學術著稱於世。也精於顧問之道。
中國近代史上,自在戰爭中使用了洋槍洋炮以後,便多見德國顧問的身影。驚天動地的甲午戰爭黃海大海戰,旗艦「定遠」號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旁邊,就立著個德國顧問漢納根。
比這更早,明末清初就有耶穌會傳教士德國人夏爾,先幫助明末朝庭製造火炮防衛滿人進攻,後幫助清初朝庭製造火炮鎮壓漢人反抗。國民黨在德國顧問的指導下實施堡壘政策,於是有人便說:第五次「圍剿」與反「圍剿」是一場德國人之間的戰爭。
這些人喜歡用白描去圖解歷史。以為歷史脈絡盡在幾根簡單的線條之間。他們把中國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武裝的反革命「圍剿」武裝的革命看得過於簡單了。
毛澤東被發配到一個偏僻的鄉村裡讓他「閉門思過」。其實,毛主席有什麼「過」可「思」啊!在政治上,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他所實行的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的最正確的政治路線;在軍事上,由於敵強我弱,他實行的是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開始是牽著敵人的鼻子繞圈子,把肥牛拖瘦、把瘦牛拖垮,然後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之。
而那些位居中央領導地位的博古、李德等人在全面否定了毛主席的戰略方針之後,採取了從外國照抄照搬的僵化的軍事戰術;竟然與強大的敵人拼消耗。結果一年的時間不到,就全部的喪失了根據地,紅軍也由幾十萬人被消滅減少到幾萬人,在無奈之下,只好開始了戰略大撤退——長征。這時,紅軍的廣大指戰員才明白過來,還是毛主席的思想和戰略方針是最正確的。
所以我們說,偉大的毛主席才是這個世界上最能忍受委屈的人。因為他是能高瞻遠矚的看問題。也總是被一般的人不能理解而對他進行打擊和批判,使得他不得不在忍辱負重中等待,等待著那些人用錯誤的行動和無數紅軍戰士的鮮血和生命來證明他最初的決策才是最正確的。我們可以想像到:毛主席被拋棄到一邊,眼看著在那些錯誤領導的指揮下,一次次戰鬥的失敗、一塊塊根據地的喪失、幾千幾萬紅軍戰士的慘烈犧牲,那個過程是一個多麼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啊!
蘇聯繼續控制著以王明、博古為代表中國紅色政權,「禦敵於國門之外」,結果這次軍事行動以紅軍的損失慘重告終。許多紅軍將領戰死沙場,毛澤東目睹此慘景再次病倒,高燒達41度,整整兩個月,毛澤東卧床不起,極度傷心……
「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 還編成了語錄歌,唱得頗為豪邁雄壯。
那是一個根本不考慮毛澤東講話的時間、地點的時代,翻開就念,念完就用,而且主要是對別人而念而用。只顧「拿起筆,作刀槍」了,出處在哪裡,針對什麼問題說的,將語錄倒背如流的人並不知曉。
直到毛澤東逝去了近20個年頭,才在毛選中明白,這段話是針對蔣介石「圍剿」中央蘇區的碉堡政策而說的。
毛澤東說:「國民黨現在實行他們的堡壘政策,大築其烏龜殼,以為這是他們的銅牆鐵壁。同志們,這果然是銅牆鐵壁嗎?一點也不是!你們看,幾千年來,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宮殿還不堅固嗎?群眾一起來,一個個都倒了。俄國皇帝是世界上最兇惡的一個統治者;當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起來的時候,那個皇帝還有沒有呢?沒有了。銅牆鐵壁呢?倒掉了。」
接下去,就講出了那段著名的「真正的銅牆鐵壁」。
毛澤東講這番話的時間是1934年1月27日,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已全面展開。據國民黨編年史《中華民國史事日誌》記載,該年1月1日,僅在江西完成的碉堡就達2900座。
蔣介石的碉堡政策來自於:
最早提出建議的是德國人和滇軍將領金漢鼎。
