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第叄部 改教時期的教會 (24)

第二十四章 瑞士的改教運動
1. 慈運理公元1484年一月一口,在瑞士德語區的威得赫斯城(Wi1dhaus)出生了一個男孩,這孩子長大後,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慈運理(U1rich Zwingli)。慈運理的一生和路德完全不同。他從未在修道院中過修道士生活。他也不像路德,心靈經歷深處的罪惡感。他不了解路德尋求得救的屬靈掙扎。路德出自於中世紀黑暗時代,接受經院派神學教育,讀過許多教父著作及中世紀教會色彩的作品;慈運理則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受教,研讀的是早期希臘羅馬的著作。慈運理在巴塞爾(Basel)、伯恩(Bern),及維也納(Vienna)各城受教育,於公元1506年得文學碩士學位,然後進入教會事奉,於公元1519年成為瑞士重要城市蘇黎世(Zurich)教會的牧師。慈運理最先受伊拉斯姆很深的影響。他詳盡研讀全部新約及教父著作;他和伊拉斯姆的看法一樣,無意攻擊羅馬教會,只希望藉教育慢慢改善教會。最初,他個人的某些改教看法與路德無關,但後來他完全被路德影響,以致越來越遠離伊拉期姆的看法。2.慈運理改革瑞士教會 公元1518年,慈運理開始攻擊贖罪券。路德在來比錫之辯中的立場以及焚毀教皇詔諭之舉深深感動慈運理,使他對羅馬教會作有系統、有計劃的攻擊。蘇黎世教室中的圖像被搬走;彌撒被廢止;祭壇、聖人遺物及宗教遊行都棄絕不行;教會的行政管理、窮人的照應工作交給市政府來辦理;學校制度也改善了。從蘇黎世開始,改教運動蔓延到好幾個瑞士的縣郡,但仍有不少縣郡維持原來的天主教。3.慈運理與路德的不同在對聖餐的看法上,慈運理和路德不同。路德對「這是我的身體」采「字面」解釋,他認為基督升天后,他的身體無所不在,所以基督的身體確實臨在聖餐的餅和杯中;慈運理則認為基督的身體只在天上,把「這是我的身體」解釋為「這預表我的身體」;因此,根據慈運理的觀點,聖餐是一項「紀念主」的儀式,「餅和杯」是「基督身體與血的象徵」。公元1529年十月,路德和慈運理在馬爾堡(Marburg)會談,但這兩位改教領袖至終無法獲致一樣的看法。有一段時期,慈運理的影響力遠及瑞士各地及德國南部。但他於公元1531年的一次戰役中陣亡,以致該區復原教信徒漸漸傾向加爾文。4.加爾文 第三位改教者是加爾文(John Ca1vin)。他於公元1509年七月十日出生於法國北部靠近巴黎的小鎮諾陽(Noyon),父親是諾陽主教的秘書。在父親的幫助下,加爾文以十一歲幼齡便獲得教會職位,而且有機會換取更高的薪俸。(在當時,教會聘請男童為成年神甫收集薪水,再從中抽取一部份工資,是很普通的事。萊姆斯大主教得到這職位時,才五歲。)由於母親的早逝,加爾文被送到附近的貴族人家撫養,使他吸收到貴族的風度和涵養。十二歲時,前往巴黎大學進修.5.加爾文的青年時期 雖然路德在德國改教,但許多國家仍然處於多年混亂的情況。公元1512年,路德未成名前,巴黎的賴非甫爾(Jacquees Lefevre)教授已經出版一本拉丁文保羅書信注釋,在書中,他強調「靠恩得救」的真理。他的學生法惹勒(Guillaume Farel)全心接受了老師的教導。許多法國人也看見了神話語中的真理,於是教會大為改觀,連國王的妹妹瑪格麗特(Margaret)也信了主。新的信仰,遍傳全國。然而,反對勢力接著興起,公元1525年,賴非甫爾的著作、路德的著作及瑪格麗特的小書都被定罪。任何人擁有這些書,都可能付上昂貴的代價。就在這樣的情勢下,加爾文於公元1523年,來到巴黎。加爾文對所有學科都努力學習:包括古典語文學、邏輯學、教父著作、法律等。