最早實踐此法的,是贛軍十八師五十二旅旅長戴岳。
最終將其全面化系統化完善化的,是蔣介石南昌行營第一廳第六課課長柳維垣。
紅軍開始了一場與敵人硬碰硬的決戰。歷次反「圍剿」中機動靈活能征善戰的紅一軍團,由於陷人李德的「短促突擊」戰術,從1933 年10 月到1934 年4 月共打了黎川、雲蓋山、大雄關、丁毛山、鳳翔峰、三呷嶂、乾昌橋和廣昌戰鬥,除了鳳翔峰、三釁嶂戰鬥苦守陣地而取得小勝外,其餘都打了敗仗,損失嚴重。1933 年12 月丁毛山戰鬥,一軍團一師三團9 個連隊,竟然陣亡了13 個連級幹部。
歷次反「圍剿」猛打猛衝能啃硬骨頭的紅三軍團,1933 年的滸灣戰鬥傷亡重大,12 月的德勝關戰鬥傷亡重大,1934 年3 月的駐馬寨戰鬥傷亡重大。下一個,便是李德親自出馬指揮的第五次反「圍剿」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大、幾乎將紅軍主力拚光、導致中央紅軍不得不突圍長征的廣昌戰鬥。
再後來,紅軍高層決定以長征來躲避蔣介石軍隊的圍追堵截。當時,紅軍不到八萬人的隊伍,不知該走向何方……在此關鍵時刻,毛澤東憑著超人的意志戰勝了病魔,在革命再次陷入低谷時回到了隊伍之列。
陳毅在抗日戰爭時期曾對黃克誠說,毛澤東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不二過。偉人從來不是不犯錯誤的人,而是犯了錯誤能夠迅速及時糾正的人。從土城戰鬥失利後立即放棄北上渡江計劃改為西渡赤水,到古藺、敘永一帶受阻馬上採納彭、楊建議改取川滇黔邊境,皆可見工農紅軍「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機動靈活戰略戰術又回來了。說毛澤東又回來了,意義正在這裡。紅軍請回來的不是一尊萬無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隨時準備堅持真理、隨時準備修正錯誤的實事求是的人。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與非凡,毛澤東作為這個黨的領袖的偉大與非凡,並不在於那種充滿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計劃或預言,而在於它的實踐不屈不撓的、百折不回的實踐。
那是共產黨人最富生機和最為鮮活的靈魂。毛澤東說,四渡赤水作戰是他一生中得意之筆。得意在哪裡?不在神機妙算,也沒有神機妙算。只有根據實際情況迅速對決策作出修訂,方能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
四渡赤水期間,紅軍戰略決策的變化是令人眼花繚亂的。腳踏實地實事求是,決策變化的靈活與快速,令我們今天嘆為觀止。所有變化的目的都是一個,為了打破敵人的圍追堵截。
毛澤東在紅軍中領導地位的恢復,由四渡赤水完成。
每一次都是一路硝煙一路戰火一路鮮血一路犧牲走過來的。紅軍正是在一次又一次轉危為安,轉敗為勝,轉坎坷為通途的努力奮鬥中,熔煉出了最頑強不息與最光彩奪目的生命力。
縱觀四渡赤水之戰,最令人驚嘆的不僅是領袖人物的領導藝術和指揮技巧,更是中國工農紅軍空前頑強戰勝死亡的決心和尋求勝利之意志。毛周朱統帥下林聶彭楊董李羅何鄧蔡率領的這支軍隊,任何力量也難以將其消滅。
在長征途中,毛澤東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戰略眼光終於折服了不少中共高層,尤其獲得周恩來的支持。自此,毛澤東始得政治崛起……
中國過去幾十年的革命戰爭史和建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史已經多次證明了這一點,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會是這樣的。
推薦閱讀:
※毛澤東談傳統詩詞:一萬年也打不倒 它最中國|毛澤東|舊體詩
※解密!蔣介石三次派人挖毛澤東祖墳究竟為何?
※《外國學者評毛澤東·4卷》蕭延中著
※毛澤東的《五·二零聲明》是震撼世界的人民宣言
※毛澤東祖墳在龍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