在巴黎進修三年後,他又在奧爾良(Orleans)學習一年;然後到部日(Bourges),受教於一位名法律學教授門下,在每一個城市,他都獲得豐富的學識,也結交許多有影響力的朋友:諸如巴黎的柯布(Nico1as Cop),奧爾良的武爾瑪(Wolmar),部日的伯撒(Theodore Beza)。為遵照父親的意思,加爾文從神學轉修法律。父親死後,他決定把這兩方面都放棄,而在巴黎過學者的生活。公元1533年,柯布以巴黎大學校長身份,發表了一篇萬聖節演講。演講內容中充滿伊拉斯姆及路德的觀點。由於謠傳該講稿曾經加爾文的指導,以致他們倆人都必須逃命。趁著朋友們在前面與地方長官交談之際,加爾文趕緊從後窗潛逃。6.加爾文成為領袖與作家 到底加爾文何時得到這些看法?原來他早已從他的兄弟、表兄弟、希臘文老師武爾瑪及許多人那兒聽說了。他也親眼看到這些看法在房東家中及殉道士火中的實際表現。在他後期的一本書中,他寫道:「神藉著一次突然的歸正,將我的心征服……。」這次經歷到底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是一年的漂泊。加爾文從一城逃到另一城,而且必須經常化名。每到一處,就在秘密的地方教授一小群人。當時,出了一種新刑具,把受刑者從火中送進送出、將他慢慢烤死,不像過去一次燒死。因此,復原教徒在法國找不到一處安全之所。公元1535年,加爾文的亡命生涯總算在瑞士巴塞爾得到一段喘息的日子。這期間,他把全本聖經真理作有系統的整理。於公元1536年春,出版了他的「基督教原理」(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Religion)。這本書是改教信仰最偉大的注釋書。在寫這本鉅著時,加爾文才廿六歲。起先,這本書是專為闡釋復原派運動的基本教導而寫。後來,加爾文認為這本書也可以同時扮演向法王法蘭西斯一世解釋的角色,使法王知道那些在法國受逼迫的信徒並非激進份子,乃是堅守聖經的人。加爾文在書中,請求法王以這本書證明他的同道們在法國應受較好的待遇。全書以優美的拉丁文寫成,後來被譯成典雅的法文。過不久,就成為福音派的主要信仰內容。因為它把復原派運動的教導加以有系統的整理,並寫成合邏輯的形式。直到今天「基督教原理」仍被公認為最偉大的解經書之一。不久以後,加爾文決定到德國西南的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過平靜的學者生活。但因戰火頻傳,只得繞道而行。公元1536年八月,在一個溫暖的晚上,一位羸弱的法國青年,面色蒼白、目光炯炯、充滿學者的氣質,步入了日內瓦城。他絕沒想到,神即將在該地呼召他,完成重大的使命。7.法惹勒把改教運動帶到日內瓦 日內瓦城位居美麗的日內瓦湖西岸,居於瑞士的法語區;附近有一條連結阿爾卑斯山和義大利、德國、法國的商業信道。公元1532年,偉大的法國佈道家法惹勒來到日內瓦,他是一位熱誠而具影響力的改教鼓吹者。他曾去參加阿爾卑斯山區瓦勒度派的會議,使他們立時接受改教信仰。在這之前,他曾在伯恩、紐夏得爾及附近小城,推動改教運動。他第一次到日內瓦時,雖沒有建立根據地,卻不灰心;又於公元1533年十二月,再度到日內瓦工作,這次比較成功。法惹勒抵日內瓦時,天主教勢力仍占多數。經過他數月的激烈講道後,整個宗教潮流被他扭轉過來,變成傾向於改教運動。公元1535年夏,法惹勒佔領抹大拉教堂與聖彼得座堂,掀起了全城的「毀像運動」。所有教堂的圖像都被搗毀;彌撒被棄;修士修女被逐。公元1536年五月廿一日,由公民組成的市議會投票贊成改教運動,於是復原派信仰正式成為日內瓦市的宗教信仰。這段時期,日內瓦一直在反主教及反首長的動亂中,使政治與宗教的動蕩達到高峰。法惹勒脾氣暴躁、口才流利、聲音宏亮;然而他並不認為自己可以平定這樣一個混亂的城市。當他聽說加爾文來到日內瓦時,立刻感到這個廿七歲的法國青年人就是這個空缺的人選。於是他趕到加爾文歇腳過夜的旅店。在加爾文方面:他抵達日內瓦時,不相信這個城裡會有人認識他,因他完全是陌生人,對於日內瓦的現況也一無所知。因此,當法惹勒來見他時,加爾文極其驚訝,因為他根本沒有期待會有任何訪客。原來,他所著的「基督教原理]一書,雖然第一版只是一本小書,卻在出版後數月內,把這個青年人造成全歐洲的名人!當法惹勒向這位陌生人道出來意時,加爾文很不自在地搖頭。法惹勒再把當時日內瓦實況及他要加爾文做的事講得更確切、詳盡,加爾文越聽越不想放棄自己原訂的計劃;他知道,如果他依法惹勒的懇求去行,無疑是把自己投入危險與困難之中。他個性膽小,自然會逃避這種可怕的混亂與長期的奮鬥;何況他早已下定決心要去斯特拉斯堡,在那個安全港里安靜地沉潛在研讀與寫作中;他也不需要金錢,因他父親的遺產足夠供給他過簡單的生活。這次進入日內瓦,完全出於偶然,根本無意留下。他所需要的只是睡覺。法惹勒堅持要他留下,因他需要加爾文幫他在日內瓦建立一個穩固的改教運動;加爾文則繼續拒絕這位老傳道人熱情的請求。就在這個日內瓦的小旅店中,時當公元1536年的一個夏夜,一幕不尋常的戲上演了:兩個堅決的意志彼此衝突,而這衝突的結果,竟影響到整個人類歷史,直到世界的末了。最後,加爾文請求法惹勒考慮他拒絕留下的各項理由:他太年輕;沒有處事經驗;根本不合適這種工作;他需要更多進修……;他對法惹勒說,這些就是他最後的話,而且這場討論,就此結束!於是,這位老先生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挺直軀幹、長須及胸,用他銳利的眼光直瞪這個青年人,用如雷的聲音對他說:「假如教會在急需之時,你拒絕伸出援手,願神咒詛你的進修!」加爾文聽到這些話,極其害怕,全身戰慄。在法惹勒如雷的聲音中,他聽見了神的聲音。到此,他不再掙扎,終於順服從了法惹勒的請求。正如巴拿巴將保羅找出來一樣,這又是一個「一位平凡人將一位傑出人才帶進主的事工」的例子。法惹勒就這樣把加爾文帶進了教會的事奉。8.幾乎所有復原教徒都屬路德派 正如威登堡是路德之城;蘇黎世是慈運理之城;日內瓦也成為加爾文之城。公元1536年,加爾文開始在日內瓦工作。當時所有歐洲北部的人,幾乎不是天主教徒就是路德派信徒。從路德把九十五條釘在威登堡教堂到如今,已經過了十九年;路德本人也已渡過了他事業的頂峰,只餘下十年的光陰。這時期以後,德國的改教運動沒有更多進展。大體上說,德國南部保持天主教(雖然也有不少復原教);德國北部接受復原教(雖然也有不少天主教)。慈運理去世後,他的跟從者(尤其是在德國南部的)有許多接受了路德的教導。挪威、瑞典、丹麥可以說全部接受路德的信仰。在其它國家亦然,早期改教運動都屬於路德派。唯一的例外是:改教運動爆發之初,出現一批叫做「重洗派」(Anabaptists)的信徒;他們在歐洲許多國家傳布他們的信仰。9.加爾文與法惹勒在日內瓦同工加爾文的人生,自抵達日內瓦到去世期間,可分為三個時期:公元1536年八月至公元1538年四月,為第一次去日內瓦時期;公元1538年五月至公元1541年九月,為斯特拉斯堡時期;公元1541年九月至公元1564年五月去世時,為第二次去日內瓦時期。加爾文在日內瓦開始工作之初,謙卑地擔任法惹勒的助手。第二年,被委任為講道師。加爾文和法惹勒給市議會三項建議,該建議是加爾文起草的:(1)每個月舉行一次聖餐。生活不檢點的基督徒,加以懲治。嚴重者,革除教籍。(2)採用加爾文所寫的「信仰問答書」(Catechism)。(3)每個市民均需要接受法惹勒所寫的「信經」(Creed)。第一項建議是加爾文嘗試使日內瓦成為模範城市——「上帝之城」的第一步。同時,要使教會從政府手中獲得自由。以上所提三項建議,立刻遭到敵對。加爾文的反對黨在選舉中獲勝,他們決定採用鄰城伯恩的崇拜儀式,而伯恩也早已想使日內瓦採用他們的儀式。加爾文和法惹勒對崇拜儀式的不同並不看重,他們拒絕伯恩的儀式,是因為此舉乃出於政府的強制執行,沒有事先徵得教會領袖的同意,顯然政府剝奪了教會的自主權,既然他們二人不肯低頭,於是被政府驅逐出境。時當公元1538年四月廿三日。看起來,加爾文被迫往日內瓦開創的事工,不到兩年就告結束,而且似乎是全盤失敗。10.三年平靜生活 法惹勒回到他曾發起改教運動的紐夏得爾城(Neuchatel),在那兒擔任牧師工作,直到離世。路德在來比錫之辯中得到同工布塞珥(Bucer),邀請加爾文去斯特拉斯堡(Strassburg)。加爾文欣然接受,因為這是他當初最渴望想前往的一座城。經過十八個月在日內瓦艱苦的奮鬥後,加爾文終能在斯特拉斯堡享受三年平靜的生活。在那兒,他和荷蘭來的范布蘭(Ide1ette Van Buren)女士結婚;也在該城中,結識許多路德和慈運理的跟從者;同時牧養法國路德派信徒在該城成立的難民教會。因此,這三年,可以說使加爾文得償宿願:一方面過平靜的學者生活,一方面牧養教會,得到實際經驗。斯特拉斯堡的三年,是加爾文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他用許多時間進修和寫作,提高了他在學術界及神學界的地位。他把「基督教原理」加以擴充,又寫了羅馬書注釋,使他成為第一流聖經注釋家。在這同時,皇帝查理五世想使復原教和天主教合一;在皇帝指示下,舉行了一系列會議,斯特拉斯堡派加爾文出席會議;這些會議沒有任何成就,但對加爾文而言,卻在會中結識許多路德派領導人物。加爾文與路德從未見面,卻與墨蘭頓成為至交。11.加爾爾文回到日內瓦加爾文離開日內瓦後,整個城陷入混亂局面。一位能幹的紅衣主教薩多雷托(Sado1eto)想利用這種混亂的情況,乃以高雅的拉丁文寫了一篇動人的講詞,勸日內瓦人回到母會(天主教)的羊群中。為了對抗這位紅衣主教,加爾文捐棄個人對日內瓦人的不滿,再以高級的拉丁文寫了一篇精彩的「駁薩多雷托書」(Rep1y to Sado1eto),這份反駁書,把日內瓦的改教運動穩定下來。事情演變得越來越糟,驅逐加爾文出境的反對黨,又於公元1539年與伯恩訂立條約,大大損害日內瓦的自主權。因此,該黨於第二年被民眾推翻,並把簽定條約的人判為賣國賊。於是,加兩文的友黨再獲政權,他們邀請加爾文回到日內瓦。加爾文實在不願離開平靜的斯特拉斯堡回到風暴的日內瓦;最後,還是經過苦勸他才答應。公元1541年九月十三日,在群眾的歡呼聲中,加爾文再度進入日內瓦。從神把加爾文帶到日內瓦的事上,可以看見神自己奇妙的預備。因為在當時,這個自由、獨立、民主的日內瓦城是全世界最適合加爾文推動改教事工的場所。加爾文的人生,到如今都在為這項重大任務而準備。這偉大事工正在日內瓦城等著他,而且將帶出全球性的影響力。12.在日內瓦的偉大事工加爾文回來後,便提出「教會憲章」(Church Order),這是一套教會管理的規條;這憲章立刻得到採納。憲章內容是根據聖經教導,在教會內設立四個職份:牧師、教師、長老、執事。在加爾文的制度中,長老居重要地位;長老們是從教會的會員中選出,他們與牧師組成「教會法庭」(Consistory);長老們的職責是監督信仰的純正及信徒的生活。加爾文給「教會法庭」有懲冶信徒及革除教籍之權;若一宗案件需要更進一步刑罰,則交給行政當局處理。路德被情況所逼,給德國貴族權柄過問教會事務;而加爾文的理想是:教會完全獨立,不受政府管轄。以加爾文而言,教會的自由在於教會有權革除教籍,不受外來勢力的干擾。曾有一次,一些被教會法庭革除教籍的日內瓦市民,拿著武器,衝進教堂,企圖以暴力領受聖餐;他們聲稱若加爾文不讓他們領聖餐,就要取他的性命。加爾文伸手護衛桌上的餅和杯,向他們宣告說:「你們只能從我的屍體下領到聖餐!」就這樣,藉著他的勇氣和毅力,加爾文把他們屈服,放棄以暴力領受聖餐之舉。經常有人對教會法庭嚴懲信徒之事感到不滿。加爾文不止一次幾乎被驅逐出境。幸有外國難民的大量流入,及瑟維特(Servetus)事件的發生,才挽回了危機。瑟維特是一位學識豐富的西班牙醫師,出版了一本攻擊三位一體教義的書。他一來到日內瓦,就被逮捕;經過審訊,證實有罪,便以異端之名於公元1553年十月廿七日被焚而死。所有復原派神學家、甚至最溫和的墨蘭頓,以及羅馬天主教都贊同他的處死。而加爾文的對手們卻要保護這位被眾人定罪的人,他們竭力攔阻瑟維特的審訊,使他們因此失去信譽;以致他們反對加爾文的勢力也隨之瓦解。許多人為復原派信仰遭受逼迫,因此難民潮從不同國家流入日內瓦;這些人成為加爾文最勇敢的支持者。當他們成為公民後,加爾文就有了一個忠於他的政府。公元1555年起,加爾文就做了「日內瓦的主人」(Master of Geneva)。在加爾文帶領下,教會法庭訂立條規,可以完全管制日內瓦市民的生活,使日內瓦成為基督化城市一一一個「上帝之城」;地方政府則將教會法庭所訂的條規付諸實行。加爾文晚年最大的成就,是創辦日內瓦學院(Geneva Academy),這是第一間復原教大學。加爾文深深體會教育的重要,從研經中,他清楚看見神的榮耀不只在拯救靈魂,全世界都屬乎神,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是神所關心的;因此,無論是政府人員、醫生、律師或其它行業,都需有認識神、榮耀神的教育。這所大學的經費,沒有靠貴族捐贈,而是來自日內瓦市民節衣縮食的奉獻。加爾文謹慎挑選師資,因此,自公元1559年學校一開始,就擁有最高聲望。開辦後不久,就有九百名來自歐洲各地的男生註冊入學。過不久,就收到法王給日內瓦的警告信,抗議所有傳道人都來自這間「復原教總部」。伯撒(Beza)被聘為日內瓦學院第一任院長。他是加爾文在部日讀書時,在武爾瑪門下結識的一位十二歲男孩。伯撒不但成為加爾文的得力助手,而且在加爾文死後,擔任日內瓦改革宗教會牧師,達四十年之久。公元1559年,加爾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第三次修訂版,這是該書的最後一版,內容是1536年第一版的五倍。藉著日內瓦學院訓練出來的人、教會的行政制度、著作(尤其是基督教原理及聖經注釋),以及與歐洲各地領袖人物的書信來往;加爾文在到處都有跟從者,他的影響遠及義大利、匈牙利、波蘭及西德各地。這位加爾文,本來不過是個傳道人和神學教授,卻發揮了超國際的影響力;他使福音之光,從日內瓦小城照射到歐洲各角落,加爾文成為唯一的國際改教運動者。更令人吃驚的是:加爾文的身體羸弱,經常在病痛纏磨之中。他能完成這麼艱巨的事工,主要是因為神與他同工;而強烈的意志力,使他能超越所有的困難與殘缺。公元1564年五月廿七日,加爾文鞠躬盡瘁而死,享年不到五十五歲。他的標誌是「一隻手捧著一顆火熱的心」;他的座右銘是:「主啊,我心為你而獻,快速地!至誠地!」(Cor meum tibioffero Domine prompte et sincere);加爾文的一生,就是遵照這座右銘而活。13. 加爾文與路德的異同路德與加爾文在「預定論」的看法上一致。他們都相信神已在萬世之前揀選了承繼永生的人;兩人都根據奧古斯丁及保羅書信發揮這項教義。在崇拜的儀式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路德盡量保留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只要是聖經沒有禁止的事,他都保留;加爾文盡量遠離羅馬天主教的崇拜儀式,他只實行聖經所吩咐的事。然而他們二人均以講道為崇拜的主要項目;二人都為會眾預備詩本,只是路德著重聖歌,而加爾文偏重詩篇。在教會行政上,加爾文與路德不同:路德准許政府過問教會;加爾文不承認政府在教會中有任何權柄,他甚至使教會有權干涉政府;而且加爾文比路德更強調教會懲冶。他們二人都顧念窮人,都在教會中安排執事,專做關懷貧民的工作。他們二人都深信「每個人都有權自己讀經」。為了達到這目的,路德將聖經譯成德文,加爾文將聖經譯成法文;他們二人都是語言文字的專家,他們的譯文對本國的文字架構有不少貢獻。他們二人都重視教育:路德本是威登堡大學的教授,同時也講道;加爾文本是日內瓦教會的傳道人,晚年時創辦了日內瓦學院,自己也成為該院教授。他們二人都強調信仰必須奠基在純正教義上,因此,二人都為信徒寫了信仰問答書(Catechism)。在對聖餐的看法上:加爾文與路德及慈運理都不同。加爾文與慈運理都否認路德「基督的身體真正臨在餅和杯中」的看法;但加爾文又不同意慈運理「聖餐僅為紀念儀式」的看法;加爾文認為:「基督的靈真正臨在餅和杯中,信徒憑信心領受聖餐時,真正領受了基督,不是屬體的(bodi1y),乃是屬靈的(spiritual1y)」。加爾文和路德都堅信「唯獨因信稱義」的道理。對路德而言,「因信稱義」是教會站穩或跌倒的根據;對加爾文而言,「預定論」是教會的基礎。路德強調「人的得救」;加爾文強調「神的榮耀」。14.信心偉人們路德與加爾文都是教會的傑出人物。路德是一位勇敢的領袖,因著他的冒險犯難,開始了改教運動。雖然在他以前已經有許多鋪路工程,然而他仍是天主教所定罪、復原教所稱譽的對象。我們可以列出許多他在改教運動上的偉大貢獻,例如:他堅毅的領導,他翻譯聖經,他為維護信仰所寫的著作等。讓我們引用他自己的話來進一步認識這個偉人,他說:「骨子已然擲出,因此,除了繼續已做之事,決不另謀別事;我要完全投靠聖靈,他不會幫助偷懶的事工。」加雨文的工作及領導,雖然和路德不同,但也極具意義。他是改教運動的第二代,已有前人為他奠下基礎(如路德。布塞珥等),因此,他可以繼續前往,進入基督教原理和聖經的闡釋。他是一位偉大的解經家,就算三百年後,在聖經研究方面,加爾文的著作仍被列入第一流作品中。慈運理的短壽,使他不能在改教三巨頭中占重要地位。但這三位改教領袖都是神所帶領的勇敢神仆,他們出來改革教會,回到基本信仰,回到聖經本身。如果因為他們的改革而使教會的組織分裂,這原非他們的本意。他們一生所追求的,是建立純凈的教會,回到使徒時代的教導,決不是革命和紛爭。何況,教會能遵行神的話比教會都在一個組織之下更重要。研討問題:1. 路德和慈運理在家庭背景及教育上有何不同?如何反映在他們改教的觀念上?2. 說明路德和慈運理對聖餐看法的不同。3.為什麼慈運理在改教的影響上,不如路德和加爾文?4.法惹勒如何說服加爾文,使他留在日內瓦工作?5. 「基督教原理」的內容是什麼?加爾文為什麼急於出版此書?6. 加爾文被逐後,得到什麼結果?他為什麼又回到日內瓦?7.說明加爾文的教會行政制度。8.在加爾文的制度下,教會與政府的閱系如何?9. 從參考書中,查出瑟維特除神學以外的影響。他為何被處死刑?10. 討論加爾文廣大的影響力。11. 路德和加爾文在改教觀念上,有哪些相同之處?有哪些相異之處?12.解釋下列名詞:紅衣主教薩多雷托、柯布、毀像運動、1536年、法惹勒、賴非甫爾。13.自保羅起到加爾文為止,請列出十位你認為是教會歷史中最偉大的人。14.加爾文曾被稱為「日內瓦教皇」,你認為合適嗎?如果一個城市中的基督徒佔大多數,他們是否有許可權制非基督徒的活動?15.為什麼伯撒在國際改教運動紀念碑上,也有顯著的地位?
推薦閱讀:

百家姓的歷史
這個令國人跪服的天才,凡是學過數理化的人都想打他!
等等貓聽歷史之一:黃帝來了
用模型回顧歷史 國產軍車世家
如何看待葉門胡塞武裝與薩利赫的內訌?

TAG:歷史 | 教會 | 軌跡 |